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10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试点业务指导和总体技术要求内容摘要:

G – 4编码和 MP4封装的标准清晰度和高清 晰度节目流; 在建设互动电视系统中,各试点城市广电网络公司应充分考虑如下原则: ( 1) 系统架构的开放性。 系统应该是开放的和模块化的; ( 2) 系统部件的可互换性。 各个模块化的功能部件可以由多个设备供应商提供,并且不同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设备可以共存于一个系统中; 17 ( 3) 系统接口的标准性及技术成熟性。 功能部件之间的接口尽量采用国家、国际产业化的工业标准。 在设备选型上优先选用成熟、高可靠的产品和技术,注重实用性; ( 4) 系统可靠性。 系统具备容错和负载均衡的能力。 关键设备、路由、数据必须采取冗余备份措施; ( 5) 系统可升级性和可扩展性。 系统必须具有 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支持简单的系统部署和扩展,要保证在业务范围和网络规模上能够实现可预见的平滑升级; ( 6) 可运营性。 系统应保证自愈能力,保证系统部件间的负载共享和均衡,满足瞬间的高业务流量需求,能够以有限的现场技术人员运营和维护大规模的系统。 数据广播系统 数据广播系统是基于数字电视广播信道、以广播方式提供数据信息业务的系统。 数据广播系统通常以对象轮播 ( OC)或数据轮播 ( DC) 方式,通过连续、滚动地播出各种编辑好的数据, 提供数据信息服务业务。 同时 ,数据广播系统可基于多协议封装( MPE)协议、以 广播方式传输 IP数据信息;可为基于推送播存方式的应用业务提供支撑。 数据广播系统由数据广播业务源数据采集及管理子系统、数据广播封装子系统和数据广播发送子系统 3 个子系统组成,做为该业务模式的支撑系统,应遵循 GY/T2012020《数字电视系统中的数据广播规范》的要求。 信息服务系统 信息服务系统主要为政务、城市、社区、家庭、行业等 18 方面提供信息化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展现等,供用户进行信息的浏览和查询。 信息服务系统由信源采集系统、信息格式转换系统、信息内容审查系统、信息存储系统、信息检索 系统、信息门户系统等组成。 信息服务中的文字信息存储应支持文本、 HTML等格式、图片信息存储应支持 BMP、 JPEG、 GIF 等格式。 信息服务系统并发流支持能力必须至少能支持 10%用户的同时查询。 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间可实现信息服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跨域 使用。 信息服务系统应能通过宽带数据网络和数据广播系统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电子节目指南( EPG)系统 EPG 系统是广播电视业务的入口和业务提供辅助系统。 EPG 系统应具有组合广播类、互动类等不同形式业务的能力,可实现对 EPG文字、图片、栏目等所有界面 元素、单个视频点播 /回看节目的快捷链接,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内容及相关联内容的入口或门户服务。 EPG 系统有广播式和交互式两种工作模式。 广播式 EPG系统将 EPG 数据打包后通过广播通道播发;交互式 EPG 系统以与终端交互方式通过双向交互通道为终端提供 EPG 数据。 EPG 系统应同时支持广播方式和交互方式,当终端不能以交互方式通过双向交互通道获取 EPG数据时,可以通过广 19 播方式从广播通道获取 EPG 数据。 EPG 系统应为全网所有用户提供服务,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提供个性化 EPG 服务;支持 EPG 换肤功能,可实现不同 EPG 版式灵活、动态的更新;支持基于用户终端能力属性的界面展现。 EPG 服务应满足不同的业务终端展现,具备灵活的发布适配能力,对于主要的业务元素(如节目预告、广告链接、应用链接等) 可抽取为独立配置的元素,并与不同的发布界面模板进行对接,实现在不同类型的终端间提供显示统一的业务展现界面。 EPG 系统可以与节目信息系统、终端管理系统、相关业务系统、其他服务商的相关系统对接。 收视调查分析系统 收视调查分析系统是调查有线电视节目收视率、分析用户收视行为的系统,也是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开展节目推荐、节目推送、关 联互动和定向广告等个性化互动电视业务的重要工具。 收视调查分析系统分为终端软件和前段系统两部分。 终端软件一般驻留在用户机顶盒,负责记录用户收视行为,并向前段系统定期或按前端系统指令上传用户收视行为记录;前段系统负责接收、存储和管理终端软件上传的用户收视行为记录,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等对用户收视行为记录进行分析,挖掘、发现用户收视习惯和行为趋向,生成相关分析报表和报告,并为相关个性化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用户收视行为 20 记录数据和分析结果,支撑个性化业务应用。 前端系统还可按日期、时段、地区、用户群组、机顶盒序列号等多种方式主动提取终端软件记录的用户收视行为记录。 交易支付系统 交易支付系统是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实现用户金融数据传输的电子支付系统。 交易支付系统面向的用户涉及银行、企业、个人、政府,能够为用户提供购物、订单查询、订单支付、金融服务、缴费充值服务等功能。 交易支付系统关联的实体包括:用户终端、有线电视系统前端、银行系统、业务和商务提供者的相关系统等。 为保证交易的安全性,有线电视网络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设备、网络、数据库和商务交易的安全。 