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终审稿061221)内容摘要:
编审、质量监控和成果验收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415819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 (1:50000) GB/T 17766— 1999 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 GB 9581999 区域地质图图式图例 GB/T 13908— 2020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000119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1:50 000) DZ/T 0011199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1:50 000) DZ/T 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11993 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 DZ/T015819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 (1:50000) DZ/T 00511995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 DZ/T 01671995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定 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 DZ/T 01911997 1:250 000 地质 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ZB/T D10 0041989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 1:50000) DZ/T。 2020 1:250 000 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DD 2020— 01 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 2 DD 202002 1:250000 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 DD 202001 1:250 000 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 DD202004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试行) DD 2020。 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 技术要求 DD 2020。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 DD 2020。 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1983,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要求(试行) (1:50 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1986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物探化探工作要求(试行) 3 总则 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 1:50 000 区域地质调查 是 国土 资源 调查中的一项基础地质调查工作。 区域地质调查 必须以当代地球科学系统观为指导,以详实的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 充分利用 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信息,应用数字填图技术, 通过填制 1:50 000 地质 图 , 1:50 000 矿产图等 ,为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调查,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地学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的地质信息。 工作程序 1:50 000 区域地质调查 工作一般包括组队、收集资料 、 野外踏勘、设计编审、野外调查、资料整理 、 原始资料数据库建设、野外验收、图件编制 、 最终成果数据库 (区域 地质图 空间数据库 )建设、报告编写、成果验收 、成果出版、资料归档与汇交等程序。 上述程序之间是互为关联、密不可分的一个有机整体。 基本准则 在优先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针对调查区矿产地质 、 环境地质 、 灾害地质等 重大 问题,结合考虑推动国家重大地学理论发展和改进地质调查技术方 3 法需要的基础上,按照构造单元完整性、国土资源分布条件的相似性和自然经济地理区划的统一性,进行总体部署,并采用 1:50000 国际分幅的单幅或多幅 (一般 2- 4 幅 )测制, 项目 实际 工作周期一般为 3 年。 区域地质调查 必须以野外观察为主要手段 , 客观准确地观察 记录野外地质现象,取全、取准野外的各项原始地质资料。 通过野外室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地质观察研究,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混杂岩)、古生物、构造、矿产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地质问题。 重要成矿区带所 开展的区域矿产调查的 图幅, 要 通过 综合运用物化遥 和轻型山地工程 等多种技术方法, 多途径、多角度 提取调查区 内 与成矿规律相关的地质 信息。 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和区域成矿规律, 圈定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为国家科学合理地规划和部署矿产勘查工作提 供依据。 除进行详实的 基础 地质 和矿产地质 调查 外, 对调查区存在 的 环境地质 、灾害地质 、农业地质 和城市地质 等 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 问题, 应 开展相应的专项调查,具体内容 应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加以明确。 