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年40万吨煤制甲醇精馏工艺设计内容摘要:
要集中在预塔塔顶而大量进入二级冷凝器回流液。 这类物质如不在回流液中脱除,就会造成预塔塔釜出料杂质多,影响精甲醇的质量。 脱除这些杂质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其不溶于水的特性。 在预塔加入萃取水可提高醛、酮类物质的相对挥发度,从而使其从塔顶采出。 [16] 回流比的选择 回流比对精馏塔操作影响很大,直接关系着培内各层扳上的物料浓度的改变和温度的分布。 一般情况下,选取适宜回流比为最小回比的 ~ 2倍。 两塔甲醇精馏甲醇主精馏塔的回流比为 ~。 其调节的依据是根据塔的负荷和精甲醇的质量。 为保持四塔精馏系统的稳定操作、降低能耗并减少投资,应选取:加压塔回流比 R1≥ ,常压塔回流比 R2≥2 ;两塔负荷比 Q1/Q2: - ;并在保持稳定生产、产品质量合格的基础上, R1, R2选取得尽量小。 四塔精馏工段工艺的物料衡算 甲醇精馏工段物 料衡算任务 已知: 原料是粗甲醇,成分及含量如下 表 粗甲醇组成 成分 含量( wt%) CH3OH CH3OCH3 C4H9OH CH3OCCH3 H2O 合计 100 设计要求: ( 1)粗甲醇中甲醇回收率不小于 99%; ( 2)精馏工段产品为精甲醇,其甲醇含量不低于 % 甲醇精馏工段物料衡算计算原理 [18] 全塔物料衡算(通过全塔物料衡算,可以求出精馏产品的流量、组成之间的关系)。 连续精馏塔做全塔物料衡算,并以单位时间为基准,即 总物料 F D W?? 易挥发组分 F D WFx = Dx + x 式中 F— 原料液流量, kmol/h; D— 塔顶产品(馏出液)流量, kmol/h; W— 塔底产品(釜残液)流量, kmol/h; Fx — 原料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 Dx — 馏出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 Wx — 釜残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 塔顶易挥发组分回收率 100%DFDxFx?? 塔底 难挥发组分回收率 (1 ) 100%(1 )WFWxFx???? 甲醇精馏工段物料衡算 以精甲醇年产 40 万吨计,粗甲醇中含甲醇 %,则每年所需粗甲醇总量为:400000/=428266t/y 年工作日以 330 天计,则精甲醇每日、每小时产量为: 400000/330=每日、每小时所需粗甲醇量为: 428266/330=1)粗甲醇组成 ( 1)甲醇含量: % ( 2)水含量: % ( 3)轻馏分含量:二甲醚 % ( 4)初馏分含量:异丁醇 % ( 5)高级烷烃:辛烷 % 2) 预塔物料衡算 (1)入料: ① 粗甲醇入料量: 54047kg/h ② 碱液 每吨精甲醇消耗 92%的 NaOH ,则消耗 10%的碱液量: %101 000 %928 050 5 ? ?? =则甲醇年消耗量: 24330=2984t 碱带入的水量 =( ) =(相 当于加入的萃取水量) ③ 粗甲醇含水量 =54047=水量 =粗甲醇含水量 +碱液含水量 =+=④ 轻馏分量 =54047=227kg/h ⑤ 初馏物 =54047=⑥ 高级烷烃 =54047=总入料量 =粗甲醇量 +碱液量 =54047+=( 2)出料 ① 甲醇: 50505 kg/h ② 水量: kg/h ③ NaOH: kg/h ④ 轻馏分: 227kg/h ⑤ 初馏物: ⑥ 高级烷烃: kg/h 其中: 气相 塔顶 =轻馏分 +高级烷烃 =227 += kg/h 液相 塔底 =甲醇 +水 +初馏物 +NaOH=50505+++=54388kg/h ( 3)预塔回流量 脱醚塔回流量回流比一般 R? 20,且考虑到节省能源的问题。 