交易支付系统应支持电子商务 B2C 和 B2B 应用模式。 交易支付系统应支持与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结算系统对接。 宽带业务系统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宽带业务系统是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业务的系统。 它通常由宽带业务接入系统、宽带业务服务系统和宽带业务管理系统组成。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宽带业务接入系统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 PON+EoC 接入技术的系统(以下简称PON+EoC 宽带业务接入系统),另一种是基于 DOCSIS 接入技术的系统(以下简称 DOCSIS 宽带业务接入系统)。 21 宽带业务服务系统包括用于 IP 地址分配管理服务的DHCP 服务器、用于用户认证、授权和计费服务的 RADIUS服务器以及用于用户接入汇聚和宽带管理服务的 ACR 设备等。 宽带业务管理系统包括设备管理、业务管理和客户管理等模块和功能。 PON+EoC 宽带业务接入系统采用 PON设备通过部署到小区或楼的光纤将宽带互联网数据流传送至小区或楼,采用EoC 设备将宽带互联网数据流在同轴电缆上调制,并通过同轴电缆入户,实现用户宽带接入。 EoC 设备的传输频段不占用已有的有线电视下行频道带 内 资 源 , 可 使 用 低 频 065MHz 频 带 或 高 频870MHz1500MHz 频带。 低频段 EoC 系统技术方案推荐采用 Homeplug AV 技术,高频段建议预留给自主创新的HINOC 技术。 EoC 设备具备动态分析上下行带宽能力、 广播风暴抑制能力和 QoS 分级能力等,支持 VLAN 和组播过滤,具备安全管理机制,如可对用户信息加密传输、可控制终端对局端的访问、可阻止未经授权的终端设备接入、可禁止终端间的直接访问。 基于 PON+ EoC 技术的宽带业务接入系统,应在光节点大小为 50 户左右的网络环境下稳定运行、满足各种相关应用要求;可在光节点大小为 200300 户左右的网络环境下稳定运行、满足各种相关应用要求。 22 DOCSIS 宽带业务接入系统采用 CMTS 设备通过光纤同轴电缆网络将宽带互联网数据流传送至用户端 CM 设备,实现用户宽带接入。 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 DOCSIS 宽带业务接入系统的CMTS 和 CM 设备应符合 以上标准;为支持 IP电话业务, CMTS 应支持 标准。 对于基于 DOCSIS 宽带业务接入系统的宽带业务系统,其宽带业务服务系统除 DHCP服务器、 RADIUS服务器等外,还应具有 TFTP 服务器、 TOD( Time of Day)服务器等设备。 应探索 CMTS 与 ACR 结合使用方案, 以加强数据流汇聚、带宽管理和接入网至城域网间 QoS 保障。 系统应可在光节点大小为 500 户左右的网络环境稳定运行、满足各种相关应用要求。 媒体内容中心 媒体内容中心( Media Content Center,即 MCC)是基于有线电视宽带网络,为集中式收集、存储、处理和发送媒体数据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设施以及相关的服务体系。 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应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建立 自有 的媒体内容中心。 媒体内容中心建设应以视频媒体内容为主,突出试点城市有线电视运营商以视频业务为核心的特点。 应在广电宽带骨干网的骨 干节点和核心节点构建面向全国的广电媒体内容中心;有条件的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在构建自有媒体内容中心时,应既要考虑服务本地需求,也 23 要兼顾服务和支撑其它试点城市需求;各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的媒体内容中心应通过广电宽带网络互联互通,构建内容分发和交换网络,使各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媒体内容中心的内容能互为补充和备份,进一步提高媒体内容中心内容的丰富程度和服务效率。 媒体内容中心必须具备机房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并提供安全保障措施。 多媒体通信系统 多媒体通信系统是指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支撑或提供视频电话、 IP 电 话、多媒体彩铃、视频会议、视频共享等业务的系统。 多媒体通信业务系统采用 IMS 技术,实现将业务与控制、控制与承载分离,支撑和提供语音、数据和视频等通信业务。 多媒体通信系统由 IMS 业务系统、 IMS 核心网络系统和终端组成。 IMS 业务系统是重点完成 IMS 业务逻辑的提供、执行以及业务能力的抽象与开放,执行运维和网管功能;核心网络系统主要完成会话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业务触发等功能;终端具有硬终端和软终端两种形式。 网络 有线电视网络由接入网、城域网和骨干网(国干网和省干网)组成。 在逻辑 上,有线电视网络可分为两层,一是物理传输层,二 是 建立于物理传输层之上的业务承载层。 有线 24 电视网络的物理传输网和业务承载网分别对应于这两层。 在物理层,有线电视接入网络是有光纤、光分配设备、光节点设备、同轴电缆、同轴电缆信号放大器等构成,城域网和 骨干 网都由光纤和光传输设备构成。 应构建端到端的广播电视业务承载网络,传输和承载电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