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管理与控制内容摘要:
先危害分析 (PHA)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FMEA)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HAZOP) ,事件树分析 (ETA) ,故障树分析 (FTA)。 第二章 危险源管理与控制 35 五、重大危险源普查技术 1. 重大危险源普查范围 (1) 贮罐区 (贮罐 ) 重大危险源所指的贮罐区 (贮罐 )是贮存以下表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贮罐区或单个贮罐。 贮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 贮罐区 (贮罐 ) 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贮存 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2) 贮罐区内贮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贮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12211 nnQqQqQq 式中 q1, q2,„, qn—— 分别为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贮存量; Q1, Q2,„, Qn—— 分别为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贮罐区 (贮罐 )普查范围如表 2- 3 所示。 表 2- 3 贮罐区 (贮罐 ) 临界量表 类别 物质特性 临界量 /m3 典型物质举例 可燃液体 闪点 28℃ 1000 汽油、原油、液化石油气、乙烯等 28℃ 闪点 60℃ 2020 喷气燃料、灯用煤油等 闪点 60℃ 5000 柴油、重油、润滑油等 气体 可燃气体 1000 煤气、天然气等 助燃气体 2020 氧气等 毒性物质 1000 液氯等 (2) 库区 (库 ) 重大危险源所指的库区 (库 )是储存以下表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 贮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 库区 (库 ) 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2) 库区 (库 ) 内贮存有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 ,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12211 nnQqQqQq 式中 q1, q2,„, qn—— 分别为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1, Q2,„, Qn—— 分别为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36 安全工程基础 1) 火炸药、弹药库区 (库 ) 火炸药、弹药库区 (库 ) 普查范围如表 2- 4 所示。 表 2- 4 火炸药、弹药库区 (库 ) 临界量表 类别 临界量 /kg 典型物质举例 起爆药 5000 叠氮化铅、雷汞等 猛炸药 20200 硝化甘油、苦味酸、泰安、梯恩梯、黑索今、各种混合炸药等 火药及烟火药 30000 单基发射药、双 基发射药、推进剂、烟花爆竹等 2) 毒性物质库区 (库 ) 毒性物质类别参照国家标准 GB5044- 85《职业性接触毒性危害程度分级》分类,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如表 2- 5 所示。 表 2- 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 毒性分级 急性 \经口毒性 LD50/mg kg1 急性 \经皮毒性 LD50/mg kg1 急性 \吸入毒性 LD50/mg kg3 极度危害 25 100 200 高度危害 25LD50500 100LD50500 200LD502020 中度危害 500LD505000 500LD502500 25LD5020200 毒性物质库区 (库 )普通范围如表 2- 6 所示。 (3) 生产场所 重大危险源所指的生产场所是生产、使用以下表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质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 表 2- 6 毒性物质临界量表 类别 临界量 /kg 典型物质举例 极度危害 5000 汞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氯乙烯、铬酸盐、重铬酸盐、黄磷、铍及其化合物、对硫磷、羰基镍、八氟异丁烯、氯甲醚、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等 高度危害 20200 三硝基甲苯、铅及其化合物、二硫化碳 、氯、丙烯腈、四氯化碳、甲醛、苯胺、氟化氢、五氯酚及其钠盐、镉及其化合物、敌百虫、氯丙烯、钒及其化合物、澳甲烷、硫酸二甲酯、金属镍、甲苯二异氰酸酯、环氧氯丙烷、砷化氢、敌敌畏、光气、氯丁二烯、氧化碳、硝基苯等 中度危害 30000 苯乙烯、甲醇、硝酸、盐酸、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二甲基甲酸胺、六氟丙烯、苯酚、氮氧化物、硫酸等 贮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 单元内现有的任一种危险物品的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2) 单元内有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贮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 量,满足下面的公式: 第二章 危险源管理与控制 37 12211 nnQqQqQq 式中 q1, q2,„, qn—— 分别为每一种危险物品的现存量; Q1, Q2,„, Qn—— 分别为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毒性物质类别参照国家标准 GB5044— 85《职业性接触毒性危害程度分级》分类,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如表 2- 5 所示。 