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校培训资料-病虫害防治技术教案内容摘要:

种比较敏感,叶片尤其是叶缘呈红褐色。 如氢氧化铜和氢氧化亚铜喷雾 2天后可使叶尖、叶缘呈紫红色,或紫红斑点; 30%琥胶肥酸铜 1:400700倍在水稻抽穗前 3天喷雾,两天后泗优 422品种叶尖呈紫红色, 57天后恢复正常。 但在闵优香粳上没有药害。 这种药害与高温高湿有关。 在秧田使用可造成秧 苗枯黄,甚至死苗。 铜盐不能与酸碱性化合物混用,如石硫合剂、松脂合剂、矿物油混用。 喷施波尔多液的作物 15 天内不能喷石硫合剂。 大棚内、高温高湿条件下慎用。 铜制剂与福美类和代森类杀菌剂混用有拮抗作用。 氟硅酸呈强酸性,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对花生叶片有药害;在水稻上使用,加大使用剂量或在高温下也会引起叶片枯斑。 与碱性化合物混用易分解失效。 :硫磺( sulphur)因成本低及被认为是安全的传统杀菌剂,目前被大量用于杀菌剂的复配使用。 此外还有膨润硫( sulfurbentonite)、石硫合剂( limeSulphur)在生产上广泛使用。 S在一般情况下安全,但在 17℃以下效果较差, 30℃以上高温使用常造成对植物的药害。 S可以取代元素 O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形成有毒的 H2S而不是 H2O,可引起叶片枯斑。 石硫合剂可以被氧化或在弱酸下水解释放 S和 他制剂,但极易发生药害。 不同植物对石硫合剂的敏感性不同,桃、李、梅、梨、葡萄、豆类、马铃薯、番茄、葱、姜、黄瓜、甜瓜等最易药害,在高温季节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果树在休眠期可以使用。 :该药剂对芦笋嫩茎会造成弯曲,对 某些花卉(如玫瑰)有药害。 ,如对水稻轻度药害表现茎叶有暗褐色灼伤斑、穗小、千粒重低、严重时谷粒成青壳或花序状,或莠而不实。 有机胂杀菌剂进入土壤以后,容易被微生物降解成无机砷在土壤中残留,无机砷对植物的营养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他重金属化合物也可能引起类似药害症状。 福美双作为种子处理剂一般比较安全,但在温室里用于黄瓜浓度稍高会引起枯斑。 在苹果上剂量稍大,容易引起果锈。 代森锰锌等安全性较高,但对苹果幼果也会引起锈 果等症状的药害。 因为破坏果面蜡质沉积,推荐浓度下使用对美国红提会造成严重的锈果症状。 代森铵呈弱碱性,对植物有渗透能力,因此很容易造成药害。 主要表现灼伤症状。 50%水剂用于水稻,稀释倍数不能低于 1000倍。 一般不用于果树。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福美和代森类杀菌剂)不能与含铜等重金属化合物混用,也不能与石硫合剂混用或 15天内前后使用。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与铜制剂混常表现有拮抗作用,这是氨荒酸根与铜离子 2:1鳌合的结果。 百菌清常用于果树和蔬菜病害防治。 但梨和柿比较敏感,不宜使用。 在 浓度较高时也会引起桃、梅、苹果等药害。 苹果落花后 20天内使用会造成果实锈斑。 10 五氯硝基苯对丝核菌特效,对甘蓝根肿病、白绢病、放线菌有效。 常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土壤处理剂。 使用时与幼芽或瓜类叶片接触会有灼伤症状的药害。 : 单位点专化性杀菌剂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表现具有高度选择性。 位点专化性杀菌剂可以是内吸性或非内吸性杀菌剂。 