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碳知识点总结及精题解析内容摘要:
②不与食物反应 ③廉价、易获得。 【变式 1】石灰浆 (主要成分是 Ca(OH)2抹墙一段时间后会变硬变白,为什么。 要使白灰浆抹的墙迅速变硬,通常在室内生一盆炭火,为什么墙壁反而会“冒汗”呢。 【变式 2】炎热的夏季,你一定想喝一杯冰水解暑。 某冷饮店出售一种特制的冰水,由服务员在水中加入一些雪状的物质,该物质一放入水中立即冒出大量气泡,很快就得到一杯清凉可口的冰水,饮用时有碳酸饮料的口感。 ( 1)请你判断雪状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 ( 2)请你设计两个实验分别验证这种物质的成分。 (注意按序号填写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方法一 ① ② 方法二 ③ ④ 题 2.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易升华。 如下图 17- 5 所示: (1)于冰升华时 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 )大量热,因此可作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2)干冰转化成二氧化碳气体后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在大棚蔬菜种植中作_____________。 (3)试从“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这一角度分析干冰具有的性质和用途,并参照 (1)、 (2)仿写一例: _____________。 【答 案】 (1)吸收 (2)气体肥料 (3)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又比空气大,故可以用来灭火 (答案合理即可 ) 【变式 3】利用大棚栽培农作物,科技人员常向大棚内施加适量的 CO2,这是因为 ( ) A. CO2会使大棚内温度升高 B. 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治植 物的病虫害 C. CO2能灭火,可避免火灾的发生 D. CO2可促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变式 4】 二氧化碳的下述用途没有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 CO2用作气体肥料 B. CO2用于灭火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CO2用来制 Na2CO3 3.“南极的冰化了”,这是中央电视台 2020 年 5 月 22 日“东方时空”中的一个节目的标题,说的是南极一块叫“拉森 B”的冰架发生坍塌,其断裂面积比上海市还大。 这是大自然又一次发出警告:地球正在变暖。 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 ⑪造成温室效应的主 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说双面使用纸张。 双面使用纸张与减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⑬请再举出一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⑪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造成的。 ⑫双面使用纸张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 放,也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⑬用电子贺卡代替明信片。 【变式 5】在下列四个完全相同的装置中,分别盛有空气、 CO2或两者的混合气体,同时将它们放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后, U 形管内 a 端液面最低的是( ) A. B. C. D. 【变式 6】依据联合国《京都议定书》公约,要求限制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保护人类居住的地球。 (1)如果大气中 CO2等气体的含量过高,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 (2)为减少大气中 CO2的含量,下列建议可行的是 _______________。 ①大 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③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4.三氧化二碳 (C2O3)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C2O3具有还原性 B. 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 CO2 C. C2O3属于金属氧化物 D. C2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 【变式 7】关于一氧化碳燃烧 (2CO+O2 2CO2)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2:l D.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表示为ν (CO):ν (O2) =2:1 【变式 8】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 (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如发生煤气泄漏,应该怎么办。 【答案 】因为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而一氧化碳有剧毒,所以有必要加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来提醒人们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该立即开窗通风并关闭煤气阀门。 此时千万不能开灯检查泄漏源,因为开灯时会产生电火花引爆煤气.如有人中毒,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知识要点梳理 ] 知识点一:燃烧条件的探究 探究实验 1 如图 191 所示,通过对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不同现象,逐一分析归纳得出燃烧的条件。 图 191 思考 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即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白磷的着火点为 4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热水的温度大于 40℃,而达不到 240℃,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思考 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思考 3:为什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或氧气)后却燃烧起来。 在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氧气接触,故能燃烧。 探究实验 2 (完成下表中的三个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 实验 1 分别将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片刻 蘸酒精的棉花立即烧起来,而蘸水的小棉花球不会燃烧 酒精具有可燃性,而水不具有可燃性 实验 2 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烧的小蜡烛,观察小蜡烛燃烧情况 蜡烛火焰逐渐变暗,最后 熄灭 烧杯中氧气浓度不断变小,最后氧气被完全消耗 实验 3 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置于同一酒精灯上加热 小木条很容易烧起来,而小煤球很难燃烧起来 使小木条发生燃烧需要的温度较低,而使小煤块燃烧需要的温度比较高 [实验结论 ]通过上面两个探究实验得出: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 1)物质具有可燃性; ( 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 3)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 【要点诠释】 1.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与可燃 物本身的性质和颗粒的大小有关,而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每种物质具有对应的着火点。 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着火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对于固体物质,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 ,着火点就越低 ,如炭粉的着火点比炭块的更低。 2.空气或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助燃剂的作用(支持燃烧),而不具有可燃性,但空气或氧气并不是唯一的助燃剂。 3.有些物质虽然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的燃烧,如:铁丝在空气中只能达到红热状态,在纯氧中可以剧烈的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知识点二:灭火的原理与方 法 1.灭火的原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要使燃烧不会发生或不再燃烧(即灭火),只要破坏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就能达到目的。 