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内容摘要:
E:“间隙” ,软件生存期 (life cycle)可分为计划、开发以及运行三个时期 ,每个时期又分为若干更小的阶段。 通常,计划时期包括问题定义和( ),开发时期包括( ),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以及( )。 A: B: C: ,( )阶段定义的标准将成为软件测试中的系统测试阶段的目标。 A:详细设计阶段 C:可行性设计阶段 29:增量模型是一种( )模型。 A:整体开发 B:非整体开发 C:灵活性差 D:较晚产生工作软件 30:渐增模型是( )。 A:与瀑布模型无关 B:与变化模型有关 31.( )是指模拟某种产品的原始模型。 ,主要考虑( )。 ,实现原型的途径也有所不同,下列不正确的类型是( )。 第 2 章 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 31 ( )模型。 ,叫做( )。 ( )型的设计过程。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能够使用原型 ,不能相对稳定时,能够使用原型 开发工具,或对原型的可用工具不了解的时候,能够使用原型 ,能够使用原型 ,可以容易地确定系统的性能,确认各项主要系统服务的可应用性,确认( ),确认系统作为产品的结果。 数据流图 ( )。 阶段或所有阶段中的细节,从而较早的产生工作软件 ,必须完成前一阶段的所有细节 ( )。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空间等性能效率方面的要求 降低可靠性和软件质量标准 ,暂不考虑与最终系统的界面内容 ,可使用不同风格的高级语言来构造原型 ( )。 ( )。 ,用原型过程来代替全部开发阶段 试验型,用原型过程来代替设计阶段 ,用原型过程来代替需求分析阶段 、( )、自动程序设计、专用语言、可重软件工程习题与解答 32 用的软件和简化假设等。 ( )为用户 /设计者,开发人员根据用户要求不断修改原型,直到满足用户要求为止。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证实设计的可行性 ,能充分地鼓励开发者地积极性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对某种需求缺乏信心时,不宜使用原型 ,不宜使用原型 ,不宜使用原型 ,不宜使用原型 ( )。 A .对于探索型,把原型作为需求说明的补充形式 ,通过原型过程的反复循环,直接得到软件系统 ,原型成为设计的总体框架或设计结果的一部分 ,适用于( )系统。 ,原型有三种不同的作用类型 : 探索型、( )和演化型。 ,考察实现方案是否可行的是( )。 ( )。 简答题。 它包含哪些过程。 有哪些主要模型。 它有哪些活动。 第 2 章 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 33。 有哪些主要方法。 它们各有何特点。 ,对原型有什么样的要求。 各有何特点。 ?哪些情况下不适宜使用原型。 种类型。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供应过程、开发过程、操作过程、维护过程、管理过程、支持过程 、 Jackson 方法、维也纳开发方法( VDM)、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结构化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数据流 、对象、面相对象、迭代性、无间隙性 、软件需求形式化说明、变换 、分解、抽象、数据处理领域 、增量 计划、风险分析、开发实施、用户评估 、面向对象设计、面相对象实现 、 Coad、 OMT 软件工程习题与解答 34 、增量、螺旋、喷泉、变换、基于知识的 、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 、软件开发方法 、整体开发、增量分析 、增量开发、增量提交 、基于脚本的设计、采用非常高级语言或专门 语言、能重用软件 、系统的总体结构、系统的主要处理和性能、数据库设计 、增量开发 、增量方式、工作软件、相应文档 、增量模型 、设计、实现方案、可行性与合理性、总体框架、设计结果 、构造原型、运行原型、评价原型、修改 、软件工具和环境、反复循环、软件系统 、快速实现、试用原型、反复评价和改进原型 、用户的需求、所期望的特性、可行性 性能 、用户与开发者对项目都缺乏经验、用户的需求 、接受对象、事件跟踪图 、共享、实现步骤 (数据值)、属性值 、事件、状态序列 、输入事件 、实现方案、能否实现 、结构和行为、代码的共享 、实验型、演化型 、重要特性 、附加策略 、原型 、需求说明 、开发结束 第 2 章 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 35 55. 整体、非整体 56. 增量方式 ,细节 ,尽早 57. 瀑布模型 ,增量开发 ,增量开发 ,增量提交 58. 早起 ,重要特性 59. 需求分析 ,需求说明 ,瀑布模型 60. 需求分析和设计 ,编码和测试 二 . 选择题 1. C 2. B 【解析】:软件开发的结构化方法死基于瀑布模型的,而原型化方法是基于动态定义的需求。 结构化方法是在开发的每个阶段都有的目标的,即在软件的需求分析阶段已经将要开发的软件的目标和功能确定,而原型化方法是再软件开发过程中逐步明确软件的需求,即动态地定义软件地需求。 显然两个开发 方法地不同。 