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人事处工作总结范文4篇-20xx年人事处工作总结范文4篇-20xx年人事处工作总结范文4篇-内容摘要:

式及管理理念,但由于忙于事务,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第 14 页 [人事处个人工作总结 subinfo” id=“ sub3” 2017 年人事处工作总结范文( 3) | 四年的时间,过的很忙碌也很充实。 人事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量大,很辛苦也很锻炼人。 面对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建设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我对自己的工作不敢懈怠,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工作态度积极进取、工作思路开拓创新、工作作风求真务实。 人事工作的要求是全方位的,把握政策、坚持原则、以人为本、热情服务、开拓创新、认真高效。 四年来,我一直在努力。 人 事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校的领导、各部门的支持、相关人员的努力,特别感谢人事处全体同事的帮助。 一、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提供人才保障 作为“ 985”高校,中国农大肩负着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使命,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一流的人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障。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必须确立人才队伍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我校的人才队伍建设,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条件、环境和平台建设为保障,紧紧抓住“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以全面提高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和引进创 新学术团队、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做好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工作。 完善制度,创新机制,严把进人关 第 15 页 在我国的具体国情下,众所周知,高校仍然存在易进难出的情况。 在学校党政的领导和支持下,进一步完善制度,严把进人关,形成了一套形之有效的进人机制。 首先,本着”科学规划、按需设岗、结构合理、严格程序”的工作原则,做好人才增量规划,制定了 XXXX 年进人规划,做到“按图索骥”。 其次,在政策制度上,重新修订了《中国农业大学人事调配工作规定》和《中国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 引进管理暂行办法》等,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制度可依。 第三,在具体措施中,实施公开招聘制度,所有拟招聘岗位及条件通过校园网公开招聘,提高招聘的公开竞争性。 第四,建立两级评审制度,在各学院学术委员会初选面试的基础上,按照 1: 3 的比例向学校评委会推荐候选人,学校按照教学科研人员、管理和教辅人员分别组织遴选,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经过投票确定入校人选。 通过严把进人关,进一步保证新入校人员的质量和水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加大力度,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引智工程 高端人才引进引智工程是学校自 XX 年开始实 施“引进人才工程”的一个延续和完善,学校继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从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目标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了《中国农业大学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 )暂行办法》,重新修订了《中国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暂行办法》。 新《办法》在提高引进人才待遇的同时,也提高了引进人才的“门槛”。 按照新《办法》,成立了由校 第 16 页 领导、院士、专家,学院、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学校高层次人才评审委员会。 使学校高层次人才的遴选、考核等评审环节更加科学、合理和民主,更好的发挥了学校各级学术委员会 的作用。 四年来,学校共批准引进“千人计划”入选者 4人、高层次人才 56人。 实际办理入校手续的 34人,引进人才的合同经费总计 2555 万。 他们中的多数人在各自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我校教学和科研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 此外,完善并加强了引进人才的期中、期满考核制度,考核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人员不予续聘。 在引智工作中,重新修订《中国农业大学荣誉教授、兼职教授聘任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中国农业大学国外兼职教授岗位津贴实施细则》等文件,使我校的荣誉教授和兼职教授聘任工作更加规范化 、精细化。 目前我校共有兼职教授 189 人。 优中选优,做好各类人员的补充 学校高度重视队伍补充和招聘工作,本着“总量控制,优化结构,公开公正,宁缺毋滥”的原则,优先高层次、高学历、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急需的教学科研人员,并正在逐步加大力度补充教学辅助和管理人员。 近四年来,学校新增入校人员 243人,按来源类别分:留学回国人员 36人,博士后出站人员 42人,普通调入 24人,应届毕业生 141 人。 按学位来分:博士学位 215 人,占 %。 硕 第 17 页 士及以下为 28 人,占 %。 按补充类别分:进入教学科研岗位的 209 人,占 86%。 进入教辅岗位的 12 人,占 5%。 进入管理岗位 22人,占 9%。 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博士后工作 博士后制度是造就拔尖人才的重要途径,博士后人员已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生力军。 目前在站博士后 156 人,较 XX年的105人增加了 32个百分点。 并在 XX年成功增设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至此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达 12个。 同时,制定《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管理规定》,积极支持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各类基金项目,将博士后人员正式纳入学校在职教师考核体系,并对考核 优秀者给予奖励等。 二、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选拔 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原则。 注意把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关系,一方面引进高层次拔尖人才补充师资队伍,同时注重现有人才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减少人才流失,切实提高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保持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整合资源,构建培养体系 结合学校“ 985工程”“ 211工程”人才队伍建设项目,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导向,围绕学校发展规划,整合资源,完善队伍培养体系,尤其是师资队伍的 培养。 推荐、选拔高层次人才和各类人才项目。 加大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力度,尤其是 35岁左右的青 第 18 页 年教师。 坚持教师岗前培训制度。 做好教师的学术休假。 从适应性培训、提高性培训等方面形成较为完整的培养体系。 近四年来,培养人次近千人。 积极努力做好专家遴选和推荐工作 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大师,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至关重要。 近四年来,认真做好各类人才的遴选和推荐工作,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经人事处负责推荐的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两院院士 2人。 “千人计划” 4人。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7人,讲座教授 4人。 新世纪百千 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8人。 中国青年科技奖 2 人。 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14 人。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1人。 全国优秀教师 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 6人,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2 人。 以点代面,切实抓好青年教师成长工程 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能力,对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关键所在。 自 XX年起,学校将培养重心由以往的学院立项,全方位培训的模式转移到学校统一立项,突出重点的模式,注重对 35 岁左右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 其学术水平和国际视野。 制定《中国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实施办法》。 学校给予专项经费支持青年教师国内外进修。 XX 年是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实施的第一年,共确定资助青年教师出国研修项目 (1: 1配套项目 )人选 19人,学校资 第 19 页 助国外项目 36人,国内访问学者 5 人,教育部高级研修班项目6 人。 加强岗前培训工作,每年对新入校教师培训内容包括新教师欢迎会、曲周试验站学习、参观校史馆、野外拓展训练、教学试讲考核等特色环节,并融入师德建设的内容,使新入校的青年教师在岗前培训阶段不仅了解了教师的职业要求,也了解农大的历史和传 统,认同并传承农大精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继续推行学术休假制度,近四年共批准 40 余人进行学术休假。 三、完善制度建设,保障激励结合,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制度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要有良好政策制度的保障。 结合工作开展,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制度体系,为依法治校、有制度可依提供保障。 近年来,重新修订和新出台《中国农业大学专业技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