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精品内容摘要:

300mm;主楞采用 100179。 100mm 方木,间距根据立杆间距设置。 梁 模板安装构造要求: 梁板模板钢管立柱顶部不得单独利用横杆和扣件传力,梁板支撑应以梁为中心对称布置立杆,梁宽度范围内顶托应与梁两侧板立杆同时施工,不得采用后补的施工方法。 层高 、截面尺寸 350mm179。 800mm 大堂 三层梁(两侧板厚为 120mm):支撑体系搭设高度取 , 梁底共设置 2 根承重立杆 , 立杆横距为 ,纵距 (沿 跨度方向 )为。 层高 、截面尺 寸 300mm179。 800mm 大堂 三层梁(两侧板厚为 120mm):支撑体系搭设高度取 , 梁两侧设置 2根支撑立杆,梁底中间设置 1 根承重立杆 , 立杆横距为 ,纵距 (沿 跨度方向 )为。 截面尺寸 300mm179。 700mm、 300mm179。 600mm、200mm179。 550mm 大堂三层梁模板支撑架参照执行。 梁两侧的 2 根支撑立杆与附加水平杆扣接处应设置双扣件。 层高 、截面尺寸为 750mm179。 1200mmB 区四层梁(侧边板厚为 100mm):支撑体系搭设高度取 , 梁底共设置 2根承重立杆 , 立杆横距为 ,纵距 (沿 跨度方向 )为。 层高 、截面尺寸为 600mm179。 1400mm 会议室屋面梁(两侧板厚为 110mm):支撑体系搭设高度取 , 梁底共设置 2 根承重立杆 , 立杆横距为 ,纵距 (沿 跨 15 度方向 )为。 层高 、截面尺寸为 300mm179。 900mm 会议室屋面梁模板支撑架参照 截面尺寸350mm179。 800mm 大堂 三层梁模板支撑架做法。 层高 、截面尺寸为 300mm179。 800mm、 300mm179。 700mm、 300mm179。 500mm 会议室屋面梁模板支撑架参照 截面尺寸 300mm179。 800mm 大堂 三层梁模 板支撑架做法。 具体详见设计计算书。 立杆下设置通长木垫板和底座, 在立杆底部距地面 200mm 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水平拉杆步距 ,扫地杆、水平拉杆每跨每步纵横设置。 为及时拆除侧模,各模板之间的关系为:顶板模板压梁侧模,梁侧模夹梁底模。 梁底、梁侧模板采用 1830179。 915179。 18mm 九合板。 梁底次楞采用 50179。 100mm 方木,梁底次楞间距 300mm;主楞采用 100179。 100mm 方木,间距根据立杆横距设置。 梁侧次楞采用 50179。 100mm 方木,间距 300mm。 截面尺寸 350mm179。 800mm 对拉螺栓布置 1 道,在断面竖向间距 340mm, 梁侧次楞间距 300mm, 断面跨度方向水平间距 1200mm,直径 12mm。 截面尺寸 750mm179。 1200mm 对拉螺栓布置 1道,在断面竖向间距 550mm, 梁侧次楞间距 250mm, 断面跨度方向水平间距 500mm,直径 12mm。 截面尺寸 600mm179。 1400mm 对拉螺栓布置 2道,在断面竖向间距 440+400mm, 梁侧次楞间距 300mm, 断面跨度方向水平间距 600mm,直径 12mm。 U 型顶托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 200mm,螺杆外径与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 3mm, 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水平拉杆设置: 板、梁模板支撑架纵横向水平拉杆从下至上按 平均分配步距,顶托底部的立杆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由于 大堂 层高大于 8m,即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纵横向水平拉杆。 剪刀撑等杆件设置要求: ( 1)满堂模板支架立杆,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 10m 左右设由下至上的“格构柱式”竖向连续剪刀撑,其宽度设置为4~ 6m,现场每道剪刀撑按 6 跨立杆间距设置。 ( 2)水平剪刀撑及之字斜撑: 16 大堂区域:板、梁模板支撑架在剪刀撑 部位的顶部、中间、扫地杆处各设置 1道水平剪刀撑(共 3 道水平剪刀撑);并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2组之字斜撑。 三层及会议室区域: 板、梁模板支撑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各设置 1道水平剪刀撑(共 2道水平剪刀撑)。 ( 3)大跨度、超重梁模板支撑架构造加强措施: 层高 、截面尺寸为 600mm179。 1400mm 会议室屋面梁底模板支撑架两侧沿梁长方向增设竖向剪刀撑,加强侧向稳定措施。 ( 4)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剪刀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宜在 45176。 60176。 ,现场控制在 50176。 ( 5)剪刀撑应 采用搭接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500mm,用两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 100mm 处进行固定,主要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水平拉杆或立杆上。 剪刀撑斜杆与立杆或水平杆的每个相交处应采用旋转扣件固定。 其它杆件设置要求: ( 1)立杆接长严禁搭接,且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 500mm,各接头中心距最近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 2) 立杆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 1/500H( H 为架体总高度),且最大偏 差应不大于 177。 50mm。 层高 ,实际施工时 立杆垂直度偏差 按不大于 177。 17mm 控制,层高 ,实际施工时 立杆垂直度偏差 按不大于 177。 11mm 控制。 ( 3)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杆件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跨内,不同跨的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最近主节点不宜大于跨距的 1/3。 ( 4)立杆与水平拉杆要用直角扣件扣紧,不能隔步设置或遗漏。 扣件的拧紧扭力矩应控制在 45~ 60N178。 m 之间。 ( 5) 为保证整个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模板支架中间有结构柱 的部位,按竖向间距 3m( 2步架高)与建筑结构柱设置一个钢管抱柱固结点。 17 强调模板支撑架施工注意事项: ( 1)超高、超跨度及大荷载结构的模板支撑架应确保立杆的垂直度,水平拉杆步距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在 ,且每一步距处及 U 型顶托底部的钢管顶端应纵横向各设一道水平拉杆(即在每步、每跨均应双向设置水平拉杆)。 ( 2)板、梁底采用 100mm179。 100mm 方木和 U型顶托向钢管支撑传递竖向施工荷载,强调其 U 型顶托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 大于 200mm, U型顶托螺杆应达到直径φ 35mm。 ( 3)模板支撑架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固结点,应 在有结构柱的部位,按竖向间距 2 步架高与建筑结构柱设置一个钢管抱柱的固结点。 ( 4)模板支撑架搭设前由施工员按规定做好对模板安装及支撑架搭设作业班组的安全技术交底。 