具有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普查范围如表 2- 7 所示。 表 2- 7 毒性物质临界量表 类别 临界量 /kg 典型物质举例 极度危害 50 汞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氯乙烯、铅酸盐、重铬酸盐、铁及其化合物、对硫磷、 谈基镍、八氟异丁烯、氯甲醚、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等 高度危害 200 三硝基甲苯、铅及其化合物、二硫化碳、氯、丙烯腈、四氯化碳、甲醛、苯胺、氟化氢、五氯酚及其钠盐、镉及其化合物、敌百虫、氯丙烯、钒及其化合物、澳甲烷、硫酸二甲酯、金属谋、甲苯二异氰酸酯、环氧氯丙烷、砷化氢、敌敌畏、光气、氯丁二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等 中度危害 300 苯乙烯、甲醇、硝酸、盐酸、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二甲基甲酸胶、六氟丙烯、苯酚、氮氧化物、硫酸等 (4) 企业危险建 (构 ) 筑物 企业危险建 (构 ) 筑物限于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 动的建 (构 )筑物,如厂房、库房等,已确定为危险建筑物,且建筑面积不小于 1000m2 或者经常有 100 人以上出入的建 (构 ) 筑物。 (5) 压力管道 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应列入普查范围: 1) 输送毒性程度为极毒、高毒或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介质,公称直径为 100mm,工作压力为 的工业管道; 2) 公用管道中的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大于等于 200mm; 3) 公称压力大于等于 ,且公称直径大于等于 400mm 的长输管道。 (6) 锅炉 属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应列入普查范围: 1) 额定蒸汽压力大于等于 ; 2) 额定出口水温大于等于 120℃,且额定功率大于或等于 14MW 的热水锅炉。 (7) 压力容器 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应列入普查范围: 1) 储存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介质的 3 类压力容器; 2) 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 ,几何容积大于或等于 1000m3,贮存介质为可燃气体的压力容器 (含总容积超过 1000m3 的压力容器群 ); 38 安全工程基础 3) 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和液化气体铁路罐车。 2. 重大危险源普查指标体系 重大危险源普查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反映重大危险源的客观状 况以及影响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所反映的信息应能满足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以及快速评价分级的要求。 重大危险源的有关信息,包含下述内容: (1) 重大危险源所在地的基本情况 重大危险源所在地的基本情况包括法人单位名称、单位代码、单位名称、经济类型、占地面积、行业代码、主管机关、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所属委办、隶属关系、主要产品等有关重大危险源所在地基本情况信息的 17 个指标。 (2) 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依据重大危险源分类,分别制定各类重大危险源的普查指标。 1) 贮罐区 (贮罐 ) 贮罐区 (贮罐 ) 包括贮罐区基本情 况和贮罐情况两部分。 贮罐区基本情况包括贮罐区名称、面积、贮罐个数等 9 项指标。 贮罐情况包括: ① 贮罐:包括贮罐形状、形式、贮存物质、最大贮存量等 16 项指标。 ② 进料管道:包括直径、设计压力、实际工作压力等 7 项指标。 ③ 出料管道:包括直径、设计压力、实际工作压力等 7 项指标。 2) 库区 (库 ) 库区 (库 ) 包括库区基本情况、库房情况以及库房间距 3 部分。 库区基本情况包括名称、面积等 4 项指标。 库房情况包括: ① 基本情况:包括名称、形式、结构等 7 项指标。 ② 储存物品:包括名称、状态、最大存储量、包装形 式等 4 项指标。 3) 生产场所 生产场所包括危险单元、危险物质以及单元间距 3 部分。 危险单元包括名称、面积、正常当班人数等 4 项指标。 危险物质包括名称、工艺过程中的物质量、存储的物质量、废弃物量等 4 项指标。 4) 企业危险建 (构 ) 筑物 企业危险建 (构 ) 筑物包括企业危险建 (构 ) 筑物概况和安全状况两部分: ① 企业危险建 (构 ) 筑物概况:包括名称、用途、面积、高度等 16 个指标。 ② 安全状况:包括与建筑物安全状况相关的 11 个指标。 5) 压力管道 压力管道包括压力管道概况、调压站 (箱 ) 概况和安全状况 3 部 分: ① 压力管道概况:包括名称、编号、类别、输送介质等 23 个指标。 第二章 危险源管理与控制 39 ② 调压站 (箱 ) 概况:包括名称、类别、位置、数量等 14 个指标。 ③ 安全状况:包括与压力管道安全状况相关的 29 个指标。 6) 锅炉 锅炉包括设备概况、移装记录、事故记录和检修、改造记录 4 部分: ① 设备概况:包括型号、名称、编号、介质出口温度等 13 个指标。 ② 移装记录:包括日期、验收报告摘要、经办人等 3 个指标。 ③ 事故记录:包括日期、事故原因及损坏情况摘要、经办人等 3 个指标。 ④ 检修、改造记录:包括日期、检修、改造内容摘要、经办人 和定期检验日期等 4 个指标。 7) 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包括名称、编号、容积、介质、安全状况等级等 32 个指标。 (3) 重大危险源周围环境的基本情况 重大危险源周围环境的基本情况包括危险源周边环境情况和周边情况对危险源的影响两个大项,主要考虑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周边环境中危险因素对危险源的影响。 