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更换。 2)、 铜导线连接时,导线的缠绕圈数不足 5圈,未按工艺要求连接的接头均应拆除重新连接。 3)、 导线连接处的焊锡不饱满,出现虚焊、夹渣等现象。 焊锡的温度要适当,涮锡要均匀。 测踢后应用布条及时擦去多余的焊剂,保持接头部分的洁净。 4)、 导线线芯受损是由于用力过猛和剥线钳使用不当而造成的。 削线时应根据线径选用剥线钳相应的刀口。 5) 多股软铜线涮锡遗漏,应及时进行补焊锡。 6)、 接头部分包扎的不平整、不严密。 应按工艺要求重新进行包扎。 7)、 螺旋接线钮松动和线芯外露。 接线钮不合格及线芯剪得余量过 短都会造成其松动,线芯剪得太长就会造成线芯外露。 应选用与导线截面和导线根数相应的合格产品,同时线芯的预留长度取。 8)、 线路的绝缘电阻值偏低。 管路内可能进水或者绝缘层受损都将造成线路的绝缘电阻值偏低。 应将管路中的泥水及时清除干净或更换导线。 三、 系统调试方案 概述 ( 1)、 概述 在整个消防系统安装过程中,系统调试是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环节,最能体现一个施工企业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工程的调试工作,可以说是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了,消防系统的调试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消防检测及验收工作。 ( 2)、 系统调试条件 在调试前,我们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一份详细的调试提纲,切实做好调试前的准备工作,加强调试管理工作,控制调试重点,协调调试工作所涉及到的各个专业和工种,按系统、区域、先后次序、分阶段,对各系统综合调试。 调试前应准备和提供的资料如下: 1)、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2)、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 各种产品使用及维护说明书; 4)、 详细的调试提纲; 5)、 相关文件、记录、资料清单等; 6)、 提供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监理要求的所有检验仪器、仪表 和检 测设备;消防电系统调试方案 ( 1)、 消防电系统的调试,应在建筑内部装修和系统施工结束后进行。 调试负责人必须由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所有参加调试人员应职责明确,并应按照调试程序工作。 调试前必须按设计要求查验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备品备件等,检查所有消防线路压接线。 以防止在调试中烧毁模块和设备。 ( 2)、 系统调试要求及必备条件 1)、 消防电系统调试应在建筑内部装修和系统施工结束后进行; 2)、 装修已完成,在无粉尘的环境下进行; A、 其他水电专业已完或在无漏水、漏电时进行; B、 消防电源正式供电 ,可以保证调试持续展开; C、 参与联动的设备均已安装完毕达到可测试的条件; D、 该项目的报警及联动线路检测合格并报监理认定; E、 器件编码表、线路接线表齐备; F、 图纸资料齐全。 ( 3)、 系统调试 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应先分别对探测器、报警控制器和消防控制设备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正常后方可进行系统调试。 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电后,应按先行国家标准《火灾报警控制器通过技术条件》的有关要求对报警控制器进行下列功能检查: A、 火灾报警自检功能 B、 消音、复位功能 C、 故障报警功能 D、 火灾优先功能 E、 火灾优先功能 F、 报警记忆功能 G、 电源自动转换和备用电源的自动充电功能 H、 备用电源的欠压和过压报警功能 3)、 探测器的调试: 逐回路开通报警后,在报警主机显示(巡检)已安装的探测器;应采用专用的检查仪器对探测器逐个进行试验(加烟),其报警应在规范规定的时间内准确无误的在消防中心控制器上显示;任选取探测器进行摘头试验,主机应显示故障,并有打印输出(测试量 50%)。 4)、 主电源和备用电源: 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其容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在备用电源连续充放电 3 次后, 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应能自动转换。 在调试过程中,应分别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供电,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项控制功能和联动功能。 5)、 主机的调试 A、 主机通电后,应显示正常;启动自检程序,自检正常; B、 主、备电切换试验 2 次,均正常切换,并有声光指示; C、 备电运行 40 分钟,其输出电压不低于 22V; D、 启动联动程序,用万用表检测联动输出端应有 24V 电压输出; E、 开通通讯主机,接通一部电话应能正常通讯,抽查 20%通讯分配盘输出端,应有回答显示,抽测量 20%; F、 手动控制盘(柜)开通后,用万用表搭接输出端,应 有 24V 电压输出;短接输入端,应有回答显示,抽测量 20%。 