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疏港航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6标内容摘要:

1: 2;围堰背水侧常水位以下 (湿土方) 采用 1: 3; 围堰及围堰迎水侧土方(水下土方)采用 1: 5边坡 开挖。 基坑开挖过程中可根据土质变化调整边坡坡比,但不得缩小坑底宽度。 基坑开挖坡顶线后 6m范围内严禁堆放施工材料或土方,以免影响岸坡的稳定。 对 局部邻近建筑物岸段,应保证基坑边坡坡顶与建筑物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必要时采取适当的临时加固措施。 ⑶、 在原有建筑物附近开挖基坑时,应按有关规定,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采取有效措施,使开挖工作不致危及附近建筑物安全。 必要时,挖方的各侧面始终予以可靠的支撑。 ⑷、 基坑坑底按设计开挖至 粘土及粉质粘土 ,坑底标高不得高于 相应施工设计图纸中规定的标高。 基坑开挖前沿底边线距底板前趾的距离不小于换填厚度的 ,后沿距后趾不小于换填厚度的 ,基坑开挖施工中可根据土质变化调整开挖边坡坡比,但不得缩小基坑底宽度。 如开挖超过 ,应及时与设计联系协商处理。 ⑸、 对开挖的土方 根据 土质情况分类堆放,对需要用于护岸后方回填用土就近堆放于临时堆土区, 在土质较差的地段,应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采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方法及时挖除基槽内的淤泥,并 用土方运输车 外运至 指定堆土区域 堆放。 ⑹、 在有软基处理地段进行开挖时根据高程、地质条件及现有地面设定,土方分级开挖, 分级平台 宽 2米,平台 上按 1: 1~1: 1. 5开挖,分级平台下按 1: 2开挖, 土 方挖至 设计 高程后,进行软基处理,待软基处理结束达到规定强度后,在进行剩余土方的开挖。 保证基 坑开挖深度和范围满足设计要求。 ⑺、疏浚施工时根据现场的土质、工况条件和挖泥船本身的性能,选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工作参数。 严格按设计断面和边坡开挖,平均超深不大于 ,平均超宽不大于。 作业时应适时准确测定挖泥船的位置,避免产生漏挖或过大的超挖。 ⑻、 挖泥船施工定位可采用导标法。 采用导标将设计挖槽的起始线、终止线、边坡线、中线和转向点等标出,并根据需要设置里程标、边坡开挖导标和分条施工带导标。 每组导标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组成。 ⑼、施工期间应定期对挖泥船定位用的标志进行校核,在大风之后应进行检查 、校准。 定位用的仪器必须符合规格书的精度要求,并按照规定定期进行校验。 ⑽、当淤泥层厚度过厚时,应分层进行开挖。 分层的厚度由斗高和土质决定,不宜超过 ~。 ㈡、土方回填施工方案 ⑴ 、土方回填须等到墙身强度达到 8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墙后土方的填筑,回填土方拟就近选用透水性良好的土或基坑开挖出的粉质粘土及粘土经翻晒后分层回填,要求回填土方内摩擦角不小于 30度。 回填前对拟用土料进行试验,并选取相应的调整方案,使回填土具有良好的压实性能,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行回填施工。 ⑵ 、回填土应分层压实 ,分层层厚不大于 30公分, 压实度不小于 92%。 层间铺设石灰,要求石灰含量占总回填料的比例不小于 5%。 在一个回填段,宜选择在晴天填筑,不得在雨日进行回填碾压。 墙后施工应选择小型机械,以免造成挡墙位移。 严禁 “由后向前 ”推土方式回填。 为防止分段间的错位,相邻段回填高差不宜太大。 ⑶ 、填筑施工顺序: 施工测量放样→表层清理→原坡面压实→填筑土料→分层铺平、洒水、碾压。 ⑷ 、填筑前,选取典型断面进行现场生产性试验,以便取得最终的施工参数,对铺料方式、铺料层厚、碾压机具类型及重量、碾压遍数、行进速度、填料最优含水量、压实后的干容重及渗透系数等提出试验成果,包括检查压实各层之间的结合状况以及本层的结构状况,如发现疏松层,结合不良等情况,则分析原因,提出改善措施。 ⑸ 、根据现场生产性试验并报监理批准后的最终施工参数,填筑从断面 底 层开始,逐层进料,下一层填料按规定参数施工完毕,经检查合格并报请监理批准后才能继续铺筑新料。 ⑹ 、在回填接合面上,配合填筑上升将表面松料铲除,达到压实合格的料层为止。 接合面采取刨毛处理,并保持含水量在控制范围内,然后继续铺新料进行压实,并根据天气变化和设计要求或监理人员的指示调整。 ⑺ 、填筑压实,遵循 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夯 击 重叠的原则施工。 回填土拟采用挖掘机直接回填及碾压,近墙处用振动夯或人工进行夯实。 填筑要求如下:①填土由下至上分层铺筑每层虚铺厚度不大 30cm;②距墙 3m外用压路机来回行驶进行碾压,履带应重叠一半;④墙背土填筑标高 、表层厚度允许偏差 应达到设计要求。 ⑻ 、 土方回填应注意控制回填速率,一次回填高度不大于 1米,并应对挡土墙进行沉降及位移观测控制,如发现较大位移或沉降应立即停止回填。 