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工作手册_图文内容摘要:
等。 附件 2 急诊医师、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 一、急诊医师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 (一)独立处理各种急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 咯血、休克、 急腹症 、 消化道大出血 、 黄疸 、血尿、抽搐、晕厥、 头痛 等)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 (二)掌握下列心脏病和心率失常心电图诊断:室颤、宽 QRS 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等; (三)掌握创伤的初步诊断、处理原则和基本技能; (四)掌握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救治原则; (五)掌握暂时未明确诊断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技能; (六)能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气道开放技术,电除颤,溶栓术,动、静脉穿刺置管术,心、胸、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三腔管放置术等; (七 )熟练使用呼吸机,多种生理监护仪,快速床旁检验( POCT)技术、血糖、血气快速检测和分析等。 二、急诊护士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 (一)掌握急诊护理工作内涵及流程,急诊分诊; (二)掌握急诊科内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 (三)掌握常见危重症的急救护理; (四)掌握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五)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 (六)掌握急诊各种抢救设备、物品及药品的应用和管理; (七)掌握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 (八)掌握突发事件和群伤的急诊急救配合、协调和管理。 19 《需要紧急救 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201125 一、起草背景 (一)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意义重大。 近年来,随着基本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和保障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得到了基本保障,但仍有极少数需要急救的患者因身份不明、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等原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造成了不良后果。 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解决这部分患者的急救保障问题,是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的客观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二)遵照有关文 件要求尽快制定相关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 2020〕 15号 )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并对各部门职责作了明确分工。 其中,卫生部门负责牵头组织专家制定需紧急救治的急重危伤病的标准和急救规范。 (三)文件起草经过。 我委按要求组织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有关专家共同起草了《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 在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计生委)的意见后 ,召开专家定稿会,最终制定了《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二、起草原则 (一)针对需要采取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进行救治。 该《规范》对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收治范围作了明确规定。 (二)诊疗规范体现紧急、必须和基本。 诊疗规范只是针对各种急危重伤病的最基础和最必须的治疗手段,而不追求急救技术的高精尖,也不考虑生命体征平稳后的下一步治疗。 (三)注重救治的连续性。 针对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在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三个环节体现救治手段的差异性。 (四)参照国内成熟的诊疗规 范,并借鉴国外经验。 该《规范》在遵照现有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更具有操作性。 三、主要内容 《规范》结合临床工作实际,从院前医疗急救、医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三个环节入手,对急危重伤病的标准和诊疗措施从技术层面予以规范。 《规范》包括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三个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急救的范围和流程。 