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g43dl_t内容摘要:
5m 4 5m 3m 3m 5m 10m 0.9h 5 6 6m 6 7 10 12 V 15 20 t ?:1 10 12 1 12 14 10 12 第八章 、 6 竖 向 布 置 6. 1 一 般 规 定 6. 1. 1 变电站的站区场地设计标高应 根 据变电站的电压等级确定。 220kV 枢纽 变电站及 220kV 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 , 站区场地设计标高应高 于频率为 1% (重现期 , 下同 ) 的洪水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 ; 其他电压等级 的变电站站区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频率为 2%的洪水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 当站区场地设计标高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 , 可区别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以下 三种不同的措施: 1 对场地标 高 采取措施时 , 场地设计标高应不低于洪水水位或历史最高内 17 涝水位。 2 对站区采取防洪或防涝措施 时 ,防洪或防涝设施标高应高于上述洪水水 位或 历史最高内涝水位标高。 3 采取可靠措 施, 使 主要 设备底座和生产建筑物室内地坪标高不低于上述 高水位。 沿江 、 河 、 湖 、 海等受风浪影响的变电站 , 防洪设施标高还应考虑频率为 2 %的风浪高和 的安全超高。 6. 1. 2 变电站站内场地设计标高宜高于或 局 部高于站外自然地面,以满足 站区场地排水要求。 6. 1. 3 站区竖向布置应合理利用自然地形 , 根据工艺要求、站区总平面布 置格局 、 交通运输 、 雨水排放方向及排水点 、土 (石 ) 方平衡等综合考虑 , 因地 制宜确定竖向布置形式 , 尽量减小边坡用地 、 场地 平整 土 (石 ) 方量 、 挡土墙及 护坡等工程量,并使场地排水路径短而顺畅。 1 站区竖向布置一般应考虑站 内 外(包括进站道路、基槽余土、防排洪设 施等 ) 挖填 土 (石 ) 方综合平衡的前提下 , 宜使站区场地平整 土 (石 ) 方量最小。 2 山区、丘陵地区变电站的竖 向 布置,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合理利 用地形,适当采用阶梯式布置,尽量避免深挖高填并确保边坡的稳定。 6. 1. 4 位于膨胀土地区的变电站,其竖向 设 计宜保持自然地形,避免大挖 大填 ; 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山前斜坡地带的变电站 , 站区宜尽量沿自然等高线 布置,填方厚度不 宜过大。 6. 1. 5 扩建、改建变电站的竖向布置,应 与 原有站区竖向布置相协调,并 充分利用原有的排水设施。 6. 2 设计标高的确 定 6. 2. 1 变电站建筑物室内地坪应根据站区 竖 向布置形式、工艺要求、场地 排水和土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1 建筑物室内地坪应不低于室外地坪。 2 在湿 陷性黄土地区,多层 建 筑的室内地坪应高出室外地坪。 6. 2. 2 场地设计综合坡度应根据自然地形 、 工艺布置(主要是户外配电装 置形式 ) 、土质条件、排水方式和道路纵坡等因素综合确定,宜为 %~ 2%, 有可靠排水措施时,可小于 %,但应大于 %。 局部最大坡度不宜大于 6 %,必要时宜有防冲刷措施。 户外配电装置平行于母线方向 的 场地设计坡度不宜大 于 1%。 6. 2. 3 站内外道路连接点标高的确定应便 于 行车和排水。 站区出入口的路 面标高宜高于站外路面标高。 否则,应有防止雨水流入站内的措施。 6. 3 边坡及挡土 墙 6. 3. 1 站 区自然地形坡度在 5%~ 8%以上 , 且原地形有明显的坡度时 , 站 区竖向布置宜采用阶梯式布 置 (大型变电站场地面积大 , 宜取下限值 , 反之取 上 限值 )。 6. 3. 2 阶梯的划分应满足工艺和建(构) 筑 物的布置要求,便于运行、检 18 修 、 设备运输和管沟敷设 , 并尽量保持原有地形。 台阶的长边宜平行自然等高线 布置,并宜减少台阶的数量。 6. 3. 3 边坡坡度应按岩土的自然稳定倾角 确 定,坡面应作护面处理,坡脚 宜设排水沟 ; 挡土墙墙背应做好防排水措施 , 在泄水孔进水侧应设置反滤层或反 滤包。 位于膨胀土地区的挡土墙高度不宜大于 3m。 6. 3. 4 台阶坡顶至建(构)筑物的距离, 应 考虑建(构 )筑物基础侧压力 对边坡 、 挡墙的影响。 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 当垂直于坡顶边缘线的基础 底面边长小于或等 于 3m 时,其 基 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 离 a(见图 )应符合式( −1)和式( −2)的要求,但不得小于。 图 基 础 底面外边缘线至 坡顶的水平距离示意图 条形基础: 矩形基础: 式中: a ≥ − a ≥ − d tanβ d tan β ( −1) ( −2) a—— 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 m; b—— 垂直于坡顶边缘线的基础底 面边长, m; d—— 基础埋置深度, m; β —— 边坡坡角, 176。 