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产及建设工程应急救援预案内容摘要:
矿建 2020 年度重大事故 应急救援 专项预案 一、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专项预案 二、矿井火灾事故专项预案 三、矿井水灾事故专项预案 四、矿井提升运输事故专项预案 五、矿井电气系统事故专项预案 28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专项预案 1 应急分析 矿井瓦斯 (煤尘 )爆炸事故和危害分析 ⑪ 矿井瓦斯 (煤尘 )爆炸事故分类 矿井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纯瓦斯爆炸;二是纯煤尘爆炸;三是瓦斯、煤尘混合爆炸。 在瓦斯煤尘混合爆炸中,又 可分为;①瓦斯爆炸引起的煤尘爆炸;②瓦斯煤尘同时爆炸;③煤尘燃烧爆炸的火焰波及到瓦斯积聚地点引起的瓦斯爆炸。 沉积的煤尘是引起爆炸的最大隐患,几乎所有煤尘爆炸事故都有积尘参与,并使爆炸连续发生,由局部扩展为区域性的重大灾害。 井下能引燃煤尘的高温火源主要为:爆破时出现的火焰、电气火花、电弧、静电放电、冲击火花、摩擦高温、井下火灾和瓦斯爆炸。 ⑫ 根据瓦斯 (煤尘 )爆炸的特点和波及范围,主要有下列危害: ① 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和冲击波对现场人员造成伤害,造成人员受伤或死亡。 ② 爆炸形成的冲击波对巷道支护及井 下设备造成破坏,有可能导致巷道或工作面顶板坍塌,造成现场人员伤亡并影响救援工作。 ③ 爆炸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对人员造成伤害,造成人员中毒或死亡。 ④ 煤尘爆炸具有很高的冲击波速,能将巷道中落尘扬起,甚至使煤体破碎形成新的煤尘,导致新的爆炸,有时可如此反复多次,形成连续爆炸,且爆炸导致火灾发生,扩大灾害的影响范围和破坏程度。 资源分析 项目部根据施工特点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组织机构,成 29 立职能小组及应急分队,储备相应救灾物资。 调度通讯 矿井上、下通讯采取载波电话 ,项目部装备有传真机、移动 手机、宽带网等通讯工具,实现了传真和网络通讯,确保施工点内、外通讯联络方便快捷。 2 应急准备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以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为主(处综合预案),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协助完成相应职责。 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附:项目部救灾小组成员联系电话表 应急救援规章制度 在处综合预案规定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项目部根据施工特点,制定并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 应急资源配备 ( 1)根据施工特点及潜在事故性质和后果分析,制定相应事故应急救援预 案,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及应急小组。 ( 2)项目部配置、储备应急救援机械设备、设施、监测仪器、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 提供上述资源平面位置图及上述设备设施的检查、维护与更新计划,建立资源管理责任机构及应急资源相关管理办法。 教育、训练与演习 按处综合预案的要求由各项目部组织对应急救援所有相关人员进行 30 预案宣传、学习、培训教育与演习,做好计划、培训、演习效果评估等记录。 互助协议 项目部与矿方签订《安全协议》,协议中应有矿山救援和医疗救护的内容。 3 预防与预警 危险源监 控 监控方式 : ( 1)瓦斯检查工巡回检查和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日常监控; ( 2)井下作业人员便携式瓦斯报警仪,在规定的地点悬挂便携式瓦斯报警仪进行监控; ( 3)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监控; ( 4)按规定对井下作业场所进行煤尘浓度测定。 预防矿井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措施: ( 1)完善矿井通风系统 、优化通风网络。 保证供风稳定、连续 ,保持足够风量。 ( 2)避免工作地点的风流处于通风网络的角联分支中。 ( 3)做好通风设施管理、使用和维护工作。 ( 4)巷道贯通必须严格按制定的专项安 全技术措施执行,严防风流短路或风量不足引起瓦斯积聚。 ( 5)局扇必须指定专人管理,保证正常运转;井下局部通风必须做到“三专两闭锁”,“双风机”、“双电源”必须做到自动切换。 ( 6)严格执行瓦斯抽、排的管理规定。 特别是因主要通风机停运转 31 或其它原因造成掘进工作面及其它地点瓦斯超限,排放时必须严格执行瓦斯排放分级制度,按要求进行排放。 ( 7)加强井下爆破器材管理,严格执行井下爆破管理制度。 井下爆破作业必须坚持“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 8)加强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树立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防范 意识,掌握现场避险和应急措施等。 预警行动 ( 1)树立超前防范意识,及时处理积聚的瓦斯; ( 2)出现通风、瓦斯涌出异常或瓦斯报警仪发出报警信号时,必须撤出人员,采取专门措施进行处理,防止发生瓦斯事故; ( 3)符合本预案启动条件时(详见综合预案),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立即发出启动本预案的指令并通知有关成员单位做好应急准备。 4 应急救援(响应) 事故报告程序 事故发生后,第一个发现事故的人必须立即在安全的情况下,迅速通过最快的传递方式向项目部调度室汇报,并有责任利用各种 可能的方式:如:呼喊、打信号、电话、敲击有声物等向尽可能多的人传递危险消息,并根据事故性质、避灾知识、规程要求、现场情况选择正确地逃生路线。 调度室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准确地向报警人员询问事故现场重要信息,并立即按综合预案规定的顺序通知有关人员。 先期处置:项目部主要负责人接报后,应迅速确认并立即启动项目部 32 事故应急预案,实施相应的救援工作,并采取防止事故继续扩大的措施。 应急情况下的信息必须立即上报,传递到应急救援领导机构负责人。 信息传递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发生事故单 位的名称、地址; ②事故的具体时间、地点、概况、事故的严重程度、遇险人员情况; ③现场负责人姓名、指挥系统; ④报告人姓名、电话号码。 见避灾路线。 指挥与控制 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响应级别为二级及二级以上时。 执行处综合预案中相关内容。 应急响应级别确认后,由公司应急救援总指挥下达启动事故应急救援指令,通知指挥部成员到位,成立现场指挥部,确保信息与通讯网络高效畅通,调配所需要的应急资源赶赴灾区实施救援。 同时上 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联系协议救援单位进行现场施救。 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及其机构,在总指挥的指挥下,各司其职,保证救援过程的顺利实施。 33 现场应急指挥部负责调动本单位救援队伍和物资,必要时向所在地救援机构和地方政府求助。 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处范围内的资源调配。 应急避险 事故发生项目部有效的实施先期处置,组织人员撤离,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专业装备,佩带安全防护用品,落实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快速、安全地实施应急避险和救援工作。 扩大应急 当事故超出项目部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由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决定并及时报请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现场救灾指挥程序 ( 1)在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发生后,要立即成立以项目部经理为总指挥的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部设在调度室。 指挥部成立后首先听取当班值班领导的灾情汇报以及已经下达的命令汇报。 继续组织撤人、停电、保证主要通风机、提升机的正常运转。 ( 2)通知有关区队准确统计当班井下人数及其姓名,统计已上井人员人数及姓名,以便正确分析灾区人数及其分布,通知有关单位准备救灾材料和医院准备急 救伤员。 ( 3)由总指挥指定一名副总指挥负责签发入井许可证,并通知和井口,无许可证一律不许入井。 ( 4)指定具有救护知识的领导担任井下救护基地指挥,同时明确基地指挥只起“上传下达” 的作用,不得自行发布命令以免形成多头指挥;落实井下救护基地所需的通讯设备、救灾器材等,选定安全岗哨位置及其 34 人员,明确其任务。 ( 5)命令救护队进入灾区引导人员撤退,将伤员救到井下救护基地进行现场急救后送到地面,如有人员在灾区受困时,一方面要设法与受困人员联系.稳定其情绪,另一方面要立即报告抢险指挥部采取措施进行特别救护。 ( 6) 指挥部根据井下汇报情况,责成副总指挥将抢险人员分成二线、三线力量,当抢险力量不足时及时请求外援,千方百计完成撤人抢险任务。 如果灾情出现反复,要下决心投入二线、三线力量,但要采取措施保护抢险人员,避免伤亡扩大。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处理措施 处理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主要任务:一是首先组织救护队侦察灾区情况,抢救遇险人员;二是如果爆炸引起火灾,要及时扑灭,防止再次引起爆炸;三是采取最快的措施恢复灾区通风;四是寻找根源,查明引爆原因。 (1)要迅速组织两个救护小队抢救遇险人员。 到达事故现场的 小队应首先侦察爆炸区域的情况,检查 CH CO、 CO2 的含量,按照先抢救活人,后抢救死人、先抢救重伤、后抢救轻伤的原则,积极抢救受困人员。 在抢救受困人员中,要注意遇险人员的姿势和倒向,做好记录。 在抢救中要严禁不佩用呼吸器的人员进入爆炸区域,防止事故扩大。 (2)在组织抢救遇险人员的同时,要组织通风人员向灾区附近运送局部通风设备,准备迅速恢复爆炸区域的通风。 ( 1)井下一旦发生瓦斯(煤尘)燃烧、爆炸事故,发现人员应立即 35 报告项目部调度室,调度室按矿井发生事故召集人员的顺序通知有关领导和单位负 责人并成立应急救援小组。 ( 2)发生事故后,各单位应同心协力,密切配合,迅速组织人员按避灾路线撤离灾区及受威胁区域,积极设法抢救遇险人员,并立即通知和组织矿山救护队探明事故地点、范围、原因和气体成份,发现火源要立即扑灭,切断灾区电源,防止二次爆炸。 ( 3)根据灾区地点、波及范围、受灾人员情况,制定救灾方案,按方案进行有计划的救灾工作。 ( 4)发生爆炸事故后,通风设施、巷道将受到破坏,通风系统可能发生变化,通风部门要及时检查,并进行相应调整,使产生的有害气体尽快进入回风巷,缩小受灾范围。 ( 5)救灾的重点是抢 救遇险人员,防止事故扩大。 ①抢救遇险人员的同时,如果爆炸没有引起火灾,则迅速对巷道进行通风,为增加爆炸区的风量,可隔绝某些巷道的回风。 ②要迅速地接近遇险人员,积极抢救。 ③组织矿山救护队,探明事故地点、范围、原因及气体成份,如果残留火源时,必须全部扑灭,以免发生连续爆炸。 ④迅速修复通风设施,以利正常通风。 ( 6)避灾时,按规定路线撤离。 要求:相关项目部应当在此措施基础上,主动与矿方建立密切联系,并执行矿方的相关措施。 5 现场恢复 执行处综合预案中相关内容。 36 6 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执行处综合预 案中相关内容。 矿井火灾事故专项预案 1 矿井火灾事故和危害分析 矿井火灾事故类型分析 矿井火灾一般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 可能导致矿井内因火灾事故的原因有:煤炭自燃。 在矿建施工中,发生煤炭自燃事故的可能性较小,煤炭自燃事故不是矿井火灾防范的重点。 可能导致矿井外因火灾事故的原因有:①存在明火,如井下吸烟、电气焊作业等引燃可燃物而导致火灾;②掘进电气设备、胶带输送机等设备性能不良、管理不善引起电火花而导致火灾;③违规进行爆破作业导致火灾;④瓦斯(煤尘)爆炸导致火灾;⑤机械磨擦发热引燃 可燃物而导致火灾。 在矿建施工中,发生上述外因火灾事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上述外因火灾事故是矿井火灾防范的重点。 火灾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矿井火灾事故将直接威胁生产及职工生命安全,主要有下列危害 : ( 1)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醛类等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伤亡; ( 2)烧毁大量生产设备、物资和煤炭资源等,造成财产损失。 37 ( 3)矿井火灾使沉积的煤尘重新悬浮,提供了瓦斯、煤尘爆炸的引火源,火的干馏作用使可燃物(煤炭、木材等)放出氢气、甲烷和其它多种碳氢化合物等爆炸性气体,从而引发瓦斯、煤尘爆 炸事故。 资源分析 公司机电供应部储备相应救灾物资。 项目部根据各自施工特点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列储备物资明细表),建立应急组织机构,成立职能小组及应急分队,储备相应救灾物资。 调度通讯 矿井上、下通讯采取载波电话 ,项目部装备有传真机、移动手机、宽带网等通讯工具,实现了传真和网络通讯,确保施工点内、外通讯联络方便快捷。 