6)、 模块的测试 A、 输入模块在输入端短接,主机柜应有显示报警并有打印输出(测试量 50%); B、 输出模块在主机柜上编码联动,在输出端用万用表测试有 24V 电压输出,在输 入端短接。 ,主机柜上应有回答(测试量 100%) C、 输出模块的外联线不允许与相关设备联结,直至报警系统调试全部完成; D、 输出模块的外联线(动作命令及回答)的联结应由设备安装方、设备厂家及消防安装三方技术人员确认线路压接点后,三方负责人员在场时联结并做好线路压接记录。 7)、 远 距离手动控制回路的测试 A、 手动控制回路应从控制盘至设备接线处全程测试; B、 应对启、停、运行、回答各项功能全面测试; C、 测试 2 次以上, 100%测试量,不得疏漏; D、 设备接线应在系统全部调试完成后进行;应由设备安装方、设备厂家及消防安装三方技术人员确认线路压接点后,在三方人员在场时压接并做好线路压接记录。 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连续运行 120h 无故障后,填写调试报告。 各系统联动调试方案 ( 1)、 联动调试试验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正常后,应对其联动的设备进行联调试验。 联调试验包括消火栓系统联调试 验、水喷淋系统联调试验、防火排烟系统联调试验、非消防电源强制切断试验、消防广播和消防电话系统试验以及电梯系统试验等。 在联调试验前,先对被联动的设备进行单机试运转,单机运行正常后可进行联动试验。 联调的系统应准确无误实现设计要求的各种功能,并符合消防法规的规定。  控制器应具有控制消防设备的启、停功能,并应显示其工作状态;  消火栓报警按钮启动消防泵;  压力开关报警启动喷淋泵;  按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发生火灾时报警主机自动切换背景音乐接通报警区域及相邻区域(层)的消防广播,控制中心能监听广播系统的工作状态;  消防控 制中心在确认火灾后,应能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并启动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灯;  预作用保护区内探测器报警,打开放气阀前电磁阀,打开末端放气(模拟喷头爆破),报警系统自动或手动打开预作用处的电磁阀,水流入管网,水压力开关报警,自动或手动启动喷淋泵;  火灾时应停止相关部位的空调送风,关闭电动防火阀;启动有关部位的防烟和排烟风机、排烟阀等;  消防泵、喷淋泵、排烟风机等重要消防设备具有自动、手动启停功能,还具有手动直启多线控制功能。  系统联调试验正常后,应有甲方参与一起进行系统实验。 调试、试验合格后应填写调试报 告,需应甲方签字认可。 ( 2)、 消防系统的综合调试是在所有消防各个分控系统调试并且合格后进行,在消防控制中心还应进行以下调试工作: 1)、 对所有分控的电源故障报警进行试验,判断在主电、备电失去功能的情况下是否能够正常的报警工作 2)、 对各个分控的报警信号进行测试,在各个报警区域内模拟火灾和故障报警信号,能否正确的反馈到总控制中心 3)、 对水喷淋系统的各个信号位置进行试验,看是否通过分控中心将信号报到总控中心,并能够自动实行逻辑联动 4)、 最后将整个消防系统全部设置成全自动状态,对现场的所有消防设备进行故障和 报警试验,检查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 3)、 在消防系统联动综合调试完成后,进行系统检测验收 1)、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及北京市地区消防法规等规范的规定,在消防系统检测验收中应该检查有关的消防设施、设备。 2)、 认真负责地做好消防系统的检测验收工作,确保施工质量。 在开通试运行期间做好管理、维修工作。 在检测验收时,向建设单位、监督单位、检测单位提交全部检测验收文件资料。 3)、 提高调试质量,加强与各相关专业的协调配合(如: 强电、弱电、通风、消防排烟、电梯等专业),确保消防检测验收一次通过。 第二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一、 系统概况: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采用分布集散控制方式,主控中心设置在地下一层自控机房内。 现场分站 DDC 设于各被控设备及房或电气竖井内。 对首层大堂及电梯照明进行楼宇控制。 二、 建筑设备监控 系统设备安装 安装前的环境检查 ( 1) 、 中央控制及网络通讯设备应在中央控制室的土建和装饰工程完工后安装。 ( 2) 、 设备及设备各构件间应连接紧密、牢固,安装用的紧固件应有防锈层。 ( 3) 、 有底座设备的底座尺寸应与设备相符,其直线 允许偏差为每米 1mm,当底座超过 5M 时,全长允许偏差为 5mm。 ( 4) 、 设备底座安装时,其上表面应保持水平,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每米 1mm,当底座的总长超过 5M 时,全长允许偏差为 5mm。 施工前的设备检验 ( 1) 、 设备外形完整,内外表面漆层完好。 ( 2) 、 设备外形尺寸、设备内主板及接线端口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规定。 