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年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古代建筑内容摘要:
石室墓,五代时已经盛行,从明朝开始地宫建筑发展到顶峰,用巨型条石建造大型拱券墓室。 墓室中雕刻画像,故称 “画像石墓 ”,从打开的墓穴看,五代前蜀王建与清代乾隆墓穴地宫都有石像雕刻。 (二 )地面部分 1.封土 大约殷末周初,墓上开始出现封土坟头。 春秋战国后,坟头封土愈来愈大,特别是帝王陵墓更为高大。 封土形制,是帝王墓穴上方堆土成丘的形状和规模的制度。 帝王陵墓封土形制自周朝以来,经历了 “覆斗方上 ”式、 “因山为陵 ”式和 “宝城宝顶 ”式的演化过程。 “覆斗方上 ”是在地宫上方用黄土堆成逐渐收缩的方形夯土台,形状像倒扣的斗,形成下大、上小的正方形台体。 因其上部是一方形平顶,好似锥体截去顶部,故称方上。 这种封土形制沿用朝代最多,自周朝一直延续到隋朝,后来又被宋朝选用,秦始皇陵墓的陵冢形体最大。 “因山为陵 ”是将墓穴修在山体之中,以整座山体作为陵墓的陵冢,既体现帝王浩大气魄,又可防盗。 唐代帝王陵大多采用此形式,如唐昭陵、乾陵等。 因山为陵制度,源自汉文帝霸陵。 东晋诸帝亦多因山为陵。 南朝诸帝也多仿照。 “宝城宝顶 ”是在地宫上方,砌成圆形或椭圆形围墙,内填黄土夯实,顶部做成穹隆状。 圆形围墙称宝城,高出城墙的穹隆状圆顶称宝顶。 在宝城之前,有一向前突出的方形城台,台上建方形明楼,称 “方城明楼 ”。 明清多采用宝城宝顶形式。 2.陵园建筑 帝王陵园的地面建筑,除上述封土外,主要有 3 个部分。 祭祀建筑区,建在陵 冢前方,是封闭的多进庭院建筑群,供祭祀之用。 早期称 “享殿 ”、“献殿 ”、 “寝殿 ”、 “陵殿 ”等。 秦始皇陵北部设有寝殿,开创帝陵设寝先例。 明代帝王陵园祭祀建筑区由棱恩门、棱恩殿、配殿、廊庑、祭坛、朝房、值房等建筑组成。 清代改棱恩门、祓恩殿为隆恩门、隆恩殿。 神道是从陵园大门直达棱恩门的大道,又称 “御路 ”、 “甬路 ”。 唐以前神道并不长,在道旁置少量石刻,在神道入口设阙门。 唐朝陵前神道石刻增多,形成大型 “石像生 ”石刻群。 明清,帝王陵神道发展达到高峰,明十三陵神道长 7 千米,清东陵神道长 5 千米。 护陵监是专门保护和 管理陵园的机构,是为帝王守护陵墓的官吏值守居住的地方。 为防止盗掘和破坏,每个皇帝陵均有护陵监。 护陵监外有城墙围绕,里面有衙署、市街、住宅等建筑。 四、京外现存的著名古代陵墓 (一 )纪念性帝陵 1.黄帝陵:是中原各族共同的祖先轩辕黄帝的陵墓,是我国保留最古老的帝陵。 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顶,山下有汉代始建的轩辕庙与之呼应。 据《史记》记载 “黄帝崩,葬桥山 ”。 陵冢始建于春秋,总面积 4 平方千米,高 3. 6 米。 陵前设祭亭,内立郭沫若手书 “黄帝陵 ”碑。 2.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 建筑造型为蒙汉 文化结合的产物,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 主体建筑由 3 座蒙古包式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 (二 )著名的帝王陵墓 1.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骊山脚下,是我国第一座皇帝陵,在历代单葬制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 始建于公元前 246 年,历时 37 年,仿咸阳宫规模修建。 陵区分陵园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外城为长方形,周长 6. 3千米;内城近方形,周长 2. 5 千米。 墓冢封土为覆斗方上式,原高 120 米,现陵丘残高 46 米。 陵园地面祭祀建筑荡然无存,在陵区东侧发现兵马俑坑,兵马俑再现了秦统一六国时雄伟的阵容;在陵区西侧发现了铜车马坑、马 厩坑及造墓人葬坑。 2.西汉帝陵:西汉共有 11 位皇帝,除汉文帝霸陵因山为陵外,其余皆为方上形式。 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霍去病墓上的石雕 “马踏匈奴 ”,为现存陵前石雕像最早的实物,举世闻名。 3.六朝陵墓:三国吴、东晋以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 “六朝 ”,均建都南京。 江苏南京、丹阳一带分布有六朝皇帝陵和部分王侯墓。 六朝陵墓前石刻艺术遗存十分丰富,雕刻精美细致、灵动威武。 考试大收集整理 4.唐陵:唐朝历时 290年,共有 21位皇帝,除最后两位皇帝的陵墓在河南偃师和山东菏泽外,其余 19 位皇帝均葬于陕西渭 河北岸,绵延约 150 千米。 其中因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陵墓,所以有 “关中唐十八陵 ”之称。 唐陵的封土形制,除高祖李渊献陵等 4 座仿秦汉 “覆斗方上 ”式外,皆因山为陵。 