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简介内容摘要:
法 竖直角的观测方法 电子经纬仪及其使用 明确光学经纬仪测角原理,熟练使用 J6 经纬仪观测水平角和 竖直角,并对水平角与竖直角的观测数据进行内业整理。 多媒体教学 4 第 4 章 距离测量 距离测量概述 直线定线与钢尺量距 经纬仪视距法测距 光电测距 全站仪及其使用 全球定位系统( GPS)简介 正确使用钢尺进行距离测量,了解钢尺精密量距的方法及三项改正的计算;掌握视距测量,了解光电测距原理、全站仪的使用和全球定位系统; 多媒体教学 4 11 第 5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观测误差 偶然误差的性质 算术平均值 观测精度的衡量 误差传播定律 掌握误差的分类,特点及减弱措施,掌握精度评定的标准及中误差的定义式。 熟悉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了解不等精度观测最可靠值的求法及中误差的计算。 多媒体教学 4 第 6 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概述 经纬仪导线测量 经纬仪交会法 三角测量 GPS 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三角高程测量 熟练掌握三种导线的内业、外业工作;掌握各种交会定点方法的内业计算。 多媒体教学 3 第 7 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地形图比例尺 地形图图名、图号、图廓及接合 图表 地物符号 地貌符号 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多媒体教学 2 第 8 章 地形测量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测图的准备工作 地形的测绘 数字测图简介 掌握地形图的要素及表示方法;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了解数字测图的基本知识。 多媒体教学 2 第 9章 地形图的应用 地形图应用概述 地形图的应用 掌握地形图在各种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多媒体教学 2 第 10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概述 测设的基本工作 点位测设 已知坡度线的测设 掌握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了解各种点位测设的方法,以及相关的计算 多媒体教学 1 第 11 章 建筑施工场地的控制测量 概述 建筑基线 建筑方格网 施工控制点的坐标换算 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测量 掌握建筑施工场地的控制测量手段以及建筑方格网的测设以及相关换算 多媒体教学 1 第 12 章 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概述 建筑物的定位与放线 第 13 章 工业建筑施工测量 概述 厂房矩形控制网的测设 了解民用与工业 建筑的定位与控制网的测设 多媒体教学 1 12 第 14 章 变形观测 概述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了解变形监测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 1 第 15 章 海洋测量 海洋测量概述 海上定位方法 水深测量 潮汐观测与水位改正 水深测量的外业实施 制 了解海上定位、水深测量、潮汐观测与水位改正等海洋测量的基本工作。 多媒体教学 2 合计 34 学习参考书 :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潘正风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0 年 工程 测量学,张正禄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0 年 测量平差基础,於宗俦主编,测绘出版社, 1994 年 13 测量 实习 课程编号 : 082502103213 课程英文名称 : Surveying Practice 总学分 : 1 一、 实验课名称 :测量 实习 ( 082502103213) 一周 二、实验教学大纲 测量学属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关实验和实习必不可少。 测量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掌握相关的现代测量理论、技术、手段和方法,熟悉相关工作程序,提高野外实际操作及独立工作技能。 三、实验教学内容与要 求 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 经纬仪的使用:包括了解经纬仪的构造;熟悉和掌握经纬仪的安置、操作使用及读数。 ①经纬仪的构造:熟知经纬仪各操作部件及其用途,掌握经纬仪各个轴系的空间位置关系; ②经纬仪的安置:熟练经纬仪的对中与整平; ③读数:熟悉光学经纬仪的读数方法。 实验二 水平角观测:掌握用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测量水平角的步骤;学会用概略平差的方法计算水平角并进行精度评定。 ① 水平角测量步骤:掌握水平角测量原理,并结合经纬仪构造,熟知水平角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② 水平角计算:学会用多次观测值计算最佳估值,并运用中 误差传播率计算中误差。 实验三 竖直角观测:掌握用中丝法测量竖直角的步骤;学会用概略平差的方法计算一测回和多测回竖直角,并进行精度评定。 ① 竖直角测量步骤:掌握竖直角测量原理,并结合经纬仪构造,熟知竖直角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② 竖直角计算:学会用多次观测值计算最佳估值,并运用中误差传播率计算中误差。 实验四 视距测量:掌握用视距测量原理和步骤;计算多测回水平距离和高差的平均值,并进行精度评定。 ①视距测量步骤:了解视距测量原理,掌握视距测量和高差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②水平距离和高差的计算:学会用多次观测值计算最佳 估值,并运用中误差传播率计算中误差。 实验五 水准仪的使用与水准测量:包括加深对水准测量原理的理解,了解水准仪的构造并掌握水准仪的安置、操作使用;学会用水准仪进行三、四等和等外水准测量的外业作业 14 方法及其记录、计算。 ①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熟知水准仪各操作部件及其用途,掌握水准仪各个轴系的空间位置关系。 熟练水准仪的安置、整平; ②水准测量:了解水准测量等级及各项技术指标要求,熟练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操作步骤,并对闭合差及其限差进行分析处理。 