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玉铁路标精测控制网复测方案内容摘要:

向量独立环闭合差是检验基线向量网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当它满足限差要求时,能说明组成基线向量网的所有基线解算质量合格、成果可靠。 按规范要求 GPS 控制基线向量网所有独立环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Wx≤ 3 n 178。 σ Wy≤ 3 n 178。 σ Wz≤ 3 n 178。 σ Ws≤ 3 n3 178。 σ n 为闭合环边数 ,σ为标准差,即基线向量弦长中误差( mm)。 22 )( dba  , a为固定误差, a=5mm, b为比例误差, b=1mm, d 为闭合环平均边长,单位为 km。 基线处理后,对独立环和重复基线进行 精度统计。 同一基线不同观测时段基线较差应满足 : ds≤ 22 mm。 铜玉铁路 TYTJ2标 精测控制网复测方案 10 ds=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σ =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 mm)。 GPS 数据后处理 ( 1)在各项质量检 验符合技术要求后,进行 WGS84 坐标系下的无约束平差; ( 2)以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量为基础,在施工坐标系下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当有下列情况时应进行补测或重测: ( 1)外业观测有缺陷、遗漏的或观测数据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应补测; ( 2)当检验发现基线向量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经分析应对其中的部分成果或全部成果进行重测。 无约束平差中,应对观测值先验中误差、单位权中误差、观测值改正数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异常观测值,并对其进行核查分析,决定取舍或重测。 参加无约束平差的观测值不得有异常数据存 在。 CPⅡ级网的约束平差采用全部经复测后证明是可靠的 CPI点做约束点,在平差时进行稳定性分析。 约束平差时,中央子午线经度、坐标系统的椭球参数、投影带与设计的投影分带保持一致,确保坐标基准一致。 CPⅡ控制点的成果应满足点位误差 mx≤ 15mm, my≤ 15mm,相对点位精度≤ 10mm。 铜玉铁路 TYTJ2标 精测控制网复测方案 11 成果对比 约束平差完成并且满足上述要求后才可进行复测基线、复测坐标与设计基线、设计坐标的对比,相邻点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应小于 1/80000,坐标较差小于177。 15mm,满足要求后应该采用设计坐标作为使用成果。 不 能满足上述要求应该组织人员进行重测,重测之后不符值还不能满足要求的,应该和设计院协调对坐标成果进行修正。 CPⅡ 控制网的主要精度指标 九 、 GPS 复测外业观测注意事项 外业观测组合理调度,安排好作业顺序,尤其是联测 CPI 控制点时要合理安排测量时间。 GPS 作业前准备工作符合下列规定: ①检查 GPS 是否是处于静态观测作业模式,在接收机或控制器上配 置预制参数,参与作业的接收机所配置的参数应相同。 ② 必须检查电池容量是否满足作业要求,数据存储设备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仪器及其附件必须齐全。 保证 GPS 测量精度的操作要点: ① 认真填写 GPS观测记录手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时间同步观测。 控制网级别 基线边方位角中误差 约束点间的相对边 长中误差 约束平差后最弱边边长 相对中误差 CPⅡ ≤ ″ 1/100000 1/70000 铜玉铁路 TYTJ2标 精测控制网复测方案 12 ②观测前必须对 GPS基座的对中精度进行检查,对中误差要求小于 1mm。 ③经检查,接收机的电源电缆、天线电缆等项连接正确,接收机预置状态和工作状态正常后,方能启动接收机开始测量。 ④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严禁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改变 卫星仰角限,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接收设备预置参数,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功能键等。 ⑤静置和观测期间应防止仪器震动,不得移动仪器,要防止人员或其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 ⑥在作业过程中,不应在天线附近使用无线电通讯。 当必须使用时,对讲机应距天线 10m 以外,车载电台应距天线 50m以外。 ⑦ 经检查,调度命令已执行完毕,所有规定的作业项目已完成并符合要求,记录和资料完整无误,且将点位标识和觇标恢复原状后方可执行下一个调度命令。 天线相位中心的对中精度为 1mm,每时段观 测前后分别量取天线高,每次量高时读数三次,读数精确至 1 mm,互差不大于 2mm,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十 、高程控制网复测 高程控制网复测前首先进行现场勘查,检查标石的完好性, 目测各桩点稳固。 复测采用 3 台天宝 Dini03 电子水准仪(标称精度177。 )。 复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本次 三 等水准复测采用与原测同精度 三 等 水准进行测量。 并且联测到铜玉铁路 TYTJ2标 精测控制网复测方案 13 设计 院 提供 三 等 深埋水准点上 ,通过深埋水准点 作为基准点 进行整体严密平差,严密平差后得到 各水准点数据 与设计 数据 进行比较。 ( 1) 三 等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往 返观测。 同一区段的往返观测应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沿同一道路进行; ( 2)在每一区段内,先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测或返测,随后在连续进行该测段返测或往测; ( 3)同一测段的往测或返测应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进行。 在日间气温变化不大时和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行,但这种里程的总站数,不应超过该测段总站数的 30%; ( 4) 测量时应保证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前后视距差不符值应满足规范要求。 ( 5) 用竹竿支撑水准尺,确保水准尺水泡居中,处于竖直稳定状态。 ( 6) 尺垫要安放在坚实的地方并踩实, 防止尺垫下沉。 :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尺 类型 水准仪 等级 视距 ( m) 前后视距差( m) 测段的前后视距 累积差( m) 视线高度( m) 三 等 铟瓦 DS1 ≤ 100 ≤ (电子) ≤ (电子) ≥ DS2 ≤ 75 读数和记录取位:采用 DS1 或 DS2级仪器时,应读记至 或 ; 铜玉铁路 TYTJ2标 精测控制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