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土地整治项目单体工程设计要求及范例图集内容摘要:
; M为特征点及结合处的类型种类,为节点处、特征点处及与其他地物交叉处的平面图及断面图(不同断面、材质之间的结合、排水(洪)沟与田块之间的结合等)。 涉及挖填方较大的需要增加纵断面图。 1)明确施工工序; 2)影像资料(汇水面、损毁维修节段、承泄区位置的影像资料); 2)明确基槽开挖的要求; 3)规划图上定位; 3) 明确沟壁、沟底以及抹灰等相关工程工艺及质量要求; 4)村社或业主对规划设计方案的书面认同意见(需签字)。 (2) 新修排水 (洪、渍)沟 1)调查内容:新修的理由、长度、承泄区处理、工程弃土处理、涉及到跌水设计的高差调查、选用的建材及来源; 新修排水(洪、渍)沟共 1+N+M 张图。 第 1 张为新修排水(洪、渍)沟分段设计平面图:以 1:2020 规划图为基础的整条沟的平面图、分段情况统计表、工程量统计总表及说明,文字说明必须说明分段的原则; N 为分 段的段数,为新修排水(洪、渍)沟 N 段设计图(以 1:2020 规划图为基础的该段平面图、断面图及相关工程剖面图、大样图、工程量统计表和说明及施工要求); M 为特征点及结合处的类型种类,为节点处、特征点处及与其他地物交叉处的平面图及断面图(不同断面、材质之间的结合、排水(洪、渍)沟与田块之间的结合等)。 净宽或净深 ≥。 1)明确施工工序; 2)影像资料(汇水面、设计线路及分段节点、承泄区位置的影像资料); 2)明确基槽开挖的要求; 3)规划图上定位; 3) 明确沟壁、沟底以 及抹灰等相关工程工艺及质量要求; 4)村社或业主对规划设计方案的书面认同意见(需签字)。 4 渠系建 筑物工程 — 序号 工程类型 踏勘及布局要求 单体图要件要求 设计或施工要求 (1) 涵洞 1)主要针对灌溉渠及排水沟过田间道; 田间道农涵共 1 张图,为田间道农涵设计图(包括平面图、剖面图、配筋图、涵管接头图及大样图、工程量统计表和说明及施工要求)。 2)现场调查与涵洞连接的灌溉渠及排水沟的规格; 3)布局定位及影像资料。 (2) 提灌设施 1)提灌站位置和现状的影像资料; 新建泵房共 2 张图。 第 1 张为泵房平面图(包括 泵房平面图、以 1:2020 规划图为基础的平面图、工程量统计表和说明及施工要求);第 2 张为泵房剖面图,工程量统计表和说明)。 2)维修内容或新建理由的说明; 3)新建提灌站需说明新建所具备的条件; 4)村社或业主对规划设计方案的书面认同意见(需签字)。 三 田间道路工程 1 田间道 1)新修田间道踏勘时要求根据道路的功能确定道路的起止点位置及必要的路线控制点,如桥梁、涵洞、汇水线、道路交叉口等,并在图纸上绘制道路走向及主要路线控制点位置,并注明控制点规 格和影响道路设计的有关参数; 1) 道路平面设计图 1) 田间道路设计时速 20km/h,受限路段设计速度可采用 15km/h,回头曲线路段设计速度可采用 10 km/h,田间道一般情况下设计为单车道,农业产业园区主干田间道可以设计为双车道; 2) 新修田间道应充分重视道路选线的重要意义,能够现场定线的需现场定线; 2) 道路纵断面图 2) 新建道路圆曲线最小半径为 10m,平曲线超高不大于 6%;道路最大纵坡不大于 10%,平均纵坡不应大于 %;连续坡长应满足( JTG B01- 2020) 中规定;道路横向坡度一般为 2%; 3)维修田间道踏勘时应当充分了解原有道路状况,已建五年以上道路一般路基较为稳定,且一般铺有片石、碎石结构层,踏勘时着重勘察路面、边沟是否存在损毁、道路挡墙、排水涵洞是否损坏等。 已建成两年以内道路,路基沉降可能不完全,踏勘时还应着重对路基状况进行全面了解。 对群众自行修建的道路,线路和设计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踏勘时应从路线、路基以及边坡防护等方面对道路进行全面仔细勘察; 3) 路基横断面图 3)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竖曲线,竖曲线采用圆曲线,竖曲线最小半径 (m) 凸型、凹型 一般值 200,极限值 100,竖曲线最小长度 (m) ~ ; 4) 维修田间道踏勘时应分段量取道路宽度,对路基宽度不足的路段应该充分论证路基扩宽方案,通过比选确定较为经济的形式进行设计,并在图上注明分段注明扩建所涉及工程措施。 