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是惟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陵。 5.北宋陵:北宋七帝八陵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城西。 保存有地面建筑遗迹和丰富生动的陵前石雕群。 6.明孝陵和明显陵: (1)明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是明朝第一座皇帝陵墓,葬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后马氏。 明孝陵 1376 年开始筹建, 1405年建成,规模宏大,围墙长 22. 5 千米,大约等于南京城墙2/ 3。 现存 下马坊、大金门、碑亭、碑殿、享殿、方城明楼等。 (2)明显陵,俗称皇陵,位于湖北钟祥市城东,是兴献王朱事占杭和王妃蒋氏的合葬墓。 明正德十六年 (1521),明武宗朱厚照死后无子,遗诏由堂弟兴献王之子朱厚熄继承皇位,改年号嘉靖。 嘉靖三年 (1524),朱厚熄追尊其父为恭睿献皇帝,改献陵为显陵,建筑规模和祭扫制度与其他皇陵相同,是历代帝王陵寝中的特例。 7.清东陵和清西陵:清东陵和清西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墓群之一,建筑体系结构与明十三陵大体相同。 (1)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市马兰峪昌 瑞山下,以顺治皇帝的孝陵为主,埋葬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 5 帝、 15 后及 141 嫔妃。 裕陵是乾隆皇帝陵寝,地宫由九券四门构成,四壁、券顶及石门上都布满佛教题材雕刻及经文,誉为 “地下佛堂 ”,在明清帝陵地宫中惟其最富丽豪华、独具风格。 慈禧陵大殿内外彩画中共有 2 400 多条金龙, 64根明柱上均盘绕半立体鎏金盘龙,梁枋全都用名贵黄花梨木制成。 隆恩殿前的龙凤陛石,使用高浮雕与透雕手法,构图打破传统龙凤并排格局,采用凤在上、龙在下图案,龙翔凤舞神态生动。 (2)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永宁山下,以雍正皇帝的泰陵为主,埋 葬有雍正、嘉庆、道光和光绪 4 帝及后妃等。 8.清盛京三陵:指永陵、福陵和昭陵。 永陵规模最小,是努尔哈赤远祖、曾祖、父亲、叔父及妻子墓地,又称西陵。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后陵墓,又称东陵。 清昭陵位于沈阳旧城北,又称北陵,是皇太极和皇后的陵墓。 昭陵在三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该陵始建于崇德八年 (1643),后历经改建和增修,陵园建在平地,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四周有围墙,园内有正红门、碑亭、隆恩门、方城明楼和宝城宝顶,方城和宝城是陵园建筑主体,把清初城堡式建筑艺术和中国传统的陵园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成为一座城 堡式陵园建筑群。 第五节 宗教建筑 一、佛教建筑 中国佛教分为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 3大派系。 我国佛教建筑分为寺庙、塔幢、石窟寺 (含摩崖造像 )3 大类。 (一 )佛教寺庙 佛教寺庙是佛教僧侣供奉佛像、舍利,进行宗教活动和居住的处所。 我国历史上曾有浮屠、伽蓝、精舍、禅林、寺、庙等名,明清时期通称寺庙。 1.汉地佛教寺庙 佛教寺庙相对集中的有峨眉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等佛教名山,其中蛾眉山最为著名。 汉地佛教早期受印度佛教影响,塔置于佛寺中心。 魏晋隋唐以来,塔的地位逐渐降低,多建在寺后或另建塔院,失去了供奉中心的功能。 殿的地位日益提高,采用我国传统宫殿院落式布局,供佛大殿成为寺院建筑主体,坐北朝南,左右对称,有明显中轴线,次要建筑布置于两侧。 中国特色佛寺格局,南北朝已基本定型。 辽代佛寺因契丹族有 “朝日 ”习俗,寺门大多朝东。 元代以后,多数佛寺只建殿堂而不建塔。 汉地佛教主体建筑坐落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等。 中轴线左右两侧大致布局是:山门内两侧为钟、鼓楼,大雄宝殿前东西配殿为伽蓝殿、祖师殿;其他配殿为观音殿、药师殿,大的寺院还有罗汉堂。 山门殿也称三门殿,供奉二仁王。 天王殿供奉大肚弥勒或天冠弥勒,两侧为四大天王,背后有护法天王韦驮。 大雄宝殿是寺院正殿,也称大殿,供奉本尊佛及左右胁侍,主尊有一、三、五、七尊之分;佛坛背后常供奉海岛观音。 法堂是宣讲佛法的主要场所。 藏经阁是收藏佛经的地方。 此外,在东西两院还有方丈室、戒台殿、僧侣生活区和游方僧的接待区。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市东郊,为中国第一古刹,誉称中国佛教 “祖庭 ”和 “释源 ”。 