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讲座资料内容摘要:

十三)足根痛 毫针刺:昆仑、太溪、水泉 (十四)腮腺炎 灯心草蘸食油点燃:雀啄状快速灸灼双耳尖 毫针点刺:少商、关冲放血 (十五)小儿泄泻 9 ( 1)伤食: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状如败卵,或便质稀薄,含有未消化食 物残渣,嗳气酸腐,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 ( 2)阳虚:食后作泻,时泻时止,便色淡而不臭,面黄神疲,久则泄泻不止,或五更泻,形寒肢冷,脉沉细微。 ( 3)外感:便稀多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苔白润,脉浮为风寒;大便暴注下迫,色黄或绿,恶臭或少许粘液,肛门灼热发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 基本治法: ( 1)取穴:脾经、内八卦、大肠、小肠、脐、腹、七节骨、龟尾。 ( 2)操作: 1)患儿坐位或仰卧位:补脾经 200 次,运内八卦 100 次,推大肠 300 次,清小肠 200 次; 2)患儿仰卧位:以掌逆时针揉脐,逆时针摩腹各 200 次; 3)患儿俯卧位:按揉龟尾 50 次,推上七节骨 300 次。 辨证施治: ( 1)伤食泻:加揉中脘 100 次,清脾胃各 200 次,分腹阴阳30 次,推箕门 100 次,揉板门 100 次。 ( 2)阳虚泻:加补肾经 200 次,推三关 100 次,揉左端正50 次,捏脊 5 遍。 10 ( 3)外感泻:加开天门 100 次,运太阳 100 次,推坎宫 100次,推天柱骨 200次,揉外劳宫 100 次,揉一窝风 100 次。 (十六)小儿食 积 ( 1)基本治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 ( 2)取穴:脾土、腹阴阳、三关、八卦、足三里、脐部及脐周围之腹部。 ( 3)操作: 1)补脾土: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由拇指桡侧缘的远端推至近端。 推 300次; 2)分推:使患儿掌心向上,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从患儿腕部及手部的两侧背面托住患儿之手;以两拇指自患儿腕掌面部横纹的中点,同时分推至腕横纹的桡侧及尺侧100 次; 3)推三关 600 次; 4)运八卦:使患儿掌心向上,以一手指远端的掌侧面作为接触面,在患儿的八卦穴作指摩法,称之为 “ 运八卦 ” ,约 300 次; 5)分推腹阴阳:患儿仰卧位,以左右两手的手指 (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 ),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两侧的腋中线,分推 200次; 11 6)摩揉脐腹: 患儿仰卧位,在患儿的脐部及其周围用掌摩法,持续数分钟后,再在脐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较强的温热感。 ( 1)基本治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 2)取穴:脾土、腕阴阳、三关、六腑、四 横纹、外劳宫、腹阴阳、足三里。 ( 3)操作: 1)清脾土: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指推法,自患儿拇指的近端推向远端 300 次; 2)补脾土:先用 “ 清脾土 ” 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接着再用 “ 补脾土 ” 的方法,称之为 “ 先清后补 ” ,食积夹热时,常采用 “ 先清后补 ” 的方法; 3)分推腹阴阳 100 次; 4)推三关 200 次; 5)退六腑 600 次; 6)推四横纹:四横纹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掌指关节掌侧横纹处。 以推法依次分别在上述部位进行治疗,约数分钟; 7)揉外劳官一般作顺时针 方向的指 100 次。 (十七)小儿遗尿 :关元、中极、三阴交、肾俞、膀胱俞 12 : ( 1)取穴:肾经、上马、三关、外劳宫、肾俞、八髎、龟尾、百会、丹田、三阴交 ( 2)操作: 1)患儿正坐位:补肾经 200 次,揉二人上马 100 次,推三关100 次,揉外劳宫 100 次; 2)患儿俯卧位:以掌擦两肾俞 200 次,擦八髎 200 次,拇指揉龟尾 100 次,按揉百会、三阴交各 100 次; 3)患儿仰卧位:以掌心按丹田 1min,再逆时针方向掌揉 200次。 (十八)肩周炎 ( 1)多见于 50 岁左右的中年人或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左肩多于右肩。 常于肩部受寒后发病。 ( 2)肩部疼痛,渐进性加重,昼轻夜重,并可向颈、耳、肩胛及前臂和手放射。 肩关节上举、后伸时疼痛加剧,肩部活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