当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不满足 式( −1) 和 式 ( −2) 的要求时,可根据基底平均压力 按 GB 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 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 当边坡坡角大于 45176。 、坡高大于 8m 时,应按 GB 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中的规定验算坡体稳定性。 坡顶至建(构)筑物的距离,应考虑工艺布置、交通运输、电缆竖井等 要求。 最小宽度应满足建筑物的散水、开 挖 基槽对边坡或挡土墙的稳定 性要 求,以及排水明沟的布置,且不应小 于 2m。 膨胀土地区布置在挖方地段的 建 (构 ) 筑物外墙至坡脚支挡结构的净距离不 应小于 3m。 19 填方区围墙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线的水平距离可采用 ~ 2m。 6. 3. 5 坡脚至雨水明沟之间,对砂土、黄 土 、易风化的岩石或其他不良土 质 , 应设明沟平台 , 其宽度宜为 ~ , 如边坡高度低于 1m 或已作加固处 理,可不设平台。 6. 3. 6 场地挖方坡率允许值应根据工程地 质 勘察报告中描述的地质条 件和 设计边坡高度确定。 1 土质开挖边坡的坡率允许值 应 根据经验,按工程类比的原则并结合已有 稳定边坡的坡率值分析确定。 当无经验 , 且土质均匀良好 、 地下水贫乏 、 无不良 地质现象和地质环境条件简单时,可按表 −1 确定。 20 表 6. 3. 6−1 土 质开挖边坡的坡率允许值 边坡土体类 别 密实度或状 态 坡率允许值(高宽比) 坡高小于 5m 坡高 5m~ 10m 碎石土 密实 1:~ 1: 1:~ 1: 中密 1:~ 1: 1:~ 1: 稍密 1:~ 1: 1:~ 1: 黏性土 坚硬 1:~ 1: 1:~ 1: 硬塑 1:~ 1: 1:~ 1: 注 1:表中碎石土的充填物为坚硬或硬塑状态的黏性土。 注 2:对于砂土或充填物为砂土的碎石土,其边坡坡率允许值应按自然休止角确定。 2 在边坡保持整体稳定的条件 下 ,岩质边坡开挖的坡率允许值应根据实际 经验 , 按工程类比 的原则并结合已有稳定边坡的坡率值分析确定。 对无外倾软弱 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其边坡坡率允许值可按表 −2 确定。 表 6. 3. 6−2 岩 质开挖边坡的坡率允许值 边坡岩 体 类型 风化程 度 坡率允许值(高宽比) H< 8m 8m≤ H< 15m 15m≤ H< 25m Ⅰ类 微风化 1: ~ 1: 1: ~ 1: 1: ~ 1: 中等风 化 1: ~ 1: 1: ~ 1: 1: ~ 1: Ⅱ类 微风化 1: ~ 1: 1: ~ 1: 1: ~ 1: 中等风 化 1: ~ 1: 1: ~ 1: 1: ~ 1: Ⅲ类 微风化 1: ~ 1: 1: ~ 1: 中等风 化 1: ~ 1: 1: ~ 1: Ⅳ类 中等风 化 1: ~ 1: 1: ~ 1: 21 强风化 1: ~ 1: 注 1: H 为边 坡 高度。 注 2:Ⅳ类强风化包括各类风化程度的极软岩。 6. 3. 7 填方区压实填土的边坡允许值,应 根 据其厚度、填料性质等因素, 并结合地区经验,按表 的数值确定。 表 6. 3. 7 压实填土的边坡允许值 填料类别 压 实系数 λC 边坡允许值(高宽比) H≤ 5 5< H≤ 10 10< H ≤ 15 15< H ≤ 20 碎石 、 卵石 ≥ 1: 1: 1: 1: 砂夹 石 (其 中碎石 、 卵石占 全重 30% ~ 50%) 1: 1: 1: 1: 土夹 石 (其 中碎石 、 卵石占 全重 30% ~ 50%) 1: 1: 1: 1: 粉质黏土、 粉粒含量 ρc≥ 10%的粉 土 1: 1: 1: 1: 注 1: H 为边 坡 高度。 注 2:当压实填土厚度大于 20m 时 ,可设计成台阶进行压实填土的施工。 6. 3. 8 下 列边坡的坡率允许值应通过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 1 坡高超过表 −1 和表 −2 范围的边坡。 2 土质较软的边坡。 3 坡顶边缘附近有较大荷载的边坡。 4 地下水比较发育或有外倾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 5 边坡下有不良地质条件的边坡。 6. 3. 9 当边坡表层有积水湿地、地下水渗 出 或地下水露头时,应根据实际 22 情况设置相应的导排水措施。 6. 4 场 地 排 水 6. 4. 1 场地排水应根据站区地形、地区降 雨 量、土质类别、站区竖向及道 路布置,合理选择排水方式,宜采用地面自然散流渗排、雨水明沟、暗沟(管) 或混合排水方式。 6. 4. 2 户外配电装置场地排水应畅通,对 被 高出地面的电缆沟、巡视小道 拦截的雨水,宜采用排水渡槽或设置雨水口并敷设雨水下水道方式排除。 6. 4. 3 采用雨水明沟排水时,排水明沟宜 沿 道路布置,并应减 少交叉,当 必须交叉时宜为正交 , 斜交时交叉角不应小于 45176。 明沟宜作护面处理。 明 沟 断 面 及形 式 应 根 据水 力 计 算 确 定。 明 沟 起点 深 度 不 应小 于 , 明沟 纵 坡宜与道 路纵坡一致且不宜小于 %,湿陷性黄土地区不应小于 %。 当明沟纵坡较 大时,应设置跌水或急流槽,其位置不宜设在明沟转弯处。 6. 4. 4 当采用雨水下水道排水系统时,雨 水 口应位于汇水集中的地段,雨 水口形式 、 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范围内的流量 、 雨水口的泄水能力 、 道路纵 坡、路面种类等因素确定。 雨水口间距宜为 20m~ 50m,当道路纵坡 大于 2%时, 雨水口间距可大于 50m;当道路交叉口为最低标高时,应增设雨水口。 