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方标准早佳(8424)西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内容摘要:

培:出苗后到第一真叶出现前,要控制浇水。 第一真叶出现后到第三真叶出现前,随通风量的增加和幼苗真叶的开展,视钵体干湿程度进行适量浇水。 通常在晴天上午浇水,浇后待植物表面和土表水渍收干后再进行盖环棚膜。 移栽前 2 天浇好水,隔夜打好防真菌病害的农药。 夏秋季栽培:苗床土壤湿度要控制,温度过高时注意浇水,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 80%以下,平时要注意加强通风。 定植 田块选择:瓜田选择应掌握地势较高、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等原则,以深耕、富含有机质、排水性好的土壤, 3 年~ 4年未种过瓜类的田块为好。 整地作畦:瓜田须抢早翻耕,翻地深度 左右,并开好配套沟系。 畦面做成“龟背形”,土壤要疏松、细而平整。 大中棚地爬栽培作二畦,畦宽 ~ ,操作沟宽 左右;立架栽培作 4畦~ 5 畦,畦宽连沟 左右,畦高 ~。 施足基肥: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无机肥。 移栽前15天左右结合整地一次性施足基肥,应在整地前整个畦面均匀撒施。 一般 1500kg~ 2020kg和复合肥 30kg(氮∶磷∶钾 =15∶ 15∶ 15),或每 450kg 和复合肥 50kg(氮∶磷∶钾 =15∶ 15∶ 15)。 夏秋季栽培适量减少。 盖膜:移栽前 10 天盖好大棚膜,以提高地温、棚温,有利于瓜苗移栽后缩短缓苗期,天膜应选用 ~ 的长寿无滴膜。 同时覆盖好地膜并按株距打好苗穴。 地膜要全覆盖,以利于保持土温和湿度。 移栽定植:春季栽培: 2 月下旬~ 3 月初,瓜苗真叶 3 张~ Q/TDES07— 2020 张,大棚内土温达到 14℃以上时在晴朗无风天移栽。 地爬栽培苗穴可定于畦的中间也可在畦靠操作沟的一边。 移栽结束后立即搭建小环棚并盖好环棚膜。 夏秋季栽培:以叶龄达到二叶一心时定植,选晴天下午进行。 立架栽培苗穴定于畦的中间。 苗钵放入后,穴的周围土填实,然后视土壤干湿浇好活棵水。 田间管理 温湿度管理 春季栽培:定植后一周内小棚和大棚一般不通风,白天温度控制在 25℃~ 30℃,夜间最低温度不低于 15℃。 一周缓苗期后晴天中午逐步加大通风,一般掌握中午晴天多通风,早晚阴天少通风。 刚开始时以揭开小环棚膜换气为主,稍大些可少量通风,时间短些,以后逐步增加通风量和通风时间。 前期可开背风一边的门或掀起一些薄膜通风;中期当子蔓生长至座果节位时,加大通风换气、降温促坐果;后期开花结果和果实膨大阶段,要加大通风量。 棚温控制在 30℃左右,昼夜温差为 10℃~ 15℃。 为防止高温烧苗和徙长,可开背风一侧的门或撩起部分边膜通风降温。 后 期气温更高时,可撩起大棚两边的部分边膜通风降温。 随着气温的升高当瓜蔓长度较长,小棚无法遮住时,可撤去小棚。 在西瓜整个生长过程中要尽量设法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在温度许可的范围内,白天小棚的膜尽量少盖。 为减少病虫的发生,大棚内地面、植株表面和大棚空间应保持干燥;在抗旱后、打药后、阴雨天、棚内雾气大、湿度较高时要设法通风降湿。 夏秋季栽培:活棵出蔓后常会遇高温干旱,应视植株生长和土壤墒情,适当补水,其管理要点是:降温、保湿、防雨。 方法可采用大棚两边拆除下裙昼夜通风,来降温。 夏秋季气温高,植株蒸腾量大。 因此一旦出现 缺水症状,应及时灌水,保证植株健壮生长。 在前期温度较高时,灌水宜在早晨和傍晚进行。 进入果实膨大期后,气温渐低,灌水宜在中午前后进行,要小水勤浇。 7~ 8 月份有时骤降大雨,造成雨涝,应及时排水防涝。 肥水管理 大棚栽培西瓜除果实膨大期外一般不用浇水和施肥。 授粉坐果后,在果实膨大期视土壤墒情结合追肥适应补充些水分。 当幼瓜长至鸡蛋大小时,视瓜苗长势,追施膨瓜肥 1 次~ 2 次,每 10kg~ 15kg(氮∶磷∶钾 =15∶ 15∶ 15),同时适当增施些钾肥有利于提高西瓜的品质。 为防止损伤根系,提倡在离西瓜根部 30cm 处打洞穴施。 瓜成熟前 10 天左右停止肥水。 Q/TDES07— 2020 植株调整 整枝:春季栽培:地爬栽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