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四川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内容摘要:
为重点,开发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相关产品,建立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具备防范各种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技术能力。 优先主题: ( 9)集成电路设计 重点研究开发 CMOS 电路新技术及应用;大规模功率集成系统设计技术;支持通讯与视频图像处 理的专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技术;基于开放系统的集成平台。 ( 10)面向应用的软件开发 重点支持网络应用的软件工具,嵌入式软件及应用系统,中文与多媒体平台软件,安全中间件技术,网络信息安全软件,软 17 件质量保障平台,新一代企业信息化集成软件,网络教育、医疗、物流、旅游、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与电子农务软件,智能交通监控管理软件,数字娱乐软件,基于四川资源的信息服务等。 ( 1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 重点开发高性能网络宽带接入技术,数字家电与家庭网络,核心网络的光交换与接入技术,三维海量光学信息传感与存储技术,光电图 像探测技术,单片光电混和集成器件。 ( 12)智能交通新技术 基于计算机虚拟技术的交通线路比选,新一代交通指挥系统、交通监控系统、交通收费系统、交通政务管理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及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在交通行业的应用。 ( 13)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 重点研究开发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复杂大系统下的网络生存、主动实时防护、内容监控管理、安全存储、网络病毒防范、恶意攻击防范、网络信任体系与新的密码技术等。 3.制造业 四川是制造业大省,发电设备、成套技术装备、电子 产品、钢铁等制造业具有行业优势。 但我省还不是制造业强省,制造业研发能力不强,深精加工少,产品档次低,制造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 今后 15 年,世界范围内制造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国家经济发展对制造技术提出重大战略需求。 发展思路: ( 1)提高装备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 以促进 18 企业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通过技术攻关基本实现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发电设备、工程机械装备、数控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成套技术的设计制造,形成一批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 ( 2)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 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在企业信息化集成技 术、产品创新技术、企业间的协作技术以及网络化制造和公共服务平台等技术上实现突破,大幅度提高制造业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进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 3)积极发展绿色制造。 以冶金、石化、食品等为重点,加快相关技术在材料与产品的开发设计、加工制造、回收利用等的应用,形成高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新型制造工艺。 优先主题: ( 14)重大成套装备 开发电站自动化控制技术与装备,研发大型清洁火电与核电设备及关键技术,重点对超 超临界火电机组、核电、重型燃气轮机等重大装备及工程系统设计 和 制造技术 、 能源 和 电力装备技术 及产品进行攻关,开发通用飞机及航空装备关键技术、高速轨道交通和磁悬浮装备及关键技术、环境保护设备及关键技术、农副产品深加工制造工艺技术和装备、食品安全制造技术和装备等。 ( 15)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 重点研究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建立若干面向行业的产品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平台,开发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设计方法及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与工艺设计技术,研发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制造和管理集成技术。 19 ( 16)支持制造业产业链的公共服务技术 针对典型的制造业社会化产业链协作体系和以分销为主体销售模式的制造企业联盟,以支持企业间业务的协作和集成为目标,探索面向中小企业群体的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模式和运行模式。 开发具有综合服务能力的公共服务平台,制定公共服务平台的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 17)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 重点研究开发绿色流程制造技术,高效清洁并充分利用资源的工艺、流程和设备,相应的工艺流程放大技术,给予生态工业概念的系统集成和自动化技术,流程工业需要的传感器、智能化检测控制技术、装备和调控系统。 4.新材料 新材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 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 我省具有鲜明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新材料技术和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材料、钒钛和稀土材料以及化工新材料等方面,纳米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技术近年来也异军突起。 材料产业几乎涉及冶金、建材、化工、轻工、钒钛稀土等有色金属、电子信息材料和生物医药材料等所有材料工业领域。 四川盆地蕴藏着丰富的钒钛、稀土、锂、镁、硅等矿产资源,尤以攀枝花的钒钛和攀西地区的稀土资源最具代表性。 建国以来我省相继建立了材料的传统工业体系,目前与地方特色材料资源相配套的工业新体系正在形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发展思路: ( 1)攻克一批对我省传统材料产业提升与新材料产业发展有战略作用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 ( 2)巩固和加强 20 具有我省优势和特色的稀土、钒钛等一批新材料技术开发。 