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改进方案内容摘要:

主动建构知识。 为此,可以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化原则归纳为以下三点: 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以 “任务驱动 ”和 “问题解决 ”作为学生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讲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同时,教师还应该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自主学 习。 比如,教师应创建学生学习网站、演示文稿课件和参考范例等。 强调 “协作学习 ”。 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 21世纪人类学习的技能应主要体现在能够运用交流、信息处理和研究工具 (例如文字处理、电子邮件、演示软件、网页开发、互联网搜索工具 )来访问、管理、综合、评估、创造并交流信息。 因此,相互协作与自我指导相结合尤为重要。 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学习过程指学习者通过与信息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知识、技能和态度长进的过程。 学习资源指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料来源或资 料库,它包括支持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与环境。 信息化教学设计注重对教学系统的终结性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及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也就是说,教学除了安排终结性考核,还应安排形成性考核,如要求学生提交记录其学习过程的电子档案等。 教学是有目的的学习,为了使教学达到最优化需要进行教学设计。 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优化,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研究学生,研究学习过程。 因为不同类型的内容,不同的人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 比如知识,分为识记概念和理解概念。 (1)识记概念,如:键盘、鼠标、按钮等,苹果等水果名,英文单词。 对于这些规定性的、具体的概念,人采取的是识记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即认识了,记住了。 (2)理解概念,如信息,信息技术等概念,这些是抽象概念。 对于抽象的概念,人必须理解了才能去学会,如何理解,那就要再现抽象的过程。 比如技能,有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1)动作技能,如:鼠标操作,打字,图片的旋转等,开车,收发电子邮件,这些属于动作技能,是需要人们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 (2)智力技能,如:信息的特性,判断信息的某个特征是需要经过大脑思维比较判断最后做 出决定,这属于人的智力技能。 也是需要通过反复训练培养的。 比如过程与方法,一些内容,如什么是程序设计,什么是网页设计,这些内容靠理解、靠反复练习均不能掌握,需要人们亲身经历一段程序设计或网页设计,从中感悟的。 一些方法是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亲身实践,从中提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