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418-100tpd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方案内容摘要:

水力停留时间 :硝化反应水力停留时间 6h;而反硝化水力停留时间 2h,两者之比为 3:1,否则脱氮效率迅速下降。 ⑩ pH 值 :硝化反应过程生成 HNO3 使混合液 pH下降,而硝化菌对 pH很敏感,硝化最佳 pH =~,为了保持适宜的 PH就应采取相应措施,计算可知,使 1g氨氮( NH3N)完全硝化,约需碱度 (以 CaCO3计);反硝化过程产生的碱度( /gNOxN)可补偿硝化反应消耗碱度的一半左右。 反硝化反应的最适宜 pH值为 ~,大于 小于 7均不利。 ⑾温度: 硝 化反应 20~30℃,低于 5℃硝化反应几乎停止;反硝化反应 20~40℃,低于 15℃反硝化速率迅速下降。 .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综上分析,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现将本项目拟采用的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描述 如下 : 污水 泵 出水 氯片 杂物定期清运 上清液回流 剩余污泥定期抽吸外排 图 42. 100T/D 一体化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工艺叙述: 本 项目 污水 先 通过机械格栅拦污 ,然 后污水 由泵泵 入调节池,设置调格 栅 井 调 节 池 A级生物池 O级生物池 二 沉 池 消 毒 池 污泥池 风 机 5 100T/D生活污水 一体化 处 理 初步 技术方案 节池的目的调节污水的水量和水质,为防止悬浮 物在调节池内沉淀,在调节池底布有穿孔曝气管,采用间隙曝气。 由于 本工程污水中有机成份较高 ( BOD5/CODcr 约 ) ,可生化性较好,因此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大幅度降低污水中有机物含量是最经济的。 此外 污水中氨氮及有机物含量较高,特别是有机氮,在生物降解有机物时,有机氮会以氨氮形式表现出来,氨氮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控制指标,因此污水处理采用缺氧好氧 A/O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即生化池需分为 A 级池和 O 级池两部分。 调节池内污水采用污水提升泵提升至 A 级生化池,进行生化处理。 在 A 级池内,由于污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微生物处于缺 氧状态,此时微生物为兼性微生物,它们将污水中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同时利用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将 NO2N、 NO3N转化为 N2,而且还利用部分有机碳源和氨氮合成新的细胞物质。 所以 A级池不仅具有一定的有机物去除功能,减轻后续 O级生化池的有机负荷,以利于硝化作用进行,而且依靠污水中的高浓度有机物,完成反硝化作用,最终消除氮的富营养化污染。 经过 A 级池的生化作用,污水中仍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和较高的氮氨存在,为使有机物进一步氧化分解,同时在碳化作用趋于完全的情况下,硝化作用能顺利进行,特设置 O级生化池。 A 级池出水 自流进入 O 级池, O 级生化池的处理依靠自养型细菌(硝化菌)完成,它们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碳源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营养源,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 NO2N、 NO3N。 O 级池出水一部分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另一部分回流至 A级池进行内循环,以达到反硝化的目的。 在 A级和 O级生化池中均安装有填料,整个生化处理过程依赖于附着在填料上的多种微生物来完成的。 在 A 级池内溶解氧控制在 ;在 O级生化池内溶解氧控制在 3mg/l 以上,气水比 15:1。 O级生化池一部分出水回流进入 A级池,;一部分流入竖流式沉淀池 ,进行固液分离。 沉淀池固液分离后的出水自流进入消毒池, 用固体氯片 消毒后即可直接排放。 沉淀池沉淀下来的污泥由气提装置,一部分提升至 A 级池,进行内循环;一部分提升至污泥池;污泥池内的污泥 定期 采用粪车外运作农肥处理。 6 100T/D生活污水 一体化 处 理 初步 技术方案 图 图 43. 一体化设备结构示意图 . 污泥 处理工艺 通常小型的污水处理站污泥处理有两种方法: 一是污泥浓缩机械脱水处理; 二是污泥干化处理。 考虑污泥浓缩机械脱水处理业主投资大,而污泥浓缩干化处理对周围卫生有影响。 由于本工艺中设有污泥消化系统,产生污泥量极少,为此,本工程产生的污泥只作简单的浓缩处理后,由人工每年清理外运作农肥。 