具体工作 方法 和精度 要求 ,参照已发布的相关技术标准执行。 区域地质调查 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针对地学领域的一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开展研究工作。 综合运用多种技术 和测试 方法,加强 深部地质结构构造等隐伏地质信息的提取,多途径、多角度解决图幅内重大基础地质问题 研究, 提高图幅整体调查和研究水平。 地 质 复杂程度、 工作条件和研究程度不同的地区,其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要有所侧重和区别,不平均使用工作量。 结合区内地质 、 自然地理和气候特点,科学合理地部署 区域地质调查 工作。 根据 区域地质调查 项目所涉及的专业内容、技术要求和工作量等,合理组队。 一般一个单幅项目组应由 5—6 名地质技术骨干组成。 多幅联测的项目组酌情增加地质技术人员数量。 项目组要保持技术骨干人员的相对稳定。 4 资料收集与利用 地形资料准备 1:50 000 地质 图 和矿产图 的地理底图采用国家测绘局出版的 1:50 000 地形图 或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 1:50 000 矢量化地形图 (数据 )。 野外工作底图(野外数据采集手图 )采用 符合精度要求的 1:25 000 的 (矢量化) 地形图。 4 如调查区没有 1:25 000 比例尺地形图,可报请上级主管单位审批后,采用 1:50 000 地形图按有关规定放大编制成 1:25 000 (矢量化 )地形图 (数据 ),并补充有关 现 势 性 资料,作为野外工作底图。 前人地质、矿产等资料收集与分析 收集资料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 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本次工作主攻方向。 系统 收集调查区已有 各种文献 资料 , 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 、 物化遥等调查成果和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报告、专著 (如地质志 、矿产志、各省成矿预测和规划图 、 地层典等 )、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的资料。 尽可能 收集 调查区已有各种实物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芯,各类岩石薄片等。 对不同时 期 形成的资料,要进行全面的对比 分析和 综合 研究。 尽可能 收集 调查区已有 样品测试成果,在对其测试方法、测试精度、测试单位全面了解 和 对其质量进行评估 的基础上,合理利用。 尽可能 收集 与本次 调查 相关 的各种地学数据库 资料, 如 1:20 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中国地层数据库》 、 1:20 万、 1:5 万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 基础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 、 全国矿产地数据库 、 全国重砂数据库 、 全国同位素地质测年数据库等。 查阅调查区有关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地形、道路、物资供应、居住等背景资料。 遥 感数据收集 、处理和利用 遥感数据收集 、处理和利用 的目的 , 是为解决 调查区 地质填图中基础地质 、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等 问题提供空间信息。 遥感影像图是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野外工作图件,应在野外工作开展之前完成 数据 处理和制图。 如前人已针对区内 区域地质或 区域矿产 等 调查开展过遥感数据 收集 、处理和解译,应收集备齐全部资料,对 数据 质量进行评估 的基础上,合理利用。 如区内无可利用的前人 遥感 地质工作成果资料,应在野外工作开展之前完成 遥感数据 的收集、处理和制图。 尽可能收集多时相、多波段分辨率 高的遥感 5 数据。 选择其中现势性强、各种干扰小、特征信息量(色调、形态等)丰富的数据作为基础遥感图像数据。 应分别采用预处理、基础图像处理和专题图像处理等多种类型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以获取满足区域地质 、区域 矿产 、区域环境等 调查各个阶段所需要的遥感数据图像。 在重要成矿区带必须系统提取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遥感异常,为编制成矿规律图和进行矿产预测提供资料。 遥感地质解译工作重点是:区域构造格架解译;各类地质填图单元解译;矿产地质解译(如已知成矿、控矿地质体、地质构造追索圈定,与 成矿、控矿相关的遥感线、环、纹、斑、色调等特征影像提取,与成矿、控矿相关的隐伏岩体圈定等)。 灾害、环境地质解译(如滑坡、泥石泥、地裂缝、地面塌陷圈定等)。 经处理的遥感 影像 应整合在数字填图系统中,作为野外数据采集的基础背景图层。 遥感地质解译应贯穿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的全过程。 地球物理资料收集 、处理 和利用 地球物理资料收集 、处理和 利用的目的,是配合区域地质调查挖掘有关浅覆盖或深部地质体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等特征,提取隐伏地质体 (如 隐伏 岩体、隐伏 矿床等 )的物理信息。 详细收集 调查 区内有关地球物理资料,如区域重力、航磁、航放以及电磁测深、地震剖面和物探测井等资料。 要尽量收集使用最新资料和高精度资料。 对收集到的资料为使其统一,应按现行有关 “ 规范 ” 要求进行整理。 对以往工作进行评述,明确该资料能够解决该地区的区域地质矿产问题。 对重要成矿区带取得的 1:5 万高精度磁测、重力资料及激发极化法测量资料应进行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解释。 对高精度重力和高精度磁测数据一般要进行滤波、位场转换、解析延拓、局部异常的求取等数据处理。 通过大比例尺物探数据的各类常规 处理和对场源空间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地质矿产特征,系统地推断控矿构造、岩体、地层或标志层。 