但是,两个方法地目的都是实现软件生产地工程化,因此它们有互相借鉴的部分。 所以,答案是 B。 3. B 4. C 【解析】:在结构化的软件开发中,一般情况下,可能需要占用的人数最大的阶段是在软件编程的阶段,但从工作量上来说,在软件的需求分析,定义及软件的测试和维护阶段需要的工作量更多,用软件开发计划中的 40- 20- 40 原则,即可说明这一点,在软件需求分析和定义阶段,虽然工作量比软件编程多,但因为软件的需求分析和定义对开发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所以占用的人员并不需要太多;同时由于软件维护的周期 比较长,所以其耗的工作量比软件编程多,但一般来说它占用的人员并不比编程阶段占用的对,所以答案为 C。 5. C 6. A 7. C 【解析】:在软件开发中,软件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正确分析和设计是极为重要的。 如果在这些阶段出错,将严重影响后期的开发,因为它们的错误将以放射式的扩展造成更多的错误。 所以答案是 C。 8. A 【解析】:在瀑布模型中需求分析阶段指导概要设计阶段,概要设计阶段指导详细设计阶段,并且测试阶段的系统测试以需求分析阶段的定义为目标,集成测试以概要设计阶段的定义为目标,单元测试以详细阶段 的定义为目标。 9. D 10. B 【解析】:系统测试又称确认测试,它包括功能测试和验收测试两种,它按软件需求说明书上的功能逐项进行。 11. C 【解析】:面向对象的技术首先在 SmallTalk 语言中得到应用,后来随着 C++, JAVA 等面向对象的语言的出现,面向对象的技术的广泛的开发工具的支持, UML 是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中在设计解毒常用的一个工具,因此应选 C。 软件工程习题与解答 36 12. A 13. B 【解析】:结构化开发方法是指在软件开发初期明确地定义软件地功能和软件开发地标准,作为软件开发地后期实施依据; 原型化方法是指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动态地定义软件地需求和软件的功能,标准,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强调以对象作为在软件设计中的基本元素,并以类和继承来表达是事物具有的共性和他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控制流方法事实上是在软件概要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由上述对各个方法的定义可知在原型化的开发中,需要能及时发现问题,建立更明确的软件开发需求的高素质软件设计和开发人员。 所以答案是 B。 14. D 【解析】:在软件开发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中,在软件的定义阶段就需要严格定义出软件的需求说明书,以便以后的开发中遵照执行,相对原型化 开发中动态地定义软件的需求来说,它需要在软件开发的前期严格定义软件的需求分析,并且在软件开发的。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
相关推荐
...............4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f The Paper .............................................................5chapterⅡIntroduction of Basic Concept And Relevant Skill .............6
102 严禁使用未经初始化的变量作为右值 102 构造公共变量 102 使用严格形式定义的、可移植的数据类型 102 结构的功能要单一 102 不要设计面面俱到、非常灵活的数据结构 103 不同结构间的关系不要过于复杂 103 结构中元素的个数应适中 104 结构中元素的布局 105 结构的设计 105 留心编译器处理原则及有关细节 106 注意数据类型的强制转换 106
介 :边界值分析法就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 通常边界值分析法是作为对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这种情况下,其测试用例来自等价类的边界。 1)边界值分析不是从某等价类中随便挑一个作为代表,而是使这个等价类的每个边界都要作为测试条件。 2)边界值分析不仅考虑输入条件,还要考虑输出空间产生的测试情况。 : 长期的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
2020 年 9 月 07 软件工程 1 班五四红旗团支部申报材料 07 软件 工程 1 班五四红旗团支部申报材料 22 班级会议制度 第一条:为更好的完成上传下达任务,建设、健全班级民主,特制定 班级会议制度制度。 第二条:本班定于每双周周一下午召开一次班会,每周周一召开一次 班委(团支委)会;因需要,可召开临时会议。 第三条:会议由班 长(团支书)决定召开,由班长(团支书)或班委
解除油→酸蚀→非它电镀 非打磨件→热浸除油→电解除油→酸蚀→其它电镀 (8)锌合金件镀前处理工艺流程除蜡→热浸除油→电解除油→酸蚀→镀碱铜→镀酸铜或焦磷酸铜→其它电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