7 100T/D生活污水 一体化 处 理 初步 技术方案 第五章 处理工艺设施简要说明 . 格栅井(砼) 格栅井设置于调节池内污水源头进水一端,设计考虑节约用地和投资。 格栅井内设置 人 工 格栅,通过 人 工 格栅拦截去除生活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固体、纸屑,保护水泵及后续管路系统不被堵塞。 格栅井尺寸为 12007001500mm。 并在格栅井上设置盖板,防冻。 . 调节池 在整个处理系统中设置了污水调节池。 通过调节池设置,能充分平衡水质、水量,使污水能比较均匀进入后续处理单元,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减少处理单元的设计规模。 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和水质波动带来的影响。 在调节池内设置 空气 搅拌 装置 ,防止发生沉淀现象 ,同时可以起到水质均衡的作用。 设置液位自动控制装置,水泵将根据液位自动开启。 调节池设计水力停留时间 10 小时,有效容积 42m3,采用钢结构。 池内设二台50WQ/,一用一备。 . 缺氧池 ( A池) 由于污水中的有机成分较高, BOD5/CODcr=,因此设计采用生物膜法。 因为生活污水中有机氮含量高,在进行生物降解时会以氨氮的形式出现,所以排入水中的氨氮的指标会升高,而氨氮也是一个污染控制指标,因此在接触氧化池前加缺氧池,缺氧池可利用回流的混合液中带入的硝酸盐和进水中的有机物碳源进行反硝化,使进水中 NO NO3还原成 N2达到脱氮作用,在去除有机物的同时降解 氨氮值。 . 接触氧化 池( O 池 ) 污水经缺氧池处理后,自流进入接触氧化池,从而进入接触氧化阶段,即进入好氧处理。 接触氧化池是一种生物膜法为主,兼有活性泥的生物处理装置,通过提供氧源,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所吸附、降解,使水质得到净化。 8 100T/D生活污水 一体化 处 理 初步 技术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接触氧化时间较长为宜,即 6小时,内部设高比表面积弹性填料,填充率为 70%,比表面积近 600m2/m3,在设计面积负荷时也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能确保较好的处理效率。 因此设计负荷应选择比较低的值: d。 填料使用寿命在 8年。 池内氧气由回转 式鼓风机提供。 气水比也同时考虑较高的值: 15:1,曝气形式:微气孔曝气,曝气头考虑采用目前国际水处理较先进的胶膜曝气头。 该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永远不会出现堵塞现象,具有曝气气孔小,氧的利用率高等优点,与传统曝气形式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接触氧化是一种以生物膜法为主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生物处理工艺。 经过充分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速度流经填料,生满生物膜的填料表面经过与充氧的污水充分接触,使水中有机物得到吸附和降解,从而使污水得到进化。 本设计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立体弹性填料,不仅比表面积大,且水流特性优 越。 由于大量微生物被固定在填料层表面,形成高浓度的污泥床,俗称生物膜,它具有较强的耐负荷冲击。 此种结构由于没有或极少量地产生悬浮性的活性污泥,因而不会产生污泥膨胀,这也是此法的一大特点。 此阶段产关键在于填料层的生物培养与落床,只要运行初期将此项工作做好,运行期间基本不用过问其 它 问题。 . 沉淀池 污水经过接触氧化后,夹带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少量的活性污泥及新陈代谢的生物膜,以及不能进行生物降解的少量固形物,进入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 使水得到澄清排出。 沉淀池采用竖流式,总停留时间 ,沉淀的污泥全 部回流至污泥池作进一步消化减少剩余污泥。 出水槽设计成可调液位的齿形集水槽,增加沉淀效果。 . 消毒池 按国家标准 “ TJ1474” 制 作,有效消毒停留时间为 40分钟以上。 在本单元大肠杆菌和其它细菌得到最有效的杀灭,此时出水细菌个数 100 个 /L。 本单元设置溢流排放口。 . 污泥池 沉淀生物滤池的污泥定时排入污泥池,进行厌氧消化 /同时采用间隙好氧混合的方法,通过消化可以减少剩余污泥量约 70%以上。 污泥池上清液夹带活化污泥回流至 9 100T/D生活污水 一体化 处 理 初步 技术方案 缺氧内,剩余污泥定期清理(一般一年清除 2 次)。 调节池、缺氧、好氧、二沉 池 等产气均由 ABS管排入高空落水管,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10 100T/D生活污水 一体化 处 理 初步 技术方案 第六章 系统技术性能参数说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