内吸性杀菌剂大多具有治疗作用,具备两种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药剂分子能够通过植物茎叶、种子或根表面进入植物体,并能在体内输导;第二,它的作用方式具备专化性,对病原菌有效 ,而不影响寄主植物。 因此,单位点杀菌剂一般对植物比较安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专化性杀菌剂使用不当,可能对不同类型的植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药害。 单位点杀菌剂主要品种有有机膦杀菌剂,包括异稻瘟净、乙磷铝、甲基立枯磷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包括多菌灵、噻菌灵、硫菌灵、乙霉威等;酰胺类,如噻氟菌胺(满穗)。 氨基甲酸酯类如霜霉威;吡咯类如咯菌腈(适乐时)。 噻唑类如噻枯唑、三环唑;恶唑类如恶霉灵;甲氧吗啉类包括烯酰吗啉、氟吗啉;苯酰胺类如甲霜灵;抗菌素如井冈霉素、多抗霉素;二甲基甲酰胺类如速克灵、扑海因、菌核净;苯 胺嘧啶类如嘧霉胺;甲氧丙烯酸酯类如阿米西达、翠贝等;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中的脱甲基抑制剂( DMI)类杀菌剂包括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戊唑醇、氟硅唑、恶醚唑、咪鲜胺、氯苯嘧啶醇等。 杀菌剂。 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的生长调节剂作用经常掩盖了它们的非专化性药害症状,如引起的叶片扭曲、坏死、枯萎或落叶。 三唑类杀菌剂作为土壤和种子处理,使用不当会出现出苗率降低、幼苗僵化的药害症状。 表现地上部分的伸长和小麦苗的叶、根和胚芽鞘的伸长受到抑制。 三唑类杀菌剂作为喷施处理会使瓜果果型变小、植株或枝条 缩短、节间缩短叶片变小、呈深绿,延缓叶绿体衰老,提高耐寒和抗旱能力,增加座果率。 在水稻上使用会导致水稻等作物叶片短小、严重时甚至不能抽穗。 如: 2020年 9月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杭集、杨庙及公道等地水稻出现不抽穗、不灌浆现象。 到 10 月中旬该区发生水稻不抽穗现象的共涉及 8个乡镇、 48个村、 658户农户,受损面积总计达 1466亩。 根据专家实地会诊认定,水稻不抽穗的原因可能是所用农药中含有抑制细胞生长类物质所致。 同年,江苏宿迁市和安徽省也发生了大面积的类似药害。 水稻大面积不能抽穗的原因是否与在抽穗前使用烯唑醇等有关 值得进一步研究。 已知烯唑醇等 DMI类杀菌剂也是植物体内促进细胞伸长的赤霉素生物合成抑制剂。 烯唑醇防治西瓜和辣椒苗期白粉病,曾在浙江和江苏造成严重的僵苗;烯唑醇的同系物多效唑处理早稻秧苗,会造成后茬粳稻秧苗僵化;三唑酮种子处理,也曾经造成小麦大面积不出苗;三唑类喷施黄瓜,导致节间缩短、叶片和瓜果短小。 如 40%福星(氟硅唑) 800010000倍在陕西防治梨黑星病时就发生过卷叶症状的药害。 DMI类杀菌剂阻止生长的调节或药害机制:( 1)三唑类杀菌剂防治病害的机制是抑制真菌体内 CytP450 单加氧酶的活性,破坏麦 角甾醇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损伤而死亡。 同样也能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 C14 位脱甲基酶 CytP450 单加氧酶,使促进细胞伸长的赤霉素不能合成,从而植物表现矮化,叶片果实短小。 ( 2)高剂量下药剂分子与膜甾醇直接作用引起脂质过氧化细胞死亡。 在植物上表现褪绿和枯斑。 ( 3)咪唑类杀菌剂在植物生理 pH下都是质子化的,相反三唑类则是非质子化的。 药剂在不同作物上表现不同活性可能与植物体内的生理 pH有关。 ( 4)引起与赤霉素代谢相关的激素 ABA代谢失衡,含量增加, ABA具有抑制细胞伸长的生理作用。 影响 DMI杀菌 剂药害程度的因子:( 1)植物种类和品种。 一般双子叶作物比单子叶作物对 EBI更加敏感,所以 EBI杀菌剂在双子叶植物上使用更容易造成药害。 相同作物种类的不 11 同品种对 DMI的敏感性差异也很大,如粳稻比籼稻敏感。 ( 2)药剂分子。 主要与品种及其异构体关系极大。 与药剂品种的关系:不同 DMI类杀菌剂在相同浓度下种子处理与对照相比,对禾谷类作物出苗 12天叶面积的生长抑制如下:抑霉唑 15%,三唑醇 16%,丙环唑 20%,三唑酮 22%,氯苯嘧啶醇 23%,乙环唑 27%,苄氯三唑醇 28%,烯唑醇 45%。 与异构体的关系: DMI一般含 12个不对称碳原子,所以有 2或 4个对映体,他们常有显着的生物特性差异。 一般 R异构体有高的杀菌活性, S异构体有强的植物生长调节作用( PGR)活性。 如烯唑醇 R( )对映体的杀菌活性比 S( +)高 100倍。 而 S( +)异构体的生长调节作用比 R(―)异构体强 100倍。 多效唑( S,S) 对映体有较高的植物生长调节( PGR)活性,而( R,R) 对映体则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与植物组织的关系:分生组织特敏感,抑制细胞伸长。 :这是一种新型的特广谱、特高效、特安全的低毒杀菌剂。 如阿米西达目前在国际 上已登记防治 400多种植物病害。 但是也有少数植物品种特别敏感,在这些作物上使用容易造成药害。 如虽然在红富士等苹果上使用安全,但在嘎啦品种的苹果上使用就特别敏感,在幼果期使用会造成严重的锈果药害症状,高温下喷施还会造成落叶。 在云烟 G80品种上喷施也会造成过敏性枯斑。 种子处理剂: 水稻种子处理剂强氯净处理水稻种子的安全系数很低,对水稻极不安全。 拌种灵对担子菌中的锈菌、黑粉菌、丝核菌有特效。 常用于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 对双子叶植物比较安全,一般以种子量的 %%有效成分拌种。 但单子叶作物容易 药害,种子量的 %处理即可降低小麦出苗率 15%20%.遇不良环境,药害更重。 DMI类杀菌剂 :包括三唑类、咪唑类和嘧啶类等许多杀菌剂,由于这类杀菌剂活性高、残效期长,一些企业开发了这类杀菌剂的种子处理剂,对小麦种子包衣或拌种会因这类杀菌剂能够干扰植物体内的赤霉素( GA3)和脱落酸( ABA)的平衡,在遇到寒流、干旱、水渍等不利于种子发芽或出苗的胁迫条件,会出现明显的药害,表现出苗慢,出苗率低,甚至不出苗。 土壤处理剂 : 溴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高毒、灭生性液体化合物。 重的气体。 常用于土壤处理,广谱高效杀灭土壤中的各种生物。 包括土居线虫(根结线虫、胞囊线虫、腐生线虫等)、一年或多年生杂草及种子、土居真菌和细菌、土居害虫等。 土层 1520厘米处温度 8度以上时处理,覆盖 4872小时后揭膜通风 710天后播种或移栽蔬菜。 如果土温较低需延长通风时间,否则会对移栽作物有强烈的药害。 棉隆:在土壤中转化成异硫氰酸甲酯,灭生性土壤处理剂。 可杀灭土壤中植物种子。 沟施或撒施于 20cm处立即覆土加盖薄膜一定时间后松土通气播种。 生长期不能使用。 施药与播种间隔期视土温而定。 10厘米土层温度 25 度间隔 8天; 20度间隔 11天; 15度间隔 24天。 一般在土壤温度 1830度处理,间隔 23周播种。 最佳处理土壤温度 1218度,含水量在 40%以上处理。 农药与其他助剂的混用增效性。 在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时,将少许植物油,或矿物油,或白糖,或洗衣粉、食盐等同农药混合使用,可显著提高药效,增强防治效果。 波尔多液是防治多种作物病害的杀菌剂,果树和蔬菜霜霉病、炭疽病、溃疡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生产上应用十分广泛。 