设备安装要求 : ( 1) 中央控制及网络通讯设备的安装要符合下列规定 : 1)、 应垂直、平正、牢固 2)、 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每米 1mm 3)、 相邻设备顶部高度允许偏差为 2mm 4)、 相邻设备接缝处平面度允许偏差为 1mm 5)、 相邻设备接缝的间隙,不大于 2mm 6)、 相邻设备连接超过五处时,平面度的最大允许偏差为 5mm 7)、 按系统设计图检查主机、网络控制设备、 UPS、打印机、 HUB 集线器等设备之间接线型号以及连接方式是否正确。 尤其要检查其主机与 DDC 之间 ( 2)、 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1)、 不应安装在阳光直射的位置,远离有较强振动、电磁干扰的区域,其位置不能破坏建筑物外观的美观与完整性,室外温、湿度传感器应有防风雨防护罩 2)、 应尽可能远离窗、门和出风口的位置,如无法避 开则与之距离不应小于2M。 3)、 并列安装的传感器,距地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 1mm,同一区域内高度差不应大于 5mm。 4)、 温度传感器至 DDC 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尽量减少因接线引起的误差,对于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 3Ω。 1KΩ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 1Ω。 5)、 传感器应安装在风速平稳,能反映风温的位置。 6)、 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后,安装在风管直管段或应避开风管死角的位置和蒸汽放空口位置。 7)、 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8)、 水管 温度传感器应在工艺管道预制与安装同时进行。 9)、 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前进行。 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段大于管道口径的二分之一时,可安装在管道的顶部。 如感温段小于管道口径二分之一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 度传感器不宜安装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 ( 3)、 压力、压差传感器、压差开关及其安装 1)、 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位置。 2)、 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 3)、 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4)、 风管 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和蒸汽放空口的位置。 5)、 水管型、蒸汽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和安装的同时进行,其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村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6)、 水管型、蒸汽型压力、压差传感器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及焊接处。 7)、 水管型、蒸汽型压力、压差传感器的直压段大于管道口径的三分之二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小于管道口径三分之二时可安装在侧面或底部和水流流束稳定的位置,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水流流束 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 8)、 安装压差开关时,宜将薄膜处于垂直于平面的位置。 9)、 风压压差开关安装离地高度不应小于。 10)、 风压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风压压差开关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风压压差开关不应影响空调器本体的密封性。 风压压差开关的线路应通过软管与压差开关连接。 风压压差开关应避开蒸汽放空口。 ( 4)、 水流开关的安装 1)、 水流开关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安装的同时进行。 2)、 水流开关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3)、 水流 开关不宜安装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处。 4)、 水流开关应安装在水平管段上,不应安装在垂直管段上。 5)、 水流开关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 5) 流量传感器的安装 1)、 流量变送器应安装在便于维修并避免管道振动、避免强磁场。 2)、 流量传感器安装时要水平,流体的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