综合研究成矿环境和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应充分利用收集到的钻孔岩芯物性参数,也可利用物性测井资料反演物性参数,了解岩石的垂向变化规律,为综合利用地球物理场资料进行地质 矿产 解释奠定基础。 根据 各种 地质体 (包括矿体) 之间的物性差异、规模和分布情况,确定地球物理场进行地质 和矿产 解释的解译标志;利用解译标志,并和野外实际调查 6 紧密配合,达到合理解译区域地质矿产问题的目的。 在对不同比例 尺、不同精度的地球物理资料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编制各种 相应比例尺的 地球物理基础图件 ,如 布格重力异常图、航磁异常图、航空放射性异常图等。 在综合研究和解释推断的基础上,在覆盖区,结合钻孔等地质资料编制推断解释成果图 , 如推断地质构造格架图、控制剖面地质断面图以及局部典型地段的立体(三维)地质(构造)图。 没有开展过正规 1:5 万面积性 物 探测量的重要成矿区带,为配合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应视情况开展必要的高精度物探工作,具体内容要 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加以明确。 高精度物探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精度,参照已公布 的相关技术标准执行。 地球化学资料收集 、处理 和利用 应全面收集区内的区域地球化学、矿区(床)地球化学及异常查证等资料,依据不同性质 、 不同方法的地球化学资料,正确地利用与研究。 区域化探、矿区(床)化探及异常查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为 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等提供了多方面、多层次地学应用与研究信息。 其应用范围 如下 : a) 基础地质: (1) 主要地质体的地球化学组份特征; (2) 区域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b) 矿产地质: (1)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分布特征; (2)成矿区 带、矿田及矿床地球化 学特征; (3) 局部地球化学异常组合特征,异常解释、推断、追踪评价及找矿地球化学标 志; (4) 系统整理化探异常的面积、强度、规模、浓度分带、组分分带、各种比值等数据,研究分析化探异常分布规律、元素组合规律及与物探异常关联对比等,结合异常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以及地表矿(化)点、蚀变带分布,对化探异常进行定性解释和分类排序,提出矿产 检查工作安排建议。 c) 环境地质: (1) 城市及重要经济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2) 重要农业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3) 地方病发生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4) 重要自然景观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等。 有关数据处理、推断解释、图件编制及异常查证等具体方法技术,见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等。 对于化探资料利用,特别是西部景观复杂地区化探资料,应进行方法技术质量评估,以便正确利用该项资料。 7 没有开展过正规 1:5 万面积性化探工作的重要成矿区带,为配合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应视情况开展必要的高精度化探工作,具体内容要 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加以明确。 高精度化探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精度,参照已公布的相关技术标准。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终审稿061221)
相关推荐
合格后关闭氮气管阀门 . ( 3)打开眼镜阀 ,开启 煤气 主管第一个 DN700手动 蝶阀送气。 转炉 煤气压力调节装置将石灰窑总煤气 管中的压力调整到约 15 KPa。 ( 4) 对转炉 煤气 总管的气动切断阀 阀 FV 401 FV 402的气密性进行检查 ,关闭 煤气 支 管 的 流量控制阀 FV 410 FV 430。 ( 5) 气密性进行检查 合格后, 逐渐打开流量阀 FV 410
景和长期发展目标,审核公司战略规划,领导实施相应的发展战略,全面管理集团的经营活动。 主要职责与任务 职责 1: 领导制定和组织实施集团总体发展战略,以支持集团 愿 景的实现 工作 任务 领导制定集团的发展战略,并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组织实施集团总体战略,发掘市场机会,领导创新与变革 职责 2: 领导制定集团运营管理相关政策和制度,建立健全集团统一、高效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对各子公司
性塑料便盒;粪便检查标本无必需添加剂;原始标本采集的类型为粪便;采集量为 3~ 5g(蚕豆大小 )。 四 、 粪便标本的采集 : 取少量标本 3~ 5g(蚕豆大小 )放于塑料容器内加盖; 常规检查选取有粘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粪便;外观无异常的粪便潜血检测标本须从表面、深处和粪端多处取材。 检查阿米巴滋养体,应于排便后立即从脓血性或稀软部分取 样涂片进行镜检。
剂的 推荐 掺量 ,以胶凝材料 量 计 )的比例称量 并 机械 搅拌均匀,将砂浆置于直径为 50mm,高为 50mm的模 具 内,振实 至 返浆。 每组试件至少成型三块; 2)将 经过处理的 钢筋棒插入砂浆正中间,埋进 30mm深, 并 振捣密实 ,钢筋棒与砂浆之间应无缝隙。 拆模后放入养护室 ,标准 养护 7d; 3) 将 养护好的试块 ,放入 烘箱中 60℃ 烘干 2h,取出试件并自然冷却
条件养护试件送试验室检测,当试块达到规 定的强度后,并呈报监理公司审批同意后,才能进行该层模板的拆除工作。 表 4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 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 板 ≤2 ≥50 2, ≤8 ≥75 8 ≥100 梁、拱、壳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100 北京万兴建筑集团 星光电视节目制作基地工程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