隐蔽工程如挡墙基础深度等应根据实地情况现场确定,其他需测量的内容,应在测量完成后确定各项工程措施规格; 4) 路面结构图 4)田间道与架空线路、桥梁、渡槽等相交时宜采用正交,道路净高一般应不低于 ; 5)新建、维修田间道对高边坡路段、软弱地基路段,应在图 上注明位置,采取必要的勘察手段确定路基处理和防护措施; 5) 道路沿线安全设施设计图(标志牌、护栏、减速带) 5)规划路基宽度应与项目区周边道路宽度相适应,但路基宽度最小不应小于 4m,最大不应大于 7m;路面宽度最小为 3m,最大为 6m; 6) 踏勘时应注意拟建道路沿线是否有天然气、通讯等管线设施,如有必要须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6) 道路防护与支挡设计图 6)路基 : 路堤基底应清理和压实,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 93%;路基压实度不足的填方路段,应采取简易路面过渡,待路基自然沉降稳定后再铺筑新路面。 基底强度、稳定 性不足时,应进行处理,以减少沉降,保证路基稳定;软地基处理可采用抛石挤淤、石碴换填等方式进行; 7) 新建、改建道路应注意是否有院坝、堡坎、房屋、坟墓、树木等影响道路通行,如需动迁或改建,应及时与当地干群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并形成书面意见以备查用。 易引起矛盾而有无法协调的道路不应纳入建设内容; 7) 错车道、回车场设计图 7) 路基防护:深挖、高填路基边坡路段,路基往往存在着稳定性隐患,必须查明工程地质情况,根据地质勘察成果进行稳定性分析,针对其工程特性进行路基防护设计,保证边坡稳定。 岩体风化严重、 序号 工程类型 踏勘及布局要求 单体图要件要求 设计或施工要求 节理发 育、软质岩石、松散碎(砾)石土的挖方边坡以及受水流侵蚀的填方边坡可采用护面墙、砌石等工程防护措施。 沿河路基,在受水浸淹和冲刷的路段,可采用挡土墙、砌石护坡、石笼、抛石等直接防护措施; 8) 新建、改建道路涉及到占用耕地的应充分征求被占用耕地权利人意见,并形成书面记录以备查用; 8) 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图(边沟、涵洞) 8)路面:田间道路面可采用泥结石路面或混凝土路面,对只用于生产,使用随农时具有明显季节性的的田间道宜采用泥结石路面,对兼有方便生产、生活双重作用,使用较为频繁的田间道可采用混凝土路 面;坡度大时砼路面应进行拉毛刻槽处理,以增加路面抗滑性能; 9) 田间道应为连接农村主要道路、主要道路与居民点、居民点之间、或贯穿连片成规模田块,为项目区大多数群众生产、生活服务; 9) 平面交叉口设计图(平交口、坡道) 9)路面结构:兼有生产及生活通行功能的田间道可以采用混凝土路面,仅具有季节性生产通行功能的田间道宜采用泥结碎石路面; 10)不同道路应根据道路功能,合理利用地形,正确适用技术标准,保证线形的均衡性。 不同的路线方案,应对工程造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分析论 证; 10)断面结构 : 混凝土路:土基 +片石基层( 20cm)+水泥碎石稳定层( 15~20cm) +混凝土路面( 20cm);泥结碎石路:土基 +片石基层( 20cm) +泥结石路面( 15~20cm); 11)新改建项目选线时应尽量利用老路,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防止诱发新的地质病害;尽量避免穿越滑坡、泥石流、软土等地质不良地段,必须穿过时应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处理措施; 11)道路排水 : 新建道路内侧应设置排水边沟,以排除地表水保护路基。 