重点发展光电信息储存材料、新型能源转换与储能材料、钒钛和稀土功能材料、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有机高分子特种材料、无机高性能材料、纳米材料开发和应用、新型绿色环保材料。 ( 3)努力构建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型稀土功能材料、钒钛材料、高性能钨钼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特种高分子材料、新型化工冶金材料产业链。 优先主题: ( 18)先进信息功能材料与新型电子元 器件技术 重点开发广泛用于通信、家电的 MLC 瓷料和微波介质谐振器,电磁兼容元件,敏感材料与器件,片式多层压敏电阻器,抗电磁干扰滤波器,瞬态电压脉冲气体放电保护器,新一代高介电常数、高耐电强度复合薄膜材料和高储能密度薄膜电容器,大电流 PIN 探测器,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着重发展多晶硅、单晶硅、砷化镓( GaAs)材料及半导体功率器件,着重发展铁氧体软磁、永磁、稀土永磁材料及元器件。 ( 19)稀土新材料制备及应用关键技术 重点开发高性能快淬钕铁硼( NdFeB)永磁粉、新型双相纳米晶稀土永磁粉、高性价比的新型混合稀 土快淬永磁合金粉、镨铁硼( PrFeB)系和钐铁氮系稀土永磁的制备与产业化关键技术。 镧玻璃及光学元件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镧镨铈新型混合稀土金属、贮氢合金及其动力电池,稀土高阻尼减振锌铝合金以及镧镨铈在有色和黑色合金中的应用,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和汽车尾气净化三效催化剂,钆硅锗( GdSiGe)室温磁致冷材料。 21 ( 20)钒钛新材料及其他高性能有色金属新材料技术 重点发展提高钒钛资源利用率的精加工技术,超细二氧化钒及其薄膜的制备与生产技术,钒氮合金应用,全钒离子电池的制备技术,高品质钛原料的制取技术,电解法制 钛研究与技术攻关,高档涂料、专用金红石钛白制备技术,高炉渣的综合利用技术,高钼白钨精矿制取高纯 APT 工艺研究,高性能的超硬材料,新型电光源材料开发,高纯镓、铟、锑、镉、锡、铅、锌及其合金、单晶、氧化物制备技术,开发高硬度、高熔点的有色金属制品。 ( 21)新型生物医用材料与制品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纳米结构复合仿生制备技术,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生物活性材料、组织工程材料、表面改性技术、药物释放载体材料、基因治疗用载体、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和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中的其他新技术等。 ( 22)高性能及特种高分子 材料与应用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工程塑料、通用塑料改性新品种的产业化技术、高性能橡胶及橡胶复合材料的工业化技术、生态环境与生物新材料、精细功能材料产业化技术。 围绕聚苯硫醚等特种工程塑料、以芳纶为代表的特种纤维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绝缘材料、抗静电材料、磁性高分子材料、有机发光材料等为代表的功能新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高档涂料及其制品关键技术,新型皮革材料产业化技术。 ( 23)纳米材料开发和应用 重点研究开发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纳米生物医学材料及 22 器件、纳米磁性功能合金材料与器件领域、纳米金属粉体材料及其应用、纳米 聚合物复合材料、纳米矿物材料、纳米化工催化剂及其应用技术、环境友好纳米材料与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装备技术。 5.人口与健康 保持低生育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有效防治重大疾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省新生儿出生缺陷问题不容忽视,人口老龄化和老年性疾病逐渐增多。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肺结核病等新老传染病感染率、患病率较高。 中医药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巨大潜力亟待挖掘。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迫切需要科技提供强有力支撑。 发展思路: ( 1)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重点发展生育监测、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关键技术及产品,为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初生儿缺陷和母婴死亡率提供有效科技保障。 ( 2)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 加强重大疾病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研究,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 ( 3)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协作开发创新药物和相关技术,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 4)研制重大新药和先进医疗设备。 攻克新药、 医用材料和释药系统创制关键技术,加快建立并完善医药创新技术平台,推进重大新药和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 23 优先主题: ( 24)中医药现代化 重点开展创新中药新药和中药相关产品研究,川产道地药材系统研究及综合开发,培育川产药材大品种。 发展现代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技术,研究中医药诊疗、评价技术和标准。 开展中医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 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地理标志保护研究和国际合作平台建设。 ( 25)人口安全与优生优育 重点开展重大出生缺陷早期筛查、检测及诊断技术,遗传疾病生物治疗技术及生殖健康疾病防治技术研究。 研究开发安全、有效避孕节育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兼顾预防性传播疾病的节育新技术。 ( 26)重大疾病防治 重点研究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病和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等新老传染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关键技术,研究规范化、个性化和综合治疗关键技术与方案。 加强中医药理论继承与创新、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加强中医药防治 糖尿病并发症、病毒性肝炎、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和疑难重症的研究。 ( 27)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 重点研究开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监控、预防、诊疗和康复技术,小型诊疗和移动式医疗服务装备,远程诊疗技术服务系统。 积极开展农村和社区卫生适宜技术研究。 ( 28)先进医疗设备 重点开发新型治疗和常规诊疗设备,数字化医疗技术,个体 24 化医疗工程技术及设备,研究纳米生物药物释放系统和生物治疗、组织工程等技术。 6.能源 我国的能源发展面临人均能源资源少 、 资源分布不均、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对能源依赖程度高 、能源安全形势严峻等诸多问题。 目前四川人均能源生产、消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度会进一步增大,四川能源系统的资源开发、生产加工、集中转换、 传输分配和终端消费各个环节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今后 15 年 要实现以较少的能源消费增长满足较高的经济增长的需要,从根本上需要依靠能源生产和使用技术水平的提高,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成本,提高环保水平 ,能源科技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发展思路: ( 1)坚持节能优先,降低能耗。 采用先进的设计技术提高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的终端能源利用效率。 ( 2)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增加能源供应。 在提高天然气开发利用及水电技术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核能技术,形成核电系统技术自主开发能力。 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得突破并实现规模化应用。 ( 3)加强对能源装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攻克 天然气发电、核电等清洁能源 等重大装备 制造 核心技术 , 实现能源重大成套装备的自主设计制造。 ( 4)加强天然气 勘探和生产的理论及技术 研究 , 提高天然气勘探和开发 利用 水平。 ( 5)开发安全可靠的先进电力输配技术,实现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的电力输配,提高能源区域优化配置能力。 优先主题: 25 ( 29)工业节能 重点研究开发冶金、化工等流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主要高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设备, 电机调速技术、电力电子节能技术、节能工艺 , 建筑节能技术,包括节能建筑材料、高效空调、绿色照明等技术。 ( 30)核能技术 研究开发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技术,包括非能动安全、严重事故对策,高性能高燃耗燃料组件,模块化设计及建造技术,某些非标准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数字化仪表及控制系统,堆内测量系统及先进的标准规范等。 ( 31)复杂地质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开发复杂环境与岩性地层类天然气资源勘探技术,大幅度提高老区气田采收率技术,新区勘探评价及开发配套技术及安全输送、管网腐蚀检测与防护、管网优化等技术。 ( 32)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开发高性价比太阳光电池及利用技术,太阳能 热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 ( 33)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 重点研究高海拔恶劣气象和复杂地质条件输电技术,地方电网输配电技术、西电东输工程中的关键技术、电网安全保障和。0四川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相关推荐
系统,排水畅通不积水,泥浆、污水、废水不得外流。 施工现场应设吸烟外,不得随意吸烟,并适当进行绿化布置。 4 材料堆放 建筑材料、构件、料具须按总平面布置图,分门别类堆放,并标明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等;仓库、工具间材料堆放整齐,易燃易爆物品分类堆放、专人负责。 车辆进出场应有防泥带出措 施,建筑垃圾及时清运,临时存放应集中堆放整齐、悬挂标牌;不用施工机具和设备应及时出场。 5 现场住宿
度与 B的浓度平方之积成正比时,称这种反应为三级反应。 第四节 米歇里斯-门坦方程式 一、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一切生化反应都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 ,叫做酶促反应。 酶促反应速度受酶浓度、底物浓度、 pH值、温度、反应产物、活化剂和抑制剂等因素的影响。 当底物足够且不受其他因素影响时,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当底物浓度变化时: 当底物浓度较低而其他因素恒定时
酶活性的调节机制 7. 维生素与辅酶 脂溶性维生素与辅酶 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 8. 激素及其受体介导的信息传导 激素的作用机制 激素的分泌与调节 常见激素的结 构与功能 9.生物氧化及生物能学 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 电子传递与呼吸链 氧化磷酸化 10. 糖代谢 糖的消化 吸收和转运 17 糖酵解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三羧酸循环 磷酸戊糖途径 乙醛酸循环 糖醛酸途径 其它单糖的代谢 糖异生 光合作用
其特征 (四)检查表 熟悉检查表的作用 了解检查表的种类 (五)分层法 掌握分层法的原则 熟悉分层的方法 (六)散布图(参见回归部分) (七)控制图(参见统计过程控制部分) 三、质量管理小组 (QC小组 ) 一) QC小组的概念与分类 掌握 QC小组的概念和特点 了解 QC小组的分类 了解 QC小组活动的宗旨 (二) QC小组的活动的过程 掌握 QC小组活动的程序 熟悉
企业吸引人才的对策研究 民营企业薪酬制度的探讨 家族制企业改革的趋向性研究 我市企业诚信现状的分析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 企业技术进步的战略性研究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家族企业传承研究 家族企业人力资 源管理研究 家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2XX公司技术创新管理方法的研究 论观念创新与现代企业之间的关系 构建创新型企业的对策思考 论企业管理人员的选拔与培训 论民营企业的融资选择
附注: A、 100 分 B、 85 分 C、 70 分 D、 50 分 表 12 售后服务人员 考核评分表(月度) 考核期间: 年 月至 年 月 姓名 部门 销售/营销部 岗位 销售 /营销人员 □ 月度 考核内容 序号 指标 权重 完成情况 A B C D 1 销售额的完成情况及效率 50% 2 顾客的投诉 30% 3 顾客的满意 度 20% 考核人 签字: 年 月 日 附注: A、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