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电大建筑材料小抄内容摘要:

破坏。 1. 导热性 当材料两面存在温度差时,热量从材料一面通过材料传导至另一面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导热性。 导热性用导热系数 λ 表示。 2. 热容量和比热 材料在受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材料的热容量。 单位质量材料温度升高或降低 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热容量系数或比热。 热阻和传热系数 热阻是材料层(墙体或其它围护结构)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 材料的强度 材料的强度是材料在应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材料内部的应力多由外力(或荷载)作用而引起,随着外力增加,应力也随之增大,直至应力超过材料内 部质点所能抵抗的极限,即强度极限,材料发生破坏。 弹性和塑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能够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这种完全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或瞬时变形)。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如果外力取消后,仍能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并且不产生裂缝的性质称为塑性。 这种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永久变形)。 3. 脆性和韧性 材料受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突然发生破坏,并无明显的变形,材料的这种性质称为脆性。 大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均属脆性材料,如天然石材,烧结普通砖、陶瓷、玻璃、普通混凝土、砂浆等。 脆 性材料的另一特点是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折强度低。 在工程中使用时,应注意发挥这类材料的特性。 材料在冲击或动力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能量而不破坏的性能,称为韧性或冲击韧性。 韧性以试件破坏时单位面积所消耗的功表示 4. 硬度和耐磨性 ①硬度材料的硬度是材料表面的坚硬程度,是抵抗其它硬物刻划、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通常用刻划法,回弹法和压入法测定材料的硬度。 ②耐磨性 耐磨性是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 材料的耐磨性用磨耗率表示, 材料的耐久性 是泛指材料在使用条件下,受各种内在或外来自然因素及有害介质的作用,能长久地保持其 使用性能的性质。 材料在建筑物之中,除要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之外,还经常要受到环境中许多自然因素的破坏作用。 这些破坏作用包括物理、化学、机械及生物的作用。 物理作用可有干湿变化、温度变化及冻融变化等。 这些作用将使材料发生体积的胀缩,或导致内部裂缝的扩展。 时间长久之后即会使材料逐渐破坏。 在寒冷地区,冻融变化对材料会起着显著的破坏作用。 在高温环境下,经常处于高温状态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所选用的建筑材料要具有耐热性能。 在民用和公共建筑中,考虑安全防火要求,须选用具有抗火性能的难燃或不燃的材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 度有何区别。 如何测定。 材料含水后对三者有什么影响。 解 密度: 表观密度: 堆积密度:对于含孔材料,三者的测试方法要点如下:测定密度时,需先将材料磨细,之后采用排出液体或水的方法来测定体积。 测定表观密度时,直接将材料放入水中,即直接采用排开水的方法来测体积;测定堆积密度时,将材料直接装入已知体积的容量筒中,直接测试其自然堆积状态下体积。 混凝土 —— 由胶结材料料(无机的、有机的或有机复合的),颗粒状集料以及必须加入的化学外加剂和矿物质掺和料组分合理组成的混合料,或 经硬化后形成具有堆聚结构的复合材料。 预应力混凝土 —— 为了提高构件的抗裂能力,在钢筋与混凝土结合之前,预先拉张钢筋,使得构件在施加外负荷之前,钢筋受到一个预加的拉应力,而混凝土受到一个预加的压应力,这种混凝土叫做预应力混凝土。 混凝土一般按以下几方面进行分类。 .按工程要求分类 普通混凝土,指采用普通砂、石配制的干密度为 2020~ 2800Kg/m3的混凝土。 特种混凝土如:抗渗混凝土等级大于 P6 级的混凝土;抗冻混凝土指抗冻等级大于 F50级的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指强度等级为C60 级以上的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物中 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 1m,或容易因温度应力引起裂缝的混凝土等。 干硬性混凝土 ,指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小于 10mm 的混凝土;塑性混凝土,指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为10~ 90mm 的混凝土;流动性混凝土,指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为100~ 150mm 的混凝土;大流动性混凝土,指混凝土拌合物塌落度等于或大于 160mm 的混凝土。 3.按施工方法分类 如泵送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水下浇注混凝土;压力浆灌混凝土;离心混凝土等。 如无机的:水泥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石膏混凝土;有机的:沥青混凝土;硫磺混凝土;聚合物胶结 混凝土;无机有机混合的: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等。 