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工程师案例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内容摘要:

( 1)现状调查应弄清:农田类型,是否有基本农田,土壤类型及肥力、主要农作物种类及产量,水土流失情况、农业灌溉条件。 ( 2)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将会造成当农田面积的减少,粮食产量的减少,农民生产生活将受到影响。 农田灌溉设施会受到影响,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或水土流失。 特别是占用基本农田将会对当地土地利用造成更明显的影响,须依法 办理审批手续。 说明理由。 该洪泛区是重要湿地,是国家保护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属生态敏感区,不能在其中打井。 应采取定向井等先进工艺抽取洪泛区地下的石油。 ,应采取哪些措施。 ( 1)严格控制用地面积,在小范围内作业。 ( 2)钻井前先将地表土壤层剥离,保存好。 ( 3)在钻井完毕,进入抽采阶段时,除井区外,将表土壤回填恢复耕作。 第三组问题(本人补充):。 对于草地生态系统,应调查草地土壤类型、主要植物种类,优势种,生物量,草 地开发利用现状,演替趋势,主要野生动物。 设置 1平方米的若干样方进行调查。 (本题主要考察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调查内容与方法,通过本题学习,不仅要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调查内容与方法,而且应该举一反三,去了解其他类型生态系统的调查内容与方法。 如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河流或河口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 鸟类种类及数量,主要食物种类、主要栖息地数量及面积、鸟巢特征与分布、湿地生境质量,国家和省保护鸟类及其生理生态特征、候鸟迁徙规律, 项目区的中型河流,现状调查应关注哪些方面 河流自然特征及水文特征(流量、流速、水位等)、水环境功能区划、现状水质、规划水质、水生生物状况,有无重要或需特别保护的水生生物类群、水环境及水生生物保护要求。 调查可布设水质及水生生物监测断面处的情况,进行水质取样监测。 ( 1)固体废物。 主要是废弃泥浆、钻井岩屑,来源于钻井作业。 ( 2)废水。 来源于清洗作业和井下采出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 3)废气。 动力机械燃油废气排放、施工人员日常生活废气。 ( 4)噪声。 钻井作业动力机 械噪声。 在井场附近设置泥浆池(泥浆池应作防渗处理和围堰),完井后做首先考虑能否做进一步的处理后重复利用,不能利用则进行干化处理,覆土后进行生态重建。 第 六 题 煤矿案例 拟建 150 万 t/a 煤矿。 井田面积约 46km2,处于平原农业区。 煤层埋深 380- 450m。 井田范围有大、小村庄 16 个,约 3700 人,区域北部有白水河自西向东流过,地下水埋深为 2- 3m,井田范围内有二级公路由东部通过,长约 ,区内土地大部分为农田,并有少量果园和菜地。 白水河下游距井田边界 3km 处为合庄水库(小型水库,农田用水)。 区内西边界内 200m 有占地 1hm2 的宋朝古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工业场占地将搬迁 2个自然村约 450 人,在井田外新建一个村庄集中安置居民。 工程主要内容有采煤、选煤和储运等。 煤矿预计开采 59年,投产后的矿井最大涌水量为 12216m3/d,水中主要污染物是 SS(煤粉和岩粉)。 污水处理后回用,剩余部分排入白水河。 矸石量约 104t/a,含硫率为 %,属 I 类一般固体废物。 开采期煤矸石堆放场设在距工业场地西南侧约 400m 的空地上,堆场西方约 有 A 村,东方约 有 B 村,东南方约 村,西南方约 有 D村。 本区域年主导风向为 NW风。 第一组问题(原题): 1.按相关标准规定,对矸石场选址有制约作用的村庄有( ) A. A村 B. B 村 C. C 村 D. D村 (回答此题时,应根据题意画图,处于有矸石场下风向的村庄均为其制约村庄) 2.煤矸石堆场大气污染控制因子应有( ABCD ) A.颗粒物 B. NOx C. SO2 D. F E. CO 3. 本项目主要环保目标有( ABCD ) A. 井田范围内村庄 B. 农田 4.生态评价中主要工作包括( ABD ) A. 地表沉陷区范围和沉降浓度预测 响预测 5.在编制环保措施时,优先考虑的措施应该是( AB ) A. 沉陷地带复垦 土地 6.该项目环评中表征井田区自然环境现状的技术图件应有( BCD ) 被分布 图 (此题 A不属于自然环境现状技术图件,行政区划图可粗可细。 