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内容摘要:
15 《电路与磁路》教学大纲 学时: 84 代码: 581064 专业: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和电机与电器专业 制订: 杨捷 审核: 平林瑞 批准: 戚新波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 是 电力、供电和电机与电器专业 的一门 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并具备进行电工实验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同时,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 点,增强工程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将起重要有作用。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电路模型,理想电路元件的概念。 2 .理解电流、电压、电动势的物理意义及其参考方向,理解电功率和电能的物理意义,掌握各量之间的关系。 3. 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和电路元件(电阻元件、电压源、电流源)的电压电流关系。 4. 掌握分析计算电阻、电压源、电流源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方法,能根据两类约束关系计算单回路电路。 5. 理解网络等效变换的概念。 能熟练地进行电阻串并联的计算。 6. 掌握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和有源支 路的串并联。 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电路的分析计算。 、结点分析法以及网孔分析法求解电路。 、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以及弥尔曼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并能熟练运用。 ,能进行含受控源的简单电路分析。 、线性电容元件的定义、电压电流关系和储能公式。 根据正弦量的瞬时值解析式能画出波形图,根据波形图能写出正弦量的解析式。 ,能利用相量进行正弦量的运算。 ,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阻抗、导纳及电路的相量模型。 掌握绘制简单电路的相量图。 ,能熟练地利用相量进行正弦电流电路分析。 、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复功率的计算。 ,耦合电感元件的电压电路关系;正弦交流电路中耦合电杆串并联的计算;简单的含耦合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 ,了解品质因数的意义及其对频率选择影响。 、波形、相 量表达式及相量图。 、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 16 、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三相负载不对称时的分析方法;三相功率的测量方法。 22. 了解二端口的的概念;二端口网络的参数方程;导纳、阻抗、传输、混合等参数的物理意义和确定方法;互易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变压器的概念。 ;掌握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计算方法。 、磁通、磁场强度和磁导率等磁场物理量的定义;理解磁通连续 性原理和安培环路定律。 、磁滞回线、基本磁化曲线的性质。 ,磁阻与磁导。 、涡流损耗的性质。 ,掌握初始值的计算。 ;稳态和瞬态以及时间常数的概念,一阶电路时间常数的计算。 、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分析方法,强制分量和自由分量的概念。 分析直流激励或正弦激励的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阶跃函数的概念及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分析方法。 ,掌握二阶电路零输入响应的分析方法,振荡与非振荡的概念。 三、课程的内容 电路与电路模型;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元件;电阻电容元件;电流源,单回路电路分析;受控源、基尔霍夫定律。 2. 电阻电路 电阻的等效变换;电源的等效变换;电阻的星,三角形变换;支路分析法;网孔分析法;结点分析法; 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和诺顿定理;受控源;含受控源的简单电路。 3. 正弦交流电路 正弦量;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元件;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感;电容元件;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容;电阻、电感电容并联电路;阻抗的等效变换及串并联;几种实际电气器件的电路模型;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功率因数的改善;一般正弦电路的计算。 耦合电感元件;具有耦合电感的正弦电流电路;串联谐振;并联谐振。 对称三相正弦量;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连接;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和计算;不对称三相电路 17 的计算;三相电路的功率;三相电压 和电流的对称分量。 二端口网络;二端口网络的导纳参数和阻抗参数;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和混合参数;互易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理想变压器。 非线性电阻元件;分析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 磁场的主要物理量和基本性质;铁磁性物质的磁化曲线;磁路及磁路定律; 恒定磁通磁路的计算:交流铁心线圈中的波形畸变和功率损耗:交流铁心线圈的电路模型。 换路定律和初始条件的计算: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阶跃函数和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冲激函数和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RLC 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均匀传输线方程:均匀传输线方程的正弦稳态解:均匀传输线的行波:均匀传输线的参数。 四 、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基尔霍夫定律。 难点:受控源,电压、电位、电动势及其参考方。 2. 电阻电路 重点: 支路分析法;电阻的星,三角形变换;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和诺顿定理。 难点: 电阻的星,三角形变换;含受控源的简单电路。 3. 正弦交流电路 重点 :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容;电阻、电感电容并联电路;阻 抗的等效变换及串并联。 