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利用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内容摘要:

7)随时掌握 LNG 储罐的动态变化,定期组织控制管理方案评审和修订。 ( 8)保持救援物质、设备和防护用品完好有效。 对 LNG 储罐的控制 ( 1)技 术控制 ① 采取技术措施对 LNG 储罐进行控制,主要技术控制有:消除潜在危险、降低危险等级、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屏蔽、坚固、薄弱环节原则、不接近原则、闭锁原则、取代操作、警告警示原则、冗余技术、个人防护等。 企业应根据 LNG储罐及介质的性质、存在状态,以及企业自身技术、财力、人力、物力有选择地采用上述措施以达到消除、控制、防护的目的。 加强对 LNG 储罐喷淋等消防设施等的建设和管理。 完善监控系统设施,加强监控。 通过实时监测、过程控制、应急控制等获取危险源或隐患的动态安全状态信息,如压力、温度、液位等,通过工艺 参数的超限报警等保证生产过程稳定,对危险源的可控性进行分析,将危险源从事故临界状态拉回到相对安全状态,发挥避免事故发生或将事故伤害和损失降至最小程度的作用。 储罐应选用国家定点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应注意焊口质量,按规程、设计文件要求检验。 LNG 的输送设备设施,如 LNG 气相、液相工艺管道,要选用符合要求的管材,按要求焊接、检验;低温阀门、阀件也应符合要求。 ( 2)人的行为控制 控制人为失误、减少人的不正确行为对重大危险源的触发作用。 及时发现 18 误操作、指挥错误、不正确或缺乏判断、粗心大意、厌烦、懒散、疲劳、紧张、疾病或发现缺陷、错误地使用防护用品和防护装置等。 对能力和意识不相适应的人员要及时进行教育,做到岗位安全操作标准化。 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取决于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必须对涉及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教育和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意义:本岗位(部门)的重大危险源的类别;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日常操作要求;应急措施等。 通过培训教育使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满足控制重大危险源的需求。 ②岗位操 作标准化 根据 LNG 储罐和操作运行规律 ,制定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 ,真正落实到实处 . (3)管理控制 ①建立健全 LNG 储罐管理的规章制度 .在对 LNG 储罐分析的基础上 , 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各项规章制度 ,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考核奖惩制度 ,将 LNG 储罐纳入制度化管理 . ②明确责任 ,定期检查 . 对 LNG 储罐确定各级的负责人 ,并明确他们应负的具体责任 .特别是要明确各级人员对 LNG 储罐定期检查的责任 .包括作业人员的每日自查、职能部门的定期检查、领导不定期督察等 .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管理 ,定期维护保养 . ③加强 LNG 储罐的日常管理 搞好安全值班、交接班、日常安全检查和按操作规程进行正常作业 .所有活动均应认真做好记录 (如 LNG 储罐储存记录等 ),并处于受控之下 . 强化日常维护 :外观是否清洁。 是否存在腐蚀现象。 是否存在结霜、冒汗情况。 安全附件是否完好。 基础是否牢固。 出液管线保温层是否完好等 . ④抓好信息反馈 ,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 . 建议健全信息反馈系统 ,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并严格执行 .对检查所发现的问题 , 19 应根据其性质和 严重程度 ,按规定各级实行信息反馈和整改 ,并作好整改记录 ,发现重大问题及时报告主管领导 ,组织紧急处理 . ⑤搞好 LNG 储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 建立 LNG 储罐的安全档案和设置安全标志 ,明确重大危险源 ,注明责任人员 ,并扼要注明防范措施 . ⑥搞好 LNG 储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 . 对 LNG 储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应制定考核标准 ,并力求量化 .定期严格考核评价 ,给予奖励或处罚 ,逐年提高要求 ,促使重大危险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 3 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 依据 LNG 储罐及介质的性质和后果 ,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并评审其有效 性和可行性 ,必要时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模拟演练 ,在演练中发现的问题 ,应对相应的紧急预案予以修订 . 