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 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易于浇筑、捣实和表面处理的条件,从而保证良好的浇筑质量,进而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创造必要的条件。 因此, 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下列各性能 1和易性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是判别混凝土初期质量优劣的标准。 所谓和易性是指混凝土在施工中是否易于操作,是否具有能使浇注的构件质量均匀,易于浇捣密实的性能,和易性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性能,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方面的涵义。 1 流动性 :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施工机械振捣的作用下,能产生流动 ,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 流动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单位用水量或水泥浆量的多少。 单位用水量或水泥浆量多,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大(反之则小),浇筑时易于填满模型。 ( 2)粘聚性: 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其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 在运输、浇筑、捣实过程中不致产生分层、离析、泌水,而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质。 混凝土拌合物是由密度不同,颗粒大小不一的固体材料和水组成的混合物,在外力作用下,各组成材料移动的倾向性不同,一旦配比不当,就会出现分层和离析现象。 使硬化后的混凝土成分不均匀,甚至产生蜂窝、狗洞等工程质量事故。 ( 3) 保水性 ;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持水分不易析出的能力。 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随着较重的骨料颗粒下沉,因水的密度比骨料小,被迫逐渐上升到混凝土拌合物的表面,形成泌水。 泌水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泌水通道,使混凝土的密实性变差,降低混凝土的质量。 1 和易性的测定方法。 我国标准用塌落度和维勃稠度来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并辅以直观经验来评定粘聚性和保水性。 塌落度试验:将混凝土拌合物按规定方法分三次装入塌落度筒内,在装满刮平后,将塌落度筒垂直向上提起,移到混凝土拌合物一侧,混凝土拌合物因自重会产生 塌落现象。 然后测量出筒高与塌落后混凝土拌合物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 塌落度愈大,拌合物的流动性愈大。 减小塌落度损失的途径 : 1选用 C3A和碱含量都较低的水泥。 2 掺用缓凝型外加剂。 3 掺用优质粉煤灰。 4 尽可能选用塌烙度低的配比。 5 尽可能降低新拌混凝土的温度。 为了同时评定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还应观察下列现象:用捣棒在已塌落的混凝土拌合物锥体一侧轻轻敲打,如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粘聚性良好;若锥体突然倒坍,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粘聚性不好。 保水性是以拌合物中稀浆析出的程度来评定,提起塌落度筒以后,如果有 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则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良好。 三)混凝土拌合物的离析和泌水 ( 1)离析: 拌合物的离析是指拌合物各组分分离而造成不均匀和失去粘聚性的现象。 表现为骨料从拌合物中分离或从稀水泥浆中淌出。 虽然拌合物的离析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粗骨料最大粒径较大的混凝土中,但若配合比适当,掺加外加剂可减少或抑制离析的产生。 2)泌水 :拌合物泌水是指拌合物在浇筑后到初凝前,固定颗粒下沉水上升,在混凝土表面析出水的现象。 泌水将使混凝土质量不均匀,易于形成表面裂缝,并会降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等,必须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 泌水。 通常采取掺加适当混合材(粉煤灰、矿渣粉等)、外加剂,改善混凝土和易性以提高保水性的措施,从而降低泌水现象。 四)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 凝结时间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为使混凝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搅拌、运输、浇灌。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宜过短;当施工完毕,则要求尽快硬化,增强强度,故终凝时间不宜太长。 但拌合物的凝结时间,随着水泥品种及用量,外加剂品种,混凝土配合成分,气候条件等变化而有快、慢之别。 如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拌合物凝结时间要早于用矿渣水泥的拌合物。 用速凝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几分钟就 达到终凝,而用缓凝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可达 20h,甚至更长。 凝土的强度 强度是混凝土最重要的力学性能,因为混凝土结构物主要用以承受荷载或抵抗各种作力。 