但使用中的突出问题表现为沉淀快,稍不注意用后易产生药害。 经试验 ,在波尔多液中加入白糖效益较好,未加白糖的放置 15— 20分钟便出现沉淀,而加了白糖的波尔多液放置 12小时也无沉淀产生。 具体方法是:配制波尔多液时,尽量选用优质生石灰和硫酸铜,根据需要正确进行配制,再在 12 每 100公斤配好的药液中加入 1公斤白糖,充分搅拌均匀即可。 这样,可明显提高波尔多液的稳定性,白糖被作物吸收后,更有于预防病害。 石硫合剂是防治果树缩叶病、白粉病、轮纹病、梨锈病、花腐病、锈病及多种害螨的常用特效药剂,但杀卵效果不甚理想,尤其是单独使用石硫合剂防治柑桔红蜘蛛, 第 7周后虫口减退率分别为 87%、 85%、 39%。 湖南祁东县灵官镇骑龙花果园技术人员采用在石硫合剂中加入洗衣粉和食盐的办法,可使第 7周的虫口减退率均达到 99%— 100%。 他们的做法是:在 %的洗衣粉和 %的食盐,充分混匀后进行喷杀。 使用前先将洗衣粉与食盐完全溶化,然后与石硫合剂拌匀,随配随用。 喷药时叶片正反面均要喷匀,效果颇佳。 去年我县早稻稻飞虱呈暴发性大发生,由于没有足够重视,我们只指导群众按每公顷用 40%乐果乳油 水 90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 隔天观察发现,连一些短翅若虫都还在活动。 经初步分析,原因可能是害虫有抗药性,或虫口数量大而药剂量不够,或是群众喷药技术问题引起。 当时群众多数已经备足了乐果农药。 考虑到群众经济情况,我们马上就地取材采取三条治虫措施,即一是每公顷用 40%乐果乳油 — 450克对清水 900公斤喷稻株基部防治;二是按每公顷 — 在田头进水滴注煤油,灌水至田间有水层 3— 5厘米,然后结合每公顷用 40%乐果乳油 750克对水 900公斤喷雾;三是每公顷用煤油 — 注或者拌油砂土 150公斤均匀撒施,然后用拉绳或推打稻株基部扫落稻飞虱使其触油窒息而死。 经过田间观察和跟踪调查,第一条措施有实际操作灵活性,被多数群众接受实施,他们认为这个方法简捷方便,且经济有效,稻飞虱黑压压地死在水面上,杀虫效果高达 95%以上,还兼治稻叶蝉、蓟马等害虫。 实践证明,控制好了用药浓度比例,乐果与煤油按 5— 6: 1的比例现配现用,就能显著提高杀虫效果。 其道理是:煤油作为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它能提高药剂的渗透性能,增加渗透速度,使药剂能迅速达到害虫的作用部位而杀死害虫。 煤油还能在虫体和水面形成油膜,特 别经过乳化后更能对害虫产生机械性窒息作用杀死害虫。 将棉籽油、菜油、大豆油等植物油按 8%的比例与农药混合后,植物油不仅能起到油基表面活化的作用,而且也是良好的抗挥发剂,可使喷出的药液均匀地覆盖于植物的表面,且保证农药有更长的残效期。 在合成菊酯农药中,植物油还是一川很好的稀释剂。 用其作辅助剂,可避免因使用矿物质油而对某些敏感作物产生药害。 植物油同农药混合后,能产生很好的渗透性,可增大植物的覆盖面,不易被雨水冲刷流失,在雨后仍能保持良好的药效。 植物油同农药混合后还有光分解的特点,可减少 喷雾时的强烈漂移,克服了水因含矿物质从而降低农药有效成分的不足。 植物油沾滞性强,非常适合用于低容量喷雾和超低容量喷雾。 研究表明,用植物油作辅助剂喷雾,可使用药量减少 1/8甚至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植物油与农药混用虽然有好处,但植物油不能掺得太多,以防因泡沫过多造成喷管阻塞。 此外,实行交替使用防治病虫草害的对口农药,也是提高防治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 杀虫剂的施用方法 杀虫剂 的施用方法 农药施用方法得当,可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