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线路勘察技术规程v1版12内容摘要:

装置。 原杆路上架挂光(电)缆的杆路要求 ( 1)杆路选择要求 (电)缆线路工程的路由走向上或顺路附近有已建的杆路时,应考虑在该杆路上架挂光(电)缆并需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宜选择其中路由较近捷、地形及环境较好、杆线路由固定、建筑质量良好、施工及维护较方便的杆路。 (电)缆的电杆杆高、建筑强度应满足新工程架挂光(电 )缆的要求。 架挂光(电)缆后,应不对原杆线的使用和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 ,应尽量通过技术改造来满足要求。 35KV 及以上的输电线路上架设通信光缆应采用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ADSS)。 ( 2)架挂位置及设计要求 1 新架挂光(电)缆与杆上原有光(电)缆设施的间距应为 400mm、离地高度及与其他建筑物或设施间距应符合线路勘察规定。 ,且杆上原有吊线强度经核算能满足再增挂光(电)缆要求时,在与该资源所有者协商并取得同意后,可以利用 该吊线增加光(电)缆。 设计中应考虑新架光(电)缆的安装方法和施工方法,不对原有光(电)缆产生危害影响。 (电)缆距地面或与其他建筑物或设施的间距不符合要求时,如原电杆质量良好,可采用原杆接高方式。 接高的长度应满足线路近期发展容量的需要。 ( 3)杆路建筑强度要求 (电)缆后的总负载核算原有电杆的建筑强度。 ,但超出不大时,宜增加原有杆路抗风杆双方拉线的密度来加强。 ,应核算拉线强度, 确定是否新增拉线。 如因拉线过多以致再增加拉线有困难时,可用比原来拉线高一级城市的钢绞线来更换原有部分拉线。 接杆方式时应予以更换。 ,可用“绑桩”加固;腐朽较严重的电杆应用截根式绑桩。 可用水泥绑桩或经防腐处理的木绑桩处理,杆径程式应符合接杆要求; 开沟 直埋光缆埋深 敷设地段及土质 埋深 (m) 备注 普通土 (硬土 ) ≥ 半石质 (砂砾土 ,风化石 ) ≥ 全石质 ≥ 从加垫 10cm 细土或砂土上算起 流沙 ≥ 市郊 ,村镇地段 ≥ 市区人行道 ≥ 穿越铁路 ,公路 ≥ 从道石底或路面算起 沟 ,渠 ,水塘 ≥ 农田排水沟 (沟宽 1 米以内 ) ≥ 光缆沟的截面尺寸应根据底宽随光缆数目而变 ,一般为 12 条光缆 ,沟底宽40cm。 3 条光缆 ,沟底宽度为 55cm,4 条光缆 ,沟底宽度为 + 倍埋深 .同沟敷设的光缆 不得交叉 ,重叠。 两直线上光缆沟要求越直越好 ,直线上遇有障碍物可以绕开 ,但绕开障碍物后应回到原来直线上来 ,转弯段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 20cm,光缆敷设在坡度大于 20 度 ,坡长大于 30m 的斜坡上时 ,宜采用“ S”形敷设。 光缆穿越障碍物的保护措施 ( 1)光缆穿越铁路、主要公路: 光缆穿越铁路、主要公路时,一般采用钢管保护、钢管内套子塑料管 2 根,子管内径为光缆外径的 倍。 塑料子管应长出钢管两端各 1 米,钢管应长出两侧路边沟各 1 米,且距排水沟底不小于 米。 注:公路有边沟的从边沟开始为公路控制区之外 ,无边沟的从公路边向外 米处开始为公路控制区之外。 ( 2)过一般公路 光缆穿越一般公路时,当车流量较大时,一般采用破路铺槽钢通过,并在槽钢内穿放塑料子管保护,槽钢管应长出两侧路边沟各 1 米,且距排水沟底不小于 米;当车流量较小时,采用破路铺Φ 50mm 塑料管通过,塑料管应超出两侧路沟外1米。 ( 3)过乡间土路 光缆穿越乡间土路时,采用竖铺砖保护。 ( 4)过河流 光缆跨越大型河流无法截流时,采用桥上吊挂或架空的方式通过,并在两岸土质稳定无水的地点预留光缆。 