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复习题(隧道)内容摘要:

② 指导施工 ③ 修正设计 ④ 积累资料 ⑤ 加快进度 8.喷射混凝土干喷工艺初始在搅拌机中加入的材料有 ① 细集料 ② 速凝剂 ③ 水 ④ 水泥 ⑤ 粗集料 9.滤膜测尘法的主要器材有。 ① 滤膜 ② 采样器 ③ 比色卡 ④ 抽气装置 ⑤ 检知管 10.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常用试验方法有。 ① 凿方切割法 ② 拉拔法 ③ 劈裂法 ④ 喷大板切割法 ⑤ 称重法 四、判断题(对打 “√”错打 “” ) 1.以颗粒直径 为界,把浆液可分为溶液和悬浊液。 () 2.浆液的渗透能力与其粘度密切相关。 (√) 3.对土工织物做撕裂强度试验 时,应取撕裂力的几个峰值中最小的计算撕裂强度。 () 4.高分子防水卷材热空气老化试验中,挂在试验箱中的试件之间应有一定距离。 (√) 5.刺破强度与顶破强度是同一概念。 () 6.采用光面爆破是提高隧道开挖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 (√) 7.锚喷支护是依赖 “主动加固 ”来保持围岩稳定的。 (√) 8.锚杆拉拔试验的常用设备为中空千斤顶,手动油压泵,油压表,千分表。 (√) 9.横向盲管是连接纵向排水盲管与中央排水管的水力通道。 (√) 10.锚杆安装时最好不施加预应力。 () 第 11 页 共 64 页 11.喷射混凝土层能把外力传给锚杆、网架等,使整个支护结构受力均衡。 (√) 12.隧道 ④ 防水要求高 2.简述用断面仪测量开挖断面的原理答:以某物理方向(如水平方向)为起算方向,按一定间隔(角度或距离)依次一一测定仪器旋转中心与实际开挖轮廓线的交点之间的矢径及该矢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将这些矢径端点依次相连即可获得实际开挖的轮廓线。 3.简述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检测方法。 答: ① 喷层厚度可用凿孔或激光断面仪、光带摄影等方法检查; ② 检查断面数量,每 10 延米至少检查一个断面,再从拱顶中线起每隔 2m凿孔检查一个点。 4.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有哪些。 答: ① 地质与支护状态观察; ② 周边位移 ③ 拱顶下沉; ④ 锚杆或锚索 2.某高分子防水卷材作断裂伸长率试验,试验初始,试件的标距 L0=100mm,断裂时的标距 L=325mm。 试确定该试件的断裂伸长率。 解: 七、分析评定题 1.隧道钻爆法施工对炮眼痕迹保存率要求如表 1 第 12 页 共 64 页 某隧道洞口段为软岩,之后为 中硬岩,深部为硬岩,施工过程中各段的周边眼数与留有爆破痕迹的炮眼数如表 2。 试仅据炮眼痕迹保存率评定该隧道的爆破效果。 表 2 答:软岩段 炮眼痕迹保存率 50% 合格 56 不合格 中硬岩段 炮眼痕迹保存率 =46 合格 硬岩段 炮眼痕迹保存率 =36 2.某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对拱顶下沉进行了长期观测,到目前为止,三个典型断面的拱顶下沉 ——时间曲线如图。 试据此曲线,分析各断面的变形发展趋势并指出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答:断面 Ⅰ 变形稳定 可进行二次衬砌 断面 Ⅱ 变形匀速发展 可继续观测或加强支护 断面 Ⅲ 变形加速发展 必须加强支护或衬砌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试卷库《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技术》试题(第 04 卷) 一、填空题 1 2 3 4 5 第 13 页 共 64 页 6.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常用试验方法是喷大板切割法和凿方切割法。 7. “回弹一超声 ”综合法是利用回弹值和超声波的传播速 度综合反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8.隧道通风可分为施工通风和运营通风。 9.瓦斯爆炸条件是空气中瓦斯含量达到一定浓度并有火源。 10.对运营隧道影响最大的两种有害气体是和煤烟(或烟尘)。 二、单项选择题 1.隧道施工检测有两个方面,即施工质量检测和施工监控量测,不属于施工质量检测范畴。 ① 开挖重量检测 ② 防排水检测 ③ 支护质量检测 ④ 钢筋检测 2. ② 鼓风箱 ③ 天平 ④ 负压筛析仪 3.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厚度用 ① 卷尺 ② 百分表 ③ 毫米刻度尺 ④ 厘米刻度尺 4.作高分子防水卷材撕裂强度试验时,最好把试件待撕裂部位剪成 40176。 ② 60176。 ③ 90176。 ④120 5.防水混凝土衬砌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在迎水面不应小于。 ① 20 ② 25 ③ 30 ④ 35 6.目前用于隧道超、欠挖测定的方便、快捷、精确的一种方法是下面的 2。 ① 直角座标法 ② 断面仪法 ③ 三维近景摄影法 ④ 尺量法 7.隧道施工规范中规定,水泥砂浆锚杆的钻孔深允许偏差为。 ① 177。 10mm ② 177。 20mm ③ 177。 5 0mm ④ 177。 100mm 8.喷射混凝土时为减少粉尘和回弹率可采取 ① 增大粗大骨料的粒径 ② 湿喷工艺,添加外加剂 ③ 加大水量 ④ 加大风压。 9.防水板铺设前要检查喷射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规范中对拱顶处的平整度要求是 D/L表示)。 ① D/L≤1111 ② D/L≤ ③ D/L≤ ④ D/L≤ 5678 10.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是。 ① 围岩弹性波 ② 锚杆抗拔力 ③ 钢支架 ④ 衬砌 ② 80% ③ 90% ④ 100% 12.现场无损检测衬砌混凝土 强度的常用方法是 ① 拉拔法 ② 凿方法 ③ 取芯法 ④ 回弹法 13.滤膜测尘法测定粉尘浓度要求用个平行样品。 ① 2 ② 3 ③ 4 ④ 5 14.用比长式检知管检测一氧化碳浓度时,当检知管吸入被测气体后,白色药品由进气端开始变成。 ① 红颜色 ② 青颜色 ③ 蓝颜色 ④ 深黄色 15.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三、四级公路隧道 ② 150PPm ③ ④ 250PPm 16.关于空气动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 动压与风速平方成正比 ② 它恒为 正值 ③ 它具有方向性 ④ 在与风流平行的面上也有动压的作用。 17.综合考虑安全和经济两个方面,隧道照明被划分为五个区段,从入口到出口段的正确排序是 ① 入口段 → 适应段 → 过渡段 → 基本段 → 出口段 ② 入口段 → 适应段 → 基本段 → 过渡段 → 出口段 ③ 入口段 → 过 第 14 页 共 64 页 渡段 → 适应段 → 基本段 → 出口段 ④ 入口段 → 过渡段 → 基本段 → 适应段 → 出口段 18.照度的单位是 Lm ② Lx ③ cd ④ nt 19.隧道照明现场测量的基本物理量是 ② 光通量 ③ 光效率 ④ 照度 20.为了给司机提供良好的能见度和视觉上的舒适性,必须保证路面亮度均匀度不小于 ① 1 ② 1/2 ③ 1/3 ④ 1/4 三、多项选择题 1 ① 锚杆材质检测 ② 衬砌质量检测 ③ 钢钩 件材质检测 ④ 喷射混凝土材质检测 ⑤ 注浆材料检测 2.防水混凝土抗渗试验的试件形状有 ② 球体 ③ 棱柱体 ④ 圆台体 ⑤ 棱台体 3.防水混凝土的抗渗标号可分为 4.体现了喷射混凝土对围岩的加固作用。 ① 组合梁作用 ② 填补作用 ③ 加固拱作用 ④ 粘结作用 ⑤ 封闭作用 5.影响喷射混凝土厚度的因素有 ① 爆破效果 ② 回弹率 ③ 施工管理 ④ 喷射参数 ⑤ 施工机具 6.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必测项目有 ① 地表下沉 ② 周边位移 ③ 拱顶下沉 ④ 钢支撑 ⑤ 锚杆抗拔力 7.公路隧道施工规范规定二次衬砌的施工应在满足下列哪些要求时才能进行。 ① 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② 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总位移量的 70%~ 80% ③ 已产生 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总位移量的 80%~ 90% ④ 周边位移速度小于 ~ ,或拱顶下沉速度小于 ~ ⑤ 开挖后 1 个月 8.适用于检测隧道衬砌混凝土强度的声波探测法有。 ① 穿透法 ② 反射法 ③ 沿面法 ④ 衍射法 ⑤ 折射法 9.以下哪些仪器可以直接用来测定隧道 ② U形压差计 ③ 单管倾斜压差计 ④ 空盒气压计 ⑤ 补偿式微压计 10.以下隧道照明工程中的基本概念正确的有 ① 光谱光效率是人眼在可见光光谱范围内视觉 灵敏度的一种度量; ② 光强是用来表示被照面上光的强弱的; ③ 亮度用于反映光源发光面在不同方向上的光学特性; ④ 照度用于反映光源光通量在空间各个方向上的分布特性。 四、判断题(对打 “√”错打 “” ) 1.浆液材料通常可分为水泥浆液和化学浆液,一般来说水泥浆液为溶液,而化学浆液为悬浊液。 () 2.粘度是注浆材料的主要性质之一,其单位为帕斯卡秒( Pa178。 s),工程上常用厘泊( CP)来计量, 1CP=103 Pa178。 s。 (√) 3.高分子防水卷材使用前要求做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 200%定伸强度等试验。 () 第 15 页 共 64 页 4.高分子防水卷材通常要作冷空气老化试验。 () 5.刺破强度是反映土工织物抵抗小面积集中荷载的能力。 (√) 6.全断面仪测量开挖断面的原理就是极座标法的原理。 (√) 7.隧道施工所用的钢支撑往往不必要与锚杆相连接。 () 8.带有螺栓和托板的端锚式锚杆安装时可施加预应力。 (√) 9.喷射混凝土层能把围岩压力传给锚杆、金属网等,使整个支护结构受力不均衡。 () 10.环向排水管是连接纵向排水盲管和中央排水管的水力通道。 () 11.有钉冷粘法施工质 量的检查方法主要是直观检查。 12.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不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重要项目。 () 13.拱顶下沉量测的仪器主要用球铰式收敛计。 () 14.隧道拱顶内壁的绝对下沉量称为拱顶下沉值。 (√) 15.拱架是模板的依托,其强度不足经常会引起衬砌质量问题。 () 16.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后,计算测区平均值时应从测区的 16 个回弹值中剔除 1 个最大值和 1 个最小值。 () 17.公路隧道施工规范中规定,当隧道施工中含 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矿物粉尘时,每立方米空气中不得大于 5mg。 () 18. AT2 型一氧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