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内容摘要:

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物联网概论 : 物联网概论全面地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理论、技术基础、 EPC 电子编码体系,以 及物联网在精致农业、食品卫生、社会治安、智能楼宇、感知城市、智能交通、节能环保、旅游观光、生产监控、新型商务和医疗护理等众多重点生产与生活领域中的应用。 企业资源计划 : 企业资源计划( ERP)是在物料需求计划( MRP)和制造资源计划( MRPⅡ )技术成熟之后,随着企业管理模式和网络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其功能覆盖市场预测、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销售管理,以及相关财务管理的整个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地理信息系统 原理及应用 : 主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 基本理论、技术体系及其应用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空间数据特征和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应用模型、应用设计,产品输出等。 全球定位系统 原理及应用 :主 要 介绍了 GLONASS 系统、 GALILEO系统、 DORIS系统、 PRARE 系统、 EGNOS 系统、 WAAS 系统、 GDGPS 系统、 GPS 航天飞机测图系统和地球同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特点与应用。 主要实践环节 本专业实践环节主要有: 会计基础实训 、 企业资源计划实训 、 自动识别技术 实训 、 电子信息交换 、 GPS 实训 、 GIS 实 训 、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等 综合实训。 10 教学进程及主要实践环节时间分配(见附表 一至五 ) 相关说明 ( 1) 本专业总学时为 2872。 其中, 理论教学必修课 1608 学时(占 56%),选修课 144 学时 (占 5%),实训教学 1120学时( 42 周,每周按 28 学时计,占 39%)。 ( 2) 第 5 学期后期主要进行专业专项能力训练。 ( 3) 第 6 学期主要针对相应职业岗位(群)进行毕业综合实践,形式为到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进行顶岗综合实训或在校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必须为与本专业对应行业相关的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 ( 4) “思政课”按《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 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实施方案》要求实施;体育课按《普通高校体育实施纲要》要求实施;军事训练及国防教育按照《 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2020〕 48号) 、 《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通知》(教体艺〔 2020〕 7 号)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等有关文件要求执行。 ( 5) 本方案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地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 本专业的发展规划 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改革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 11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探索“订单式”、“任务驱动式”、“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突出职业能力。 加强课程改革与建设 ( 1)以能力为主线,深化课程模式、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和课程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进程推进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与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大纲融合;积极运用适合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启发式教学法、研讨问题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法、案例解析教学法、 过程导向教学、项目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示范模拟训练教学法、多媒体组合教学法 ;狠抓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等各个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当作各个教学环节的出发点和归宿。 ( 2)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 我们将优先使用教育部指定教材、国家规划教材、国家“精品”及“优秀”教材;学校还将联合行业企业开发实用特色教材。 师资队伍建设 科学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认真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将采用“引人与引智相结合、培养与培训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扎实的 物流信息技术 专 业理论知识以及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优秀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在 3~ 5 年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2 ① 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