1) 危险源周边环境情况 危险源周边环境情况包括可能灾害形式、最大危险区域面积和周边地区情况。 周边地区情况主要考虑住宅区、生产单位、机关团体、公共场所、交通要道以及其他。 主要指标是数量、单位名称、人数 和与危险最近距离。 2) 周边情况对危险源的影响 主要考虑的危险因素是:火源、输配电装置及其它。 (4) 其他信息 其他信息包括单位负责人、填报部门负责人、填报人、填报日期、联系电话等 5 个指标。 第三节 危险性评价 一、危险评价概述 1. 危险评价的目的 危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危险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系统地从计划、设计、制造、运行等过程中考虑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问题,找出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 相应的安全措施。 (2) 对潜在事故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建立使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 (3) 评价设备、设施或系统的设计是否使收益与危险达到最合理的平衡。 当危险过高时必须更改设计,当达不到规定的可接受危险水平而又无法改进设计时,则只好放弃这种设计 40 安全工程基础 方案。 (4) 在设备、设施或系统进行试验或使用之前,对潜在的危险进行评价,以便考核已判定的危险事件是否消除或控制在规定的可接受水平,并为所提出的消除危险或将危险减少到可接受水平的措施所需费用和时间提供决策支持。 (5) 评价设备、设施或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实现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 2. 危险评价的内容 危险评价可在系统计划、设计、制造、运行的任一阶段进行。 危险评价的内容相当丰富,评价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具体的评价内容和指标也不相同。 按照系统工程的观点,导致事故的基本原因可分为二类,一是由于不安全的状态所引起的,二是由于不安全的行为所引起的。 危险评价必须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对“人、机、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上,危险评价可分为: (1) 新建、扩建、改建系统以及新工艺的预先评价 主要目的是在新项目建设之前,预先辨识、分析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针对主要危险提出预防或减少危险的措施,制定改进方案,使系统危险性在项目设计阶段就得以消除或控制。 如我国《建设项目 (工程 )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劳动部令 [1996]第 3 号 ) 要求,对有关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 (工程。危险源管理与控制
相关推荐
焊条由于脱氧性能好,能有效除焊缝中的硫,合金元素烧损少,焊缝金属合金化效果好,焊缝力学性能和抗裂性均较好,但当焊件和焊条存在水分时, 焊缝中容易出现氢气孔。 4 按特殊性能分类。 焊条的选用原则 电弧焊时,通常应根据组成焊接结构钢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焊接性和工作环境等要求,以及焊接结构的形状、受力情况和焊接设备类型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决定选用哪种焊条。 1 焊接材料的机械性能、化学成分
X 形坡口(内浅外深),可减少内壁的工作量。 焊剂: HJ431 焊接滚轮架 焊丝:H10Mn2 24 5 正 1100 38~ 40 24 5 反 800 36~ 38 28 30 5 正 1000~ 1100 38~ 40 18 5 反 900~ 1000 36~ 38 20 更改号 号: 编制 校对 批准 签名:。 1035040734 提供论文 表 2:焊接工艺卡片 二 ____ 工厂
建单位应根据现场人员可能受到的伤害情况在现场设立医务所,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护 药品及器具, 并加强人员的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对于受伤 20 人员应视其情况及时送地方医疗机构或通知急救中心进行现场救护处理。 治安保障 各参建单位及 建设单位 治安保卫 管理 部门和 参建单位 现场 治安保卫 是现场治安保卫的主 体 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根据事件的情况,在工程应急领导小组和 应急
升高,会引起副反应,硝酸大量分解,硝基酚类副产物增加,这些酚类副产物是造成硝基苯生产发生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同时,硝化反应是非均相反应,反应是在酸层及酸层和有机层的交界面处发生,硝化速度由相间传质和化学动力学所控制,借助强力搅拌,非均相间保持最大界面,强化传质,才能保持反应平稳进行。 所以,必须要控制反 应温度适度、搅拌效果良好,才能保证硝基苯生产的安全操作。
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审定安全生产规划和计划,确定安全生产目标值,按国家规定保证所需的经费,有计划地解决重大隐患和职业危害,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主持召开企业定期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本企业安全生产 工作,相应作出决策,组织实施。 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方面的重大问题。 批准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规程标准,审定本企业安全生产表扬和奖惩方案。 按权限组织本企业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