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内容摘要:

二、法律制度 1.《十二铜表法》 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了贵族利益。 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会》 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查士丁尼法典》 对罗马法的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一条线索: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从英国到德国,在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后都建立起以议会的设立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 把握四个重点:一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二是美国 1787年宪法的诞生与联邦政府的建立;三是法兰西共和制的确立;四是德意志统一的完成与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发展。 理解一个重要观点:尽管英、法、美、德各国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相同,但在形式上都建立以议会为核心的代议制度,并且议会的权力在不断发展。 第 8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知识结构: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大宪章》:给王权设定了界限 2.《权利法案》 背景: 1688年 “光荣革命 ” 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 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从人治走向法治)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 1721年,罗伯特 ?沃尔波成为第一任首相 2.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3. 两党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从多数党中选出 三、民主化趋势: 1832年议会改革法,扩大的选举范围,确保资产阶级民主正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第 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美国的新体制) 知识结构: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背景:松散的州际联盟弊端暴露 制定: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 1787年宪法 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发展: 1789年制定出宪法的前 10条修正案 二、联邦制的巩固 1. 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政体为资产阶级总统共和制,但州权主义观念仍很活跃。 2. 内战结束后,美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巩固了联邦的统一。 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 ;。 第 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知识结构: 一、共和国的建立 ① 1789年法国制宪 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② 1791年 9月,制宪议会颁布 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 1792年 9月,国民大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二、政体的曲折发展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路易 ?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1875年 1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共和国,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 第 11课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德意志的统一之路) 知识结构: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意志境内各地经济连成一体 :王朝战争 : 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 :结束割据局面,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三、 “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 1. 一战后,德意志帝国覆灭 2. 1919年 8月,魏玛共和国建立(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3. 20世纪 30年代德国建立起法西 斯专政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从鸦片战争开始。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的加深,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各阶层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中华民族奋起。 五个重点: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