难点: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元件;正弦交流电路中 的电感;电容元件;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容;电阻、电感电容并联电路;阻抗的等效变换 及串并联。 重点:耦合电感元件;具有耦合电感的正弦电流电路。 难点:具有耦合电感的正弦电流电路。 18 重点: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连接;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和计算;三相电压和电流的对称分量。 难点: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端口网络 重点: 二端口网络的导纳参数和阻抗参数;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和混合参数。 难点: 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和混合参数;互易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重点:非线性电阻元件;分析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 难点:分析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 重点:铁磁性物质的磁化曲线;磁路及磁路定律;恒定磁通磁路的计算:交流铁心线圈的电路模型。 难点:铁磁性物质的磁化曲线;交流铁心线圈中的波形畸变和功率损耗。 重点:换路定律和初始条件的计算:一阶电路的零 输入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难点:阶跃函数和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冲激函数和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重点:均匀传输线方程:均匀传输线方程的正弦稳态解:均匀传输线的行波。 难点:均匀传输线的行波:均匀传输线的参数。 五、 课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总学时 讲课 实验 习题课 机动 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 10 10 2 电阻电路 24 20 4 3 正弦交流电路 12 10 2 4 耦合电感和谐振电路 理想变压器 6 6 5 三相电路 6 4 2 6 二端口网络 4 4 7 非线性电阻电路 2 2 8 磁路和铁心圈电路 4 4 9 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时域分析 8 6 2 10 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分析 8 8 合计 84 74 10 六、实验项目及基本要求 实验一 设计实验电路叠加定理的的验证 19 要求:( 1)自拟实验方案,提高实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证明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 认识和理解。 ( 2)设计实验方案:合理设计电路及正确选择元件、确定实验参数;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测量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电压。 ( 3)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直流可调稳压电源、万用表、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DGX1实验装置。 实验二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 —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定(验证性实验, 2学时) 要求:( 1)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 2)测定有源二端网络电路的外特性,入端电阻、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测定等效电路的外 特性 ( 3)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可调直流恒流源、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万用表、可调电阻箱、电位器、戴维南定理实验电路板。 实验三 RC一阶电路的响应研究(验证性实验, 2学时) 要求:( 1)学习自拟实验方案,合理设计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正确选择元器件、确定实验参数;分析和研究 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掌握电路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进一步学会用示波器观测波形。 ( 2)设计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分别分析和研究对应的 RC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相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 ( 3)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 :函数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电路实验板。 实验四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验证性实验, 2学时) 要求:( 1)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及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素的测量方法;学习用实验方法绘制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 2)设计实验方案寻找谐振频率点;选择电路参数,提高电路品质因素 ( 3)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双踪示波器、 频率计、电路实验板 实验五 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定(验证性实验, 2学时) 要求:( 1)掌握三相负载作星形联接、三角形联接的方法;研究三 相负载作星形联接、 三角形联接时,在对称和不对称情况下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理解三相四线供电系统中中线的作用。 ( 2)三相负载星形联接时,分别测量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中线电流、 电源与负载中点间的电压;负载作三角形联接时,分别测量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 ( 3)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形套数: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万用表、三相自藕调压 器、三相灯组负载、电门插座。 