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火灾报警器论文内容摘要:

火灾探测原理的不同有不同类型的火灾探测器。 空气离化探测法 光电探 测法 热(温度)探测法 火焰光探测法 可燃气体探测法 复合式火灾探测法 火灾探测原理及功能 火灾探测能力是火灾信号强度和传感器灵敏度的函数。 本文采用高灵敏度的气体传感器作为探测器,报警系统将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经滤波放大处理后送入 A/D 转换器,得到的数字信号由单片机进行处理分析,当程序判断存在火灾危险时启动声光报警。 本文研制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包括火灾探测器、报警控制器等部分。 主要实现以下功能:利用烟雾传感器对室内烟雾及温度突变进行报警,能进行区域报警;上述这种传感器中一种动作,表明有异常 现象,发生异常报警信号;如同时动作说明有火灾,发生火灾报警。 7 第 2章 设计要求及方案 设计要求 单片机在各种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很多的电子产品利用单片机所取得的便利性得到了人们的好评,针对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要求提出了以下的方案: 通过传感器对当前的温度、烟雾进行实时采集,通过 ADC0832 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到单片机中,通过对预先设定的阀值进行对比,当超过阀值时,进行声光报警。 本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现的功能如下: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主要有以下几大功能:( 1)实时采集当前的温度和烟雾浓度( 2)报警系统能通 过声音和光提示人们当前数据异常。 设计方案 在本系统设计中,将提出一种基于 AT89S51 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以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并超过设定的阀值是报警的功能。 系统的总体结构框图如图 所示: 8 图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 的总体结构框图 各模块的功能如下: A/D 转换器:将电信号(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烟雾采集模块:对实时烟雾浓度的采集,将烟雾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到单片机中。 9 第 3章 AT89S51 单片机和 ADC0832 转化器选择 主控制器 AT89S51 芯片资源简介 89S51 是 MCS51 系列单片机的典型产品,我们 就这 一代表性的机型进行系统的讲解。 89S51 单片机包含中央处理器、程序存储器 (ROM)、数据存储器 (RAM)、定时 /计数器、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和中断系统等几大单元及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等三大总线,现在我们分别加 以 说明: 如图 所示 图 单片机内部结构示意图 中央处理器 (CPU)是整个单片机的核心部件,是 8 位数据宽度的处理器,能处理 8位二进制数据或代码, CPU 负责控制、指挥和调度整个单元系统协调的工作,完成运算和控制输入输出 功能等操作。 (RAM) 89S51 内部有 128 个 8 位用户数据存储单元和 128 个专用寄存器单元,它们是统一编址的,专用寄存器只能用于存放控制指令数据,用户只能访问,而不能用于存放用户数据,所以,用户能使用的 RAM 只有 128 个,可存放读写的数据,运算的中间结果或用户定义的字型表。 (ROM) 89S51 共有 4KB 掩膜 ROM, 最大可扩展 64K 字节, 用于存放用户程序,原始数据或表格。 /计数器: 10 89S51 有两个 16 位的可编程定时 /计数器,以实现定时或计数产生中断用于控制程序转 向。 (I/O)口: 89S51 共有 4 组 8 位 I/O 口 (P0、 P P2 或 P3),用于对外部数据的传输。 89S51 具备较完善的中断功能,有两个外中断、两个定时 /计数器中断和一个串行中断,可满足不同的控制要求,并具有 2 级的优先级别选择。 如图 所示 图 89S51 连接图 单片机的引脚 89S51 单片机内部总线是单总线结构 ,即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是公用的 . 89S51 有 40条引脚 , 与其他 51 系列单片机引脚是兼容的 . 这 40 条引脚 可分为 I/O 接口线、电源线、控制线、外接晶体线 4 部分 . 89S51 单片机为双列直插式封装结构 , 如图 所示 . 11 图 89S51 引脚分配图 引脚功能说明如下: VCC:电源电压。 GND:地。 P0 口: P0 口是一组 8 位漏极开路型双向 I/O 口,也即地址 /数据线复用口。 作为输出口时,每位能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 8 个 TTL 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 1”可作为高阻抗输入端。 在访问外部数据储存器或程序储存器时,这组口线分时转换地址(低 8 位)和数据总线复用,在访问期间激活内部上拉电阻。 FLASH 编程时, P0 口接收指 令字节,而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校验时,要求外接上拉电阻。 P1 口: P1 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 P1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 4 个 TTL 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写“ 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为输入口。 作为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 FLASH 编程和程序校验期间, P1 接收低 8 位地址。 P2 口: P2 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 P2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 4 个 TTL 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写“ 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为输入口。 作为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 在访问外部程序储存器或 16 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储存器(例如执行 MOVX@DPTR 指令)时, P2 口送出高 8 位地址数据。 在访问 8 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储存器(例如执行 MOVX@RI 指令)时, P2 口线上的内容(也即特殊功能寄存器( SFR)区中 R2 寄存器的内容),在 整个访问期间不改变。 FLASH 编程或校验时, P2 亦接收高位地址和其他控制信号。 P3 口: P3 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 P3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 12 收或输出电流) 4 个 TTL 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写“ 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为输入口。 作为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 P3 除了作为一般的 I/O 口线外,更重要的用途是它的第二功能,具体功能说明如表 所示。 表 89S51 单片机的外接晶体引脚 ( 1) XTAL1:片内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和内部时钟工作的输入端。 采用内部振荡器时,它接外部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的一个引脚。 ( 2) XTAL2:片内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接外部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的另一端。 采用外部振荡器时,该 引脚悬空。 外接晶体引脚。 89S51 单片机内部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用于构成振荡器。 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为 XTAL1,输出端为 XTAL2,分别是 80C51 的 19 脚和 18 脚。 在 XTAL1 和 XTAL2两端跨接石英晶体及两个电容就可以构成稳定的自激振荡器。 如图 所示 : 晶振至内部时钟电路 图 振荡电路 石英晶振起振后要能在 XTAL2 线上输出一个 3V 左右的正弦波,使 MCS51 片内端口引脚 第二功能 RXD(穿行输出口 ) TXD(穿行输入口 ) INT0(外部中断 0) INT1(外部中断 1) T0(定时 /计数器 0) T1(定时 /计数器 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