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处置方案范本文库内容摘要:
及避雷装置;人员未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2 应急组织 组 长:项目负责人 副组长:项目分管安全负责人 /安全总监 成 员:各部门 /小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等 3 应急处置 ,应立即停电,采取相应抢救措施,同时向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报告。 ,用有绝缘柄的钳子或用木柄的斧子断开电源线。 或者用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流经人体的电流。 ,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棍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及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 4 注意事项 ,必须不失时机的进行急救,动作迅速方法正确,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是救治触电者的首要条件。 ,而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 救护人要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 ,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症状,外表上 呈现昏迷不醒的“假死”状态,不能马上送到医院时,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 方法是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 按 压 法。 事故现场,等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5 应急保障 项目部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电话: 医务急救电话: 120 、担架和应急照明灯等急救物资存放工区办公室。 : 19 四、 物体打击 事 故现场处置预案 (范本) 1 事故 风险分析 事故类型 物体打击事故类型分为:在高空作业中、物体坠落伤人;人为抛掷杂物伤人;起重吊装、拆装、拆模时,物料掉落伤 人;爆破作业中飞石伤人;孤石及危石松动坠落伤人;张拉作业意外伤人等。 危害程度 由于作业人员违规作业、材料堆放不平衡、装运物不规范等原因,坠落物或飞出物速度快,对作业人员造成砸伤,甚至威胁生命,事故发生往往突然。 事故征兆 洞室 内及路基边坡有危石或清理不彻底; 临边、洞口等无防护或防护不可靠, 物料堆放不平稳;高处作业人员未使用工具袋,乱扔乱抛物料(工具); 起重吊装、拆卸、爆破等作业未设警戒线,人员进入危险区;设备、张拉作业防护不到位等。 2 应急工作职责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 组 长: 项目负责人 副组长: 项目分管安全负责人 /安全总监 成 员: 各部门 /小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等 工作职责 ( 1)组长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到达前负责指挥和组织现场抢救。 ( 2)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抢救工作。 ( 3) 事故现场人员 负责组织开展 前期 现场抢救。 ( 4) 各部门 /小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 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保护20 事发现场。 ( 5)现场带班人员在遇到险情时,有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 3 应急处置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 1) 按照 应急职责与工作职责紧密结合,第一发现者进行事故初步判断、依据事故现场必要信息明确报警、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措施,按照本应急处置预案所提供的方法进行自救或实施救护。 ( 2) 在紧急抢救的同时,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本项目的应急处置 小组,应急 处置 小组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启动本项目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 3) 当事故超出本项目部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请求支援。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现场人员应当观察是否还存在坠落物和飞出物,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救援过程中再次发 生伤害。 ( 2)应马上组织人员抢救伤者,搬在压在伤者身上的物体,同时应立即向项目部负责人报告。 ( 3)伤者受到物体打击,尽可能不要移动伤者,尽量当场施救。 抢救的重点放在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 4)当有人受伤严重时,应派人拨打 120 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事故报告 ( 1) 事故发生后 ,由项目 应急处置小组 组长 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报事故信息。 ( 2)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单位名称、地址、性 质 ; 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 等。 21 5 注意事项 ( 1)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应优先对休克、骨折和出血 者 进行处理,应先救命,后治伤。 ( 2)重伤员运送应用担架,腹部创伤及脊柱损伤者,应用卧位运送;胸部伤者一般取卧位,颅脑损伤者一般取仰卧偏头或侧卧位。 ( 3)抢救失血者,应先进行止血;抢救休克者,应采取保暖措施,防止热损耗;抢救脊椎受伤者,应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 4)备齐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如车辆、医药箱、担架 、氧气袋、止血带、通讯设备等。 ( 5)应保护好物体打击伤害事故现场,等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附件: (略) 应包含归口管理部门或单位电话、项目部人员联系电话,相关方人员联系电话,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救援部门联系电话等。 (略) 应包含 医用急救箱、担架和应急照明灯等急救物资 ,应救援车辆等22 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预案(表格化) 序号 事故类别 火灾事故 1 事故特征 、物体坠落伤人;人为抛掷杂物伤人;起重吊装、拆装、拆 模时,物料掉落伤人;爆破作业中飞石伤人;孤石及危石松动坠落伤人;张拉作业意外伤人等。 、材料堆放不平衡、装运物不规范等原因,坠落物或飞出物速度快,对作业人员造成砸伤,甚至威胁生命,事故发生往往突然。 ; 临边、洞口等无防护或防护不可靠, 物料堆放不平稳;高处作业人员未使用工具袋,乱扔乱抛物料(工具); 起重吊装、拆卸、爆破等作业未设警戒线,人员进入危险区;设备、张拉作业防护不到位等。 2 应急组织 组 长:项目负责人 副组长:项目分管安全负 责人 /安全总监 成 员:各部门 /小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等 根据项目实际 可 成立抢险救援组、疏散引导组、联络通讯组、后勤保障组和安全警戒组等。 3 应急处置 (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现场人员应当观察是否还存在坠落物和飞出物,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救援过程中再次发生伤害。 ( 2)应马上组织人员抢救伤者,搬在压在伤者身上的物体,同时应立即向项目部负责人报告。 ( 3)伤者受到物体打击,尽可能不要移动伤者,尽量当场施救。 抢救的重点放在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 4)当有人受伤严重时,应派人拨打 120 向当 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4 注意事项 ,应优先对休克、骨折和出血 者 进行处理,应先救命,后治伤。 ,腹部创伤及脊柱损伤者,应用卧位运送;胸部伤者一般取卧位,颅脑损伤者一般取仰卧偏头或侧卧位。 ,应先进行止血;抢救休克者,应采取保暖措施,防止热损耗;抢救脊椎受伤者,应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如车辆、医药箱、担架、氧气袋、止 血带、通讯设备等。 ,等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5 应急保障 项目部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电话: 医务急救电话: 120 、担架和应急照明灯等急救物资存放工区办公室。 : 23 五、 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范本) 1 事故 风险分析 事故类型 根据高处作业者工作时所处的部位不同,高处作业坠落事故可分为临边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洞口(预留口、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阳台口等)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攀登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悬空作 业高处坠落事故、操作平台作业高处坠落事故、交叉作业高处坠落事故等。 脚手架、石棉瓦等轻型屋面、拆除作业中、登高过程中、梯 子上作业、其他高处作业、(铁塔上、电杆上、设备上、构架上、树上 等)坠落事故 等。 危害程度 高处作业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造成坠落人员身体摔伤,严重的可导致人员伤亡。 事故征兆 洞口、临边等防护设施不齐全;脚手架搭设不规范、未挂警示牌、平台不牢固、有空洞、脚手板材质或铺设不符合要求;起重吊装、吊篮架、提升架等安装不良、装置失灵导致坠落或失稳;不具备高处作业资格 (条件 )的人员从事 高处作业,作业人员未按规定配带劳动防护用品或其存在缺陷等。 2 应急工作职责 现场应急处置小组 组 长: 项目负责人 副组长: 项目分管安全负责人 /安全总监 成 员: 各部门 /小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等 工作职责 ( 1)组长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到达前负责指挥和组织现场抢救。 ( 2)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抢救工作。 24 ( 3) 事故现场人员 负责组织开展 前期 现场抢救。 ( 4) 各部门 /小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 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发现场。 ( 5)现场带班人员在遇 到险情时,有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 3 应急处置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 1) 按照应急职责与工作职责紧密结合,第一发现者进行事故初步判断、依据事故现场必要信息明确报警、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措施,按照本应急处置预案所提供的方法进行自救或实施救护。 ( 2) 在紧急抢救的同时,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本项目的应急处置 小组,应急 处置 小组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启动本项目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 3) 当事故超出本项目部应急处置能力时,应 立即 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请求支援。 现场应急 处置措施 ( 1)发生高空坠落事故后,现场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切断或隔离危险源,防止救援过程中发生次生灾害。 ( 2)马上组织人员抢救伤者,搬在压在伤者身上的物体,立即向项目部负责人报告。 ( 3)现场人员应做好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护工作。 如受伤人员出现骨折、休克或昏迷状况,应采取临时包扎止血措施,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尽量努力抢救伤员。 ( 4)在伤员转送之前必须进行急救处理,避免伤情扩大,途中作进一步检查,进行病史采集,以发现一些隐蔽部位的伤情,做进一步处理,减轻患者伤情。 