6. 4. 5 当采用部分散流排水时,仅在排水 侧 围墙下部留有足够的排水孔, 排水孔宜设防护网 , 多雨地区在设有排水孔的站外侧尚应有妥善的排水和防冲刷 设施。 6. 4. 6 山 区变电站挡土墙或边坡坡顶 应根据需要设置有截水沟或泄洪沟 ( 见 图 )。 截水沟至坡顶的距离不应小 于 2m,当土质良好、边坡较低或对 截水沟加固时,该距离可适当 减 少。 截水沟不应穿越站区。 图 截 水 沟或泄洪沟位置示意图 6. 4. 7 挖 方区有汇水面积时坡脚宜设截水沟。 6. 4. 8 站 区雨水宜自流排放,当无条件自流时应设雨水泵房采用强排水。 6. 5 土 ( 石 ) 方 工 程 6. 5. 1 站区土(石)方量宜达到挖、填方 总 量基本平衡,其内容包括:站 区场地平整 、建 (构 ) 筑物基础及地下设施基槽余土 、 站内外道路 、 防排洪设施 等的土(石)方工程 量。 当进站道路较长时 , 应首先考虑自身的土方平衡 , 尽量避免和减少土方的二 次倒运。 当站区 土 (石 ) 方量受条件限制不能平衡时 , 应选择合理的弃土或取土场地, 23 并应考虑复土还田的可能性。 位于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变电站 , 当出现土方和石方时应分别计列并列出土石 比例。 6. 5. 2 站 区场地平整地表土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站区场地表土为耕植土或淤 泥 ,有机质含量大 于 5%时,必须先挖除后 再进行回填。 该层地表土宜集中堆放 , 覆盖于站区地表用作绿化或复。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g43dl_t
相关推荐
(二)旅游行业为政府扶持性行业 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逐步成长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党中央、国务院和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部署。 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出了津政发( 2020) 81 号文件《关于加强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将旅游业列为 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定了确实的发展措施,并出台了有关保证旅游业持续、快速
的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 答:石油沥青的牌号主要是按针入度来划分的,而每个牌号还应保证相应的延度和软化点,以及溶解度、蒸发损失、蒸发后针入度比、闪点等。 总体来说,牌号由小到大,沥青性质表现为粘性逐渐降低,塑性增大,温度敏感性增大。 7: [判断题 ]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 3 天和 28 天的抗压、抗折强度确定的。 参考答案:错误 8: [填空题 ]材料确定后
豪感,更拉近了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 整个广告语紧扣“天宇圣邦”品牌定位,体现了天宇圣邦漆对品质尽善尽美的不懈追求,传递出天宇圣邦漆是健康时尚、高品位、艺术化、品质卓越、尊贵的品牌,带给消费者的利益点与情感感受,其寓意不明而喻。 天宇圣邦漆广告语集人文、时尚、艺术、美学于一体,其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涂料品牌,更是一种展现美的力量,释放内心渴望,毫无 保留,不加掩饰的个性、时尚生活方式的最佳展现
100mm 处)上做 好材料标识移植,有质检人员检验合格后再进行切割,应填写好书面检验记录和施工记录 . 下料尺寸允许偏差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mm) 长 度 177。 2 宽 度 177。 2 两对角线长度相对差 2 同一节筒体各板宽度相对差 2 单节筒节周长 177。 6 相邻筒节周长相对差 6 3)、先拼版后成形的封头拼接焊缝,在成形前应打磨与母材齐平; 4)、筒体
被覆。 3 系统调试阶段应逐点核对计量装置地址无误,逐项核对分类、分项能耗与现场计量装置读数,达到设计规定的精度和标准。 4 工程调试完成经建设单位同意后投入系统试运行。 应保存系统试运行全部记录。 表计安装 计量装置安装应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并应符合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 501682020)、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促使学生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 较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从而能以生动形象的动态展示给学生 ,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使数学概念更具体、更直观,从而加深理解。 在王媛老师《平移与旋转》一课中,在判断中大门 的运动出现了争议,有人说使平移,有人说是旋转,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