有的行政区划图只是将行政区界标明即可,不反映自然环境现状。 ) 7.对两个自然村搬迁的环评中应论证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ABC) 析 8.矿井排出的疏干水可直接作为( B ) A. 选煤厂生产用水 用水 (其实矿井疏干水的利用方式,取决于疏干水的性质,包括其酸碱性、 SS等 主要污染物含量。 但不需考虑,直接可以利用的就是 B) 9.古庙保护可以采用的措施有( BD ) 煤柱支撑 (不可移动文物,不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非特殊情况下,不应搬迁移建、拍照存楼后拆除。 ) 10.深度超过 的沉陷区面积约为 ,该沉陷区合理的恢复和利用措施主要有( D )。 (这个问题争议最大。 因为在全国有关煤矿区,确实存在复垦建田的,也有开辟 成水产养殖区的,但要看沉陷程度及范围。 本题沉陷程度较大, A、 B、 C均 不适合。 复垦建区由于可能存在漏水漏肥问题;开辟养殖水面也存在漏水问题,甚至容易导致矿井透水事故。 2020 年和均有两道这样的选择题(客观题),但之后均为问答题(主观题)。 ) 第二组问题(本人补充): 1, 在本项目的工程分析中,主要应说明哪些内容。 ( 1)工程组成及布局,给出工程布局图。 ( 2)井场、工业场等地面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开采工艺及方式、开采规模;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主要污染物源强,给出主要污染物产污环节图。 ( 3)矿区开采境界, 占地总面积,占用不同类型土地的面积;可能造成的地表沉陷范围、塌陷程度。 ( 4)主要环境影响目标,包括居民区、河流、农田及植被、文物等,以及这些保护目标与工程的位置关系。 2,本项目处于平原农业区,农田保护可考虑采取哪些措施。 地面各项目设施的建设应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尽最大可能避开农田区;施工建设期的各类临时占地选址尽可能避开农田区;确需占用农田的建设应尽保护土壤层,项目建设时先将表层土壤剥离,堆放保存好,用于低产田的改造、或破损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或重建;保护水保设施,防止发生水土流失;保护农田水利设施。 3,针对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区,影响评价时应关注哪些问题。 ( 1)塌陷对居民住宅安全与稳定的影响。 ( 2)采空区及塌陷或煤矸石淋沥影响地下水水质与水量,进而对居民饮水的影响,包括水量的减少和水质的污染; ( 3)由于堆放煤矸石自燃或爆炸而影响居民的安全、污染居住区环境空气质量; ( 4)作业场或工业场地布置不合理而导致居民区噪声的污染。 4,为尽可能减免对村庄的不利影响,可考虑采取哪些措施。 ( 1)对开采境界内的居民实施搬迁; ( 2)对于处在开采边界处的居民区,可先划为禁采区。 ( 3)设置维护带煤柱和防水煤柱。 ( 4)铺设供水管线,提供自来水。 ( 5)井场、工业场地、运输道路等远离居民区布设。 ( 6)距离居民区较近并可能造成空气与噪声污染的,可采取洒水抑尘、控制车辆通行时间,井场、工业场地采用低噪声设备或采取隔声等措施。 5,本工程进行公众参与调查时,可采取哪些方式。 应该告诉公众哪些内容。 ( 1)张贴公告、发放调查表、走访可能受到影响的民众、相关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网上公示、召开讨论会、座谈会或听证会、发布简版。 ( 2)公布工程建设方面的信息,包括开采境界、规模、开采工艺及方式、开采年限、相关建筑及运输道路等 工程建设内容;公布各类环境污染因素,污染源类型、主要污染物及源强,影响的范围;生态影响范围、方式、程度;可能造成的地表塌陷范围及危害,或其它地质灾害;针对环境影响采取的相应措施及预期达到的效果。 (结合“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及相关导则来解答本题。 注意国家有关公众参与的最新要求。 ) 第三组问题(本人补充): 1,请识别本工程的主要生态影响因素。 地上井场、工业场建设占地,井工开采作业,煤矸石堆放,运输道路建设,移民搬迁与安置。 2,请给出本工程矿井水主要评价因子(不少于 5 个)。 PH、 SS、 COD、细菌、 BOD、 Fe、 Mn、 F、总硬度 3,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以开采作业及矸石堆放为主的生态影响评价;井工开采对地下水影响评价;矸石堆放对景观与环境空气的影响评价;工业场区排水对地表水(白水河)环境的影响评价。 4,本工程的环境保护目标有哪些。 