转送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有异常应及早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 5)当有人受伤严重时,应派人拨打 120 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25 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事故报告 ( 1) 事故发生后 ,由项目 应急处置小组 组长 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报事故信息。 ( 2)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单位名称、地址、性质 ; 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 等。 4 注意事项 ( 1)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应优先对呼吸道 梗阻、休克、骨折和出血 者 进行处理,应先救命,后治伤。 ( 2)重伤员运送应用担架,腹部创伤及脊柱损伤者,应用卧位运送;胸部伤者一般取卧位,颅脑损伤者一般取仰卧偏头或侧卧位。 ( 3)抢救失血者,应先进行止血;抢救休克者,应采取保暖措施,防止热损耗;抢救脊椎受伤者,应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 4)备齐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如车辆、医药箱、担架、氧气袋、止血带、通讯设备等。 ( 5)应保护好高处坠落事故现场,等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附件: (略) 应包含归口管理部门或单位电话、项目部人员联系电话,相关方人员联系电话,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救援部门联系电话等。 (略) 应包含 医用急救箱、担架和应急照明灯等急救物资 ,应救援车辆等26 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预案(表格化) 序号 事故类别 火灾事故 1 事故特征 、洞口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攀登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悬空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操作平台作业高处坠落事故、交叉作业高处坠落事故等。 :高处作业中易发生 高处坠落事故,造成坠落人员身体摔伤,严重的可导致人员伤亡。 :洞口、临边等防护设施不齐全;脚手架搭设不规范、脚手板材质或铺设不符合要求;起重吊装、吊篮架、提升架等安装不良、装置失灵导致坠落或失稳;不具备高处作业资格 (条件 )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作业人员未按规定配带劳动防护用品或其存在缺陷等。 2 应急组织 组 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部安全主管、安全总监 成 员:项目部各科室负责人、作业队(班组)长、施工技术员、专兼职安全员。 3 应急处置 ( 1)发生高空坠落事故后,现场人员应当立 即采取措施,切断或隔离危险源,防止救援过程中发生次生灾害。 ( 2)马上组织人员抢救伤者,搬在压在伤者身上的物体,立即向项目部负责人报告。 ( 3)现场人员应做好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护工作。 如受伤人员出现骨折、休克或昏迷状况,应采取临时包扎止血措施,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尽量努力抢救伤员。 ( 4)在伤员转送之前必须进行急救处理,避免伤情扩大,途中作进一步。现场处置方案范本文库
相关推荐
快工程施工进度。 4、坚持质量第一,全面执行一体化管理目标和“四新”成果的应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环境,切实贯彻执行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和制度。 5、加强工程进度的科学性、计划性的管理,合理安排机械、材料、劳动力的进退场,确保现场文明、整洁及工程的正常施工。 五、施工组织机构及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表 见附表及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表 16 六 、施工部署 ( 一)施工阶段划分 1、 本工程分为
和安全质量标准,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4 协助主要负责人做好安全生产例会的准备工作,对例会决定的事项,负责组织贯彻落实。 5 认真听取、采纳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保证本公司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转;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公司的安全生产水平。 6 监督全公司的安全培训工作和考核工作。 7 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竣 工验收及投产试车工作。 8 负责消防器材的计划
路;三是关心员工的思想和生活,确保内部的安定团结。 C.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D.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点 —— 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7.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古人早已认识到:“人性善恶可变”,关键在教育。 B.“哎。
合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全 矿 范围内的管控一体化,为实现全 矿 整体效益的提高、信息技术的提升和稳定、经济运行的根本目的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现代煤矿采掘工业中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无人化、少人化、自动化煤矿采掘概念的逐步推广,煤矿采掘安全作业的需要,拥有实时、高效、可靠,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的一体化综合自动化系统越来越成为现代煤矿采掘监控调度中心进行生产及安全管理的重要工具。 二
灭尘。 掘进工作面喷雾洒水:配备自动喷水洒水器。 通风排尘:掘进工作面采用 JYC 掘进通风除尘器,在矿井井下风路中采用喷雾防尘,每隔 100M 消防水管安装三通阀门,供接软管定期防水冲洗巷道,消除粉尘,并建立制度专人管理。 回采及掘进工作面布置除尘洒水装置。 个体防尘:为生产人员提供工业防尘口罩、防护服 25 等防护措施。 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改善洗浴条件和其他保护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