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方案工程测量与监理重庆内容摘要:

实验实训条件:测绘数字化实训中心,校内综合测量实训场 中、高级测量工(在校生及再培训人员) 8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水利工程变形观测和变观测的自动化技术及发展趋势 变 形 观测 实训内容和时间:变形观测综合实训 师资条件:专业教师,实训兼职教师 实验实训条件:粽粑水库等 中、高级测量工、施工员(在校生及再培训人员) 9 职业资格考试培训 针 对 考证方向,分 类 培训 实训内容和时间:毕业设计 7 周、寒署假顶岗实习 6 周 师资条件:专业教师,兼职教师 施工员、质量员、监理员、安全员等(在校生) 10 顶岗实习 顶 岗 实习 实训内容和时间:第六学期顶岗综合实习 师资条件:专业教师,实训兼职教师 实验实训条件:校外实训基地 工 程 测 量工、施工员、监理员等 (在校生) 13 2)课程标准建设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每一门课程上。 因此,需要按照新的课程体系建设好每一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和配套教材。 专业的课程标准采取统筹安排、逐年编制、修订和完善的方式,在顺序上按照专业核心课程、一般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排序依次建设完成。 ( 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坚持 “ 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兼顾后续发展为 度 ” ,以 “ 实际、实用、实践 ” 为目标,教学方法上注重 “ 专业基础课程实施综合 ” 、 “ 专业课讲授成熟技术和管理规范 ”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等为原则。 通过改革,淘汰陈旧过时的知识和效果较差的教学方法,补充新颖前沿的知识和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形成符合岗位需求、先进实用的教学内容,总结、创新和推广适合高职教育、富含现代教育理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 第一,强化技能培养。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与授课计划,规范安排教学,保证实习实训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达 50%以上;引入企业技术人员参 与技能培养环节,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经反复强化训练,学生职业技能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由单一到综合,逐步适应工作岗位。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 通过对学习领域中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分析,结合课程特点创新和设计多种教学方法。 如全站仪测量技术应用、地籍测量、工程测量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法” ,即: 典型工程项目测量任务→目的、任务分析→测区现场踏勘与所需仪器操作熟悉→测量方法及技术要点讲解→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教学过程点评→工程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分析→学生形成测量成果的文件→学生之间互审→教师评价→任务完 成。 变“学做分离”为“做中学、学中做”。 测量具有指导各种工程项目施工的特点,因此,在学生的课堂学习及顶岗实习过程中,任课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要先分配任务,明确目 14 标,在让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3)考试和考核方法改革 开展学校与企业结合、过程与效果结合的多元化学生考核和能力评价方式,加大企业考核的力度,突出技能考核的比重,继续实施“毕业证 +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评价、考核制度,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适用的考核制度。 课堂教学根据课程特点采取开 卷、半开卷、闭卷以及面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 实践教学的考核,采取分组实习以及个人实训项目操作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过程和实践成果进行总体评价,综合评分,考核小组由专兼职教师按 1:1 比例组成。 顶岗实习成绩由所在企业评价和辅导教师(专任或兼职)考核,原则上分值各占 50%,如承担实际业务,企业评价比例可在 60%以上。 具体目标 ( 1)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 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加强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 在原有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再建设 2 门院级精品课程,建成 4 门专业核 心课程,自编 2 本特色教材。 此外,不断增加精品课程数量、提高精品课程质量,加强教材建设数量与质量。 ( 2)教学资源库建设 进一步丰富、完善现有 核心 课程、精品课程网站, 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优质教学课件, 收集建立专业电子教材库、图书资料库、音像资源库、行业信息资源库、教学仿真软件库、技能测试系统、师生互动平台等教学资源 , 逐步形成立体化、能够共享、具有辐射示范作用的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的优质共享教学资源库。 15 建设内容 ( 1) 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 根据工程测量与监理工作过程的典型任务,以工程测量服务为核心,将职 业岗位标准、技能要求融入教学改革之中, 整合岗位技能项目课程内容, 重点建设《 CASS 软件应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测量数据的平差处理》、《 GPS 原理与应用》共 4 门核心课程。 依托工程测量教研室,由学院骨干教师与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专家共同研究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资源和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等内容,最终将《控制测量》、《工程测量》 2 门课程建设成为院级及以上的精品课程,并编写2 门特色教材(见表 )。 同时以精品课程和核心课程为载体,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推动其他主干专业 课程的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表 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 名称 教学内容 培养能力 建设 目标 责任人 完成时间 《工程测量》 工程施工放线测量 ; 工程竣工测量 ; 地形图测绘及应用 掌握解决各种工程建设中的测量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 校级 精品课程 汪新 2020 《控制测量》 精密 水准仪、 测角 、测距 仪器的使用、检验 ; 精密水准测量 、 测角 、测距 方法;高斯投影和各种工程控制网的平差方法。 使学生了解工程控制网建立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现代精密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检验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计算机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等。 校 级 精品课程 谢波 2020 《 CASS 软件应用》 数字化成图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全站仪数据采集的方法及原则;软件绘制地形地籍图;软件在工程中的应用。 掌握解决 在 地形成图、地藉成图、工程测量应用三大领域 的实际工程问题。 