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排放生猪生态循环养殖技术推广策划书内容摘要:

粪便排放的环境污染老大难问题。 该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养猪业,也应用在包括鸡鹅鸭、牛羊马等其他禽畜养殖业 上,技术使用的领域还有待积极深入开发与发展。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亲自对该技术推广做出重要批示。 目前,该技术已在福建、山东、四川、江苏等省推广使用。 从 2020 年 7 月以来, 重庆 市已有 20 个区县(自治县)的零排放生猪生态养殖循环产业技术推广策划书 62 个养殖场(户)开工建设发酵床“零排放”养猪场,其中 46户建成猪舍面积 万平方米,共饲养生猪 10735 头。 从前期推广情况看, 目前至少有 五个 方面的效果: ( 1) 提高猪肉品质。 恢复猪的自然拱食习性、沙浴习性,运动量增加,使其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发病率明显降低,所生产的猪肉肉色红润,纹理清晰,肉质提高,增强市 场竞争力。 ( 2) 有效控制环境污染。 约需 3 天时间,猪粪就被微生物分解成非常细的粉末,尿液中的水分被直接蒸发,实现了粪污零排放,有效解决了规模养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 ( 3)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10 平方米发酵床可利用 1 亩地的玉米秸秆(或 1200 公斤谷壳)和 1200 公斤锯木屑,利用该技术将锯木屑 等 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这为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空气问题和充分利用锯木屑找到新途径,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 4) 有效降低劳动成本。 利用该技术的养殖场不需大量冲洗水,不需要每天清除猪粪,实行自动给食、自动饮水,可节省用 水 75~ 90%、节省劳力 30~ 50%, 1 人可饲养800~ 1000 头肥猪、 80~ 100 头母猪,比常规养猪分别增加 300~500 头和 30~ 50 头,节约农村劳动力。 ( 5) 降低圈舍修建成本。 发酵床一次性投入可连续使用 3 年,圈舍修建成本与传统圈舍基本一样,但在污染治理方面,发酵床投入比以沼气为主的污染治理降低成本 30%以上,加上 3 年以后垫料有机肥的出售收益,可零排放生猪生态养殖循环产业技术推广策划书 降低投入成本 35~ 45%,并可降低生猪死亡率,减少治疗性药物支出等成本。 因此, 重庆 市长王鸿举作出批示,要求对此项技术予以高度重视,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加以 推广。 其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2. 生物有机肥 优点突出。 生物有机肥是一种含有有益微生物的活性肥料,不仅为作物提供氮源,还能提供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调节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增强抗御不良环境的能力 , 具有单一肥种无法比拟的优点。 它又有适应于各种土壤条件和农作物的系列的产品,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作物对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的需求。 高效生物有机肥是集防霉、除臭、腐解、灭菌、增产、增效为一体的最新高科技成果 , 被列为国家高科技重点示范工程和重点推广项目 , 属国家优先贷款扶持、重点推广的高科技农业生产项目。 本项目 采用台湾益郡集团高新生物发酵技术,以天然有机物质为原料(如饼类、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或其它废物料,如蔗渣、木屑、粗糠、磷粉等)。 添加高效有益微生物菌剂(如土壤固氮菌、解磷菌、根圈保护菌、分解菌、光合菌、乳酸菌等微生物菌群)及多种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精制而成。 产品经河南省土壤肥料监测中心测定:有机质含量 %,总养分( N+P2O5+K2O)含量 %,并含有铁、锰、锌、铜等微量元素。 零排放生猪生态养殖循环产业技术推广策划书 该产品为纯天然有机肥料,不添加任何化学原料, 广泛用于各类农作物、经济作物,尤其是烟草、茶叶、蔬菜、花卉、瓜果类效果特佳。 与其他肥料之相比,具有长效性,暖和性,保肥性,缓冲性,无害性五大优点。 本产品对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改良土壤和保护环境均有显著效果。 ( 二 ) 市场前景分析 1.生猪养殖方兴未艾。 猪肉是我国人民餐桌上的主要副食品之一,生猪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 有资料预测未来几年我国每年至少将有 1000 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户口,生猪出栏因此每年减少约 200 万头。 而新增猪肉消费估计约有 60 万吨,约 935 万头,从而每年 1000 万的新增城镇人 口将导致生猪供给缺口扩大 1135 万头,这将由新(扩)建大型养殖场或增加适度规模养殖场户来填补。 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植养猪事业。 2020 年 7 月 30 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切实搞好市场供应的同时,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调动养殖户 (场 )的养猪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生猪生产、流通、准化规模饲养是生猪生产的发展方向。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鼓励大型标准化生猪养殖场的建零排放生猪生态养殖循环产业技术推广策划书 设,引导农民建立养殖小区,降低养殖成本,改 善防疫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