危险源布置 根据本项目工艺流程 、 设备布置以及站内输气管道的特点 ,结合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 ,本项目主要危险源情况 ,见下表: 危险源布控表 序号 危险区域或名称 主要危险源 数量 危险特性 1 气化 储气区 卸车增压器 1 台 火灾、爆炸、低温、噪音 EAG 加热器 (LNG) 1 台 触电、低温、噪音 强制通风气化器 1 台 火灾、爆炸、低温、噪音、触电、机械伤害 高压水浴气化加热器 1 台 触电、低温、噪 音 储气井 4 口 火灾、爆炸、中毒、窒息 2 储存区 LNG 储罐 100m3 1 台 火灾、爆炸、低温、中毒、窒息 储罐增压器 1 台 火灾、爆炸、低温、中毒、窒息、噪音 高压烃泵 1 台 火灾、爆炸、低温、机械伤害、触电、噪音 EAG 加热器 (CNG) 1 台 灼伤、触电、噪音、机械伤害 3 放散塔 放散塔 1 座 火灾、爆炸 4 加气区 加气机 2 台 火灾、爆炸、噪音 5 其他 消防水泵 2 台 触电、噪音、机械伤害 柴油发电机 1 台 触电、噪音、机械伤害 配电室 触电 20 重大危险源和周边重要设施安全间距 本工程设计严格按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20《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562020( 2020 年版)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20 执行,各危险源和周边重要设施安全间距满足规范要求。 各设施之间及和周围设施安全间距一览表: 安全间距一览表 环境危害因素分析 地理位置危害因素分析 本项目位于吉木萨尔县城东侧,东沙河子以东 27m 处,乌奇公路以北。 本加气站除西侧为县城 东环城路,其余三面均为耕地,如果发生泄漏,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过大危害。 21 地理 环境 危害因素分析 ( 1) 吉木萨尔县年极端最低温度为 ℃,极端最高温度 ℃,高温、热辐射可能造成站内气罐受热、压力增高,增加故障机会,并加剧逸散可燃气体的挥发及扩散;严寒气候易引起含水的设备、管道冻裂破坏;温差大对设备、管道易造成温度应力破坏。 这些因素可能增大系统可燃介质泄漏,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 2) 夏季的酷热高温可能造成操作、巡检人员中暑,冬季的严寒气候可能造成人员受寒生病或冻伤; ( 3) 可能出现的雷击、闪电天 气对站内的设备设施和建构筑物存在潜在的威胁。 雷击、闪电事故发生的瞬间,会产生超高电压、超大电流,可能损坏项目的设备设施和建构筑物,造成天然气泄漏爆炸,引发重大的火灾爆炸事故; ( 4)洪水、雷电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破坏为小概率事件,往往具有难以预测性和不可抗拒性。 此类事故一旦发生在站内发生,常常使人们措不及防,故必须落实防护措施。 22 4 安全预评价报告中的安全对策和建议采纳情况说明 已有的安全对策措施 防爆 ( 1)气化站与外界采用实心围墙相隔。 站内各建(构)筑物间距满足安全防火要求。 同时站 内生产区和辅生产区利用道路自然隔开,减少两者相互干扰。 说明:站周围 已设计 米高实体围墙与外界隔开;站内各建(构)筑物间距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布置;生产区和辅助区利用道路自然隔开,另在两个区之间设置栅栏隔墙进行分隔。 ( 2)站 内管道 同地面 建筑物 的间距 满足《 城镇燃 气设计 规划》GB5002893(2020 版 )所规定的要求。 管道穿越不同特殊地段,设计采用不同的敷设方式,保证管道安全。 说明:站内管道与建筑物间距满足规范要求;站内管道大部分利用管道支架架空敷设,埋地管道穿越围墙处增设套管加以保护。 ( 3)站内 设施选用高质量的可靠性产品。 为防止泄露引起火灾爆炸,在可能发生气体积聚的场所按照相应规范要求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探测报警装置,一旦天然气泄露就会报警,做到防患于未然。 说明:已在设备附近以及管廊沿线设计可燃气体浓度探测报警装置。 ( 4)钢质管道采用外防腐与牺牲阳极相结合的保护方式,最大限度的减缓管道的腐蚀速度,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说明:站内管道基本上都是不锈钢无缝钢管,架空敷设。 ( 5)次高压管道全线采用密闭输送,并按规范要求设置线路切断阀井,分段控制。 一旦发生事故,关闭分段阀,减少天然气的外泄量。 说明:已根 据设计要求在管路上设置切断阀门。 ( 6)为防止爆炸,站内电器设备 、 设施的造型,设计,安装及维修等均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装置设计规范 》 GB5005892 规定。 采用防雷和防静电设计。 重要的检测仪表,控制回路及中控室等设置不间断电源。 说明:设备严格按照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装置设计规范 》 GB5005892 中相 23 关 规定 进行设计、采购和安装;在站内设置发电机组保证提供不间断电源。 