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及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技术规范db42t512—20xx内容摘要:
器,测试其静电接地电阻。 检查操作平台梯子入口处,应设置人体导静电接地装置,测试其接地电阻。 油气运输码头 检查码头趸船应按要求在陆地上设置不少于一处的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线的材质、规格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H(资料性附录)表 的要求,测试其静电接地电阻。 2 检查码头的金属管道、设备、构架(包括码头引桥,栈桥的金属构件,基础钢筋等)应按要求作电气连接并与静电接地装置相连,测 试其电气连接和静电接地电阻。 接地线的材质、规格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H(资料性附录)表 的要求。 3 检查装卸栈台或趸船应设置与储运船舶跨接的导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线的材质、规格宜符合附录 H(资料性附录)表 的要求,测试其电气连接。 气液充装站 检查气液充装管道与充装设备电缆金属外皮(或电缆金属保护管)应按要求共用接地,测试其静电接地电阻。 检查气液充装软管(胶管)两端连接处应采用金属软铜线跨接,测试其电气连接。 气液充装站的储罐设施的检测宜按第 条规定进行;水上充装站宜按第 条有关规定进行。 油气泵房(棚) 检查进入泵房(棚)的金属管道应在泵房(棚)外侧设置接地装置,测试接地电阻。 检查泵房(棚)内设备(电机、烃泵等)应作静电接地,接地线材质、规格宜符合附录 H(规范性附录),测试其静电接地电阻。 检查泵房(棚)入口处,应设置人体导静电接地装置,测试其静电接地电阻。 仓储库房及其它储运场所 检查易燃易爆仓储库房及其它储运场所的金属门窗、进入库房的金属管道、室内的金属货架及其它金属装置应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接地线材质、规格宜符合附录 H(规范性附录)表 和表 的要求,测试其静电接地电阻。 检查易燃易爆仓储库房入口处,应设置人体导静电接地装置,测试其静电接地电阻。 其它储运场所的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应按照第 条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 测试阻值的要求 仪表测试的工频接地电阻与冲击接地电阻的换算方法见附录 I(资料性附录)。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采用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10Ω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Ω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30Ω ,但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次 /a,且小于或等于 次 /a 的重要建筑物,则不宜大于 10Ω。 当建筑物防雷接地和电气设备共用地网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Ω。 当计算机网络、消防系统、监控系统等,其接地与建筑物防雷接地共用地网时,其接地电阻按各系统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当采取电气连接、等电位连接和跨接连接时,其过渡电阻不宜大于。 生产、储运场所的设备、装置等采取静电接地时,当静电接地、屏蔽接地与防雷电感应接地系统共用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Ω ;专设的静电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0Ω。 露天钢质储罐、泵房(棚)外侧的管道接地、直径大于或等于 及容积大于或等于 50m3的装置、和覆土油罐的罐体及罐室的金属构件以及呼吸阀、量油孔等金属附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Ω。 地上油气管道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30Ω。 距离建筑物 100m 内的管道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20Ω。 静电接地电阻值有特殊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当采取间接静电接地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MΩ。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 爆炸和火灾环境分区 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 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 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注: 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 爆炸性粉尘环境应根据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 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环境; —— 11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 火灾危险环境应根据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以及危险程度及物质状态的不同,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 21区:具 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 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 23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 表 易燃易爆场所防雷检测现场调查表 编号: 被调查单位名称 被调查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 联系人 建( 构)筑物高度 m/层 防雷等级 □ 一类 □ 二类 □ 三类 被检测装置处于 □LPZO A 区 □LPZO B区 □ LPZ1 区 □LPZ2 区 防直击雷措施 □ 有 □ 无 □ 其它 接闪器类型 □ 针 □ 带 □ 线 □ 网 □ 其它 防侧击雷措施 □ 有 □ 无 □ 其它 类 型 □ 均压环 □ 等电位联结 □ 其它 接闪器安装方式 □ 明设 □ 暗敷 □ 其它 接闪器高度 m 被保护物高度 m 需要保护的最大半径 m 接地引下线 根 锈蚀程度 □ 未 □ 锈蚀 □ 严重 □ 其它 接地形式 □ 共用 □ 联合 □ 独立 □ 其它 防雷电感应措施 □ 有 □ 无 □ 其它 类 型 □ 接地 □ 等电位连接 □ 其它 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 有 □ 无 □ 其它 类 型 □ 管线埋地 □ 电涌保护 □ 其它 等电位连接 □ 有 □ 无 □ 其它 类 型 □ 星型 □ 网型 □ 混合型 □ 其它 电涌保护器( SPD) □ 有 □ 无 □ 其它 类 型 □ 电源 SPD □ 信号 SPD □ 其它 屏蔽及隔离措施 □ 有 □ 无 □ 其它 类 型 □ 空间屏蔽 □ 管线屏蔽 □ 其它 调查情况说明 调查时间 调查人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 雷电防护区划分 雷电防护区的划分是将需要保护和控制雷击电磁脉冲环境的建筑物,从外部到内部划分为不同的雷电防护区( LPZ)。 雷电防护区应划分为:直击雷非防护区、直击雷防护区、第一防护区、第二防护区和后续防护区,并符合下列规定: 注: :表示在不同雷电防护区界面上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表示起屏蔽作用的建筑物外墙、房间或其它屏蔽体 :表示按滚球法计算 LPZ 的保护范围 : 表示中间省略部分 图 C 建筑物雷电防护区( LPZ)划分 直击雷非防护区( LPZ0A):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属完全暴露的不设防区。 直击雷防护区( LPZ0B):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很少遭受直接雷击,属充分暴露的直击雷防护区。 第一防护区( LPZ1):由于建筑物的屏蔽措施,流经各类导体的雷电流比直击雷防护区( LPZ0B)减小,电磁场得到了初步的衰减,各类物体 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 第二防护区( LPZ2):进一步减小所导引的雷电流或电磁场而引入的后续防护区。 后续防护区( LPZn):需要进一步减小雷电电磁脉冲,以保护敏感度水平高的设备的后续防护区。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 易燃易爆场所防雷防静电检测原始记录表 表 资料类记录表 记录编号: 报告编号:台雷检字 [2020]第 ( )共 8 页 第 1 页 受检单位名称 邮政编码 受检单位地址 前次报告 编 号 受检场所名称 联 系 人 受检场所地址 联系电话 委托单位名称 主 要 检 测 设备及编号 检 测 依 据 天 气 情 况 检测日期 综 合 评 定 检测人 复核人 表 现场检测示意图表 记录编号: 报告编号:台雷检字 [2020]第 ( )共 8 页 第 1 页 测 点 平 面 示 意 简 图 说 明: 简图中标有 “●” 符号的为各检测点标志。 N 注:根据检测场所一处一表。 备 注 表。14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及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技术规范db42t512—20xx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