寺院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 (68),是佛教传人中国后建的第一座佛寺。 白马寺经历代翻建修 葺,现存寺院为明嘉靖三十四 年 (1555)重修,中轴线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大 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东西两侧有钟、鼓楼、斋堂、客堂、禅 堂、祖堂、法宝阁等,左右对称,布局规整。 2.藏传佛教寺庙 藏传佛教寺庙建筑以大经堂为中心依山而建,布局较为自由。 不均衡中求对称,变化中求协调,错落有致地布置在山坡上。 也有将曼陀罗运用到佛寺布局或佛殿造型上的,如:西藏第一所接纳僧人、佛法僧三宝俱全的藏传佛教寺庙桑耶寺,整体上就是按照曼陀罗规制建造的。 著名的藏传佛教六大寺庙有西藏拉萨的甘丹寺、哲蚌寺和色拉寺,日 喀则的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帕廓街,建于 7 世纪中叶,是西藏的木构建筑代表。 “大昭 ”藏语是 “觉康 ”,意为寺院,是有释迦牟尼像的经堂。 相传由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共同主持修建,寺内有长近千米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 释迦神殿是大昭寺的主体,覆盖金瓦的殿顶,在阳光下光彩夺目。 建筑金顶和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而碉楼和雕梁则属藏族特色。 殿内主供文成公主从长安携来的释迦牟尼镀金佛像,这尊佛像在藏传佛教界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宗喀巴塑像前供奉金本巴 (金瓶 ),是乾隆五十 七年 (1792)御赐,用于确立藏区大活佛的转世灵童。 大昭寺门前有公元 823年树立的刻有藏汉两种文字的《唐蕃会盟碑》,此碑是汉藏团结的历史见证。 3.南传佛教寺庙 主要位于云南傣族聚居区,一般建于村寨较高的山岗或台地上,平面多呈方形或长方形,坐西朝东,佛寺以佛殿和佛塔为中心,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也保留东南亚的影响。 主要建筑由佛殿、藏经室、僧舍、佛塔、戒亭组成。 佛殿多为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 佛寺旁或附近大多建佛塔。 主要有西双版纳的宣慰街佛寺、沧源广允缅寺等。 (二 )塔幢 1.佛塔 佛塔起源 于印度,称窣( su)堵波或浮图,用以藏佛舍利。 我国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和塔刹组成。 地宫位于塔基以下珍藏舍利;塔基包括基台和基座;塔身是塔的主体,不同类型的塔,塔身形式不同;塔刹位于塔最高处,通常由须弥座、仰莲、覆钵、相轮和宝珠组成。 公元 1 世纪,塔随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与我国木结构的亭、台、楼、阁等形式结合,其功能也逐渐扩大,从单纯存放佛舍利,发展到藏经、供佛像,甚至用于镇邪、导航、观景。 我国塔分布广、数量多,造型丰富、形式多样。 从艺术造型看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傣族塔、花塔等,从 建筑材料看有木塔、砖塔、石塔、琉璃塔、金属塔等。 (1)楼阁式塔:源于我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形式,是我国古塔中最庞大、艺术水平最高、最普遍的一种造型。 把佛塔与楼阁结合,登、可望、可居,形式更为美观。 底部为石质基座,塔身的梁、柱、斗拱、门窗是木结构或砖木混合结构,塔顶为缩小的印度古塔造型。 塔身自下而上层层收缩,层间出檐,塔心内空可登临塔顶。 著名的有山西应县木塔、西安大雁塔、河北定州市开元寺塔我国现存最高砖塔 )等。 山西应县木塔 (佛宫寺释迦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木塔。 (2)密檐式塔:以外檐层数多且间隔小而得名。 其特点是:下为须弥座,底层塔身较高,以上各层骤变低矮,檐与檐之间多不设门窗,塔身越往上收缩越急。 大多为砖石结构实心建筑,一般不能登临。 著名的有河南登封嵩岳寺塔、西安小雁塔、云南大理三塔、北京天宁寺塔等。 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元年 (520),是我国最早的砖塔。 平面呈十二边形,是我国现存密檐中空砖塔的孤例。 (3)覆钵式塔:又名藏式塔,多分布藏传佛教传播地区。 藏、蒙等民族的藏传佛教建筑常采用这种形式。 内地源于元代,明清继续发展。 其特点是,塔下部为一高大基座, 上面安置巨大圆形塔肚,塔肚上竖立向上收缩的细高塔颈,顶下置华盖和仰月宝珠。 塔身刷成白色,是我国现存故称 “白塔 ”。 著名的有北京妙应寺白塔、北海白塔等。 