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20xx年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总结内容摘要:

各类场所 9700 余家次,收缴盗版光盘 万张、非法书刊 5000 余册,销毁非法经营的游戏机电路主板 534 张,取缔无证经营场所(游摊) 97 家。 四是加强网吧管理。 在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和密度的基础上,多次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发现违规,一律严惩;每年聘请一批网吧义务监督员,协助监督网吧的违规经营行为;积极发挥网协等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促进经营户自觉守法经营;认真落 实网吧实名上网工作,已基本推行了实名上网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网吧接纳未成年人。 4.优化未成年人司法环境 一是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 与 6 所学校签订了“未成年人零犯罪”协议,定期到学校为学生讲法制课,重点帮扶学校困难学生,逐步形成了以学校为主,社会、家庭相结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机制。 二是开展心理疏导避免犯罪事件发生。 为了随时排解学生心理障碍,防止犯罪事件的发生,全区各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信箱,责成有事业心、责任感、懂得学生心理排解方法的教师从事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三是不断加强未成年 人法律援助。 成立了“九龙坡 7 区妇女儿童法律援助站”,坚持“优先接待、优先受理”的原则,指派素质优良的律师承办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制定了刑事辩护工作流程,建立了重大疑难案件研讨制度,确保了办案质量。 (四)积极关注未成年人重点弱势群体 1.关注对困难未成年人的帮扶 一是解决未成年人生活保障问题。 全区城市未成年人低保总人数 4906 人,占城市低保总人数的 23%, 1— 10 月发放未成年人低保金 932 万余元;全区农村未成年人低保总人数 216 人,占农村低保人数的 7%, 1— 9 月发放未成年人低保金 19 万元。 二是解决未成年人就 医难问题。 今年 1— 10 月,救助城乡困难未成年人 70 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 10 万余元。 三是解决未成年人上学难问题。 城乡低保户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由政府全额资助学费,包干补助生活费、住宿费;对本区困难家庭子女考上大学而无钱缴纳学费的,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筹措学费;深化希望工程和爱心助学行动,共筹资 万元资助99 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四是利用“爱心互助超市”开展帮扶活动。 各街镇及社区有效整合资源,通过开设医疗救助、义务家教、家政服务、课余培训等项目,组织有一技之长的居民或社会单位为贫困青少年提供义务服务, 拓宽了救助内容,突出了救助效果。 2.关注对留守流动儿童的管理 8 一是开展城市流动儿童家长培训。 针对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存在“三无” (无家庭教育的意识、无教育子女经验、无时间到社区参加子女教育培训)的现状,采取社区家长学校培训和在农民工较集中的农贸市场送教上门的方式,举办流动儿童家长教育培训班。 今年共举办社区家长家庭教育讲座 1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 9000 份,近万名家长和儿童参加了培训。 二是开展留守、流动儿童调研。 区妇联联合区教委和部分镇街,开展了“带孩子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状况”调研,通 过辖区 5 个街道、 47 个社区 200 户农民工及子女问题调查,提出了我区流动人口成长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建议;今年 5 月,针对我区流动人口中妇女儿童生存发展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形成的调研报告在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发言。 三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帮扶。 团区委举办了图书义卖活动,筹集 5 万余元,捐建了 2 个“留守儿童爱心书屋”和 3 个社区红领巾书屋;区妇联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重点推进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实 施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培训等六项工作任务。 3.关注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 我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始终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制订了《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方案》,对于每一名求 9 助的未成年人,从接待、询问、登记、救助、查询、护送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加大了安置返乡工作力度,积极帮助查找和联系受助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或有关政府部门,协商接送未成年人返乡事宜;不定期开展街头劝导救助工作,对流浪未成年人做好政策宣讲和耐心细致的劝导工作,护送他们入站接受救助;依法严厉打击诱骗、拐卖、残害流浪未成 年人等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组织、操纵、教唆未成年人特别是残疾未成年人流浪、行乞、盗窃的 “黑团伙”,切实加大对流落街头的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 截止到今年 1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