结合 ASPEN 简捷模拟取R= 则回流量 == 3)加压塔物料衡算 加压塔出料甲醇含量 %(即塔底甲醇含量) ( 1)入料: 总入料量 =出料液相 =54388kg/h 其中 : ①水量 =预出料水量 =②甲醇量 =预出料甲醇量 =50505kg/h ③ NaOH=预出料碱量 =④初馏物 =预出料初馏物 =( 2) 出料: ①出料水量 =入料水量 =② NaOH=③初馏物 =④甲醇 =(出口水量 +NaOH+初馏物)出料甲醇含量 /( 1出料甲 醇含量) =( ++) ( ) =25491kg/h ⑤采出精甲醇量 =入塔甲醇量 出料甲醇量 =5050525491=25014kg/h ⑥总出料量 =总入料量 采出精甲醇量 =5438825014=29374kg/h 其中 塔顶:液相 =精甲醇量 =25014kg/h 塔底:液相 =粗甲醇量 =29374kg/h ( 3)回流量 为保持系统的稳定操作,降低能耗,并减少投资,应选取: 加压塔回流比 R1≥ 常压塔回流比 R2≥ 并且在保持稳定生产,产品质 量合格的基础上, R R2 选取的尽量小。 则取加压塔回流比 R= 回流量 =RD=25014= 4)常压塔物料衡算 ( 1)入料 总入料量 =加压塔塔底总出料量 =29374kg/h 其中 ①甲醇 =29374=②水 =③ NaOH=④初馏物 =( 2)出料 ①侧线排出量 =初馏物 +水 +甲醇 初馏物 =则 侧线排出量 =其中: 甲醇 ==(占 %) 水 ==( 占 %) 初馏物 =(占 %) ②塔底排出残液 其中: NaOH=水 =入料水 侧线排出 ==塔底排出残液中含甲醇量 =(残液中水 +NaOH) 残液甲醇含量 /( 1残液中甲醇含量) =( +) ( ) =残液总量 =水量 +NaOH+醇量 =++ =③塔顶 塔顶采出精甲醇 =入塔精甲醇 侧线排出 残液中含醇量 = =总出料量: 塔顶精甲醇 =塔侧线 =初馏物 +水 +甲醇 = 塔底残液 =NaOH+水 +甲醇 =( 3)回流量 回流量 =RD =2= 5)回收塔物料衡算 ( 1)入料 入料量 =侧线排出量 =其中 甲醇 = 水 = 初馏物 =( 2)出料: ①塔顶 采出精甲醇量 = =(精甲醇占入料精甲醇的 %) ②侧线抽出物 甲醇 =入料甲醇 塔顶甲醇 ==(甲醇占 %) 侧线抽出物 =其中 异丁醇 ==水 ==甲醇 =③塔底 其中 水 =入料水量 侧线出水 ==异丁醇 =入料异丁醇 侧线抽出异丁醇 ==总量 =水量 +异丁醇 =+=( 3)回流液量 回流比: R 取 5 回流量 =DR=5= 6)粗甲醇中甲醇回收率 甲醇回收率 =(加压塔采出精甲醇量 +常压塔采出精甲醇量 +回收塔采出精甲醇量) /粗甲醇中精甲醇量 =( 25014++) /=% 第三章 常压塔冷却器的设计 确定设计方案 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精甲醇进口温度 71℃ ,出口温度 49℃ ;冷却水进口温度 25℃ ,出口温度 30℃。 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进口温度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和壳体壁温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确定物性数据 [18] ⑴ 流体平均温度 Tm和 tm Tm1=( Ti+ To) /2=( 71+ 49) /2= 60℃ tm1=( ti+ to) /2=( 25+ 30) /2= ℃ ⑵ 平均温度下的物性数据 表 31 各组分物性数据 物料 项目 单位 数据 物料 项目 单位 数据 水 密度 kg/m3 994 甲 醇 密度 kg/m3 760 粘度 pa?s 粘度 pa?s 导热系数 W/(m?K) 6 导热系数 W/(m?K) 比热容 kJ/(kg?K) 比热容 kJ/(kg?K) 计算总传热系数 ⑴ 热负荷 Q Q = Q0 cp0 t0+Q0r =( 7149) +? = ⑵ 平均传热温差 39。 == 2530 4971ln25304971????? = 12? ℃ ⑶ 冷却水用量 iw = tcQpi?0 = )2530( ?? ? =253532kg/h 总传热系数 K 管程传热系数 Re =iiiiud?? = ?? =13710 ia = )()( iipiiiiii cudd ??? ?? =? ) 100 0000 ()137 10( ?? =(m2? K) 壳程传热系数 假设壳程的传热系 ? 0 = 290W/(m2℃ ); 污垢热阻 siR =2 ℃ /W soR = m2 ℃ /W 管壁的导热系数 λ= 45W/(m?K) K =iiisiiso dadddRdbdRa 00001 1 ????? = 114 ????? ???? ? = W/(m2℃ ) 计算传热面积 S39。 =39。 mtKQ?