防雷及接地 ( 1)站内防雷及接地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及《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的要求。 说明: 站内防雷及接地严格 按照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等国家规范进行设计,站内设 23 米避雷塔一座。 ( 2)站内有爆炸危险环境的场所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要求设计,其接地电阻不大于 10Ω。 说明:已按上述要求进行设计。 ( 3)站内电气装置采用保护接地,接地方式采用 TNS 系统。 说明:已按上述要求进行设计。 ( 4)站内地上的工艺管线按规范要求均装设静电接地装置。 说明:已按上述要求进行设计。 消防 ( 1)在工程设计的同时进行消防设计,并按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的有关规定,在设计中采取与生产、储存和运输相适应的消防设施,同时配备小型灭火 器等辅助消防器材,以保证整个燃气系统的安全运行。 说明:已根据规范要求进行灭火消防器材的设计。 ( 2)本项目消防水池总储水量为 1200m3,采用混凝土蓄水池,长 ,宽11m,深 4m。 消防泵房采用半地下式泵房,地下部分为 ,地上为 ,内设排水用潜水泵 2 台配套电机功率为 15KW,水距可达 60m。 说明:站内已设计两座 600 立方米的消防水池和配备相应的消防水泵。 安全管理 本项目除在设计过程中认真执行国家及行业相关规范、职业卫生措施外,在管理过程中同时采取以下措施: ( 1) 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专门的安 全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人 24 员及必要的安全卫生教育和安全恒生监察、检测仪器、设备。 说明:站内设置安全卫生管理机构,配备安全负责人,每个班组配备一名专职安全人员,划分各岗位职责,定期进行 安全教育和培训。 ( 2) 建立健全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切实落到实处。 说明:已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 3) 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安全卫生质量保证体系和信息反馈体系。 说明:已根据要求设立。 ( 4) 制定各种作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程包括正常操作、紧急停车及异常情况处理内容;严格工艺管理,强化操作纪律 和劳动纪律。 说明:已制定各种技术操作规程和工艺管理规定。 ( 5) 加强全员教育和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说明: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 6) 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不断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说明:已建立安全检查制度。 ( 7) 建立严格的门卫制度。 说明:已建立严格的门卫制度。 ( 8) 对已有设施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加强用电安全管理,减少或避免触电事故发生。 说明: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 9) 配备必要的先进检测、维修设备,提高巡线频率,并 保证巡线的有效性。 说明: 已配备泄漏检测仪。 ( 10) 现场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禁止在易燃易爆场所穿脱,禁止在防静电工作服上附加和佩带任何金属物件,在现场设置消除静电的解摸装置。 说明: 工作人员已配备防静电专用工作服。 25 施工过程中发对策措施 ( 1)施工过程选用优质、低噪设备。 尽量避免设备同时运转,调整高噪设备同时运转台数。 严格控制施工作业时间,凌晨 7: 00 以前,晚 22: 00 以后严禁施工,夜间严禁高噪设备施工。 说明:严格按照此要求进行,另外加气站周围为空旷地带。 ( 2)为减少高噪机械设备对施工人员造成的影响, 采用高噪设备接触限值进行控制 ,85dB(A)8h。 说明:施工过程中无高噪机械设备。 (3)单台施工机械噪声值均大于 72 dB,施工现场周围有人群时 ,必须严格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 进行施工时间、施工噪音控制。 说明:施工过程中无高噪机械设备。 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本项目对防爆、防雷及接地、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防范措施 ,尚需完善。 总图及平面布置 (1)站内的建构筑物之间及与站外建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