道路边沟要充分结合地形,在集水线、地形起伏处等路段设置 排水涵洞。 边沟排水不宜过长,一般应控制在 200~300 米左右。 道路边沟可采用土质或者硬化边沟。 碎石田间道边沟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路基经碾压后产生的横向形变对边沟侧墙的挤压作用,在设计硬化边沟时,尽量避免使用空心砖、标准砖等轻质砌体,优先选用块石、条石砌筑。 边沟靠路一侧边墙应有一定仰角,以减轻路基横向挤压造成的影响。 边沟在穿越居民点时可根据情况采用暗沟,避免因生活垃圾堵塞边沟,导致排水不畅; 12)新建道路应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道路工程规划时,尽量 “路行田块间,田在路两边 ”,节约道路用地; 12)错车道 : 单车道道路应设置错车道,设置在通视条件良好,便于车辆停靠避让处;错车道路段路基宽度不小于 ,有效长度不应小于 10m;错车道每公里至少布置 3 处 ,道路通视条件较差或者车辆通行较多的路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密布置以满足会车要求;错车道材质原则上应与道路路面材质相同,为降低造价,亦可采用其他面层; 13)田间道布局应形成网状,具有完善的通达度,尽量杜绝断头路。 如特殊情况形成断头路的,应在末端设置回车场; 13)回车场 : 新建道路原则上应与其他道路形成路网,确因特殊情况形成断头路的,应在道 路末端设置回车场,回车场材质与道路相同; 14)田间道沿线应合理布设生产路,尽量提高农用机械通达度,方便群众生产; 14)道路交叉口 : 新建田间道路与其他道路相交时应逐个单独进行交叉口设计;平面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应尽可能平缓,纵坡宜小于 3%,困难地段不宜大于 5%;道路交叉口最小转弯半径为 10m,相交道路 序号 工程类型 踏勘及布局要求 单体图要件要求 设计或施工要求 设计高程不一致时应设置连接段,连接段坡度不大于 15176。 ; 15)安全设施 : 应在陡坡、急弯、视距不良、交叉口等路段设立警示牌,连续坡长大于 200m应设置减速带和警示牌; 16)桥 梁、涵洞 : 原则上新建田间道工程不得修建桥梁,如必须架设桥梁,必须由项目所在地乡镇政府聘请具备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勘察设计。 田间道与沟渠交叉时应布设涵洞,涵洞可采用管涵和箱涵形式。 采用管涵时,涵管直径小于 1000mm,采用箱涵时,箱涵顶板净跨小于 5m; 2 生产大路 1) 踏勘时应充分了解生产大路主要通行农用机械通行要求路面宽度及农用机械自重与载重; 1) 道路平面设计图 1)新建道路圆曲线最小半径为 5m,道路最大纵坡不大于 15%,道路横向坡度一般为 1%; 2)维修生产大路踏勘时应分段量取道路宽度,对路基宽度不足的路段应该充分论证路基扩宽方案,通过比选确定较为经济的形式进行设计,并在图上注明分段注明扩建所涉及工程措施; 2)道路纵断面图 2)生产大路路基承载力应满足农用机械通行要求; 3) 新建、维修生产大路对高边坡路段、软弱地基路段,应在图上注明位置,采取必要的勘察手段确定路基处理和防护措施; 3)路基横断面图 3)路面宽度一般情况下为 ~,如有需要可以根据机械通行要求进行调整; 4)踏勘时应注意拟建道路沿线是否有天然气、通讯等管线设施 ,如有必要须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4)路面结构图 4)新建生产大路路基及防护工程设计要求同田间道; 5)新建、改建道路应注意是否有院坝、堡坎、房屋、坟墓、树木等影响道路通行,如需动迁或改建,应及时与当地干群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并形成书面意见以备查用。 