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博物馆陈列方案内容摘要:

第三组 商周城垣文明 图 萍乡商周遗址分布图 田中城址 田中古城位于福田田中村土城坡(今萍乡经济开发区田中管理处), 20 世昭萍之光 —— 萍 乡自然与历史陈列文本 18 纪 70 年代发现。 2020 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专家进行了科学考察,认定其为赣西大型商周城址。 城垣呈梯形。 东墙长约 160 米,南墙长约 240 米,西墙长约 154 米,北墙长约 223 米,面积 4 万平方米。 从已知的考古材料对比分析,该城 是一座以百越文化为背景的古城,建成于商末,废弃于春秋晚期。 期间,田中古城很可能作为一个方国而独立存在,其废弃的原因,与春秋晚期楚国南侵百越的历史有关。 组照 田中城址历史风貌 唐际根博士在田中考察北城门断面 河南安阳考古人员在田中东城墙断面绘图 电动模型 田中城址平面布局图 展品 田中城址出土的石器、陶器、青铜器 桐鼓堆东周大型木椁墓 墓葬位于莲花县琴亭镇六模村,由江西省文物考古所主持考古发掘。 国家文物局将此墓定为重大考古发现。 它是一座江南大型贵族木椁墓,其椁室之大,棺木彩绘之精美,为东周考古之罕见。 组照 椁室、棺墓彩绘 景观 桐鼓堆东周木椁墓葬具复原场景 兵家必争之地见证物 萍乡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就是“吴楚分野”、“吴楚咽 喉”、“扼塞之地”。 萍乡发现的商周时期青铜用具和兵器成为“春秋之乱”的 历史见证物。 其中彭高发现的西周青铜甬钟,早在 1964 年就被郭沫若先生在《中 国史纲》称之为“彭高编钟”。 这些珍贵的历史遗物表明,早在 3000 千多年前 萍乡已 进入青铜文明时代。 组照 商代制作青铜器石范 商代兽面纹铜觯 昭萍之光 —— 萍 乡自然与历史陈列文本 19 西周云雷纹虎纽铜器盖 西周铜矛 西周铜钺 西周铜甬钟 春秋青铜戈 展品 商周青铜祭祀用具 商周青铜兵器 商周青铜乐器 战国青铜兵器 第二单元 汉王封邑 汉代,萍乡地区为豫章郡宜春县地,西南部的东桥、排上、上栗北部等则属荆州长沙郡的醴陵、攸县、安城县地 ,莲花分为长沙郡安成县和豫章庐陵县地。 汉代墓葬在萍乡分布极广,从发现的田中西汉墓,莲花安成侯墓以及东汉纪年墓的规模和随葬品来分析,汉时萍乡地区已成为湘赣交界地大邑。 第一组 西汉王侯陵墓 —— 莲花安成侯刘苍墓 安成侯墓位于莲花升坊镇麻石村。 封土高达 13 米,占地面积 200 平方米, 为王侯级大墓。 这是一座有墓道的大型土坑竖穴墓,墓室长 ,宽 ,土坑 内堆积木炭、随葬器有陶器、青瓷器、金器、玉器、铜器、铁器等,其中最为珍 贵的是属于长沙王国的安成侯金印。 组图 安成侯墓圹 安成侯墓出土文物现场照 安成侯金印(放大) 青铜博山炉 五子陶罐 陶舫 昭萍之光 —— 萍 乡自然与历史陈列文本 20 展品 西汉安成侯金印 刘行信记泥印章 青铜博山炉 青釉兽足陶敦 青釉兽面双耳陶罐 玉璧 青铜行灯 青铜矛 青铜釜 四系陶罐 陶舫 五子陶罐 安成侯谱系 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长沙王刘发→安成侯刘苍(刘发之子) 组图 景帝刘启像 长沙定王刘发像 图照 安成侯像。 刘苍(公元前 111)字礼,号从远,安福严田茨溪人。 为长沙王刘发的次子。 西汉元朔六年(公元前 124)七月已受封,卒谥:思。 在位13 年。 据清郭常《重修汉安侯坊记》:刘苍“仕汉,勋伐在国,膏泽于民,则尤好学,通经雅,得经书之传”。 第二组 国之瑰宝 —— 西汉透光镜 1977 年在上栗区福田乡田中村土城坡西汉墓发现。 