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电梯有限公司曳引式电梯安装施工工艺(doc47页内容摘要:
上的方法:首先根据反馈到机房地平上的基准线,确定轿厢与对重的中心连线,然后按照安装图所给出的尺寸以及确定钢梁安装位置,导向轮伸到井道时应复核顶层高度是否符合验收规范的要求。 (7) 曳引机承重钢梁安装找平找正后,用电焊将承重梁和垫铁焊牢。 承重梁在墙内的一端及在地面上坦露的一端用混凝土灌实抹平。 (8) 凡是浇灌混凝土内属于隐蔽工程的部件,在浇灌混凝土之前要经质检人员与 工程监理 签字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9) 在安装过程中,应始终使承重钢梁上下翼缘和腹板同时受 垂直方向的弯曲载荷,而不允许其侧向受水平方向的弯曲载荷,以免产生变形。 曳引机减振胶垫的布置安装 (1) 按厂家的要求布置安装减振胶垫,减振胶垫需严格按规定找平垫实。 (2) 曳引机底座与承重梁采用长螺栓安装。 (3) 曳引机底座与承重梁采用专用减振垫。 (4) 曳引机底座与承重梁用螺栓直接固定,在承重梁两端下面加减振垫。 曳引机安装 (1) 单绕式曳引机和导向轮的安装位置确定方法:把放样板上的基准线通过预留孔洞 移植 到机房地平上,根据对重导轨、轿厢导轨及井道中心线,参照产品 安装图册,在地平上画出曳引轮、导向轮的垂直投影,分别在曳引轮、导向轮两个侧面吊两根垂线,以确定导向轮、曳引轮位置。 (2) 复绕式曳引机和导向轮安装位置的确定 1) 首先要确定 曳引轮和导向轮的拉力作用中心点,需根据引向轿厢或对重的绳槽而定。 2) 安装位置的确定: ① 若导向轮及曳引机已由制造厂家组装在同一底座上时,确定安装位置极为方便,在电梯出厂时,轿厢与对重中心距已完全确定,只要移动底座使曳引作用中心点吊下的垂线对准轿厢 (或轿轮 )中心点,使导向轮作用中心点吊下的垂线对准对重 (或 对重轮 )中心点,这项即已完 成。 然后将底座固定。 ② 若曳引机与导向轮需在工地安装成套时,曳引机与导向轮的安装定位需要同时进行,其方法是,在曳引机及导向轮上位置,使曳引轮作用中心点吊下的线对准轿厢 (或轿轮 )中心点,使导向轮作用中心点吊下的垂线对准对重 (或对重轮 )中心点,并且始终保持不变,然后水平转动曳引机及导向轮,使两个轮平行, 17 且相距 (1/2)绳槽距 ,并进行固定。 ③ 若曳引轮与导向轮的宽度及外形尺寸完全一样时,此项工作也可以通过找两轮的侧面延长线进行。 (3) 曳引机吊装;在吊装曳引机时 .吊装钢丝绳应定在曳引机底座吊装孔上,或产品图 册中规定的位置,不要绕在电动机轴上或吊环上。 曳引机座采用防振胶垫时,在其未挂曳引绳时,曳引轮外端面应向内倾向,倾斜值视曳引机轮直径及载重量而定,一般为 +1mm,待曳引轮挂绳承重后,再检测曳引机水平度和曳引轮垂直度应满足标准要求。 (4) 曳引机安装调整后,在机座轴向安装防止位移的档板和压板 ,中间用橡胶垫挤实或安装其他防位移措施。 (5) 曳引机工作面与机房地平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时的吊装:首先应用槽钢搭设门形提升架,在与曳引机工作面等高位置搭设作业平台。 然后将曳引机用 葫芦 葫芦提升到平台位置,再用葫芦水平拉至工作 面上,水平用力时,垂直提升的葫芦应缓慢放松,不得突然放开 .以免发生意外。 (6) 曳引机制动器的调整 1) 销轴螺栓:挡圈齐全,闸瓦、制动轮工作面清洁。 2) 闸瓦动作灵活可靠,闸瓦能紧密贴合在制动轮工作面上。 3) 制动器松闸时,闸瓦需同步离开,其两侧闸瓦四周间隙平均值≧。 4) 线圈铁芯在吸合时不撞击,其间隙调整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 限速器安装 (1) 限速器应装在井道顶部的楼板上,如预留孔不合适,在剔楼板时应注意防止破坏楼板强度,剔孔不可过大,并应在楼板上,用厚度不小于 12mm 的钢板制作一个底座, 将限速器和底座用螺栓固定。 如楼板厚度小于 120mm,应在楼板下再加一块钢板,采用穿钉螺栓固定。 限速器也可通过在其底座设一块钢板为基础板。 固定在承重钢梁上,基础钢板与限速器底座用螺栓固定;该钢板与承重钢梁可用螺栓或焊接定位。 (2) 根据安装图所给坐标位置,由限速器轮槽中心向轿厢拉杆上绳头中心吊一垂线,同时由限速轮另一边绳槽中心直接向张紧轮相应的绳槽中心吊一垂线,调整限速器位置,使上述两对中心在相应的垂线上,位置即可确定。 然后在机房楼板对应位置打上膨胀螺栓,将限速器就位,再一 次进行调整,使限速器位置和底座的水平度都符合要求,然后将膨胀螺栓紧固。 (3) 限速器轮的垂直误差不得大于 ,可在限速器底面与底座间加垫片进行调整。 (4) 限速器就位后,绳孔要求穿导管 (钢管 )固定,并高出楼板 50mm,同时找正后,钢丝绳和导管的内壁均应有 5mm以上间隙。 (5) 限速器上应标明与安全钳动作相应的旋转方向。 18 (6) 限速器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是可接近的。 若限速器装于井道内,则应能从井道外面接近它 ,否则须能进行远程控制操作。 (7) 查验限速器铭牌上的动作速度是否与设备要求相符。 (8) 限速器的整定值已由厂家调整好,现场施工不能调整。 若机件有损坏或运行不正常,需送到厂家检验调整,或者换新。 无机房电梯曳引机的安装 (1) 安装前检查曳引机的运输有无损坏情况,特别是电缆线。 (2) 根据厂家提供的安装图册施工,曳引机用支架固定在悬挂的底座位置上,曳引轮被钢丝绳包绕的一侧,必须和制动器安装的位置同侧,电机根据牵引的方向安装。 (3) 安装时不能使用强力工具 (如杠杆、弯管 ),特别是不要让电机转子受到剧烈的机械碰撞。 (4) 曳引机机架的固定方法 1) 用 4个 M24 螺栓固定在墙 面上。 2) 机架可以固定在突出装置或悬挂装置的顶部,也可以固定在其顶部。 (5) 在距 曳引机机 主机 1m内安装一停止开关或主电源开关。 机房标记 钢丝绳 上开门区 标记、 运行方向 标记、 同一机房两台及以上电梯主电源开关和曳引机、控制柜、限速器的永久明显区别标识 (本项内容在调试完后进行 )。 质量记录 将曳引机安装质量情况 记录 在 电梯安装施工记录( ****/ZL332020/0)之曳引机安装质量记录表上。 对重安装工艺 施工 流程 吊装前的准备工作→吊装对重框架→安装导 靴→对重块安装 施工 工艺 吊装前的准备工作。 (1) 在脚手架上相应位置搭设操作平台,以方便吊装对重框架和装入对重块 队。 (2) 在机房预留孔洞上方放置一工字钢 (可用曳引机承重梁临时代替 ),挂上钢丝绳扣,在钢丝绳扣中央悬挂一 葫芦 葫芦。 在首层安装时,钢丝绳扣要固定在相对的两个导轨 支 架上,不可直接挂在导轨上,以免导轨受力后移位或变形。 (3) 在首层安装时,对重缓冲器两侧各支一根 100mm 100mm 木方,木方高度 C=A+B+缓冲 距 +调整高度( 200~300mm)。 其中 A 为缓冲器 底座高度; B 为缓冲器高度。 越程距离 暂按 表。 19 表 距 缓冲器型式 蓄能型 耗能型 缓冲 距 (mm) 350 400 (4) 若导靴为弹簧式或固定式的,要将同一侧的两导靴拆下,若导靴为滚轮式的,要将四个导靴都拆下。 对重框架吊装就位 (1) 将对重框架运到操作平台上,用钢丝绳扣将对重绳头板和 葫芦 吊钩连在一起 期完成。 (2) 操作 葫芦 将对重框架吊起到预定高度,对于一侧装有弹簧式或固定式导靴的对重框架,移动对重框架使其导靴与该侧导轨吻合并保持接触,然后轻轻放松 葫 芦 ,使对重架平稳牢固地安放在事先支好的木方上,应使未装导靴的框架两侧面与导轨端面距离相等。 对重导靴的安装、调整。 (1) 定式导靴安装时要保证内衬与导轨端面间隙上、下一致,若达不到要求要用垫片进行调整。 (2) 在安装弹簧式导靴前应将导靴调整螺母紧到最大限度,使导靴和导靴架之间没有间隙,这样便于 安装。 (3) 若导靴滑块内衬上、下与轨道端面间隙不一致,则在导靴座和对重框架间用垫片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同固定式导靴。 (4) 滚动式导靴安装要平整,两侧滚轮对导轨的初压力应相等,压缩尺寸应按厂家 图纸规定。 如无规定则根据使用情况调整压力适中,正面滚轮应与 导 面压紧,轮中心对准导轨中心。 (5) 导靴安装调整后,所有螺栓一定要紧 固 防松。 若发现个别的螺孔位置不符合安装要求,要及时解决,绝不允许漏装。 对重块的安装及固定 (1) 对重块数量应根据下列公式求出: 装入的对重块数 =[轿厢自重 +额定荷重 (~ )-对重架重 ]/单块重量 (2) 按厂家设计要求装上对重块压紧装置。 如果有滑轮固定在对重装置上时,应设置防护罩,以避免伤害作业人员,又可预防钢丝绳松弛时脱离绳槽、 绳与绳槽之间落入杂物。 这些装置的结构应不妨碍对滑轮的检查维护。 采用链条的情况下,亦要有类似的装置 有。 对重如设有安全钳,应在对重装置未进入井道前,将有关安全钳的部件装妥。 底坑 对重 安全 防护网(或板) 的底部距底坑地面应为≧ 300mm, 安全 防护网(或板) 的 顶部距底坑地面应为 2500mm。 装有多台电梯的井道内各台电梯之间应设置 安全隔障,安全隔障 最低点 距 底坑地面≧ , 若电梯运动部件之间的距离大于 500mm,则安全隔障只需 延伸到最低层站楼面以上 的 高度即 可 , 否则安全 20 隔障就须一直延伸到井道顶, 在隔障宽度方向上隔障与井道壁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 150mm。 在 对重撞板处装 设 钢制调整块 23 个,以 便 调整缓冲距符合规范要求。 质量记录 将 对重装置、补偿链装置安装质量记 录在 电梯安装施工记录( ****/ZL332020/0)之 对重装置、补偿链装置安装质量记录 上。 轿厢安装工艺 施工 流程 准备工作→安装底梁→安装立柱→安装上梁→组装底盘→安装导靴→安装轿壁→安装轿门→安装轿顶→安装限位开关→安装超载、满载开关 施工 工艺 准备工作 . (1) 在 上端站层 门口对面的混凝土井道壁相应位置上安装两个角钢托架 (用 100mm 100mm 角钢 ),每个托架用三个φ 16 膨胀螺栓固定。 