模板安装检查验收 对承重杆件(主要为支撑立杆的钢管)的外观抽检数量不得低于搭设用量的30%,发现质量不符合标准、情况严重的,要进行 100%的检验,并随机抽取外观检验不合格的材料(由监理见证取样)送法定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施工过程中 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立柱底部基础应符合要求;垫板应满足设计要求;底座位置应正确,顶托螺杆伸出长度应符合规定;立杆的规格尺寸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等设置应符合规定,固定可靠;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符合要求。 高大模板 支撑系统搭设过程和完毕后,施工单位应采用扭力扳手对扣件螺栓 18 拧紧扭力矩进行检查并形成书面记录,并请监理单位实施旁站监理。 抽样方法应按随机分布原则进行,适当加大受力较大部位的抽检数量。 抽检的数量为扣件数量的10%,不合格率超过抽检数量 10%的应全面检查,直至合 格为止。 对梁底支撑的扣件应进行 100%检查。 扣件式钢管支架的扣件应拧紧,且应抽查扣件螺栓的扭力矩是否符合规定,扣件螺栓的扭力矩应达到。 支撑系统搭设安全完毕,应报请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相关人员及邀请专家组参与专项验收,验收合格并办理专项验收监督通知手续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验收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应认真组织整改。 在浇筑砼前还要对支撑系统复验,确保支撑系统处在安全状态。 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符合规范和本方案设计要求,检查验收内容应包括: 立杆底座、立杆纵横向间距;扫 地杆、水平拉杆设置;水平拉杆步距;剪刀撑设置;顶托螺杆伸出长度;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固结点等。 模板安装质量控制要求: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轴线位置 5mm 底模上表面标高 177。 5mm 截面内部 尺寸 基础 177。 10mm 柱、墙、梁 +4,5mm 层高 /垂直度 小于 5m 6mm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mm 表面平整度 5mm 混凝土浇筑 施工方案 混凝土施工基本要求: ( 1)应 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 ( 2)混凝土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向预拌 商品混凝土厂家、施工管理人员、试验员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交底,起到技术预控的作用。 ( 3)对混凝土小票记录的交底包括:必须记录混凝土的出站时刻、到场时刻、开始浇筑时刻、浇筑完毕时刻,以便分析混凝土罐车路上运输时间、罐车在现场等待 19 时间、浇筑时间、每罐混凝土总耗用时间、发车间歇时间、前车混凝土最长裸露时间等。 ( 4)混凝土试块留置组数:每浇筑 100 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一次,不足 100 m3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5)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后,应检查模板尺寸和预埋件等的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严密情况;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并检查钢筋的垫块是否垫好;办完隐蔽、预检手续。 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木模板洒水湿润。 ( 6)通知混凝土搅拌站运送混凝土,根据浇筑的部位、时间的不同,来确定罐车的台数、发车间隔时间,并合理安排罐车行走路线,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连续浇筑。 ( 7)安全设施、劳动力配备应妥当,并能满足 浇筑速度要求。 ( 8)加强气象预测预报工作,混凝土施工阶段施工员负责联系一周天气情况并转发给有关劳务作业队,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施工 浇筑要求 ( 1)确定混凝土施工浇筑顺序及浇筑方法: 浇筑顺序:梁 混凝土浇筑采用由 跨中向两端对称 扩展的浇筑方式,板混凝土浇筑采用由 中间向两侧对称 扩展的浇筑方式。 浇筑方法: 拟投入 1台 混凝土汽车输送泵结合人工振捣同步进行浇筑。 浇筑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对称浇筑,避免对支撑架体产生水平动向荷载。 在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安排专人监护,特别应加强对支撑系 统的变形监测。 ( 2)混凝土浇筑采用平板振捣器或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 3)混凝土自吊斗口或布料管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 2m。 ( 4)混凝土浇筑应结合结构特点、钢筋疏密情况,对于梁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得大于 400mm。 ( 5)使用插入式振捣棒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 倍 (一般为300400m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 50~10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遇有梁柱 20 节点或钢筋较密时,振捣棒移动间距约为 20cm,同 时用φ 30 振捣棒振捣。 ( 6)浇筑混凝土要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如果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 1个小时,将后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建立交接班制度,下一班人员没接班,上一班人员不能离开岗位。 ( 7)浇筑混凝土时应指派木工、钢筋工负责人员进行值班,随时观察模板、钢筋、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生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结前修正完好。 ( 8)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连续工作,如果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 45分钟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 凝土。 ( 9)振捣时应特别注意钢筋密集处等位置混凝土的浇筑,钢筋过于密集难于下棒时,可采用小直径 30mm 振捣棒;暗梁密集处振捣棒不易振捣,可采用插入附加钢管,振捣棒在钢管内振捣。 ( 10)梁混凝土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每次浇筑厚度不得大于 400mm,由于主构架梁受力情况比较复杂,混凝土施工中不得留下冷缝。 ( 11)砼梁不留垂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