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度增城市15000地形图编绘技术设计书内容摘要:

单上选择: 数据处理 预处理 注记放大 ,按照注记的分层和原始大小,放大到 5000 的大小。 注:本步骤对不符合 2020 比例尺地图分层和大小的注记不处理,留待手工判断放大或者 删除;对高程注记也不做处理,由下一个步骤进行放大。 g).分别在菜单上选择: 数据处理 预处理 高程点替换 、 数据处理 预处理 高程注记放大 ,对高程点和高程注记进行放大替换处理。 注:可首先将全部高程进行放大处理,然后再进行高程选点;或者在进行高程选点后,将多余高程点以及注记删除后再进行本步骤。 (预 )处理 a).判断房屋的类型,在菜单 房屋面预处理 上选择相应的代码,绘制房屋面; b).如果房屋边线闭合,而且不需要与其他房屋进行综合处理,可在选择相应代码后,按菜单 房屋面预处理 封闭生成房屋面 ,然后点击房屋内部,即可生成房屋面; c).以上生成的房屋面只是通过颜色区分,尚未添加代码。 在菜单上选择: 房屋面预处理 按颜色添加房屋代码 ,给各个房屋面加上 Feature 代码; 12 d).菜单上选择: 房屋面预处理 按颜色进行房屋填充 ,根据房屋面颜色对应的代码,给房屋加上相应的阴影线,以检查房屋面生成效果。 e).全图房屋绘制完毕且加上代码并填充阴影后,在菜单上选择: 房屋面预处理 恢复房屋颜色 ,将各房屋面的颜色更改为代码表设定的颜色 (白色 )。 f).将 63 层的原有房 屋删除。 a).菜单上选择: MGE 编辑 启动 MGMAP,启动 MGE 的 Base Mapper 模块; b).菜单上选择: MGE 编辑 放置地物 ,选择需要的代码,绘制地物;或者可以直接在命令行输入 Place Feature 地物代码 ; c).菜单上选择: MGE 编辑 地物代码编辑 ,可对地物元素已存在的 Feature代码进行更改替换、删除等编辑; a).将 Dgn 文件另存为 Carto 文件; b).菜单上选择 :数据处理 制图 5000 符号化 ,对 Carto 文件进行符号化处理; c).菜单上选择: 房屋面预处理 打散房屋填充 ,将房屋阴影线打散成单独的线 ,以便压盖; d).菜单上选择 :数据处理 制图 5000 压盖 ,对 Carto 文件进行压盖处理; e).菜单上选择 :数据处理 制图 5000 图廓 ,进行图廓整饰,形成 1:5000地形图制图数据。 f).将 1:5000 地形图制图数据输出薄膜地形图。 数据入库技术方案 1)、景观图形数据入库 采用全数字的方法,利用 MGE 的图形平台 Microstation图形制作功能, 在拼合制作的 1:5000 编绘工作底图上(数据格式为 dgn),采用全自动数据处理与人工数据编辑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经过综合取舍,形成符合成图要求的 1:5000 地形图景观数据。 13 2)、属性数据入库 在 1:5000 编绘工作底图上对图形进行综合取舍的同时对属性内容进行取舍,舍弃不保留注记内容的属性点,其它属性点保留。 连接 1:2020 地形图属性数据库,通过运行 ASCII load Attget 模块,将属性点内容转出,形成 TXT 属性文本文件,再运行 Load 命令,将属性链接到 1:5000 属性数据库。 1:5000 地形图数据入库作业流程图 4 图所示: 数据入库作业流程 1)、进入 MGE 工程 连接服务器 GZ5000 数据库,建立 工程文件,进入 MGE,打开需入库1:5000 图幅,测试连接是否成功。 2)、属性点及属性内容的录入 进入到 MGE 的 Base Mapper 模块,在 Digitize 菜单中选择 Place Feature,按属性点编码输入属性点。 包括图幅中心点 1000、地名 388道路名 488水系名688山名 788高程点 8311。 在 Edit 菜单中选择 Define Attribution,按注记内容填写各种属性项。 