20xx年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内容摘要:
球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季风环流 地区 季节 形成原因 风向 东亚 冬季 空气由亚洲高压吹向太 平洋低压 西北季风 夏季 空气由太平洋高压吹向亚洲的印度低压 东南季风 南亚 冬季 空气由亚洲高压吹向赤道低压 东北季风 夏季 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 西南季风 四、大气降水 降水的形成:大气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水汽和凝结核,它们是形成降水的物质基础。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或运行过程中气温下降,促使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降水。 降水的分类 类别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台风雨 成因 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湿热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暖湿空气前进途中,遇到地形阻挡,被迫迎风爬升, 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暖湿空气在锋面上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暖湿空气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时,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特点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稀少 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 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且伴有狂风、雷电 分 赤道地区常年发 山地迎风坡 多分布于中纬地 热带洋面上 14 / 102 布 生,中低纬地区夏季午后 带 降水量的变化 ( 1)季节变化:降水量在一年内的变化或分配状况,称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世界上有的地方在一年内各月降水量相差不大,分配比较均匀,例如赤道地区、西 欧等地属于这种情况;有的地方降水量在一年内分配不均,例如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而地中海地区则夏季干燥少雨,冬季多雨。 (2)年际变化:降水量在各年间的变化状况,称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在海洋性气候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而在季风气候地区大些,内陆干旱地区变化最大。 降水量的地理分布: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受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制约。 从纬度分布看,全球可分为赤道多雨带、温带多雨带和副热带少雨带、极地少雨带。 五、天气和气候 天气和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期内大气 的冷暖、干湿、风雨、阴晴等物理状况。 它是由影响大气物理状况短期变化的因素造成的。 气团和锋面的活动是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 ( 1)气团: 概念 在广大范围内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大团空气 形成条件 ① 大范围性质均匀的下垫面(大陆和海洋) ② 稳定的环流形式 分类 按温度 ① 冷气团(气团温度低于移经地区气温) ② 暖气团(气团温度高于移经地区气温) 按源地 ① 冰洋气团 ② 极地气团(大陆、海洋) ③ 热带气团(大陆、海洋) ④ 赤道气团 与天气的关系 ①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单调 ② 两种气团交替,天气变化 ③ 两种气团交界地区,天气变化 最剧烈 对我国的影响 冬季:蒙古、西伯利亚极地气团,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副热带太平洋的热带气团和印度洋的赤道气团,带来丰沛降水 ( 2)锋面: ① 锋的概念:锋是锋面与锋线的统称。 锋面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所形成的交界面。 锋 15 / 102 线是锋面和地面相交的线。 ② 锋是特征:锋面是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地带;锋的两侧是一个温度和湿度差异很大的地带,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现象。 ③ 锋面与天气: 锋面的分布 冷锋与天气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 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下部,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水汽 在上升冷却过程中成云致雨。 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云层增厚和雨、雪天气。 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位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 根据冷气团的移动速度,可将冷锋分为两类:一类是慢行冷锋,冷气团移来速度较慢,暖气团被迫沿冷气团平稳爬行,逐渐冷却凝结,多产生连续性降水;另一类是快行冷锋,冷气团移来速度很快,迫使暖气团急剧抬升,锋面上往往出现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以及冬季的寒潮,属冷锋天气。 暖锋与天气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暖锋。 在暖锋上,暖气团沿 冷气团主动地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 当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雨过天晴。 春季,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 准静止锋与天气 准静止锋是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 其时,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就是准静止锋造成的;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使得昆明和贵阳天气有很大差异。 气候和形成气候的因素: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它是由影响大气物理状态的 长期变化的因素造成的。 一个地区的气候是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等自然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对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 16 / 102 ( 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造成高低纬度热量的差异,是气候形成的最基本素。 (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海陆之间热量与水汽的交换,在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控制下,气候不同。 ( 3)地面状况:地面是对流层中热量与水汽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主要表面有: ① 地面性质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地表获得太阳热量不同; ② 海陆分布不同,海陆热容量与传热方式不 同,造成相同纬度上的水热状况不同; ③ 地表形态不同,对气流影响的程度不同,造成水热状况不同; ④ 洋流性质不同,热能的输送和交换也不同,暖流对流经沿岸地区有增温加湿作用,寒流对流经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 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 ( 1)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② 对水利建设的影响; ③ 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④ 对交通工程建设的影响; ⑤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⑥对形成自然灾害的影响。 (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 改变地面状况,进而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 灌溉工程,可以引起地面热量和水汽发生变化,使局部地区降水有所增加,气温的变化缓和。 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气候恶化。 ② 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活动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作用、热岛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会破坏臭氧层;排放出发尘埃会削弱太阳辐射导致气温降低。 ③ 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 世界气候类型 气候带 纬度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热 大致在南北纬度30176。 之间 热带雨林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176。 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度尼处于赤道低压带控制下,盛行赤道气团,高温多雨。 