农田、果园及菜地,白水河及合庄水库,村庄,宋朝古庙。 5,给出通风井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选址要求。 通风井场施工的生态破坏与水土流失,营运期通风机的噪声影响,排出含瓦斯及尘埃的废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通风井场应远离居民区,设置在居民区下风 向。 6,本工程生态影响的 主要途径是什么。 施工期,由于地上井场、工业场地、排风设施、道路及输送系统、掘进矸石未能及时处置而堆入占地对生态的不利影响;生产营运期,由于井下采空塌陷、煤矸石堆放对生态的不利影响;闭矿期若不能及时对受损生态予以恢复或重建,将会造成生态的退化。 第 七 题 喷漆、涂装车间 第 八 题 火电厂扩建 环评案例真题及答案 第一题 公路 案例 拟建 210km 双向 4 车道高速,使城 A 与现有高速路相连,沿线有低山丘陵、山岭重丘区、山间盆地、河流。 设计车速 100km/h,路基宽 26m,平均高 ;跨 越 X、 Y、 Z3 河建 3 座大桥;山岭重丘区凿 6 条隧道总长 5km;公路在出城 A后沿 X河左岸逆流敷设路段长 20km, X河为城 A饮用水源,公路通过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和重点预防区分别为 1 50km。 土石方 1900 万 m3,设取土场 26 处,弃渣场 36 处。 征地 1540 hm2,其中耕地 724 hm2,林地 690hm2,其它 126 hm2。 评价范围内有二级保护植物,跨越少许的大型桥梁与下游某县城地块 15km。 该河流为县城主要水源。 评价范围内有村庄、学校 8 处敏感点,其中 1 处中学处于公路东侧。 临路两栋平房敏感点 距公路中心线约 90m。 第一组问题(原题):。 ( 1)应给出此二级植物的名称(含拉丁名)、分布格局、生境条件(海拔高度、土壤); ( 2)调查样方设置,包括样方设置点土壤、坡度、朝向等自然环境特征,样方的地理坐标、样方数量等; ( 3)调查植物盖度、频率、植株高度、在群落中的成层与排序情况、覆盖率、密度、单位面积生物量、优势度等指标; ( 4)给出植物分布及覆盖度图、生物量图。 (当然一级保护植物也需要做以上调查。 植物调查关注样方,样方如何设置。 调查哪些内容或样方调查表包 括哪些内容。 需要清楚。 )。 根据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流失量计算的需要,应给出地形、坡度、坡长、降雨、风力、植被覆盖率、土壤、既有水保设施等基本情况,通过调查与计算给出土壤侵蚀类型、原因(风力、水力、重力等)、侵蚀模数、侵蚀强度、土壤流失量、工程可能损失的水保设施量。 (水土流失的考点,一是水土流失调查内容,二是调查形成的成果,还有预测、计算结果。 )。 选线方案分析应主要针对占地、植被损失、施工期水土流失、地 表水、声环境、环境空气等方面影响的比较,对经过敏感区域时,还需从规划相容性、土地利用、噪声影响、投资等方面进行比选,并提出绕避敏感区域的替代方案。 尽可能量化比选。 根据题意,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监测,其中靠近公路最近的、教室窗户面向拟建公路的学校必须进行监测。 ( 1)应在学校教室四周距离教室大于 1m 处设置至少 4 个监测点,根据教室布局及走向,可在教室窗前增加监测点。 ( 2)若教室周边有其他噪声源,需噪声源边界外 1m 处对其排放噪声进行监测。 ( 3)监测高度为。 ( 4)测点距离任一反射面距离不小于 1m。 (回答本题时要注意不要与竣工验收监测弄混了。 本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而非竣工验收监测。 答此题时,画出一个监测布点图更好。 此外,在学习此题时,应认真学习国家颁布的 GB30962020《声环境质量标准》、GB123482020《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223372020《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运输危险品车辆在跨河桥梁处( X、 Y、 Z 河)发生事故,化学品泄漏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风险。 特别是 X 河为饮用 水源,在跨越 X 河及伴行 X 河段风险影响更明显,须采取工程措施和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风险应急预案。 (这道题与公路案例其中一题其本相似,只不过是提问的方式不同。 本题应结合题干提到的河流来答,必须指出 X 河的风险问题。 随后的又考了相似的内容。 ) 第二组问题(本人补充):。 ( 1)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