通常用混凝土强度来评定和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的强度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抗剪强度和与钢筋的粘结强度等。 其中抗压强度最大,抗拉强度最小,约为抗压强度的 1/10~ 1/20。 ( 1)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强度等级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指标准试件在压力作用下直到破坏时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根据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规定,制作边长为 150mm 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温度 20177。 3℃,相对湿度 90%以上)下,养护到 28 天龄期,测得的抗压强度值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值(单位:Mpa)。 当按骨料最大粒径选用非标准尺寸的试件时,应将其抗压强度按表 1~ 2 系数换算成标准尺寸试件的抗压强度。 ( 2)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是指用棱柱体(标准试件为 150mm179。 150mm179。 300mm)试件测得的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心压力。 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比约为 ~。 ( 3)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是指用 立方体试件测得的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向拉力。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 1/10~ 1/20,并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比值有所降低,即当抗压强度等级提高时,抗拉强度的增加不如抗压强度提高的快。 ( 4)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是指混凝土受弯曲作用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弯曲应力,也称弯曲抗拉强度。 6)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a. 水泥强度等级与水灰比; b. 骨料的品种、质量及数量; c. 养护的温度和湿度; d. 养护龄期; e. 成型方式。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抵抗周围介质不利因素长期作用的性能。 提高混凝 土的耐久性,对于延长结构寿命,减少修复所耗巨资,具有重要价值。 ( 1) .混凝土的抗渗性: 抗渗性是指混凝土抵抗液体在压力作用下的渗透的性能。 ( 2) .混凝土的抗冻性 :抗冻性是指混凝土在饱和水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而不破坏,同时也不严重降低强度的性能。 ( 3) .混凝土的抗化学侵蚀性能 :当混凝土所处的环境中含有的侵蚀性介质,如硫酸盐侵蚀;淡水、酸性水、海水侵蚀;碱类侵蚀等,就要求混凝土具有抗侵蚀的能力。 ( 4) .混凝土的炭化 :炭化作用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水存在的条件下与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因 碳酸钙是中性,所以炭化又称中性化。 炭化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削弱了对钢筋的保护。 ( 5)碱 — 骨料反应 :当水泥碱含量( Na2O%+%)大于 %时,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水泥中的碱与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化合,在骨料表面形成一层复杂的碱 — 硅酸凝胶。 这种凝胶遇水膨胀,使骨料与水泥石界面胀裂,粘结强度下降。 这种化学反应称为碱 — 骨料反应。 此反应一般进行很慢,由此引起的破坏作用,往往要经过几年后才能出现,它的破坏作用更大更危险,对耐久性十分不利。 ( 3)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1根据工程情况,合理选择水泥品种; 2 适当控制水灰比及水泥用量; 3 选用质量良好、技术条件合格的砂、石骨料,是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条件 4掺入引气剂,对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有良好的作用; 5 改善施工操作,保证施工质量。 :建筑用砂分为天然砂和人工砂两种。 天然砂 是由天然岩石经长期风化等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大小不等、由不同矿物颗粒组成的混合物,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湖砂、海砂及山砂等几种。 人工砂 是采用机械的方法将天然岩石破碎、磨制而成,其具有颗粒表面菱角多、比较清洁、砂石呈片状颗粒及细粉含量较多的特点。 砂按细度模数 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其细度模数分别为: 粗:~ ,中: ~ ,细:~。 :普通混凝土的粗集料有碎石和卵石两种。 碎石大多由天然岩石经破碎、筛分而成,也可将大卵石轧碎、筛分而得。 因而具有表面粗糙、多棱角、较洁净、与水泥浆粘结比较牢固的特点,是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的粗骨料。 卵石又称砾石,这是由天然岩石经自然条件长期作用而形成的粒径大于 5mm的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卵石、海卵石及山卵石等几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