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思想方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内容摘要:

地反映学科知识、方法、思想三者相统一的学习材料,如学科的学科史等,这样既能改变学生形成学科思想、获得学科方法的学习方式,还能避免 “为思想方法而思想与方法”的现象出现。 应培养学生运用学科思想方法指导自身学习的习惯。 学习学科思想与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获得和发展学科知识,自觉地运 用学科的思想与方法构建学科的知识体系。 教学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思想与方法的教学,还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学科的思想方法指导自身的学习。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学,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科学素养,是摆在我们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紧迫课题。 笔者希望通过以下课例进一步阐明学科思想方法 4 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的策略。 三、实例: FOR 循环语句的教学中渗透“分层 递进法” 循环语句在三种语句中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同时循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结构,所以是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重点。 从知识的角度看,当一个问题在循环次数已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 for 语句来解决问题。 当然最关键的是要掌握 for语句的格式已将每个变量的涵义;从方法论的角度看, for 语句的教学过程采用分层递进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层施教,层层递进,由简到难,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促进各层次学生不断递进的机制,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FOR 语句在教材中的呈现,是 按照知识的发生过程来呈现的,而产生该知识的逻辑方法蕴含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并没有明确的呈现。 因此通常情况下,我们教师都是按照教材内容顺序进行讲解式的知识传授。 一般先介绍一些基本知识,如 for 语句的概念、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各变量的含义等等。 然后是针对 for 语句的格式详细介绍,并通过几个实例详细说明。 但这样的教学往往既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 for 语句,也不知道在甚么情况下使用for 语句。 教师的灌输导致学生的死记,结果是使学生的迁移、综合、评价等高级思维能力的缺失。 这种现象的出现,从教的角度看是对学科思想方法的重视 不足,从学的角度看,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结果。 导致往往在“课堂总结”阶段,学生仍不完全明白 for 语句的实质,也不清楚各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经过多次教学实践、反思及探讨,我们对本堂课进行了重新设计,决定用“分层递进法”进行教学实践。  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上述对教材意图与受体分析,本节教学安排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出发,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循环语句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本单元的宗旨。 教学安排从一个破解密码,解救人质的故事性题材入手,让学生“想”-体验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说” -外显思维活动过程、 “做”-体验编写程序的乐趣、“听”-接受新的知识,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要求。 与原有的教学设计比,新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完全按照“分层递进法”的四个环节组织本堂课的教学。 即设计问题 —— 类比 5 —— 递进 —— 验证四个教学环节,将 for 语句的知识融入到这四个教学环节中。 二是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