2 应急准备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以公司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为主(公司综合预案),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协助完成相应职责。 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 ,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联系电话表见公司综合预案 应急救援规章制度 在公司综合预案规定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项目部根据施工特点,制定并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 应急资源配备 (1)项目部根据施工特点及潜在事故性质和后果分析,制定相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及应急分队。 项目部配置、储备应急救 38 援机械设备、设施、监测仪器、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 提供上述资源平面位置图及上述设备设施的检查、维。矿山生产及建设工程应急救援预案
相关推荐
要求 ,就国内目前制造酸泵的材料而言 ,尚不能满足要求。 而且投资费用较高。 2. 流程二与流程三相似 ,设备数量相近 ,但与流程三相比 ,由于吸收塔的循环酸温较高 ,因此酸循环槽中酸温度较高 ,对循环酸泵和酸冷却器的耐腐蚀性能贵州大学毕业论文 (设计 ) 第 15 页 要求高,同样的。 国内目前制造酸泵的材料而言 ,也不能满足要求;又由于流程二的串酸量大 ,串酸管线多 ,因此酸泵的扬量大
、车间安全人员在各级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车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协助车间主任贯彻上级安全生产的指示和规定,并检查督促执行;完善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负责或参与制订车间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组 织开展日常及 综合、专项检查整改工作。 三、负责编制车间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隐患整改方案,并负责及时上报和检查落实。 四、做好职工的安全思想、安全技术教育与考核工作
hx高度的 xx′平面上的保护半径, m; hr 为滚球半径, m; hx 为被保护物的高度 , m。 h> hr 时,在避雷针上取高度 hr 的一点代替单支避雷针针尖作为圆心。 其余作法同上。 直击雷防护 检测 建在城市市区的基站遵照三类建筑物的直击防护标准,建在旷野或高山上的基站,按二类防雷建筑物直击雷防护标准。 根据通信基站的特点,初 步 对通信基站的直击雷防护提出以下要求: 根据
方案》让甲方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并签订《安全 文明 协议 书 》后才能进入生产区域开展工作。 乙方有义务保障灰、渣等物品运输道路 安全与通畅,若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由乙方自行解决,运灰道路纠纷由乙方负责处理。 运输、装卸车辆及人员由乙方自行安排, 所有运输车辆必须符合交通运管相关规定,并服从甲方的生产调度。 粉煤灰运输过程中,必须是密闭式罐车,以防止环境污染;其余运输车辆应按照灰 、
一、适用范围:《设备安装工程》适用于机械设备安装、静置设备制作及安装、工业炉(加热炉) 安装 、工业炉窑砌筑、燃气轮机安装等工程。 二、编制依据: (一)定额依据: 1.《石油建设安装工程预算定额》(中油计字 〔 2020〕第 106 号): 第一册《油(气)处理设备安装 工程》。 2.《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第一册《机械设备安装工程》( GYD 2012020);
cpi —— 设备上 i部件比热容, kJ/(kg℃ ); T1 —— 设备各部件初温,℃; T2 —— 设备各部件终温,℃。 4. 设备向四周散失的的热量( Q6)的计算 Q6=Σ Aat(TW2T0)t 103 (公式 46) 式中 A —— 设备散热表面积,㎡; at —— 散热表面向四周介质的联合给热系数, W/(㎡℃ ); TW2 —— 器壁向四周散热时的表面温度,℃; T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