该墓出土了一面十分珍 贵的日光镜,铭文“见日之光 天下大明”。 该镜出土时光泽照人,是汉代透 光镜中珍品,为国宝级文物。 昭萍之光 —— 萍 乡自然与历史陈列文本 21 照片 西汉见日之光铭文镜 展品 西汉“见日之光”铭文铜镜 第三组 东汉纪年 墓 1976 年和 1981 年,在上栗区长坪城下村和湘东广寒寨塘溪,先后发现“永元十五年”和“永元八年”纪年砖室墓,为研究萍乡东汉时期的经济文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组照 湘东区广寒寨塘溪 —— 永元八年(公元 96 年)墓铭文砖“永元八年六 月中作”和鱼纹砖 上栗长坪城下村 —— 永元十五年(公元 103 年)墓铭文砖“永元十五 年十月□□□” 展品 永元八年墓文物: 陶双耳盖罐 小陶罐 小陶罐 楔形陶砖 鱼纹砖 永元十五年墓文物 :斜方格纹陶 罈 双耳陶缽 斜方格纹陶罐 铁刀 铁斧 铁剑 纪年墓砖 第四组 汉代遗珍 组照 东汉五铢钱铜范 (东汉五铢钱铜母范属于单主道直流分铸范,铜液由 顶端的浇铸口注入。 铜母范由于有陶母范不能反复浇灌的优势,存世 很少,弥足珍贵) 东汉尚方铭规矩纹铜镜 (镜分两面一阴一阳。 阳面照形整容,阴面寄 情、纳意、凝志、托望。 半圆形钮恰似太极,钮的两系正是太极生出 的两翼。 整体纹饰构图共设九层或九圈,取天有九重九霄,地有九洲 九派之意) 展品 西汉陶舫 西汉带盖陶豆 西汉陶仓 西汉滑石璧 西汉方形陶权 西汉四系陶罐 东汉五铢钱铜范 昭萍之光 —— 萍 乡自然与历史陈列文本 22 东汉瑞兽青铜镜 东汉尚方铭文规矩纹铜镜 东汉杜氏铭文双龙纹铜镜 东汉四禽纹铜镜 第三单元 三国立县 三国吴宝鼎二年 ( 267),萍乡置县,县治设于芦溪古岗。 《宋书州郡(二)》: “萍乡侯相,吴立”。 第一组 萍乡得名 萍乡冠名传统说法为“萍实说”。 古籍《孔子家语》载:“楚王渡江,江 中有物,大如斗,圆而赤,直触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遍问群臣,莫能识, 王使人问孔子,孔子曰:“是名萍实,可剖而食之,吉祥也,唯霸者为能获焉”。 宋代乐史《大平寰宇记》载:“楚昭王渡江获实于此,今县北有萍实里、楚王台, 因以名县”。 历代萍乡县志均记载“萍实说”。 《楚昭王庙》 (唐 ) 韩 愈 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 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祀昭王。 国画 楚昭王遣使问孔 第二组 三国萍乡故城遗址 三国早、中期,萍乡为吴国扬州豫章郡宜春县地。 末期,吴帝孙皓于宝鼎二 年( 267)设立萍乡县,属安成郡。 为豫章、庐陵、长沙三郡接壤地区,县治没 在芦溪古岗(今芦溪县古城村),此为萍乡建县之始。 图照 萍乡三国故城遗址 —— 芦溪古岗 第三组 西晋萍乡故城遗址 西晋永嘉五年( 311),湘州巴蜀流民起事,推醴陵县令杜韜为主帅,据长沙。 杜韜自称湘州刺史。 晋派豫章太守甘卓前往镇压,驻兵县境芦溪 ,筑垒 5所,号为“甘卓垒”(《萍乡市志》 1996 年版)。 昭萍之光 —— 萍 乡自然与历史陈列文本 23 组照 甘卓垒遗址(圣冈山) 甘卓庙 1937 年 11 月 30 日下午,去芦溪镇,谒甘卓庙,登甘卓垒。 —— 《张学良遗稿日记》 第四组 两晋南朝士族墓 宣风马槽龙形晋墓 1992年,宣风职业中学在马槽种树挖洞时发现。 墓穴中的花纹砖及砖砌龙 形,非常有地方特色。 展品 龙头纹砖 凤纹砖 双龙纹砖 绶带纹砖 乘龙飞天砖 莲花纹地砖 “大吉”铭文砖 瑞兽纹砖 东晋永和四年墓 1977 年在上栗区施家山发现有纪年的“永和四年十月”、“阳燧富贵”、 “宜利子孙”铭文砖。 