根据《标准》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是实现分级救治的基础,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 (二)常见急危重伤病的判别标准。 该《规范》涵盖了绝大多数临床常见的急危重伤病,有助于快速诊断。 (三)急救的诊疗 规范。 该《规范》作为指导临床实际操作的指南,包括最基础的临床操作和用药指导,简单实用。 四、使用范围 该《规范》作为技术性文件,用于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急危重伤病患者的规范化诊疗工作,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特点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 20 及诊疗规范 目 录 第一部分 院前医疗急救 第一章 院前医疗急救范围及流程 一、院前医疗急救范围 二、院前医疗急救流程 第二章 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急危重伤病种类 一、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 二、常见急危重 伤病种类 (一)急症疾病种类 (二)危重症疾病种类 第三章 常见急危重伤病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 一、急症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 (一)休克 (二)胸痛 (三)腹痛 (四)呼吸困难 (五)气道异物 (六)呕血 (七)咯血 (八)意识障碍 (九)小儿高热惊厥 二、危重症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 (一)循环系统 (二)呼吸系统 (三)消化系统 (四)内分泌系统 症酸中毒 (五)神经系统 (六)意外伤害 21 (七)外科危重症 (烫)伤 (八)妇产科危重症 22 第二部分 医院急诊科 第一章 医院急诊科救治 范围及流程 一、医院急诊科救治病种范围 二、急诊处理流程 三、急诊处置分级 第二章 急 诊患者中危重症的判别标准 第三章 常见急危重伤病医院急诊科诊疗规范 一、急症的医院急诊科诊疗规范 (一)休克 (二)胸痛 (三)腹痛 (四)呼吸困难 (五)呕血 (六)大咯血 (七)昏迷 (八)小儿热性惊厥 二、危重症的医院急诊科诊疗规范 (一)循环系统 (二)呼吸系统 (三)消化系统 (四)内分 泌系统 (五)神经系统 23 (六)意外伤害 (七)创伤和烧伤 /脊髓损伤 (烫)伤 (八)妇产科危重症 道出血 24 第三部分 重症医学科 第一章 重症医学科收治范围 第二章 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原则 一、休克 二、急性呼吸衰竭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 四、急性肝脏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出凝血功能障碍 第三章 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规范 一、休克 (一)低容量性休克 (二)感染性休克 (三)心源性休克 (四)梗阻性休克 二、循环系统 (一)心脏骤停 (二)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塞 (三)急性左心衰竭 (四)恶 性心律失常 (五)高血压危象 三、呼吸系统 (一)重症哮喘 (二) AECOPD (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四、消化系统 (一)消化道出血 (二)急性肝脏衰竭 (三)急性重症胰腺炎 五、内分泌系统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二)低血糖昏迷 (三)高渗性昏迷 (四)甲亢危象 六、急性肾损伤和血液净化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 (二)肾脏替代的指征 七、妇产科急症 (一)妊高症 (二)产后大出血 (三)羊水栓塞 八、出凝血功能障碍 (一)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 25 (二) DIC 九、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 一)重度颅脑创伤 (二)急性脑血管病 (三)癫痫持续状态 十、严重多发创伤 十一、外科大手术术后 十二、突发高热 26 第一部分 院前医疗急救 第一章 院前医疗急救范围及流程 一、院前医疗急救范围 急危重伤病指各种若不及时救治病情可能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其症状、体征、疾病符合急危重伤病标准。 院前急救人员必须及时、有效地对上述急危重伤病患者实施急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救治。 二、院前医疗急救流程。 , 2 分钟内派出救护车。 ,通过电话与患者或第一目击者联系,指导自救并进一步确定接车地点。 ,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现场救治。 、确定转送医院(向病人或第一目击者告知病 ,联动 “110”确定转送医院)。 6. 将患者的病情、救治情况及拟送达医院等相关信息报告指挥调度中心,建立抢救绿色通道。 7. 转运途中,陪伴患者身边,进行严密监护,确保途中安全。 8. 到达医院后,与接诊人员就病情与处置进行交接。 9. 完成任务,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任务。 急救前移 现场抢救 合理转运 绿色通道 途中监护 交接病情 完成任务 快速反应 受理电话 急救电话 27 第二章 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急危重伤病种类 一、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 (一)心率 50 次 /分或心率 130 次 /分。 (二)呼吸 10 次 /分或呼吸 30 次 /分。 (三)脉搏血氧饱和度 90%。 (四)血压:收缩压 85mmHg 舒张压 50mmHg 或收缩压 240mmHg 舒张压 120mmHg。 二、常见急危重伤病种类 (一)急症疾病种类 血 (二)危重症疾病种类 ( 1)心脏骤停 ( 2)急性冠脉综合征 ( 3)急性左心衰竭 ( 4)恶性心律失常 ( 5)高血压危象 ( 1)重症支气管哮喘 ( 2)呼吸衰竭 (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2)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 1)急性脑血管病 ( 2)癫痫大发作 ( 1)坠落伤 ( 2)爆炸伤 ( 3)枪伤 ( 4)电击 ( 5)溺水 ( 6)中暑 ( 7)急性中毒 28 ( 8)急性过敏性反应 ( 9)动物性伤害 危重症 ( 1)创伤 ( 2)颅脑损伤 ( 3)胸部损伤 ( 4)四肢损伤 ( 5)烧(烫)伤 ( 1)阴道出血 ( 2)产后出血 ( 3)胎膜早破 ( 4)急产 ( 5)宫外孕 29 第三章 常见急危重伤病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 一、急症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 (一)休克。 ,伴有急性肺水肿的休克患者可置半卧位。 ,并保持其畅通。 (血糖、心电图等)。 (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等 )。 ,针对处理。 (二)胸痛。 ,吸氧,安静卧床休息。 (心电图、 D二聚体、心肌酶等)。 ,对症用药。 (三)腹痛。 (心电图、心肌酶等)。 ,对症用药。 ,针对处理。 (四)呼吸困难。 ,并保持其畅通。 (血糖、心电 图、血气分析等)。 ,按相应抢救原则处理。 如对张力性气胸紧急排气、危及生命的心脏压塞紧急减压、气道异物梗阻紧急解除。 (五)气道异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等其他手段。 有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刻心肺复苏。 ,对症处理。 (六)呕血。 ,头偏向一侧,防止呕血引起误吸或窒息。 ,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 测生命体征。 ,针对处理。 (七)咯血。 30 ,防止咯血引起误吸或窒息。 ,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 ,针对处理。急诊科工作手册_图文
相关推荐
技术标 团结 创新 追求卓越 广西华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7 ③在施工过程中 ,及时会同业主、设计院按照总进度与整体效果要求,验收样板间,进行部位验收、中途质量验收、竣工验收等。 ④会同设计院、业主一起参加设备、材料 等的选型、选材和定货,参加新材料的定样采购。 ⑤协调各施工分包单位在施工中需与监理工程师协商解决的问题和因多管道并列等原因引起的标高、几何尺寸的平衡协调工作。
ssSi ijijij 即 ijS 表示第 i 项指标的第 j 个元素值在 167 类材料的同一影响指标之和中所占的比例。 公路质量 综合评价模型 权重的确定 评判因素公路质量的因素有 抗水损害性能、高温性能、 低温性能 三项指标,但抗水损害性能指标由两项决定: TSR,S0,这两者在决定公路抗水损害性能时所起的作用相同,近似将两者对公路质量的影响程度看作相同。
爬坡时,就由电池向电动机提 供 不足部分的电能 并联式动力:并联式装置的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汽车,发动机与电动机分属两套系统,可以分别独立地向 汽车传动系 提供 扭矩 ,在不同的路面上既可以共同驱动又可以单独驱动。 当汽车加速爬坡时,电动机和发动机能够同时向 传动机构 提供动力,一旦汽车车速达到 巡航速度 ,汽车将仅仅依 靠发动机维持该速度。 电动机既可以作电动机又可以作发电机使用
相关法律法规及团组织、志愿者组织规定的其他要求 志愿服务评估办法 志愿服务的考核 第一条 志愿服务的考核分为志愿者的考核、志愿者协会的考核与志愿服务项目及配套基地的考核三个部分。 第二条 志工部负责对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活动表现进行考核。 团委负责对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项目及配套基地进行审核和评优,并对需要进行资助的项目进行评定。 第三条 对志愿者的考核以志愿服务有效时数及活动效果为标准。
3。 第一章 绪论 锅炉是电厂重要的机组之一。 锅炉是将煤炭、石油或天然气等所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水或蒸汽的热能的重要动力设备。 高温水或蒸汽的热能可以直接应用在生活和生产中 ,为房屋采暖、空气调节、纺织、化工、造纸等工业应用 ,也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势的能 ,如电能、机械能等。 随着水和蒸汽的热能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 , 节能的经济效益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34 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生产责任 34 质量安全监督部安全生产责任 35 安全环保办公室全生产责任 36 生产调度部门安全生产责任 37 设备维修部门安全生产责任 37 医疗卫生室安全生产责任 38 总务部安全生产责任 38 公司办公室安全生产责任 40 项目部保卫部门安全生产责任 40 各生产班组和职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40 电工班安全生产责任制 41 焊工班安全生产责任制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