核心 课程 ,自编特色教材 杨秀伶 2020 《大比例尺地形 大比例尺地形 熟练应用常规测量仪器测 核心 课程 , 蒲正川 2020 16 图测绘》 图测绘基本知识 ; 水准仪及水准测量 ; 距离测量及直线定向 ;经纬仪及角度测量 ;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 ; 电子全站仪测量 ; 小地区控制测量 ; 地形图测绘 定小区域地面点位,掌握测量数据的计算方法并了解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具备组织和实施小地区控制测量及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的能力。 公开出版教材 《测量数据的平差处理》 误差理论、最小二乘平差以及几种平差模型,误差椭圆。 难点为最小二乘平差原理以及各种平差模型。 让学生认识测量中的误差以及处理方法,特别对一些控制网进行处理。 通过学习测量平差,使学生具有解决测量中误差处理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 课程 谢波 2020 《 GPS原理与应用》 主要介绍 GPS发展的过程和基本概念; GPS 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 GPS卫星轨道理论; GPS系统组成和卫星信号结构; GPS 定位原理;GPS 定位中的主要误差源以及消除削弱各种误差影响的方法和措施; GPS测量技术设计与外业观测以及 GPS测量数据处理。 掌握有关 GPS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了解 GPS 发展的新动向;掌握 GPS 的软硬件操作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增强学生对 GPS 数据处理技巧,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核心 课程 谢波 2020 ( 2) 开发网络教学, 形成教学资源库。 利用校内网络,建设以教学软件、电子课件、专业资料、视频资料、技术动态为主 的信息资源库,使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同时也为对口院校提供教学资源的支持。 利用数字化校园网和现代化图书馆,为学生自主学习、技术查询和信息获取提供服务和帮助。 选取典型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录播,作为网络资源共享共用。 具体目标 ( 1)校企合作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新建 2 个、扩建 3 个校内 17 实训室,形成“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新增 3 个集教学、培训、职业素质培养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 完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 2) 根据行业标准和部门标准, 校 企合作制定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材、 实习指导书、 教学大纲、考核大纲以及校内外实训方案。 ( 3)建设学生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强化顶岗实习教学,使学生校外实质性顶岗实习达到半年以上;健全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等。 建设内容 ( 1)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现有的地形测量实训室、地籍测量实训室、数字测量实训室、数字化成图实训室、 变形监测实训室 等实训室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重组,加大投入,计划经过两年的建设,新建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房屋施工放样实训场和水工建筑放样实训场;改扩建 3 个实训室。 新建实训室和改扩建实训室 项目,其规划是基于岗位工作任务技能培训为要求,进一步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充分考虑“教、学、做”一体化的需要,并和企业实际生产设备相一致。 使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接受锻炼,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各实训室建设 校内实训条件建设计划 见表。 表 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校内实训 基地 建设计划表 序号 实训基地名称 计划增加设备 主要功能 1 地形测量实训室 精密水准仪 2套 ,全站仪 5台 电子求积仪 3台 服务于专业 地形测图 能力 2 数字测量实训室 GPS RTK 3套 全站仪 8套 服务于专业 数字化测图 能力 3 数字化成图实训室 电脑 60台 , CASS、 MapGIS等软件 服务于专业 数字化绘图 能力 18 4 房屋 施工放样 实训场 全站仪 5台 200平方米配套场地 工程服务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施工工艺要求进行 房屋 施工放样的能力,同时可以作为其它工种测量实训场地 5 水工建筑物 施工放样 实训场 全站仪 5台 配套实训场地 工程服务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施工工艺要求进行 水工建筑物 施工放样的能力,同时可以作为其它工种测量实训场地 在原有 10家紧密型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选择技术 装备水平高、信誉好、技术力量强、经营管理效益好的国内大中型知名企业,与重庆九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新建 3 个校外实习基地,拓展功能。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选择在重庆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经营规范、支持高职教育建设的重庆东普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重庆虹华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协商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机制 ,由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顶岗实习。 组织教师深入企业,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丰富校企合作内容,由此建立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更好地开展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 第二阶段,将取得的经验和方法 ,推广与其他企业共建实习基地的工作中,校外实习基地总数达到 13 个。 表 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拟增建校外实习基地情况表 序号 服务项目 合作企业 功 能 数量 资 金 (万元) 负责人 1 地形图测绘实习基地 重庆东普科技有限公司 熟悉控制测量布设方案、掌握碎部测量方法、学会数字成图 12 30 汪新 2 建筑工程测量实习基地 重庆市第五建筑 工程公司 对所学专业有初步认识,了解工程测量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 学生顶岗锻炼。 9 汪新 3 专业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基地 重庆虹华建筑工程监理有 限公司 对所学专业有初步认识,了解工程测量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 学生顶岗锻炼。 9 汪新 合 计 30 30 ( 2)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与建设 成立由企业管理人员和兼职教师参与的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 19 召开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模式,制定并完善校内实训基地设备管理制度,实习实训过程管理制度,实习成绩考核评定办法,安全、防火管理制度等。 制定校企合作保障制度,优化校企合作的内容和机制,确保实训基地稳定承担生产性实训任务,逐年递增经费投入,保证实习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与合作企业共同确定实习实训内容,编写实习实训指导手册。 与合作企业开发《 CASS 软件应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测量数据的平差处理》、《 GPS 原理与应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编写实践教学教材、实习指导书、教学大纲、考核大纲以及校内外实训方案和质量评价体系。 ( 3) 学生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