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初步设计代可研内容深度规定内容摘要:

b)所址地理状况描述:站址自然地形、地貌、海拔高度、自然高差、植被、农作物种类及分布情况。 c)站址土地使用状况:说明目前土地使用权。 d)交通情况:说明站址附近公路、铁路、水路的现状和与站址位置关系,进站道路引接公路的名称、路况及等级。 e)与城镇规划的关系及可利用的公共服务设施。 f)矿产资源:站址区域矿产资源及开采情况,对站址安全稳定的影响。 g)历史文物:文化遗址、 地下文物、古墓等的描述。 h)水文气象条件: i) 邻近设施:站址附近军事设施、通信电台、飞机场、导航台、风景旅游区等与变电站的相互影响 ; j)地勘报告及结论。 所址环境 a)说明站址所在区域环境情况,作出环境初步分析并提出站址区域污秽等级。 b)对城镇变电站应论述对环境的影响和措施。 5 线路路径 线路路径方案 10kV 线路部分 方案描述及特点,包括线路走向、行政区、沿线海拔高程、地形、地质、水文、交通运输条件、林区、重冰地段、舞动情况、主要河流、城镇规划、其他重要设施及重 要交叉跨越等。 配套低压线路部分 根据负荷实际情况, 列 出低压线路部分建设规模,导线型号。 并附低压线路平面示意图 线路相关协议。 线路特殊地段及采取的处理措施。 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的选择 气象资料来源,包括气象台(站)名称,周围环境,与线路的相对距离、 6 风速记录表、记录方式等。 调查沿线冰凌情况,路径所经地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雷暴日数和土壤凝冻深度。 气象条件一览表见表 2 表 2 气象条件一览表 气象条件 项目 温度 (176。 C) 风速 (米 /每秒) 冰厚 (毫米)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设计覆冰 年平均气温 外过电压 内过电压 最大风速 安装情况 年雷暴日 雷日 /年 冰比重 克 /立方毫米 线路冰灾情况分析报告 导线选型 及防振措施 根据 规划 负荷预测确定导线截面 、 导线型号及规格。 确定导线的最大使用张力,平均运行张力及其防振措施。 绝缘配合 确定污区划分原则 根据各地区污区分布图、 确定污区等级及泄漏比距。 绝缘子选型 结合运行经验和工程实际情况,推荐绝缘子型式。 杆塔和基础 杆塔 杆塔结构型式的选择。 提出全线杆塔结构的选用原则。 提出全线杆塔汇总表,包括各种杆塔使用条件、 呼称高 及材料用量。 全 7 线杆塔汇总表见表 4 表 3 全线杆塔汇总表 序号 名称 代号 使用条件 定位高(米) 材料(吨) 转角 基数 合计 双直杆 单直杆 耐张杆 说明杆塔材料的种类、强度等级。 基础 基础主要设计原则 基础型式选择 基础型号规格 基础材料 6 电气主接线 开关站 结合 规划和标准设计 对电气主接线、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要求和工程的具体情况,对电气主接线和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提出初步意见。 电气布置 说明出线走廊、排列顺序,全站电气总平面布置方案。 简述 中 压配电装置型式选择。 中 压配电装置的间隔配置及近远期配合措施。 所区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 说明对站区总平面布置方案和竖向布置方式的设想, 提出中心开关站 场地设计标高的选择 和 站区防洪防涝措施。 7 电气设备选择 开关站 简要说明控制方式选择,主要元件保护配置原则及设备选型。 简要说明二次设备的布置。 对于与本工程有关的、投资需计入本工程的电气二次 及通讯等 项目,提出投资估算。 线路 8 根据线路现状、规划提出增设 无功补偿、线路开关等设备 的必要性; 提出 无功补偿、线路开关等设备 的数量、容量及具体电气参数 电缆 Ⅰ 型环网柜 采用单母线接线,最终为 1 进 2~ 4 出, 用于线路终端配带负荷使用 , 进线截面可选用 240mm2或 1850mm2 , 每个环网柜出线容量控制在 3000kVA 以下 (变压器户数控制在 5~ 8 户内), 出线 截面 可选用 150mm2或 120mm2导线。 Ⅰ型环网柜典型接线 Ⅱ 型环网柜 Ⅱ 型环网柜采用单母线接线,进线截面可选用 240mm2 或 300mm2 , 最终为2 进 2~4 出每个环网柜出线容量控制在 3000kVA 以下 (变压器户数控制在 5~ 8户内), 出线 截面 可选用 150mm2或 120mm2导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