妙应寺白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覆钵式塔,建于元代至元八年 (1271),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 (4)金刚宝座式塔:造型仿印度佛陀迦耶精舍而建,最早出现于隋代敦煌壁画中,但最早实物见于明代。 其特点是,塔下部为高大基座,台基上建 5 座小塔,中央的塔较大,四角的塔较小。 著名的有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云南昆明官渡妙湛寺金刚宝座塔、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塔等。 真觉寺金刚宝座 塔,始建于明永乐初年,竣工于明成化九年 (1473),是我国现存同样形式塔中最古老、最精美的一座。 (5)笋塔:位于我国云南傣族地区,多建于山坡高地,佛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基一般为正多边形,塔身多圆形,塔刹逐节收缩似竹笋环节堆积而成,顶部是塔针,塔四周有佛龛。 多为实心砖石结构,外涂石灰、涂料或彩绘贴金。 著名的傣族笋塔有西双版纳景洪曼飞龙佛塔。 2.经幢 经幢为小型佛教建筑物,是雕刻有经文的石柱或金属柱。 石柱一般呈圆形或多边形,我国经幢多为石质,铁铸。20xx-20xx年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古代建筑
相关推荐
D. 对目标的接近程度。 :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采取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以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主观原因是不愿意被孤立,客观原因 是外来的影响和压力)(名词解释) P162 :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使个体有意识的脱离习惯的思维,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索。 (名词解释) P164 :(简述) P165 A. 对自由的期望 B.
宣传报范文最新推荐 13 / 31 道领导小组办公室。 上半年,公司在各类媒体上录用稿件 14 篇,其中省级报刊 2 篇,镇江市级 1 篇, 简讯 11 篇。 同时,积极参加交通局开展的 “ 辉煌跨越六十年,服务发展作先行 ” 庆国庆60 周年征文活动,并获得多名奖项。 踊跃参加爱心捐款活动,坚持开展 “ 心桥工程 ” 结对帮扶工作,做好困难职工的慰问和夏季慰问工作,扎实推进软环境工作
须有标 准的 xml数据导入导出接口。 3) 要求实现单点登录,必须遵循 LDAP V3 单点登录规范。 遵循该规范且基于 J2EE 技术的软件,能够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不用重复登录。 组织结构采用树状的组织架构管理,和流转系统紧密关联。 4) 维护管理与具体业务功能的分离: 系统必须实现维护管理与具体业务功能的分离,由平台提供一整套的设置和管理工具,对系统进行流程设计
、玲珑宛转,精巧多姿,其质稍润,坚而脆,扣之有共鸣声者为佳。 大者充园阗假山之用,小者作清供、盆景、假山、砚山。 三、美学要素 英石多具峰峦壁立、层峦叠 嶂、纹皱奇崛、孔穿洞漏之态,均以 “ 瘦、皱、透、漏 ” 为佳石观赏标准,藏石者爱其黝黑如铁、沉稳冷峻、痴其金声玉音、坚贞刚毅、迷其峰峦挺拔、岩洞幽深、摇曵空灵。 泰山石介绍 泰山石产于泰山山脉周边的溪流山谷,其质地坚硬,基调沉稳、凝重、浑厚
划,做到精心部署、严格落实。 组织了特种作业人员的送培工作,及时做好特殊作业操作证的新办、复检工作。 完成了各类机械、车辆的年检工作。 及时做好安全生产三类人员和 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延期申报工作。 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加强对重要部位、危险源点的防范工作。 目前对施工建设单位来讲,安全和质量是企业的根本保障,是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020 年是全国 “ 安全生产年 ” ,
和明白卡 ” 等民主管理措施的落实,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在民 主管理工作中,今年重点抓了政务公开、明白卡和明白包的发放和管理工作。 (二)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实施职工 “ 经济技术创新工程 ” ,广泛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劳动竞赛、丰产攻关和争先创优活动,突出发展职工自营经济,以庭院养殖业为重点,借助贴息贷款、科技服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