组照 东晋永和四年(公元 348)纪年砖 东晋永和四年墓文物照 展品 乳钉斜方格纹陶罐 乳钉纹陶 罍 双耳陶壶 绿釉耳杯 褐釉八角螺旋纹陶缽 双唇罐 陶罐 纪年砖 组照 安源新生村大元三年铭文砖 一品侯铭文砖 东晋鸡首壶 展品 “大元三年”(公元 378)铭文砖 “一品侯”铭文砖 东晋 鸡首壶 南朝青釉唾壶 南朝黄釉小盏 第四单元 唐风宋韵 昭萍之光 —— 萍 乡自然与历史陈列文本 24 唐宋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周秦之变以后再次经历重大社会与文化变迁的时期,唐朝以其富强,振作八代之衰,宋代以其文明,道济天下之溺;唐宋并称,既有时间上的相继,又有文化上的相异。 唐武德二年( 619),由县令唐萼主持,将萍乡县治由芦溪古岗迁至今市治 所在地。 由于萍水河由北而来,向西南流去, 围绕着大半个城区,故有“一道江 流曲抱城”之美称。 从此,萍乡进入了社会经济发展快车道,唐时的萍乡城标志 性建筑林立,崇文尚德,成为教化名区。 宋时的萍乡由于采煤业的兴起,给萍乡 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商贾云集,城市繁荣,名流汇聚,萍乡城为湘东赣西之大邑。 第一组 盛唐城市地标 图片 孔庙风貌 唐武德年间( 618- 626),萍乡始建学宫(文庙、孔庙)于县城南门外宝积 寺左侧,为全国最早建立学宫的地区之一。 宋代刘清之《萍乡县学记》载:“袁 之西南,有县萍乡,山水淑清。 罗霄杨岐,秀气所挺,硕儒鸿生, 故县有学。 ” 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 1734)重建。 图片 宝积寺风貌 宝积寺旧名星居寺、梵林寺,始建于唐代,位于萍乡学宫之侧。 宋代黄庭 坚来萍乡看望在萍乡当县令的哥哥黄大临时,在宝积寺种下一棵罗汉松。 图片 横龙寺风貌 横龙寺前身为鹤鸣寺,位于城西,始建于唐代。 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 载,武则天称帝期间( 690- 704),曾派员降香鹤鸣寺,诗人宋之问书题匾额。 展品 唐天宝五年龙纽铜钟 唐花鸟纹葵形铜镜 唐“君宜高官”铭文青铜镜 唐海兽葡 萄方形青铜镜 唐代大木臼 五代铜鼓 第二组 杨岐开宗 佛教于西晋永嘉年间( 307- 313)传入萍乡。 唐天宝十二年( 753),乘广 禅师来萍乡创建杨岐广利禅寺。 宋庆历年间( 1041- 1045),高僧方会住持杨岐 山,将广利禅寺改名普通寺,秉承临济宗风,博采众家之长,主张 “顿悟”、 宣扬“自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摆脱教条, 昭萍之光 —— 萍 乡自然与历史陈列文本 25 此种朴质力行的大众化佛教,接近平民的简易修持方法,成为禅宗“五家七宗” 之杨岐宗,被称为临济宗正统。 杨岐方会一派 ,使临济宗继续发展,并远传日本,现日本有百万禅宗信徒, 他们纷纷来到中国参拜杨岐山寺庙和方会禅师的僧塔庙。 组图 杨岐普通寺山门 杨岐寺正门与祖堂 唐乘广禅师墓塔 唐刘禹锡撰书乘广禅师碑 唐刘禹锡撰书乘广禅师碑拓片 唐甄叔禅师墓 唐甄叔禅师墓碑 照片 唐柏。 相传唐大历八年( 773),甄叔来到杨岐山参乘广为师,亲手栽 下柏树。 白描画像 杨岐宗始祖方会( 996- 1049) 杨岐普通寺楹联: 月挂高天一轮普照 风生大地万境皆空 安徽潜山三祖禅寺与广东潮阳灵山寺古联: 杨岐灯盏照千古 宝寿生姜辣万年 图表 杨岐传脉 画像 杨岐派传人济公和尚 ( 1140- 12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