七、考核方法 教学形式采用教学与启发并行,注重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法:闭卷笔试 八 、 使用说明 《高等学校工程专科电路及磁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制定 《电路与磁路》教学指导性文件。 大纲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 20 最低要求。 九、教材及参考书 (第二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蔡元宇 主编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翰逊主编 (第二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长源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孔章主编 (第四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邱关源主编 21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学时 : 60 代码: 591013 专业 :适用电类各专业 制定: 电子教研室 审核: 杨成利 批准: 张新成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气、电子通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电子技术工程人员的素质,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基本原理、外特性及主要参数。 、工作原理及其电路特点,能利用微变等效电路法求其动态指标:A v、 Ri、 Ro。 ,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出波形的非线性失真以及电路参数变化对工作点的影响。 、反馈极性的判断方法。 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输入输出方式和参数计算。 :比例放大器,求和、积分、微分运算电路。 8. 熟练掌握 OCL、 OTL 电路的工作原则、输出功率和效率的计算。 ,会判断电路能否振荡。 ,重点掌握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和串联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计算。 会使用三端集成稳压器。 三、课程的内容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PN结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伏安特性,工作特点及主要参数;二极管理想模型,恒压降模型及其应用;二极管电路 图解法和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稳压二极管,发光与光电二极管的作用和工作特点。 双极型和单极型三极管的结构和电路符号;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三极管电路直流分析和工作状态判断;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及三极管电路的交流分析方法;三极管电路图解分析方法。 放大电路的功能,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三极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支流和交流分析 22 方法;各种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及性能指标的估算;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其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差分放大电路的传输特性及输 入输出方式;电流源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乙类互补对称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特点,功率与效率的估算以及甲乙类功放的特点及电路组成。05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
相关推荐
计划 ........................................................................................................ 3 7 测试风险 ..................................................................................
制型元件。 ( ) 2.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不能放大交流信号。 ( ) 3. 在放大管的参数选定的情况下,放大电路的增益越大,则带宽越窄。 ( ) 4. RC 正弦波振荡电路用于产生低频信号,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用于产生高频信号。 ( ) 5.如果一 个滞回比较器的两个阈值电压和一个窗口比较器的相同,那么当它们的输入电压相同时,它们的输出电压波形也相同。 ( ) 得 分 阅卷人 得 分 阅卷人 第
手工 /自 动 原有 /新增 /修改 监督检查方法 1 立项 11 控制点 手工 /自 动 原有 /新增 /修改 监督检查方法 项目发起单位或者部门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审 核 立 项 审 批表。 手工 原有 检查相关部门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对立项审批表的审核意见及签字确认。 由网络发展(计划)、财务等部门对立 项 审 批 表 进 行 会签。 手工 原有 检查相关部门的会 签 意 见 及 签 字 确认。
的整理。 [任职条件 ] 文化水平:大专以上学历; 工作经验:一年以上工作经验; 能力要求: 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善于沟通协调,能够独立完成工作,熟练运用办公软件,熟知物业管理理论与务实,熟悉当前物业管理的法律法规。 六 . 电脑工程师 {层级关系 } 直接上级:信息主管 [岗位职责 ] 根据公司的业务与发展 要求制定 IT方面的解决方案,及时了解 IT 业最新技术
称量检查 ( 6)可拆卸式绝热层 1 保证项目的质量检验应符 合下列规定: 保冷层可拆卸式结构与固定结构之间应作密封处理。 检验方法:观察和手压检查。 2 基本项目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可拆卸式保温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合格:矿物棉毡、垫制品装设平整、挤实、牢固、紧贴金属 护壳,并便于安装拆卸。 优良:在合格的基础上,外形平顺美观,工件操作方便。 检验方法:观察、手拉和轻击检查。
PVM等; ( 5)只能在单个节点内部支持共享内存方式的并行模式,如 OpenMP、pthreads 等; ( 6)性能价格比好。 XX 汽车 CAE 高性能计算平台方案 建议 书 15 CAE 硬件平台的选择 CAE 在制造企业中承担着关键的业务,所以其高性能平台的选择非常重要,这个平台直接影响 CAE 的运行性能 表现、整体成本和系统维护等方面问题。 想让 CAE能实现 ―随需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