景观数据入库 连接数据库 属性录入 图幅中心点生成 属性检查修改 建立数据索引 高程点属性入库 成果资料 提交 图 4 1:5000 地形图入库流程 14 各属性点的属性内容如 表 3: 表 3:属性编码及内容 名称 编码 属性项 高程点注记 8311 高程 地名 3888 名称 道路名称 4888 名称 水系名称 6888 名称 山地名称 7888 名称 图幅信息 1000 图幅号 上图幅号 下图幅号 左图幅号 右图幅号 左下角 X 坐标 左下角 Y 坐标 右上角 X 坐标 右上角 Y 坐标 测量日期 测图方法 测量员 检查员 制图员 检查员 3)、高程点属性入库 连接数据库,运行 mdl load 8311_DelLink 删除高程点原属性链接,运行mdlload 8311_findtxt,自动高程点附近的高程注记,自动转成属性入库。 4)、图幅中心点生成 删除原工作底图的图幅中心点,重新生成新的 1:5000 地形图图幅中心点,并填写各类属性项目。 15 5)、入库属性检查、修改 连接数据库,运行 mdl load attcheck,程序读取每个属性点数据库记录,生成粉红色文本注记,可与图面注记进行比较检查。 队级检查后,交作业员修改。 6)、建立数据索引 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入库完成后,由信息中心系统部建立入库数据数据索引,所有数据入库工作完成。 七、各要素的编绘 测量控制点 测量控制点是测制地形图的主要依据,在图上要精确表示。 三角点、小三角点、一、二、三级等级导线点(当图面上导线点过于密集时,三级导线点可适当选取)以及相应的 GPS 点均应全部选取,四等以上水准点全部选取 ;位于居民地内的测量控制点,如影响居民地的清晰时,可以只注点名或将高程和点名同时省略。 独立地物及工矿建筑 1) 独立地物是地面上形体结构自成一体的地物,是判断方向确定位置的重要标志。 凡是图中重要的独立地物均应精确表示,有名称的须注出名称。 2) 独立地物与居民地、水系、道路等地物相重时,可间断居民地、水系、道路边线,将独立地物符号完整表示出( carto 数据中才做处理)。 3) 工矿建筑、公共设施能依比例表示的须依比例表示,不能依比例表示的以独立地物符号表示。 居民地 居民地是地形图上重要的地 物要素,在图上要准确绘出外轮廓的平面位置,正确显示各种类型居民地的特点,如通行情况、行政等级、名称等 ,反映出居民地的类型、分 16 布特点以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居民地的编绘包括独立房屋、突出房屋及街区。 1)独立房屋在图上按真方向表示,分为依比例、半依比例和不依比例 3 种。 2)突出房屋指高度与周围房屋有明显区别,并且具有方位作用的房屋,图上只表示依比例尺的,其外轮廓用 的线划绘出。 3) 房屋毗连成片,按一定街道形成排列的居住区称为街区。 街区的外轮廓在能显示其特征的前提下,凹凸部分在图上小于 1mm 的可综合表示。 综合街区时,应注意保持街区的总体结构特征,房屋建筑密度对比及街区单元(指图上被街道分割的街区块)大小对比,并正确显示街区内部的通行情况。 4) 街区内部可进行较大的综合。 房屋间距在图上大于 可分开表示。 次要街巷也可进行适当取舍。 街区里的空地在图上大于 69 平方毫米才表示。 街区边缘的房屋不得并入街区,应适当取舍。 5) 街区内的街道按其通行条件分为主次两级。 主要街道用 宽度表示,次要街道用 宽度表示(图上宽度小于 的按 街道表示,在 间的按 街道表示,大于 的依比例表示)。 若街区内的街道宽度均小于图上 时,也要表示出主要街道并用 的街道表示。 当街区中的街道线与房屋轮廓线或垣栅间距在图上小于 时,街道线省略。 大中城市的主要街道加注名称。 6) 房屋符号内的晕线与南图廓成 45 度角绘出,当房屋轮廓线与南图廓成 45 度角时,晕线方向适当偏转,避免晕线与屋边线平行。 晕线的间隔为 ,但每一间房屋内不得少于两条晕线。 7)散列式居民地、分散式居民地以及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