不能桥上吊挂和架空时,对于地下土质较好的河流, 可以采用微控定向钻孔机回拖Φ 50mm 塑料管的方式通过。 光缆跨越中型河流水流较急无法截流、无法桥上吊挂或架空时,除采用微控定向钻孔机的施工方式外,还可以采用挖掘机大开挖河流,带水作业,铺设Φ 40mm半硬塑料管(必要时外套钢管)。 塑料管上方用水泥砂浆袋回填封沟,必要时在下游做漫水坡。 光缆跨越一般河流时,采用人工截流挖沟预埋塑料管的施工方式,并在塑料管上方铺水泥盖板保护。 河岸塌方的做护坡,河床有被冲刷可能的下游做漫水坡或在光缆沟上方铺放水泥砂浆袋,水泥砂浆袋应不高出河床(底)。 ( 5)过冲沟 对于冲刷 严重而不宜直埋的冲沟时,可采用架空的方式通过,光缆在冲沟两侧土质稳定地点各预留 15 米。 ( 6)过沟、渠、水塘 光缆穿越沟、渠、水塘时,在光缆外穿放塑料管,并在塑料管上方铺水泥盖板或水泥砂浆袋。 对于季节性沟、渠、水塘,可只铺水泥盖板或只穿塑料管。 对有疏浚计划的水渠,光缆应在两侧做预留。 ( 7)道路边沟或鱼池 光缆线路应尽量避免在道路边沟或鱼池下方敷设。 无法避免时,应在光缆上方、沟底或池底铺设水泥砂浆袋封沟。 封沟距沟底或池底的深度应符合公路部门或鱼池管理部门的要求。 ( 8)过陡坡、土坎 光缆线路遇陡 坡或土坎时,为防止水流冲刷塌方,需要做护坡或护坎。 根据水流冲刷的强度,可分别采用砂袋、水泥砂浆袋、石砌等不同方式的护坡或护坎保护。 ( 9)过乡镇、村屯等动土地带 光缆线路途经村屯等易动土地带需覆盖红砖保护。 ( 10)与其它直埋通信光、电缆交越 本工程直埋光缆与其它已经埋设的光、电缆交越时,采用塑料管保护,保护长度应根据交越角度确定,垂直交越保护长度为 5 米,斜交越的保护适当加长。 在交越处如果其它直埋光、电缆的埋深位置达不到本工程的要求埋深,则将本光缆穿放在其下方;如果其它光、电缆的埋深与本光缆埋深相同 或深于本工程的要求埋深,则将本光缆铺设在其上方。 本工程光缆在与其它直埋光、电缆交越时,应尽量满足与其垂直距离大于20cm。 本光缆在其下方交越时,塑料标志带应铺设在本光缆上方 15cm 处,即在被交越一方光、电缆的下方。 线路标石的设置 直埋光缆线路的转弯点、排流线起止点、同沟敷设光缆的起止点、光缆特殊预留点、与其它缆线交越点穿越障碍物地点和直线段野外每隔 100 米处均应设置普通标石(建设单位要求加密标石时,应按照建设单位要求的间距设置)。 直埋光缆线路的接头位置,需要监测光缆金属护套对地绝缘和电位的接头点 均应设置监测标石。 光缆路由标石埋设位置应该准确,埋设正直、齐全、完整、油漆相同,编写正确,字迹清晰并符合以下规定:光缆标石一般应埋设在光缆的正上方。 当光缆沿道路敷设时,直线标石面向道路。 接头标石埋设在光缆线路直线路由上,面向接头。 转弯处的标石,埋设在光缆线路转弯的交点上,面向内角。 标石的编号应根据传输方向,由一端至另一端排列,以一个中继段为独立编号单位。 防强电 为了减少光缆线路受强电的影响,采用的防护措施 ( 1)将各单盘光缆间的金属护套、铠装、加强芯等金属构件在接头处断开,将强电 影响的积累段限制为最小长度; ( 2)光缆的金属构件除局内,均不做接地; ( 3)直埋光缆与高压输电线路交越处应穿放塑料管保护,采用厚壁Φ 50mm塑料管,两端头封堵,以增加光缆耐压强度。 垂直交越时,塑料管应长出高压线路两侧各 20 米,斜交时,塑料管适当加长。 ( 4)架空光缆与高压输电线路交越处应穿放绝缘管保护,以增加光缆耐压强度。 垂直交越时,绝缘管应长出高压线路两侧各 10 米,斜交时,绝缘管适当加长。 ( 5)为保护施工和维护人员人身安全,在光缆与强电设施较近处施工或检修接头盒时,应将光缆金属构件做临时接地。 ( 6)若沿线雷暴日数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光缆的所有金属构件除沿线局站内互相连通并做防雷接地外,其余不做接地;光缆接头两侧金属构件不做电气连通; 直埋光缆的防雷 : 米深处的土壤电阻率ρ 10100Ω m 时,不设排流线 m≤ρ 10500Ω m 时,设一条排流线 10≥ 500Ω m 时,设双条排流线 直埋光缆的排流线使用 7/ 镀锌钢绞线,敷设在光缆上方 ~ 处。 