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助燃性的物质); ③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灭火的方法:根据灭火的原理,灭火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①隔离可燃物。 如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原理①); ②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如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灭火(原理②); ③用水使燃烧物冷却降温。 如房屋火灾时,喷射大量的水灭火(原理③); ④向火灾现场洒干冰(原理②③)。 3.灭火器的灭火原理以及使用范围 ( 1)基本原理:利用 CO2密度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灭火时,灭火器喷射出的 CO2覆盖在燃着的可燃物表面,阻止可燃物与空气接触,从而实现灭火。 ( 2)几种灭火器及使用范围: ①泡沫灭火器:灭火时喷射出大量的 CO2和泡末黏附在可燃物上,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 此类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用压缩 CO2吹出干粉(主要含碳酸氢钠)来灭火。 除 扑灭一般可燃物外,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发的火灾。 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钢瓶内装着的被压缩的液态二氧化碳喷射出来变为气态二氧化碳灭火。 该灭火器主要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火灾。 (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候,一定要握住灭火器的木柄,以免冻伤。 ) 【要点诠释】 1.灭火原理实际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使用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使用。 不同的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其灭火的方法不尽相同,如家用电器着火、森林火灾、档案室火灾等与普通火灾灭火方法不同。 2.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 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易燃物和易爆物 ( 1)易燃物:是指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就能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 如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气、面粉等。 易爆物:指的是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如黑火药、硝酸铵等。 ( 2)安全意识: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要注意采取一些防范措施。 记忆口诀为:易燃爆物要注意,轻拿轻放防撞击;分开放置避暴晒,标志名称要看清;常通风 并灭烟火,消防设施要保证;常检查来不轻心,消除隐患为第一。 ( 3)常见的几种安全标志 2.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 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因此,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要严禁烟火。 爆炸极限: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 由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将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性气体性质实验之前,务必检验气体纯度(常用的方法是:收集一试管该气体,用拇指赌住试管口。 将试管移近酒精灯火焰,放开拇指,观察气体燃烧情况。 如果气体安静燃烧或仅听到很小的声 音,说明该气体是纯净的;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发生了爆炸,此气体不纯)。 燃烧与爆炸的关系: 【要点 诠释】 1.应一分为二的看待爆炸。 爆炸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危害,如厂房、矿井爆炸;但人们也在利用爆炸来改造自然、造福人类,例如:矿物开采、建筑施工(如拆迁时的定向爆破等)用到爆破技术。 2.爆炸不都是化学反应,有些爆炸是物理变化,如汽车轮胎爆炸。 知识点四:燃料和热量 1.化石燃料 远古时代的动植物和其他生物遗体在地球内部热量和压力的作用下,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它们燃烧后能够提供某种形式的能量(热能、光能、电能等),其中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 1)煤是由古代植物遗体埋在地层下,并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有硅、铝、钙、铁等元素),煤是一种混合物。 ( 2)石油是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经过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粘稠状液体,通常显黑色或深棕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稍小。 石油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且随着产地不同而不同。 石油也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 3)天然气一般是指 在地下自然形成的可燃性的气体,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另外沼气、矿坑气(瓦斯)等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 2.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煤是我国主要的化石能源,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下列 2条: ( 1)煤的汽化:煤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发生不完全燃烧,转化为煤气,又可作化工原料。 主要产品有 CO、 CH H2等。 ( 2)煤的焦化:也称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使组成煤的物质发生分解反应。 主。初三化学碳知识点总结及精题解析
相关推荐
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印度首都是 新德里 ; 加尔各答 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和 钢铁 工业中心; 孟买 是棉纺织工业中心; 班加罗尔 是印度的“硅谷”。 健康快乐成长 成就祖国的未来 9 第四节 俄罗斯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 亚、欧 两大洲,领土大部分处于 北温 带,以 温带大陆性 气候为主,气候特征是冬季 长而寒冷 ,夏季 短而温 暖。
...........................................................................60 结构 .................................................................................................................60
( 8)、 消字灵: ( 9)、 橡皮擦:普通橡皮擦、绘图橡皮擦、沙胶; ( 10)、 擦 笔 : 文件管理用品 三、 文件管理用品分类目录 ( 1)、 快 劳:快劳、纸快劳、挂快劳; ( 2)、 文件夹: PP 文件夹、纸皮文件夹、报告夹(抽杆、拉边、拉口)、票据夹、电脑夹; ( 3)、 资料册: ( 4)、 档案盒: ( 5)、 文件袋:文件袋、档案袋、资料袋、白卷宗; ( 6)、 文件套: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 一、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多火山地震: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 火山带;富士山是一座火山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 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 —— 加工 —— 出口 (加工贸易型) 工业区集中分布区: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 因为这里港口条件优越
工程 管理制度 6 G. 负责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技术、质量监督工作。 H. 对施工中出现的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及时向上汇报,并做好原因分析、事故处理工作。 I. 做好施工记录,如实反映现场施工状况。 J. 协助生产准备人员编写运行规程。 K. 完成 工程负责人 领导交待的临时性工作。 质监员岗位职责 A. 在部门负责人的领导下,认真执行合同,努力完成日常质监工作。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