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 26176。 C 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 2020 毫米以上,且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17 / 102 带 西来等地。 热带草原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176。 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处在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干季湿季明显交替。 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气团,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信风控制时,盛行 热带大陆气团,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 全年降雨量在 750 毫米 1000 毫米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176。 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 在一年中风向随季节转变非常明显。 夏季风来临,赤道气团带来大量降水;冬季风来临,降水明显减少。 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在20176。 C 以上,年降雨量大都在 1500毫米 2020毫米左右。 热带沙漠气候 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 30176。 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漠区,亚洲阿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在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下, 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常年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不足 125毫米,日照强烈,气温极高。 亚 热 带 大致在南纬或北纬30176。 40176。 之间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前者夏热冬温,季节变化明显。 夏季风时,热带海洋气团带来大量降雨;冬季风时,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降雨减少。 后者冬夏温差比前者小,一年中降水分配也较前者均匀。 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因副热带高压带北移控 18 / 102 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纬度30176。 40176。 之间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 地。 制这里,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干旱炎热;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 年降水量在 300毫米 1000毫米左右。 温 带 大致在南纬或北纬40176。 60176。 之间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 冬夏风向明显交替。 冬季风时,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夏季风时,受极地海洋气团或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 年降水量在 500毫米 600毫米左右。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 地区。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很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 终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气团影响,终年湿润,冬雨较多,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较小。 年降水量一般在 700毫米 1000毫米之间。 亚寒带 南北极圈附近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控制。 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降水量少,而且集中在夏季。 寒 带 极地附近 苔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全年严寒,皆为冬季。 最热月气温仅达1176。 C 5176。 C。 降水少,多云雾,蒸发极弱。 冰原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和格陵内陆地区。 全年酷寒,各月气温皆在 0176。 C 以下,是全球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南极大陆年平均气 温 约 在 29176。 C 35176。 C, 北 极 地 区 在22176。 C 以下。 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高大 随着高度增加,气候垂直变化非常明显,如 19 / 102 的山地、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日照强,风力也大。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复习指导 ] 复习本单元应抓住两条脉络 :一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和各层的特点;二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对流层大气的情况。 大气温度的时空分布、大气的运动、大气的降水、天气和气候等,都是指对流层大气而言。 本单元的一大特点是概念多、原理多,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广,并贯穿到地理学科的各个领域之中,所以在复习时应注意弄懂原理,搞清概念,抓住重点,掌握规律,注意把大气对地理事物各个方面的影响联系起来复习。 概念多、原理多,特别是形成空间概念就更不容易。 借助读图、画图训练,就能比较容易掌握。 图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容易表示空间概念;知识容量、内在联系 可以清楚地表现出来。 因此,复习本单元最能做到边复习边画图,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分类、综合等方法,来提高复习的深度和广度。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掌握大气垂直各层特点的关键是各层气温的垂直变化,而各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又取决于各层大气成分对辐射波长的选择吸收特征。 例如: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能强烈地吸收地。20xx年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
相关推荐
气平稳,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 太阳辐射 总体波长范围: ~ 4微米 紫外光 可见光 红外光 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 7%(包括 X 50% 43% 波长(微米) 小于 ~ ~ 大于 经过大气层时发生的情况 几 乎 完全被 上 层大气吸收 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等为大气分子所散射,水汽、云和浮尘等可阻挡、反射和吸收一部分可见光
活动准备: 1。 各种操作材料 (各种颜色的卡纸,皱纹纸 ),小铃铛,小球球。 剪刀,胶水。 导入:圣诞节到了,我们一起动手把圣诞树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一。 请幼儿说一说圣诞树上都有什么 ?你想怎样打扮它 ? 二。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 引导帮助幼儿用彩色卡纸制作花,用皱纹纸制作蝴蝶结,用彩色亮光纸剪成长带子等等。 三。 大家一起装饰圣诞树。 和幼儿一起把制作好的装饰物挂到圣诞树上。 小朋友
,在后来发展为 “有机建筑论”。 国 际 现 代建 筑 协会 CIAM( 1928 年在瑞士成立, 1959年停止活动) 1933 年的雅典会议专门研究现代城市建设问题,提出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 —— “雅典宪章”。 指出城市要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息、交通四大功能,应科学地制定城市总体规划。 十三 二次大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 时期 年代、 流派 国家地区 代表性作品 作品 建筑师 特点 备注 一
技革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我国应该学习借鉴最新科技成果,毫不动摇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有有利地位。 1从唐朝到清朝,西藏地区同中央政府的关系有什么发展变化。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政府是如何处理西藏问题的。 答:唐朝时,吐蕃建立了政权,吐蕃赞普几次迎娶唐朝公主
投诉举报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学校领导、纪检监审处、办公室等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代表组成,由分管职称改革工作的副校长任主任委员。 主任委员:戴兰平 成 员:杜 鹏 罗 平 谢文江 李柏林 主要职责: 受理投诉举报; 受理参评学校情况反映;调查核实有关投诉举报并提出意见; 对参评学校有关情况反映应及时予以答复。 二、投诉举报受理工作内容 受理范围 ①受理参评人员本人的投诉。 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