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各临床科室管理工作要点汇编内容摘要:

手术后管理; : (1)麻醉有区别性,尤其在手术医师只有一人,麻醉又应用局麻的情况下,手术前的管理特别重要,否则病人难以 密切配合,将会影响手术质量和预后; (2)耳鼻喉科手术器械的特殊性,应配备好相应的器械,并与相应的专业护士沟通协作,可大大提高手术效率。 三、要抓好技术质量管理和新技术的应用 ; ; ; ; 18 文件名 耳鼻喉科管理工作要点 电子文件编码 XXX0X006 页码 22 ; ; 、新项目的应用,因为耳鼻喉科的 发展和重新组合有赖于医学科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 例如: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发展,助听器的日益改进,对提高病人听力和增加语训效果大有帮助;光导纤维内窥的发展,促使鼻、窦、喉、气管等各型内窥镜的问世,使对于目不能及、手难以触的耳鼻喉科疾病打开了新的诊治大门;肌电图和神经刺激仪的使用,提高了面神经瘫痪的治疗效果。 19 文件名 口腔科管理工作要点 电子文件编码 XXX0X007 页码 11 一、抓好门诊业务管理 ,包括严格的病历书写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努力提高门诊质量。 情同意权,凡该不该拔牙,该拔哪个牙,拔牙后哪些牙要镶复等都必须耐心向病人陈述清楚。 二、抓好急诊管理工作 除口腔矫形科外,口腔内科和口腔外科都有急诊,要严格急诊值班制度和请示汇报制度,并做好急救器材和药品的准备工作。 三、抓好病房管理工作 口腔科病房大多收治颌面外科病人,在管理环节中要重视: ,重视术前讨论; ; 、治疗室,并配备相应专科设备; ; ,既 要适合病人的特点,又要鼓励病人进食。 20 文件名 皮肤科管理工作要点 电子文件编码 XXX0X008 页码 21 一、抓好皮肤科门诊设置 除严重的剥脱性皮炎、盘状红斑狼疮等必须住院治疗外,极大多数皮肤病人均为门诊诊疗,因此应做好门诊的组织设置工作,它包括: 、换药室等,必要时还可专设皮肤科注射室、理疗室; ,可设在皮肤科门诊内,也可在药剂科设专窗,专门从事皮肤科外用药调剂、供应和剂改研究; ,包括细胞组织病理实验室、真菌室,有条件的 可设立组织化学实验室、免疫和变态反应实验室等。 二、重视皮肤损害检查这一诊断环节 皮肤损害检查是皮肤科临床检查具有特殊性的重点,因此抓诊断质量首先要从培养住院医师掌握这一基本功做起,做到: ,分析区别皮损的原发性或继发性; ; ; 、社会背景。 三、加强皮肤科治疗的技术管理和临床药学工作,皮肤科的治疗主要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尤其是外用治疗药,一定要使医务 人员熟知药物的种类、理化性质、作用和浓度,应用何种剂型,该剂型的成分组成、功效、应用方法、适应症、禁和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对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的应用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的选择和用药原则(包括始用量、 21 文件名 皮肤科管理工作要点 电子文件编码 XXX0X008 页码 22 维持时间、减量方法等),切忌乱用、滥用; ,包括 (1)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和门诊病人就诊时的正确护理; (2)教会病人在家中的自我护理、常用的清洗和湿敷方法,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帮助病人从生活、 工作环境条件等方面去寻找引起皮肤病的致敏物质,并设法避免再接触。 22 文件名 传染科管理工作要点 电子文件编码 XXX0X009 页码 41 一、抓好传染病人的早期诊断和隔离收治,及时检查诊断出有传染性的病人或疑有传染病的患者。 人,应当在二日内作出明确诊断。 (1)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接受检疫、医学检查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淋病、梅毒病人应当在医 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接受治疗。 (3)艾滋病的监测管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1)传染科门诊要根据当地情况和发病季节,专设肠道传染病诊室、呼吸道传染病诊病、病毒性肝炎诊室和寄生虫病诊室等以及隔离观察室。 (2)开设相应的病房,病房的设计要有适合传染病诊治的特有要求,并要在病房设立一定数量的严密隔离病间。 (3)传染病房要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探视制度和病人住院制度)。 二、抓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 疫情报告是 传染科(包括其他临床科室)的重要业务技术管理要求之一,及时准确的疫情报告可为卫生主管部门掌握传染病发病流行情况和制定防治规划措施提供重要的依据。 (1)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 23 文件名 传染科管理工作要点 电子文件编码 XXX0X009 页码 42 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化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 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3)丙类传染病是指: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防疫人员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毒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 (1)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 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城镇于 6 小时内,农村于 12 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2)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时,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 12 小时内,农村于 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3)责任疫情报告人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人时,应当在 24 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卫生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因此医院在岗医务人员尤其是传染科医师一旦发现规定疫情报告的传染病 时,就应依法恪尽疫情报告人的责任,对此原则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决不能马虎敷衍。 24 文件名 传染科管理工作要点 电子文件编码 XXX0X009 页码 43 三、抓好消毒隔离管理 ,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予以隔离治疗; ; ,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以外的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 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包括严密的隔离室建筑设计和条件,传染病隔离病房要有单独的厕所、洗手间,备有隔离衣架、消毒洗手盆、污物桶,较好的通风,充足的阳光,良好的防蝇、防蚊装置等。 有条件时可配备病人专用电话或电视机等设备。 ( 1)医务人员和病人都应遵守,不可有任何例外或 变通; ( 2)医务人员进传染病房时要穿工作衣裤、戴口罩、帽子,用消毒液洗刷和冲洗手; ( 3)教育和监督病人遵守制度,隔离病人不得离房随意外出; ( 4)工作人员要做好各项服务; ( 5)严格家属和亲友探视制度,并做好病人带入带出物品的消毒管理工作; 25 文件名 传染科管理工作要点 电子文件编码 XXX0X009 页码 44 ( 6)医院同时要做好传染病人生活垃圾和医疗用废物的消毒,做好污水、污物的无害化处理。 四、抓好传染病的社区预防管理工作 抓好社区传染病的预防保健是传染科应尽职责,在传染病 暴发流行的情况下更应义不容辞地做好这项工作,传染科要帮助医院预防保健科做好基层防治工作,发挥专家咨询指导作用。 26 文件名 精神科管理工作要点 电子文件编码 XXX0X010 页码 41 精神科的管理除应按照内科管理要点针对上述三大特征进行严格认真管理外,还应特别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一、抓好精神科的诊疗质量管理 精神科的诊疗质量管理主要围绕检查诊断和治疗方式选择及其疗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