实验六 光电测距:包括了解光电测距原理及光电测距仪构造;熟悉和掌握光电 测距仪的安置、操作使用。 ①光电测距原理及光电测距仪构造:熟知脉冲式和相位式光电测距的测距原理,了解测距主机的结构,掌握各个轴系的空间位置关系; ②测距仪的使用:熟练光电测距仪的安置,学会计算大气改正因子,熟悉测距仪单次测量与跟踪测量模式。 实验七 海上定位、测深系统的认识与使用:包括认识和掌握 GPS 定位仪与测深仪的使用;GPS 定位仪与测深仪的联机以及导航软件的使用;水深图的绘制。 ① GPS 定位仪与测深仪的使用:了解 GPS 定位原理和水声测深原理,熟知 GPS定位仪和测深仪各操作部件及操作方法; ② GPS 定位仪与 测深仪的联机以及导航软件的使用:学会 GPS 定位仪和测深仪的安置并分别与微机联机,学会在导航软件的指挥下进行定位测深; ③水深图的绘制:学会用验潮资料进行水深改正,并利用海洋绘图软件绘制水深图。 实验八 全站仪的认识与操作使用:包括了解全站仪构造特点;用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及其管理、传输。 ①全站仪构造特点:了解全站仪各部件性能及各项技术指标; ② 数据采集及其管理、传输:学会用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并能进行数据转换及其与微机间的数据传输。 实验九 GPS 的认识与操作使用:包括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原理; GPS 信号接 收机的使用。 ① 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原理: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② GPS 信号接收机的使用:学会 GPS 信号接收机的安置和定位信号的接收处理。 实验教学要求 ( 1)课前预习:要求了解主要实验步骤和实验环节,并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加深了解; ( 2)实验操作: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规程和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培养良好工作习惯和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 ( 3)实验数据处理:通过实验取得大量数据后,必须利用合适的数学和其它方法对数据进行平差处理和精度分析; ( 4)编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编写是实验教 学不可缺少的一环。 其目的是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所学理论的系统性理解,完善和加强同学们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数据的整理和解释、实验结果可行性分析等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15 理论力学 开课院系 : 工程学院 课程编号 : 082502101215 课程英文名称 : Theoretical Mechanics 课程总学时 : 68 总学分 : 4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 : 0 学 分 : 0 推荐使用教材 : 理论力学 编者 :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 : 2020 年 8月第六版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 课程性质 :必修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计算机技术基础 理论力学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等工科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它是各门力学课程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理论力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提高 学生运用力学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8 学时的课程教学应以《理论力学( I)》为教学内容,强化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将《理论力学( II)》作为自学内容,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能够熟练地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并计算静定系统的约束反力; 会计算平面桁架和空间网架的杆件内力; 能够熟练地分析有摩擦时的物体平衡问题并求解; 能够熟练地计算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能够熟练地分析计算轮系的传动比; 能够熟练地应用动力学普遍定理分析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会运用虚位移原 理求解系统的平衡问题; 考试形式 : 笔试( 80%)、平时考核( 20%)(作业成绩为 15%、考勤记录为 5%) 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 教学目标 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 学时分配 绪 论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167。 11 静力学公理 167。 12 约束和约束反力 167。 1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和正确画出受力图 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 4 16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167。 2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167。 22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167。 23 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 167。 24平面力偶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的计算方法 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 4 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 167。 