土方回填至排水孔高程附近时应首先按设计图纸,铺设挡土墙后碎石排水通道,然后继续回填,碎石排 水通道应通长铺设,回填过程中应注意按设计图纸 处理结构缝后倒滤结构。 ⑼、 填筑质量控制: ① 填筑料的质量满足设计文件的要求。 ② 施工过程中重点检查以下项目是否符合要求: A、 碾压参数; B、 随时检查碾压情况,以判断含水量是否适当; C、 有无层间光面、弹簧土、漏压或欠压裂缝等; D、 填筑体与基础、岸坡、刚性建筑物等的结合,纵横向接缝的处理与结合部位的压实方法与施工质量等; 围堰施工方案 本标段根据地形及航道边线布置,在施工挡墙及基础时要修筑临时围堰。 以满足其他工序的施工需求,在围堰构筑时应结合驳岸基坑开挖 土方同时进行,利用基坑开挖出来的部分土方来实施。 因本工程航道疏浚施工过程中不允许断航施工,因此围堰在设置时 尽量 满足通航要求,又要满足施工的需要。 构筑原则:对于水深小于 2米且河道较开阔的地段可采用土方围堰,要求堰顶宽最少 2米,堰高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包括浪高)以上 ;水深大于 2米时采用木桩围堰,堰顶宽 3米,堰高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包括浪高)以上,施工时选用 4~6米的木桩,以。 为使木桩形成整体在桩内侧绑扎竹篱,外侧适当位置横向绑扎木桩。 施 工时在挖机施工的周转半径内可用挖机开挖基坑土方直接进行构筑,否则采用挖土装船运至围堰较低处由抓斗挖泥船进行构筑。 根据本标段施工现场情况及施工图纸要求,本工程中临时围堰的长度及断面按施工水位 , 现场施工时围堰顶高程 , 围堰顶宽不小于 ,迎水面坡比采用 1; 2;背水面坡 为 1:。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施工期间的水位、地质等现场情况,调整施工临时围堰的结构断面及围堰设置的位置和长度。 围堰迎水面根据水流情况采用草包进行护面以防止水流的冲刷。 围堰构筑至设计标高后,要组织专人对围堰定期进行 检查维护,特别是在雨季、汛期,要安排人员日夜值班看守,遇有险情及时抢修,以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航道护岸坡顶线外 18m为施工临时征地线,堆土区就沿施工临时征地线外分布,堆土区边坡均为 1: 2,堆高为。 吹填区围堰可利用本工程开挖的上部人工填土及②层土方经分层碾压后形成,围堰高 ,顶宽 2m,外边坡采用 1: 2,内边坡采用 1: 2。 吹填区均需要设置排水口,排水口设置在方便排水的地方,要求远离吹填口,使泥浆能够充分沉垫。 混凝土 及钢筋混凝土 工程 施工 ⑴、模板 本工程各项砼浇筑的模板拟采用建筑钢模和竹 胶板,设计与制作好的模板采用人工或吊车(必要时)进行安装,模板制作和安装时应同时设置好各项预埋件以及预留孔的位置,安装时模板应采用钢管和钢筋设置一定的支撑和拉条,对模板进行固定, 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必须满足《水运工程砼施工规范》( JTJ268- 96)有关规定。 ⑵、 钢筋 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书,钢筋必须在工地按照规范抽取试样进行试验并达到要求,报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投入使用。 钢筋原材料及成型后的钢筋应堆放在干燥通风的水平托架上,不同型号钢筋应分类堆放,成型后的钢筋堆放时应挂设料牌。 钢筋尺寸依据 设计图纸复核后方可下料,成型后尺寸应达到图纸设计要求。 钢筋需要接头时,配料应考虑钢筋接头的允许数量。 钢筋接头采用电弧焊或对焊方式连接,焊缝及连接强度必须满足规范或图纸设计要求。 钢筋绑扎时注意网眼尺寸,控制截面内接头数量和钢筋骨架的整体稳定性及偏差,并按保护层厚度要求设置保护层垫块。 钢筋加工、绑扎及装设的允许偏差,必须满足《水运工程砼施工规范》( JTJ268-96)的有关规定。 ⑶、 砂、石子、水泥 砼用黄砂,必须具备良好的级配和细度模数,含泥量、有机质等杂质也应达到相应标号砼的使用要求。 石子必须有良好的级 配和抗压强度,表面清洁无泥,针片状及风化石等含量低于相应标号砼允许的含量,水泥必须具有出厂编号和试验合格证。 水泥细度及安定性和强度等还要在材料进入工地,取样试验合格并报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才能投入使用。 砼拟就地取用运河水拌和。 ⑷、砼的拌制和运输 砼的拌制拟主要采用 砼搅拌 机定点集中拌制。 搅拌砼时,应严格按配料单进行投料,不得任意更改。 投入拌和机的砼组成材料必须称量,称量使用的各称衡器应定期检验,保证计量准确。 混凝土应采用搅拌机搅拌均匀。 自全部材料(包括水)投入搅拌机起,至开始卸料时止,其连续搅拌的最短时间应 按搅拌设备出厂说明书的规定,并试验确定。 拌好的砼拟采用小型机动翻斗车运至浇筑工地,运输工具在使用前应用水润湿,但不得留有积水,砼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发生离析、漏浆、泌水和坍落度损失过大等现象。 如有离析现象,运至工地后,应进行二次拌制,但不得任意加水,必要时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持其水灰比不变。 ⑸、混凝土的 浇筑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的正确性,并应掌握水文气象预报。 