在 层 门口牛腿处横放一根木方,在角钢托架和横木上架设两根 200mm 200mm 木方 (或两根 20 号工字钢 )。 两横梁的水平度偏差不大 2 ‟ , 然后把木方端部固定。 大型客梯及货梯应根据梯井尺寸计算,来确定方木及型钢尺寸、型号。 (2) 若井壁为砖结构,则在厅门口对面的井壁相应的位置上剔两个与木方大小相适应、深度超过墙体中心20mm 且不小于 75mm 的洞,用以支撑木方一端。 (3) 在机房承重钢梁上相应位置 (若承重钢梁在楼板下,则轿厢绳孔旁 )横向固定一根直径不小于 45mm圆钢或规格 75 4mm 的钢管,由轿厢中心绳孔处放下钢丝绳扣 (不小于 13mm)。 并挂一个 3t 葫芦 ,以备安装轿厢使用。 安装底梁 (1) 将底梁放在架设好的木方或工字钢上。 调整安全钳口 (老虎嘴 )与导轨面间隙 符合制造厂的安装说明书或技术文件 规定 的 尺寸,同时调整底梁的水平度,使其横、纵向不水平度均≤ 1‟。 (2) 安装安全钳楔块,楔齿距导轨侧工作 面的距离调整到 3~ 4mm(安装说明书有规定者按规定执行 ),且四个楔块距导轨侧工作面间隙应一致,然后用厚垫片塞于导轨侧面与楔块之间,使其固定,同时把老虎嘴和导轨端面用木楔塞紧。 安装立柱 将立柱与底梁连接,连接后应使立柱垂直,其不铅垂度在整个高度上≤ ,不得有扭曲,若达不到要求则用垫片进行调整。 安装立柱时应使其自然垂直,达不到要求时,要在上、下梁和立柱间加垫片。 进 21 行调整,不可强行安装。 安装上梁 (1) 用 葫芦 将上梁吊起与立柱相连接,装上所有的连接螺栓。 (2) 调整 上梁的横、纵向水平度,使不水平度≤ ‟,同时再次校正立柱不垂直度不大于。 装配后的轿厢架不应有扭曲应力存在,然后分别紧固连接螺栓。 (3) 如 上梁带有绳轮,要调整绳轮与上梁间隙相等,其相互尺寸误差≤ 1 mm ,绳轮自身垂直偏差≤。 (4) 装设 挡绳装置 和 防护罩,以避免 钢丝绳松弛时脱离绳槽 , ,又可预防 伤害作业人员 、绳与绳槽之间落入杂物。 这些装置的结构应不妨碍对滑轮的检查维护。 采用链条的情况下,亦要有类似的装置。 装轿厢底盘 (1) 用 葫芦 将轿厢底盘吊起,然后放于相应位置。 将轿厢底盘与立柱、底梁用螺栓连接但不要把螺栓拧紧。 装上斜拉杆,并进行调整,使轿底盘不水平度≤ 2‟,然后将斜拉杆用双螺母拧紧,把各连接螺栓紧固。 (2) 若轿底为活动结构时,先按上述要求将轿厢底盘托架安装调好,并将减振器及称重装置安装在轿厢底盘托架上。 (3) 用 葫芦 将轿厢底盘吊起,缓缓就位。 使减震器上的螺栓逐个插入轿底盘相应的螺栓孔中,然后调整轿底盘的水平度,使其不水平度≤ 2‟。 若达不到要求则在减震器的部位加垫片进行调整。 调整轿底定 位螺栓,使其在电梯满载时与轿底保持 1~ 2mm 的间隙。 当电梯安装将全部完成时,通过调整称重装置,使其能在规定范围内正常动作。 调整完毕,将各连接螺栓拧紧。 (4) 安装调整安全钳拉杆,拉起安全钳拉杆,使安全钳楔块轻轻接触导轨时,限位螺栓应略有间隙,以保证电梯正常运行时,安全钳楔块与导轨不致相互磨擦或误动作。 同时,应进行模拟动作试验,保证左右安全钳拉杆动作同步,其动作应灵活无阻。 达到要求后,拉杆顶部用双母紧固。 (5) 轿厢底。xx电梯有限公司曳引式电梯安装施工工艺(doc47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