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内容摘要:
列强对世界瓜分 列强对世界瓜分 结合漫画 《 塞希尔 罗得斯 》 ,阅读课文 《 1914年的非洲 》 地图。 思考: (1)你能从图中看出最显著的“瓜分”特征吗。 (2)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3)欧洲殖民者在非洲最早的殖民活动是什么。 (4)为何在 19世纪最后 30年,欧洲列强能够争夺最后一块 大陆 —— 非洲呈现白热化。 (5)从地理因素上,欧洲列强从沿海深入非洲内陆的有利 条件是什么。 (6)从图中能否看出非洲使用最广的是欧洲那一国语言。 (7)哪一国家国名来自于一个狂热的英国殖民者。 为何说 他是“狂热的”。 英德矛盾: 英法矛盾: 法占西非 阿尔及利亚 突尼斯 塞内加尔 葡占几内亚 利比亚 南非 开普敦 西南非洲 大西洋 利比里亚 阿比西尼亚 (埃塞俄比亚) 独立国家 英国殖民地 法国殖民地 德国殖民地 比利时殖民地 意大利殖民地 葡萄牙殖民地 西班牙殖民地 比占刚果 地中海 德占东非 列强对世界瓜分 列强对世界瓜分 19世纪中期起列强对华侵略的特点是什么 ?列强对华政治奴役的方式有哪几种。 从殖民统治形式上,近代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资本输出和全球扩张 殖民体系的形成 材料三:资产阶级依仗着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依靠着极其方便的交通工具,把所有的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拉进文明社会 …… 总而言之,它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一个世界。 —— 马克思、恩格斯 殖民体系的形成 资本输出和全球扩张 时间: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殖民体系的形成 殖民体系的形成 阅读课文中 《 1914年六大殖民列强拥有殖民地土地和人口 》 表,从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殖民体系的形成 资本输出和全球扩张 时间: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殖民体系的形成 统治形式: 殖民地:完全丧失独立性 半殖民。第19课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相关推荐
分论点 2: 然而新生产方式带来生机 史实: 这体现在人们去工厂做工,将手工业品销往国外,这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中国走向近代化 结论、升华: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加上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新生产方式取代旧生产方式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传统经济社会结构近代化带来的利才是历史的主题。 SOLO分类层次评价法 : 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
种应力而产生开裂。 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差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 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 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 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 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把板面负筋踩弯等,将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导致板面出现裂缝。 此外
:这是整个 KDD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 运用前面选择的算法,从数据库中提取用户感兴趣的知识,并以一定的方式表示出来(如产生式规则等)是数据挖掘的目的。 :对在数据挖掘步骤中发现的模式(知识)进行解释。 经过用户或机器评估后,可能会发现这些模式中存在冗余或无关的模式,此时应该将其剔除。 如果模式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就需要返回到前面的某些处理步骤中反复提取。 KDD过程(续)
5,275 住戶數目 : 4,100 人口 : 13,500 居民 : 約 8 成來自黃竹坑邨 (重建屋邨 ) 黃竹坑邨 石排灣邨 推動 4 間 非政府機構 結合 3 方 「民、商、官」力量 協助 2 期 遷入石排灣邨的居民 建立 1 個 和諧互助的社區 計劃四步曲 工作重點 (1) – 網絡建立 三層網絡 : 對象為石排灣邨居民 網 庫 網 友 網 主 登記石排灣邨居民的基本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