在地基上直接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并不得扰动原状土壤,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地基,应用水湿润;对岩石地基 应用压力水冲洗干净,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模板内的木屑、泥水和钢筋预埋件上的灰浆、油污清除干净。 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 如因故中断,其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硬化速度和振捣能力经试验确定。 浇筑砼时,应经常检查模板和支架的坚固性与稳定性,并不得随意拆除。 在浇筑砼时,应有防浪、防雨、防冻措施。 ⑹、 砼分段分层浇筑与振捣 本工程的砼底板、砼贴面、砼压顶应分段浇筑,其分段长度应与伸缩缝的位置对应一致(即每 10 米长一段),分段的缝宽为 3 厘米,并用 3 厘米厚的聚乙烯塑料板填塞缝口。 在砼底板浇筑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埋置石隼。 外露高度不得小于 80mm,净距不大于 500mm,直径不小于 200mm。 本工程的砼底板、砼贴面、砼压顶等项目均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分层浇筑。 分段、分层及其他项目浇筑的砼均应视情 况 分别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动器或附着式振动器进行振捣,砼浇筑至顶部时,宜采用二次振捣及二次抹面,如有泌水现象,应予排除。 ⑺、 砼的养护 砼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加以覆盖,结硬后保湿养护,本工程宜采用覆盖草袋洒水或覆盖塑料薄膜等方法进行养护。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 +5℃ 时不宜洒水养护。 当砼强度未达 到 以前,人不得在已浇筑的结构上行走、运送工具或架设上层结构的支撑和模板。 ⑻、 砼底板施工 基槽开挖成形 浇筑 C10 素砼垫层 ,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驳岸砼底板的浇筑。 施工时主要注意事项如下: 按设计要求四周立模,进行有效支撑; 驳岸砼底板应根据设计要求预先做好配合比设计,报监理批准后方可使用。 砼原材料其重量允许偏差为:水泥 177。 2%;粗、细骨料 177。 3%;水、外加剂 177。 2%;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应严格控制,粗骨料的含泥量控制在小于 1%,细骨料控制在小于 2%; 砼拌制:采用搅拌机拌制,砼搅拌时间(从 全部拌合料装入搅拌筒内起到卸料止)为 2 分钟; 砼运输:采用机动翻斗车运输,卸料后人工入模,浇筑时当砼落高大于 2m 以上时采用串管或滑槽送入模内,以防砼离析; 砼浇捣顺序及注意事项:砼分层厚度约为 30cm,及时振捣密实 ; 加强混凝土成品的养护,夏季应勤洒水,防止水份蒸发过快,冬季应采取必要的防冻措施 ; 为加强底板砼与墙身结合面的抗剪强度,混凝土底板顶面应设置石榫,石榫嵌入 外 露 高度不小于 8cm,其石质要求、尺寸、间距、埋置深度应符合设计图纸及技术规范的要求 ; ⑼、 混凝土贴面、压顶 按规范要求进行放 样、立模、钢筋绑扎、浇筑混凝土、拆模、修补、养护等工序的施工。 对采用平均厚度 30cm 的钢筋混凝土贴面、压顶,应严格按施工设计图纸、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施工,充分重视模板制作、钢筋制作安装、混凝土浇筑工艺、构件的外形尺寸及外观质量。 贴面的砌石墙面不要求平整,且应具有一定的凹凸度,确保贴面混凝土与灌砌块石墙体之间的结合良好,保持整体性,贴面钢筋网采用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 GB/T14933- 2020)的带肋钢筋焊接网。 驳 岸 墙身 ( 灌 砌块石)施工方案 在基坑及碎石垫层验收 合格后,应及时浇筑 C10混凝土垫层。 待垫层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对其表面进行清理, 不得有浮土、油渍等污物。 底板钢筋绑扎、尺寸等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当底板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80%后,将底板冲刷干净进行墙身砌筑。 ⑴ 、施工人员要熟悉图纸,根据工程特点、工期要求及施工条件,结合自身的人员、材料、设备能力,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在开始砌筑前 28d报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开始砌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