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化学复习资料大全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及高考复习权威资料_4071个高频考点与高考化学真题26个专题汇编(238页)内容摘要:
、 OH- 、 NH2- (阴离子类)。 ? 核外电子总数为 18个电子的粒子: Ar、 HCl、 H2S、 PH F H2O C2H CH3OH、 N2H CH3NHNH2OH、 CH3F(分子类), K+、 Ca2+、(阳离子类); P3- 、 S2- 、 Cl- (阴离子类)。 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比较 元素 核素 同位素 概念 具有一定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质 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 范围 宏观概念,对同类原子而言,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一种原子而言 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原子而言。 因同位素的存在而使原子种类多于元素种类 特性 主要通过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的来体现 不同的核素可能质子数相同或中子数相同,或质量数相同,或各类数均不相同 同位素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同;天然同位素所占原子百分含量一般不变;同位素构成的化合物如 H2O、D2O、 T2O 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实例 H、 O H、 D、 T; 126 C、 2412 Mg不同核素 H、 T、 D为 H的三种同位素 (十 )元素周期表中的主要变化规律 项目 同周期 (左 → 右) 同主族 (上 → 下) 原 子 结 构 核外荷数 逐渐增加 增加 电子层数 相同 增多 原子半径 逐渐增小 逐渐增大 最外层电子数 逐渐增多 相等 性 质 化合价 最高正价由+ 1→ + 7;负价数=族序数- 8 最高正价、负价数相同,最高正价=族序数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 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酸性减弱、碱性增强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渐增 渐减 (十一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 非极性分子: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从整体来看电荷分布是均匀的,对称的。 这样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当分子中各键均为非极性键时,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当一个分子中各个键都相同,均为极性键,但该分子的构型是对称的,则分子内正负电荷中心可以重合。 这样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如 CH CO2。 总之,非极性分子中不一定只含非极性键。 ? 极性分子: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能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 这样的分子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必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若分子的构型不完全对称,则分子内正负电荷必然不重合,则为极性分子。 总之,极性分子中必定会有极性键。 但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 常见分子的构型及分子极性 ? 判断 ABn型分子极性的经验规律 若中心原子 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则 为非极性分子,若不等则为极性分子。 如 BH BF CH CCl CO CS PCl SO3等均为非极性分子, NH PH PClH2O、 H2S、 SO2等均为极性分子。 ABn分子内中心原子 A 若有孤对电子(未参与成键的电子对)则分子为极性分子,若无孤对电子则为非极性分子。 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关系规律 ? 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如 I H P金刚石、晶体硅等。 ? 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 如 CCl NH SiOCS2等。 ? 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 H2O C2H CH3CH C6H6(苯)等 ? 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 Na2S、 CsCl、 K2O、NaH等 ? 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 Na2O Na2Sx、 CaC2等 ? 由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构成的物质,如 NH4Cl等 ? 无化学键的物质: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 (十二 )化学平衡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内因(决定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是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决定的。 ? 外因(影响因素) ① 浓度:当其他条 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注意:增加固体物质或纯液体的量,因其浓度是个定值,故不影响反应速率(不考虑表面积的影响)。 ② 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气体的体积减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注意:由于压强对固体、液体的体积几乎无影响,因此,对无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③ 温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一般来说,温度每升高 10℃ ,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 2~ 4倍。 ④ 催化剂:催化剂有正负之分。 使用正催化剂,反应速率显著增 大;使用负催化剂,反应速率显著减慢。 不特别指明时,指的是正催化剂。 外界条件同时对 V正、 V逆的影响 ? 增大反应物浓度, V正急剧增大, V逆逐渐增大;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V正急剧减小, V逆逐渐减小 ? 加压对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 V 正、 V 逆均增大,气体分子数大的一侧增大的倍数大于气体分子数小的一侧增大的倍数;降压 V正、 V逆均减小,气体分子数大的一侧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分子数小的一侧减小的倍数。 ? 升温, V 正、 V 逆一般均加快,吸热反应增大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增加的倍数;降温, V正、 V逆一般均减小,吸热反应减小 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减小的倍数。 ? 加催化剂可同倍地改变 V正、 V逆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 V正= V逆,如对反应 mA(g)+ nB(g) pC(g) ① 生成 A的速率与消耗 A的速率相等。 ② 生成 A的速率与消耗 B的速率之比为 m: n。 ③ 生成 B 的速率与生成 C的速率之比为 n: p。 ? 各组成成分的量保持不变 这些量包括: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体积、浓度、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反应的转化率等。 ? 混合体系的某些总量保持不变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 及体系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密度等不变。 (十三 )电离平衡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 pH 计算 ? 水的电离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纯水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其电离方程式为: 2H2O H3O+ + OH- ,通常简写成 H2O H+ + OH- , 25℃ 时, c(H+ )= c(OH- )= 110 7molL -1。 ? 水的离子积常数 Kw Kw= c(H+ ) c(OH - ), 25℃ 时, Kw= 110 - 14。 ? Kw的意义 Kw是一个很重要的常数,它反映了一定温度下的水中 H+ 浓度和 OH- 浓度之间的关系。 ? 改变条件对水的 电离平衡的影响 平衡移动方向 c(H+ )的变化 c(OH- )的变化 c(H+ ) 与 c(OH- )的关系 Kw 溶液的性质 升高温度 向右 增大 增大 c(H+ ) = c(OH- ) 增大 中性 加入少量H2SO4 向左 增大 减小 c(H+ ) > c(OH- ) 不变 酸性 加入少量NaOH 向左 减小 增大 c(H+ ) < c(OH- ) 不变 碱性 ? 有关 pH计算的主要题型及计算方法 根据 pH=- lg c(H+ ),因此计算溶液的 pH 的关键是计算溶液中 H+ 的浓度。 常见的题型有: ① 有关酸碱溶液稀释后 pH的计算 a、酸稀释后,先求稀释后 c(H+ ),再求 pH;碱稀释后,先求稀释后 c(OH- ),根据 Kw= 变 化 改 变 c(H+ ) c(OH - ),求出 c(H+ ),最后再求 pH。 b、一定浓度的强酸或强碱溶液用水稀释 10a倍体积,溶液中 c(H+ ) 或 c(OH- )也被稀释到同样倍数,浓度变为原来的 1/10a,则溶液的 pH将增大或减小 a个单位。 c、一定浓度的弱酸或弱碱用水稀释 10a 倍体积,由于电离程度增大,使得 c(H+ ) 或 c(OH- )减小的不到 1/10a,因此 pH增大或减小不到 a个单位。 d、稀酸、稀碱无限稀释后,因水的电离 已是影响 pH 的主要因素,因此 pH接近于 7。 即稀酸无限稀释后, pH不可能大于 7,弱碱无限稀释后 pH不可能小于 7。 ② 有关酸碱混合 pH的计算 A. 两种强酸混合,先计算混合后 c(H+ ),再计算 pH。 混合后 c (H + )= c 1 (H + ) V 1 + c 2 (H + ) V 2V 1 + V 2 B. 两种强碱混合,先计算混合后 c(OH- ),然后计算 c(H+ ),最后计算 pH。 混合后 c ( O H。20xx年高考化学复习资料大全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及高考复习权威资料_4071个高频考点与高考化学真题26个专题汇编(238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