排流线连续敷设地段应不小于 1 公里,遇有顶管施工的保护钢管时,排流线应与钢管焊接。 架空光缆的防雷: 2 公里做 1 次吊线接地, 2 公里以内的杆路的两个终端杆做吊线接地 塑料管道敷设位置选择 ( 1)高等级公路: 中央分离带、路肩、边坡和路侧隔离栅以为。 ( 2)一般公路: ①定型公路:边沟、路肩、边沟与公路用地边缘之间。 可离开公路敷设,其间距不宜超过 200m。 ②非定型公路:离开公路,其间距不宜超过 200m。 避开公路升级、改道、取直、扩宽和路边规划的影响。 ( 3)市区街道: 人行道、慢车道、快车道。 ( 4)其他地段: ①地势平坦、地质稳定、石方量较小。 ②便于机械设备运达。 长途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或建筑物的间距要求。 序号 其他地下管线或建筑物名称 平行净距 (m) 交越净距 (m) 1 已有建筑物 2 规划建筑物红线 3 非同沟的直埋通信光电缆 4 给水管 管径小于 300mm 管径为 300mm500mm 管径大于 500mm 5 污水 、排水管 6 热水管 7 高压石油、天然气管 8 燃气管 压力小于 300kpa 压力为 300kpa800kpa 9 电力电缆 35kV 以下 35kV110kV 110kV 以上 待定 待定 10 其他通信光电缆及通信管道边线 11 通信电杆、照明电杆及 拉线 12 市区绿化带 乔木 灌木 13 道路边石边缘 14 铁路铁轨(或坡脚) 15 排水沟渠 16 涵洞 17 树木 村镇大树、果树、行车道 野外大树 18 水井、坟墓、粪坑、积肥池、沼气池、氨水池等 人(手)孔设置 ( 1)长途光缆塑料管道人 (手 )孔的 荷载与强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规定。 ( 2)长途光缆塑料管道人 (手 )孔的设置,应根据铺设地段的环境条件和发展规划等因素确定,并符合以下要求: ①人 (手 )孔的建筑地点应选择在地形平坦、地质稳固、地势较高处,避免安排在安全性差、常年积水、进出不便的地方及铁路、公路路基下。 ②人 (手 )孔间距应根据塑料管类型、管/缆直径比、光缆穿放方法、光缆盘长、地形条件和铺设地段要求,考虑光缆接头重叠和各种预留长度后确定;在平直地段可考虑每公里设置一个。 ③ 因气流接力布放、管道分歧、光缆接续等需要增加设置人 (手 )孔的地 点。 ④ 若不设置人 (手 )孔时,在气吹光缆后,其塑料管端头密封,上方铺设水泥盖板保护。 ( 3)人 (手 )孔的规格应根据敷设的塑料管数量,满足光缆穿放、接续和预留的需要,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预埋铁件在人 (手 )孔内的位置及预留光缆的固定方式。 ( 4)人 (手 )孔建筑可采用砖砌、混凝土或复合材料,埋式型人 (手 )孔盖距地面应不小于。 ( 5)在人 (手 )孔内塑料管道距人 (手 )孔侧壁的水平距离不小于 200mm,距上覆和底部的距离不小于 300mm,塑料管群各端口的间距应不小于 15mm,塑料管伸出内壁的长度应不小于 400mm。 塑料管的端口应进行封堵。 保护与防护 塑料管道的保护应符合的要求 ( 1)塑料管道穿越铁路或主要公路时,塑料管道应采用钢管保护,或采用定向钻孔地下敷管,并应同时保证其他地下管线的安全。 塑料管道穿越允许开挖路面的一般公路时,塑料管道可直埋敷设通过。 ( 2)塑料管道在桥侧吊挂或新建专用桥墩支护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 3)塑料管道与其他地下通信光 (电 )缆同沟敷设时,隔距应不小于 100mm。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