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估培训资料企业内容摘要:

受理的发明专利 申请数 当年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通过考察企业发明专利的受理数量,评价企业当年实现的高水平技术产出情况。 政策导向是 引导企业重高水平技术产出。 第 16 页 共 35 页 指标权重 : 4 分 基本要求 : ≥ 3 项 统计数据:当年被受理发明专利申请数; 计算公式: 2020 年度被受理发明专利 相关概念:专利类型、受理机构 注意事项:指 2020 年被受理、填报附表与 证明材料 相关附表: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信息表(附表 5) 主持和参与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数 主持和参与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数:将标准作为企业技术型产出的一种重要形式加以考察,主要是引导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为行业和国家相关领域基础技术 水平的提高做贡献。 指标权重 : 4 分 基本要求 : ≥ 1 项 统计数据:主持 或参与 制定行业以上 的 标准数 计算公式: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相关概念:技术标准、实际参加 注意事项:近三年、已经发布、附表与有效 证明材 料 相关附表:三年内主持和参加制定标准信息表(附表 8)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通过考察企业的新产品 第 17 页 共 35 页 销售贡献率,评价研究开发活动对企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引导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通过新产品开发促进企业 产品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调整。 指标权重 : 11 分 基本要求 : ≥ 20% 统计数据: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收入 计算公式:新产品销售收入 247。 产品销售收入 * 100% 相关概念:新产品、全新型、重大改进型 注意事项:新产品的统计年限、统计范围 新产品销售利润占产品销售利润的比重 新产品销售利润占产品销售利润的比重:通过考察企业的新产品销售利润贡献率,评价研究开发活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支撑能力。 引导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通过新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指标权重 : 11 分 基本要求 : ≥ 15% 统计数据:新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 计算公式:新产品销售利润 247。 产品销售利润 * 100% 相关概念:企业产品销 售利润、新产品 销售 利润 注意事项:新产品利润、产品利润的计算公 式、口径的一致性 第 18 页 共 35 页 自有品牌产品与技术出口创汇额 自有品牌产品与技术出口创汇额:通过对自有品牌产品出口,以及自有技术出口的考察,评价技术创新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支撑能力。 引导企业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 指 标权重 : 3 分 基本要求 : > 0 统计数据:自有品牌产品与技术出口创汇 额 计算公式:自有品牌产品出口 创汇额 +技术出口 创汇额 相关概念:自有品牌产品、 OEM 注意事项:计量单位、 制造业企业 海外生产不统计 获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数 获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数:获得国家三大奖的企业可以获得加分。 指标权重 : 最多加 3 分 统计数据:获得国家三大奖的数量; 计算公式:三大奖项 的数量 相加; 相关概念:国家自 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 科技进步奖; 注意事项:是国家三大奖、在 20 2020 年度获得 相关附表:获国家科技奖励信息表(附表 9) 企业经营亏损 第 19 页 共 35 页 当年经营亏损的企业将被扣分。 指标权重 : 亏损扣 3 分 统计数据:合并报表的利润总额 计算公式:利润总额小于零 相关概念:利润总额、合并报表 注意事项:按合并报表原则 2.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数据 共性问题 说明 报告年度 该次评价的报告年度为 2020 年度。 指标数据统计年度为 2020 年;时间范围 2020 年 1 月 1 日- 12 月 31 日;如无特殊指明,均为报告期数据; (T1)年指报告期前一年即 2020 年。 合并报表 大部分数据采用合并报表原则编制。 企业范围 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的全企业范围。 3.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所需统计指标解释 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指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及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企业(按实际控投权)等应该列入会计合并报表范围的所有企业经按合并报表原则处理后的合并营业收入。 包括农业企业、工业性企业、服务企业等企业的收入按合并报表处理后的收入总额。 企业营业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 其他业务收入。 第 20 页 共 35 页 企业填写营业收入总额(全年营业收入合计)指标时,一般根据企业合并“损益表”或“利润表”中“营业收入”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企业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消耗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亏损以 号表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对应指标年未累计数填列。 对非单体企业,要求按合并会计报表后的合并数据填列。 下同。 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自己生产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的收入与提供工业性劳务收入的总额。 对非单体企业,要求按合并会计报表后的合并数据填列。 对工业企业,其相当于合并报告后的主营业务收入。 对某些行业的企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不行行业,其习惯叫法不同。 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在主要经营领域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产生的收入总额。 其他营业收入指各类企业主营业务以外其他业务的收入。 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总额:指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期间费 用等后的余额。 对工业性企业,其相当于全部工业性企业的合并利润总额。 对非单体企业,要求按合并会计报表后的合并数据填列。 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指企业在报告年度实际支出的全部科技活动费用,包括列入技术开发的经费支出以及技措技改等资金实际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注意:仅限技措技改中用于科技活动部分的支出,不能够包括全部技措技改资金支出)。 不包括生产性支出和归还贷款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分为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 内部支出分为日常性的内部支出与资本性的内部支出。 外部支出指企业 =委托外单位 第 21 页 共 35 页 开发科技活动的经费 支出。 内部支出:指企业在报告年度用于内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包括外协加工费,不包括委托研制或合作研制而支付外单位的经费。 内部支出按用途分为科技活动人员劳务人工费、原材料费、其他支出和购买与自制设备的支出。 外部支出:指企业在报告年度内委托其他单位或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展科技活动而支付给其他单位的经费,不包括外协加工费。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指报告年度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项目以及这三类项目的管理和服务费用的支出。 :指企业在报告 年度立项并开展研发(制)工作、以前年份立项(当年)仍继续进行研发(制)的科技项目,包括当年完成、年内仍在进行、年内研发工作已告失败的项目。 从开发项目的性质看,包括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技术开发项目数、新工艺开发项目数、新服务开发项目数与基础研究项目数之和。 科技项目:指企业有组织地从事科研和技术开发活动的专项工作。 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的项目数:指研究开发周期在三年以上(含三年)的技术开发项目(科技项目)数。 对外合作项目数:指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业联合开展的科技项目数。 新产品 销售收入:指报告期本企业销售新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 新产品销售收入是产品销售收入的组成部分,计算口径与产品销售收入一致。 新产品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从投产之日起一年之内的新产品。 新产品: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 第 22 页 共 35 页 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 新产品包括全新型新产品和重大改进型新产品二大类。 全新型新产品:指与以前制造的产品相比,企业采用新技术原理、新 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新)产品。 这些产品的用途或者技术设计、材料都有显著变化。 这些创新可以涉及到全新的技术,也可以基于组合现有技术新的应用,或者源于新的知识的应用。 重大改进型新产品: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产品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或者重大改进的产品,其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 若产品的改变仅仅是在美学上(外观、颜色、图案设计、包装等)的改变及技术上的较小的变化,属于产品差异,不作为新产品统计。 注意,在统计新产品之时,其包括的企业的统计口径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