易引起矛盾而有无法协调的道路不应纳入建设内容; 5) 道路防护与支挡设计图 5) 生产大路一般不设置路肩和错车道; 6)新建、改建道路涉及到占用耕地的应充分征求被占用耕地权利人意见,并形成书面记录以备查用; 6) 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图(边沟、涵洞) 6)生产大路路面可采用泥结石路面或混凝土路面,对使用随农时具有明显季节性的的生产大路宜采用泥结石路面;对诸如蔬菜基地等使用频繁,通行要求高的道路可采用混凝土路面; 7)踏勘应收集道路沿线影像资料; 7) 平面交叉口设计图(平交口、坡道) 7)断面结构 混凝土路:土基 +片石基层( 20cm)+混凝土路面( 15cm);泥结石路 :土基 +片石基层( 20cm) +泥结石路面( 10cm); 8)一般在农业产业基地布置生产大路,专门为农业生产服务;其他区域道路往往兼顾生产和生活,拟新建的生产大路在条件允许的 情况下应充分考虑是否能够升级为田间道; 8)生产大路应该根据田块具体排水情况,合理布置排水涵管,避免出现新建道路阻碍田块排水的情况; 9)生产大路应与应与田间道或居民点相连,尽可能可形成路网,否则应在道路尽头设置回车场; 1。重庆市土地整治项目单体工程设计要求及范例图集
相关推荐
.................................. 55 主要工作内容 ................................................................................................. 55 工作要点和方法 .............................................
51 砌石挡土墙监理要点 ( 1)要求基本同护面墙: ( 2)基底为软弱土层,不能保证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时,应对基层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或加宽挡墙基础; ( 3)基槽应修凿平整或做成台阶,使承重面与重力线垂直,并将基面上松碴、淤泥清除干净;对易风化、易软风化的岩层基面缩短暴露时间,迅速用水泥砂浆封闭并即时施做基础。 坡面防护质量要求 ( 1)喷锚支护(见表 3)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闭合后测设细部轴线,后以此为准测量墙、柱、梁、洞口的边线,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为: 项 目 精 度 主轴线 177。 10 mm 细部放线 177。 2 mm 墙、柱边线 +3 mm 门窗洞口线 + 3 mm (3)高程的竖向传递: 1)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时,保证传递到施工楼层的标高点不少于3个,以便进行互相校核。 2)标高传递的允许误差: 项 目 精 度 层 间 177。 3 mm 总 高
不顺畅。 故 应延长砼的初凝时间,确保砼在初凝时间内完成浇筑。 试验室做初凝试验与现场做的重塑试验进行对比应满足施工要求。 我部 砼 拌合站 砼理论产量为 50 m3/h,因受前仓复杂结构浇筑制约,同时参考 浇筑上 部结构 大体积砼 实际经验 数据 ,预计砼经泵送入模完成振捣浇筑全过程的实际 综合生产能力为 15~ 20m3/h,因此 砼的初凝时间应控制在 10h 左右 ,以确保开始 浇筑
REE 以“ MPa”显示压力 当压力单位在 bar,PSI 和 Mpa 之间切换时,按所选择的压力单位自动转换开关点设置值。 显示范围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自定义。 用该设 置 模式,则必须设 置 小数位置和较高,较低显示范围(见下例)。 举例:如显示范围已改为 0..,则显示值 对应该单位的额定压力。 应用:显示和压力成比例的其他单位( . KN,KG) 第 10 页 共 23 页 设置 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