= 3?? = 考虑 15%的面积裕度, S=S39。 == 工艺结构尺寸 管径和管内流速 选用 Φ25(碳钢),去管内流速 iu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sn =udVi24?= )3600994/(253532 2 ?? ?=452(根 )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L = S/(πd0ns) =(452) = (m) 取传热管长 l=9m,则该换热器管程数为 Np = L/l =≈ 1(管程 ) 传热管总根数 N = 4521= 452(根)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 R = (7149)/(3025) = P = (3025)/(7125) = 按单壳程,多管程结构,温差校正系数查《化工原 理(上册)》第 232 页图 419,可得t??= 平均传热温差 mt? = t?? mt? 39。 =12=12℃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取管心距 t = ,则 t = 25 = ≈ 32 mm 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 = = 452 =26(根 ) 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取管板利用率 η= ,则壳体内径为。毕业论文--年40万吨煤制甲醇精馏工艺设计
相关推荐
在应用中没有被使用到,在该应用被编译的时候系统就不会把对应的资源编译到该应用的 APK 包中,这样可以 节省 Android 手机资源。 介绍 每个应用程序都有一个功能清单文件 (一定是这个名字)在它的根目录里。 这个清单文件给 Android 系统提供了关于这个应用程序的基本信息,系统在运行任何程序代码之前必须知道这些信息。 今后开发 Activity、Service 之后都要在 中进行定义。
态开始工作。 复位操作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上电自动复位,另一种是按键手动复位。 上电复位要求接通电源后,单 片机自动实现复位操作。 上电瞬间 RST 引脚获得高电平,随着电容的充电, RST 引脚的高电平将逐渐下降。 RST 引脚的高电平只要能保持足够的时间( 2 个机器周期),单片机就可以进行复位操作。 上电与按键均有效的复位电路不仅在上电时可以自动复位,而且在单片机运行期间
化制造某类产品的冲裁模或弯曲模, 这样更有利于制造水平的提高和制造周期的缩短。 我国冲模标准化与专业化生产近年来也有较大发展,除反映在标准件专业化生产厂家有较多增加外,标准件品种也有扩展,精度亦有提高。 但总体情况还满足不了模具工业发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标准化程度还不高(一般在 40%以下),标准件的品种和规格较少,大多数标准件厂家未形成规模化生产,标准件质量也还存在较多 问题。 另外
这也是很多 JSP 站点最后不得不寿终正寝的原因所在 [2]。 从 Java 开发就已经加入了 JDBC API, 用于以基于 SQL 的方式访问关系型数据库 , 这种做法对于如今的很多应用程序仍旧适用。 JDBC 能够以很高的性能执行基于数据集的操作,这种时候 SQL 非常强大而且易用。 JDBC 的目标不是要给关系型数据提供一个面向对象的视图,也不会牺牲目标数据库专有的强大功能。 传统型
202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32020《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30088《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GBJ30188《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164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定标准》 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