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职技校: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信息服务基地” (信息管理与服务专业群顶岗实习基地);通过“走出去”,在合作企业建设具有“厂中 校”特征的“北信 北广电子装备生产制造基地”(电子与通信技术专业群顶岗实习基地)、“北信 兆维机电装备制造基地” (现代机电技术专业群顶岗实习基地) 等。 上述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基地将成为面向 北京电子信息产业 、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素质 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的支柱,确保学生有半年以上企业顶岗实习经历。 14 完善校企共建模型 “产业 +企业 +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运行,是在对接区域经济相关产业基础上设立专业的,通过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设立校企共建办公室,加强专业教研室和校企合作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进行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建设、校企共建共享教 学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建设和毕业生就业渠道建设等四个建设团队 ,其建设运行模式如图 13 所示。 对 接 区 域 经 济 相 应 产 业依 托 产 业 工 学 结 合 建 专 业 依 托 企 业 产 学 结 合 建 专 业校 企 共 建 专 业 建 设 指 导 会校 企 共 建 办 公 室专 业 教 研 室 企 业 及 智 能 部 门专 业 培 养 目 标 规格 定 位 建 设 团 队共 享 教 学 资 源 建设 团 队人 才 培 养 激 励 机制 建 设 团 队学 生 就 业 渠 道 建设 团 队分 析 对 接产 业 相 应工 作 领 域技 术 领 域( 基 本 岗 位 )分 析 对 接产 业 相 应岗 位 职 业任 务( 工 作 流 程 )课程开发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对教师激励对企业兼职教师激励对学生成才激励顶岗实习企业留用(主)市场择业 (辅)创业性就业 (辅)所 需 知 识技 能态 度 结 构职 业 资 格 证( 专 业 培 养 规 格 )共 同研 究合 作开 发双 向交 流锻 炼提 高企 业确 认学 院表 彰学 院确 认企 业表 彰共 同资 助奖 优北 京 兆 维 科 技 、 北 京 汉 远 网 智北 京 神 州 泰 岳 、 北 京 中 科 红 旗神 州 数 码 网 络 、 中 国 电 信 等企 业 生 产 型 实 训 实 习 基 地全 程 监 控 共 同 验 收共 建 共 享 互 利 互 惠 合 作 双 赢培 养 方 案教 学 实 施质 量 评 价就 业 平 台面 向 产 业政 府 引 导合 作 企 业 分流图 1 3 校 企 共 建 计 算 机 网 络 技 术 专 业 运 行 模 式 框 图 15 建设模拟性、生产性、开放性的实训基地 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本点,以作业流程为导向,按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生产顶岗实习四个层次建设专业实训实习基地。 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的模拟性、生产性、开放性,校外实训基地的生产实践性、顶岗实习性、技术 服务性。 图 14 校企合作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模型 ( 二 ) 、 校企共建型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 技术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 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与 网络技术能力 有机结合,形成全过程“学 、 做合一”、 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 工学结合网络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第五学期的“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的实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机的结合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高技能、高综合素质人才的目的。 1.确立人才培养 规格 紧跟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与产业布局, 面向首都 信息化建设 ,培养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相关的 生产第一线 人才 , 具有 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局域网的组建、管理与维 护、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企业网站的设计与开发、网络工程的实施等专业能力,并具备 文档阅读和写作能力、敬业和团队精神 以及 求知欲和进取心 等职业必备素质。 本专业毕业生面向 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造、服务类企业以及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有关的一线岗位 ,主要从事 计算机网络产品销售、局域网的组建、网络 16 管理与维护、企业网站的设计与开发、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网络 产品的技术支持、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的实施等 岗位。 2. 对接职业岗位标准和需求,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和教学重点 本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岗位是计算机网络 技术 人 员(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根据网络技术岗位 工作过程 及市场需求分析,确定适合高职毕业生从事的三个岗位类别,即 销售与售后服务、局域网的组建管理与维护 、企业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根据不同的 岗位分析,描述其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定位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并通过现场调研确定每一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明确教学重点。 3.创建工学结合人才 教育过程 在岗位工作分析的基础上 ,将工作与教学融合,建立 工学结合人才 教育过程。 如图 15 所示。 GPTC 中 “ 技术中心 ”的实施方法是:加强与企业合作,走工学结合道路,结合计算机网络行业的 岗位 实际情况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般认知规律,进行大力度的课程体系改革,并加强学生的岗位实训环节 ,即 以来源于工作实践并经过教学优化的“教学项目”作为学生课程学习的主体,以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学生的实训内容,使学生按照职业规范 来 完成这些项目 ,做到 “ 教学做” 一体。 在工作过程中,完成 学生职业 道德形成、 职业 素质 塑造、理论知识学习、 职业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任务,让学生在实 际工作过程中逐步成为 “准员工”。 ( 1) 第一阶段 —— 职业能力认知阶段 (第 2 学期)。 通过基础知识课程教学与职业能力认知实践的结合,体现教学活动的多元化。 ( 2) 第二阶段 —— 职业能力形成阶段 (第 4 学期)。 通过工作分析与学生兴趣发现的结合,确定 销售与售后服务、局域网的组建管理与维护 、 企业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等培养方向,体现岗位能力的多元化。 学生以“深专一个岗位能力、兼顾其他”的原则,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岗位类别。 ( 3) 第三阶段 —— 职业能力提高阶段 (第 5 学期)。 生产性实训的实施,需要整合不同岗位类别的成员,体现 项目成员和岗位能力的多元化;岗位能力、 17 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结合,体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多元化。 教 学内 容公 共 基 础 课 程专 业 基 础 课 程教 学实 施理 论 教 授 的 课程 与 模 拟 小 型项 目 相 结 合入 门 的 专 业 知识 与 技 能预 期目 标公 共 基 础 课 程项 目 化 的 专 业基 础 课 程理 论 教 授 , 鼓 励学 生 自 主 学 习 ,模 拟 小 公 司 项目入 门 的 专 业 技能 及 入 门 的 职业 素 质素 质 类 课 程专 业 课 程职 业 能 力以 项 目 组 的 方式 组 织 教 学 , 鼓励 学 生 自 主 学习 , 提 高 学 生 的沟 通 能 力专 业 能 力 提 高职 业 素 质 提 高专 业 类 课 程学 习 性 实 训 课程以 项 目 的 方 式进 行 教 学 , 项 目的 选 择 给 学 生充 分 的 自 主 权 ,独 立 分 组 实 施独 立 或 小 组 承担 小 型 项 目 的能 力生 产 性 实 训 教学完 成 引 入 企 业的 实 际 项 目 , 由项 目 组 的 独 立完 成 , 教 师 处 于导 师 的 角 色专 业 技 能 和 综合 技 能 素 质企 业 顶 岗 实 习毕 业 设 计通 过 企 业 实 习 ,完 成 实 际 的 工程 项 目通 过 毕 业 设 计 .具 备 完 整 的 项目 实 施 的 能 力及 文 档 能 力具 备 一 个 准 员工 的 素 质第 1 学 期第 2 学 期 第 3 学 期 第 4 学 期 第 5 学 期第 6 学 期 图 15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方案 ( 4) 第四阶段 —— 职业岗位训练阶段 (第 6 学期)。 通过到企业参加不同岗位的顶岗实习工作,体现人才培养成果的多元化。 学生在企业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工作,由企业的工程师组织其参与公司的项目 工作 ,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任职能力,使之成为高素质 高 技能的 一线 技术人才。 4. “ 基于 项目实施 ”建设进程 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建设进程如表 12 所示。 表 12 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工作 进程表 建设 任务 2020 年 2020 年 “ 基于项目实施 ”人才培养 教育过程建设 预期目标 ( 1) 完成网络技术专业核心技术课程体系设计; ( 2)完成核心技术课程“ 教、 学 、 做 、训、评 合一”的教学环境建设; 由 教 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实施教学、实践过程,指导项目实践; ( 3)完成网络技术中心硬件设施建设; ( 1)与业内企业合作,成为校企共建的顶岗实训基地; ( 2) 建成生产性实训项目库 1 个;创建本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 2 门 ; 18 建设 任务 2020 年 2020 年 验收要点 ( 1) 完成网络技术专业核心技术课程体 系设计; ( 2) 配备基本 的 专兼结合的“双师”实践教学队伍; ( 3) 网络技术中心各实训室 投入使用,并按计划运行; ( 1) 与 12 家 业内 企业 合作, 建立 5 家以上稳定 实习基地; ( 2)建成生产性实训项目库,可供教学使用。 (三)、校企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扩建或新建一批具有真实职业环境的校内实训 室,建 设校外实训基地 ,为学生直接融入 IT 产业搭建平台。 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按照企业生产环境建设实训室。 网络技术 综合 实训基地 布局如图 16 所示。 图 16 网络技术 综合实训基地布局图 (局部) 校内外 实 训基地 建设 进程 见表 13 和 表 14。 19 表 13 校内 实 训基地 建设 工作进程表 序号 实训基地名称 资金 (万元 ) 预期功能 完成时间 建设类型 4 网络系统集成实训室建设 100 与企业进行联合开发项目培训,进行 DCNA、DCNE、 DCNP、 DCNS 等厂商工程师认证培训;获得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原国家劳动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鉴定等级证书》( OSTA 证书)、公安部颁发的《信息网络安全专业人员认证证书》、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网络工程师职业资格培训证书》 新建 合计 100 表 14 校外 实 训基地 一览表 序号 实训基地名称 企业名称 实训主要内容 1 北信 蓝波 今朝实训基地 北京蓝波今朝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工程 /信息安全 2 北信 汉远网智 实训 基地 北京汉远网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运维 3 北信 兆维晓通实训基地 北京 兆维晓通科技有限 公司 网络工程 4 北信 神州泰岳 实训基地 北京 神州泰岳计算机技术 有限公司 网络工程 5 北信 康拓公司实训基地 北京康拓科技有限公司 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楼宇管理与维护) 6 北信 神州数码 公司 神州数码有限公司 网络 维护与管理 校企技术联合体建设 校企技术联合体是工学结合、校企深度融合的最佳体现,实现用教育理念影响企业,用企业理念改造教育。 学院将通过多种形式与多家公司成立技术联合体。 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在学院及技术联合体内担任职务并经常来学院讲学,将企业生产一线最先进的技术和企业文化融入学院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管理之中。 同时,教师也要在企业及技术联合体内任职。 形成校企互相渗透、融合的新机制,实现校企利益和资源共享。 学院利用资源优势,将与企业联合成立 实训基地 为实验实训实习提供了方便、真实、 良好的环境,在这个公司化的教学环境中师生都有两种身份,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工程师、老师既是教师又是项目经理;为专业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聘任公司的专家和技术骨干参加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引入企业标准,共同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聘任公司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直接参与学院教学工作;为教师成长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学院有计划地安排有经验的 20 专业教师参与或承担公司的 工程项目 ,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