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内容摘要:

主要战场有 :欧洲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等。 (2)性质是 :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3)主要大国有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等 五、问题探究 13.关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请回答以下问题: ( 1)战前和战争爆发初期,为什么这个同盟未能建立。 ( 2) 1942 年,反法西斯同盟得以建立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 3)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之前和之后,对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4)从上述历史过程中,我们得到的历史启示是什么。 13.( 1)首先,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西方国家一味地坚持绥靖政策,尽管法西斯国家公然侵略一些弱小国家,但是只要没有威胁到它们自身的实际利益,它们就采取明哲保身的政策。 其次,英法等国根深蒂固的反苏、反社会主义政策,也使它们没有诚意与苏联进行合作,丧失了曾经出现的合作机会。 另外,法西斯国家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战略,并没有急于进攻实力较强的大国,还利用了不同社会制度国 家之间的矛盾。 再加上美国社会的中立主义居支配地位,使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难以实现有效的合作。 ( 2) 1942 年,随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法西斯的战火烧遍了世界主要国家,包括那些社会制度不同和那些幻想保持中立以避免卷入战争的国家。 法西斯的暴行,使那些遭受侵略和将要遭受侵略的国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联合起来打击法西斯的必要性。 法西斯主义对全人类的威胁,已经超越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法西斯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 打败法西斯、收复失地、解放被奴役的人民成为各国的共同历史任务,这些因素促成了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 3)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前,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基本上处于孤军奋战的状况,先是埃塞俄比亚,后来是中国、西班牙,再后来是波兰,最后甚至轮到了英国。 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力量对比,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无论是在人力或是物力上,都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反法西斯战争从此开始走上了胜利的道路。 ( 4)从上述历史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刻地意识到,对待一切邪恶的力量,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只有加强它们之间的合作,互相信赖,互相支持,才能有效地遏制和击败邪恶势力。 .页眉 . 页脚 . 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 资本 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考点知识表解】 表 92- 4- 1: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阶段 内容 战后的繁荣 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生产水平进一步发展。 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 危机 1974—— 1975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 70 年代后期到 80 年代初,美国经济缓慢回升,但受 到通货膨胀的困扰。 调整 80 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式逐渐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新经济的出现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政府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同时,也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在保持低通胀、低失业率和减少财政赤字的同时,发展速度名列发达国家前列。 表 92- 4- 2: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及欧洲的联合 战后的恢复和发展 在美国个大量援助下, 20 世纪 50 年代初,各 国的工业生产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战前水平。 50—— 70 年代,经济持续繁荣。 欧洲的联合 联合进程 总部 货币 盟歌 主要机构 20 世纪 60 年代,由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欧洲共同体。 1993 年,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简称欧盟。 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欧元 欢乐颂 欧洲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联盟委员会、欧洲法院 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欧盟成 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表 92- 4- 3: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 .页眉 . 页脚 . 崛起 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 朝鲜战争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 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高速发展 50 年代中期以后的近 20 年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在钢铁、汽车、船舶、电器等许多重要生产领域,都名列世界前列。 1964 年,东京成功的举办了 奥运会。 发展减缓 1974 年 —— 1975 年,经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重大打击,发展速度一度减缓。 科技立国带来的新发展 80 年代中期以后,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 引起了亚洲邻国的美洲和不安。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国家是 ( B ) A.日本 B.美国 C.欧盟 D.联邦德国 2.西欧和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战后 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 A ) A. 50~ 60 年代 B. 70~ 80 年代 C. 90 年代 D.现在 3.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 D ) A.高速度、低失业率 B.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C.高速度、低通胀 D.信息化和全球化 4.“马歇尔计划”援助的重点是在 ( D ) A.拉丁美洲 B.东亚 C.北非 D.欧洲 5.欧盟建立后 ( D ) ①欧盟各国将统一使用欧元 ②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③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④和美国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6. 20 世纪末,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 C ) A.日本 B.美国 C.欧盟 D.德国 7. 1984 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大的演讲中指出: “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 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 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 ”根据材料可见,当今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B ) A. 大量进口原料 B.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 美国的经济援助 D. 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8.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最主要是通过 ( A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 B.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美国的经济援助 D.对殖民地的掠夺 9. 20 世纪 50 年代末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是 ( B ) A.法国 B.日本 C.联邦德国 D.英国 10. 2020 年 5 月 29 日,法国全民公决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 下列有关欧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C ) .页眉 . 页脚 . A. 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B. 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物资可以自由流通 C. 成员国之间没有任何矛盾,在外交方面完全 “用一个声音说话 ” D. 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 成员国中工作、学习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共同体的目标应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以及各成员国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回答: ( 1)“欧洲共同体”何时成立。 何时发展成“欧洲联盟”。 欧盟现有几个成员国。 ( 2)欧洲国家为什么要联合起来。 你能联系当前在国际上发生的大事,谈谈欧盟在当前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吗。 ( 1) 20 世纪 60 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1993 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现有 25 个成员国。 (2)促进经济发展 、 提高国际地位。 学生可以结合史实从经济、政治上加强合作、消除战争隐患等角度入手,言之有理即可。 12. 1993 年 9 月,美国最先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并于 1994 年全面实施。 当时的欧共体也于 1994 年宣布,欧洲决定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并希望与美国合作。 日本也于 1994年初宣布采取措施,以促进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 中国也加入了这场竞争。 请你联系当前实际,想一想各大国对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如此感兴趣,说明了什么问题。 13.学生可以联系当前实际,从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国际竞争角度入手,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页眉 . 页脚 .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考点知识表解】 表 92- 5- 1:苏联的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1953 年,赫鲁晓夫上台,开始进行改革。 1956 年,苏共二十大,全面否定斯大林。 经济领域 工业方面: 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把一万多家中央直属企业交给地方管理; 扩大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管理权和企业厂长的经营权。 农业方面: 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交售定额; 改组农业拖拉机站 ; 扩大农业企业的自主权; 大面积开垦荒地,大力推广种植玉米。 政治领域 在报刊上开始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些观点,如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等;平反冤假错案; 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暗面的文学作品公开发表。 影响 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进入 60 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勃列日涅夫改革 经济改革的重点是重工业,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他的改革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 化。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开始进行改革。 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 80 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80 年代后期,政治改革作为重点。 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了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表 92- 5- 2:苏联解体 历史背景 80 年代末期,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页眉 . 页脚 . 1991 年 8 月 19 日,由 8 名苏联 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失败。 戈尔巴乔夫实际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叶利钦控制全局。 解体过程 12 月 8 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领导人首先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12 月 21 日, 11 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举行会议,共同签署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文件。 苏联不复存在。 12 月 25 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最高领导人职务,并把核武器的控制权交给叶利钦。 表 92- 5- 3:匈牙利的改革 时间 1956 年 背景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政府总结了匈牙利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教训 ,对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局部改革和调整。 主要内容 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经济上:针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该用价格、税收的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 结果 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式逐步稳定,为六七十年代的全面经济改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1953 年斯大林逝世后,在苏联开始进行改革的是 ( B ) A.勃列日涅夫 B.赫鲁晓夫 C.安德罗波夫 D.。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