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乡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内容摘要:

心 1+ 1”扶贫助学活动。 每年由县妇儿工委成员单位与各小学困难儿童结成帮扶对子进行帮扶。 三年来,全县各种途径资助贫困生 4920人次,累计支出资金 530万元。 ——保障进城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对具有在城镇合法经商、务工证明,有稳定住所和公安部 门颁发的城市暂住证件人员,即 “三证 ”齐全的务工人员适龄子女,与本县户籍的学生待遇相同,在片区内生源已满的情况下,小学指定到公办学校新村小学和孔家庄小学,初中指定到第二初级中学就读。 还规定对片区生源未满的公办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 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制度。 每年由县财政拨付专项经费,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资助教,县残联、各企业、魅力万全公益组织多次走进特教学校捐款捐物。 近年来,共收到捐款捐物 折合人民币 10 万余元。 同时,进一步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制度,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 在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中明确规定:除适龄弱智儿童和盲聋哑适龄残疾儿童到市县特教学校就读外,其他残疾儿童少年可随班就读,各小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要做到心理上关心,生活上帮助。 全县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 %。 ——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一是教育部门通过“四个优先 ”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即在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资 助上优先考虑。 各学校都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制度。 通过留守儿童档案卡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膳房堡小学开通了 “爱心电话 ”,为留守儿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2020年 6月 10日《人民日报》第七版进行了图片报道。 二是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系列活动与培训,建立起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洗马林镇政府将关爱留守儿童纳入民生工程,建立起 “思亲驿站 ”,通过视频连线为外出务工人员与留守儿童架起了亲情桥。 县妇联于 2020 年 12 月在全县启动了 “爱心代理妈妈 ”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全县所有寄宿制学校的女教 师都成为留守学生的爱心代理妈妈,针对留守儿童,开展捐衣捐物、共度传统节日等活动。 2020年 6月,邀请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 “中国家庭教育名家讲师团 ”高级讲师兰立国,为在家照顾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结对的 “代理妈妈 ”举办了以 “走进孩子心灵世界 快乐智慧做家长 ”为主题的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讲座 ”。 ,合理布局,在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均衡上着力 一是增加城镇办学容量。 结合城镇化发展,建立学校布局与城镇建设、人口变动相结合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快城镇学校建设,扩大城镇办学容量。 继 2020年育才小学实施整体搬迁、2020年新建璐铭小学后, 2020年实施了万全中学整体搬迁和新建附属小学工程, 2020年规划了万全中学旧校址内小学的新建工程 XX 县城新村小学的扩建工程。 县城学校的加速建设,缓解了县城学校班容量大的问题,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是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 在加大县城学校建设的同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安排学校基建维修、设备添置等方面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 2020年以来,共投入资金 2132万元,重点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食堂新建工程和校舍改造工程。 完成了安家堡小学、旧堡小学、高庙堡 小学、邹家庄小学新建学生食堂工程和郭磊庄小学、新河口小学校舍改造工程等,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办学差距。 三是提升教育教学装备水平。 继 2020 年投资 800 万元为全县所有中小学大规模购置计算机,添置实验仪器和音体美器材后, 2020 年以来,通过争取上级资金 XX 县本级财政共投入 ,为学校配备计算机 1513台,多媒体设备 270套,图书 ,实验仪器和音体美器材 (件、套),桌椅 13470套,并为 31所学校配备了视频会议室,17所义务教育学校和 21个教学点实现了数字 “班班通 ”。 四是加强农村教学点建设和管理。 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小学教学点管理的实施意见》。 2020 年,回应群众需求,恢复了 2个教学点,投资 100 万元,对所有教学点进行了合理规划和修缮,维修校舍面积 11075 平方米,为教学点统一配置 76个教学仪器专柜,添置图书10000余册。 各教学点与中心小学实行 “五统一 ”,即:统一配置标准、统一作息时间、统一课程安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升降国旗。 、强化素质,在保障师资队伍均衡上给力 一是加强编制管理。 教育部门与编制部门切实加强中小学 教职工编制的核定和管理,定期 核定公办学校教职工编制,实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确保按照国家和省定编制标准足额配齐,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二是加大教师补充。 202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