31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 167。 32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167。 33 物体系的平衡 •静定和超静定问题 167。 34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 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与平衡力系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平面桁架的内力 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 4 第四章 空间力系 167。 41空间汇交力系 167。 42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167。 43空间力偶 167。 44 空间任 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 •主矢和主矩 167。 45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167。 46重心 掌握空间力系的简化与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会计算物体的重心 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 6 第五章 摩擦 167。 51滑动摩擦 167。 52摩擦角和自锁现象 167。 53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167。 54滚动摩阻的概念 能够熟练地分析有摩擦时的物体平衡问题并求解 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 4 第六章 点的运动学 167。 61矢量法 167。 62直角坐标法 167。 63自然法 167。 64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柱坐标和极坐标中的投影 能够熟练地计算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 3 第七章 刚体的简单运动 167。 71刚体的平行移动 167。 72刚体绕定轴的转动 167。 73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167。 74轮系的传动比 167。 75 以矢量表示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以矢积表示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能熟练计算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正确 计算轮系的传动比 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 4 第八章 点的合成运动 167。 81相对运动 •牵连运动 •绝对运动 167。 82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能正确选取动点、动系,分析三种运动,掌握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 4 17 167。 83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速度和加速 度的合成定理 第九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 167。 91刚体平面运动的概述和运动分解 167。 92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 167。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简介
相关推荐
需求, g。 为出现拥堵时的快速公路主线输出流量, g。 快速公路通行能力。 众 所周知, g。 一般低于 gq59010%,同时 gm+dg,否则不会出现交通拥堵。 假定入口匝道控制使快速公路主线流量等于通行能力。 应用入口匝道控制会使 入口匝道处出现车辆排队,但是由于 g。 大于‰,最终使旅行时间减少。 减小 浙江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 的旅行时间△ Z(百分比 )为: △ Z:』违 loo。
etaining Wall Construction ............................................. 40 10 Seasonal Construction .................................................... 42 General Provisions .......................
,运算的中间结果或用户定义的字型表。 图 31 8051 单片机内部结构 程序存储器 (ROM) 8051 共有 4096 个 8 位掩膜 ROM,用于存放用户程序,原始数据或表格。 定时 /计数器 (ROM) 8051 有两个 16 位的可编程定时 /计数器,以 实现定时或计数产生中断用于控制程序转向。 并行输入输出 (I/O)口 8051 共有 4 组 8 位 I/O 口 (P0、 P P2
维修方面,要求对既有桥梁建立完善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在桥梁维修检查中,引用新型精密的测量仪表,如用声测法对结构材料的缺陷以及弹性模量进行测定;用手携式金相摄影仪检查钢材的晶体结构俾能及早进行加固防患于末然,以便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桥梁工程始终是在生产发展与各类科学技术进步的综合影响下,遵循适用、安全、经济与美观的原则,不断的向前发展。 ⑭ 道路工程 从事道路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
示、产量按 El查询显示。 a)产量按年查询显示内容应包括:煤矿、年生产能力、月生产能力 (产量计划 )、单位、年产量、年产 能比、月产量、月产能比等,见表 6。 表 6产量按年查询显示 产量按年查询显示 (2020年 ) 年生产 月生产能力 年产量\ 1月产量\ 2月产量\ 11月产量\ 12月产量 \ 煤矿 单位 能力 (产量计划 ) 产能比 产能比 产能比 产能比 产能比 3 300
其它二级节点设备及核心交换机通信。 我们建议在每个 POP 点组成 BAMS GATEKEEPER 集群,分别作为多个小区及大用户的控制网关。 BAMS GATE KEEPER 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控制模块,它是用户的接入控制节点。 实现的功能有: 建立局域网和外部 Inter 之间的通道; 用户访问行为实时控制; 控制用户上下限带宽; 实时采集用户计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